近年来猪饲料和营养研究之进展与动态 2006年12月 赵克斌 博士,研究员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猪饲料可利用能量评定系统 精确能量评价十分重要 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80%,饲料成本中能量占60%,蛋白质占30%,其他小于10%; 能量是猪最重要的营养,其他养分需要量须以能量为基础; 精确评价能量才能精准地配制猪日粮; 精确评价能量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猪能量评价系统 总能 -粪能 消化能 -尿能,甲烷能 代谢能 -体增热,发酵热 净能(维持,生产)
净能-真正可利用的能量 油脂 玉米 高粱 小黑麦 次粉 鱼粉 豆粕 苜蓿粉 油脂 玉米 高粱 小黑麦 次粉 鱼粉 豆粕 苜蓿粉 ME 7914 3310 3320 3150 2530 3370 3210 1458 NE 7104 2650 2620 2470 1830 2190 1940 765 NE/ME 0.90 0.80 0.79 0.78 0.72 0.65 0.60 0.52 自:R.L.Payne(2006); 单位,kcal/kg
净能的优势 更精确地评价饲料的可利用能量价值 ; 降低每吨日粮成本1.5~2.0欧元(Ramos和Mack,2006); 在低蛋白、添加限制性氨基酸的日粮时,日粮的净能含量提高,可导致日粮净能过剩,为了保持可利用赖氨酸/净能不变,可适当调低日粮的净能水平。 一些国家开始利用净能体系;
饲料的净能对生长猪和大母猪是不同的 玉米 大米 小麦 麦麸 啤酒糟 苜蓿粉 豆粕 棉粕 菜粕 鱼粉 大豆 玉米 大米 小麦 麦麸 啤酒糟 苜蓿粉 豆粕 棉粕 菜粕 鱼粉 大豆 生长猪 11.1 11.8 10.5 6.0 6.2 3.6 8.0 7.4 6.3 9.5 10.7 母猪 11.4 11.8 10.6 6.6 6.7 4.3 8.7 7.8 6.8 9.4 11.5 生长猪/母猪 0.97 1.0 0.99 0.91 0.92 0.84 0.92 0.95 0.93 0.99 0.93 自:法国农业科学院(INRA),2002;
可利用氨基酸的评价 日粮氨基酸总量(部分不能消化,不精确); 可消化氨基酸(部分没有吸收,可能降解); 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净吸收的氨基酸); 内源氮校正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真正吸收的氨基酸);
内源氮校正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的优势 最能反映饲料的可利用氨基酸水平 ; 较正了内源氨基酸的损失,是完全可加的; 在配合猪日粮或分析氨基酸的需要量时,更精确 ; 氨基酸评价方面的一大进步 ; 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猪效益;
猪群抗病力、健康水平与营养 饲料营养对于疫病的控制十分重要 猪的抗病力低是猪群发病的内因; 免疫系统在保持猪的健康起关键作用 ; 免疫功能需要消耗营养,且免疫需要不同于生产需要; 营养是抗病力、免疫力的物质基础 ;
免疫是双刃剑 疫病应激后,猪需要动员体内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用于免疫,而用于生产的营养大幅减少,甚至出现营养的负平衡,造成经济损失 ; 长期、反复激活猪的免疫系统会大大降低猪的生产效率 ; 为了在疫病袭击时机体能快速反应,并具有足够的免疫储备压制并最终消灭病原,必须提高某些对免疫功能重要的限制性营养;
免疫力与抗氧化状态密切相关 当病原入侵后,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活性氧基(ROS); 活性氧基对自体细胞也有破坏; 体内的抗氧化体系有保护自体细胞免受氧化破坏的功能,特别是保护各种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 细胞膜结构含有相当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膜功能的基础,膜结构的完整对于抗原识别、受体、抗体和细胞因子分泌、吞噬功能十分关键;
抗氧化储备低,降低免疫力 疫病应激产生的大量活性氧基 无法及时消除; 大量活性氧基可损伤组织,淋巴细胞受体损害 ; 免疫细胞之间交流受阻,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活力降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降低。 每次疫病应激均会消耗大量的抗氧化储备;
提高免疫力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动物的抗氧化系统主要由谷胱甘肽,VE,VC,硒,类胡萝卜素组成 ; 提高VE和硒的添加量促进猪抗体产生 ;VE含量低导致断奶仔猪因PMWS死亡率增加 ;将仔猪日粮蛋氨酸水平由0.29%提高到0.39%,血清IgG水平和抗体水平显著提高。
其他与抗病力有关养分 在疫病应激下,血中的色氨酸水平大幅降低,猪的免疫功能需要更多的色氨酸; 免疫蛋白含丰富的色氨酸,色氨酸可成为限制性氨基酸; 苏氨酸,精氨酸在疫病应激下需要量增加 ; 锌、铜、铁对免疫也非常重要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铁、铜、锌等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微量元素过量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铁元素是亲氧化性的元素,高剂量的铁可导致动物氧化应激不利后果 ; 过量的铁导致铁在巨噬细胞内的沉积,引起免疫抑制 ; 锌不足导致动物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免疫抑制 ; 但锌和硒过量,也可导致免疫的抑制 ;
营养,特别是氨基酸的代谢调节作用 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氨基酸具有激素和代谢调节的作用 ; 日粮赖氨酸从1.14%降低到0.68%,肌肉中一大批基因表达大幅提高(1.5~3倍); 蛋白质的供应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物质和能量的代谢 ;
亮氨酸是代谢调节的主要氨基酸 灌注亮氨酸降低人和动物的血液中其他氨基酸的水平,提高血液胰岛素的水平,增加骨骼肌肉的蛋白质沉积 ; 亮氨酸调节蛋白质代谢的机制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 ; 亮氨酸是氨基酸供应水平的代表,是肌肉增加蛋白质合成、降低蛋白质降解的信号 ;
非淀粉多糖的营养价值及功能 非淀粉多糖的特点 非淀粉多糖是猪日粮中一大类复杂的碳水化合物 ; 非淀粉多糖=有机物-蛋白质-脂肪-淀粉-还原糖;(碳水化合物-淀粉-还原糖); 猪没有消化非淀粉多糖的消化酶 ; 靠在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消化 ; 发酵产物:挥发性脂肪酸,甲烷,二氧化碳;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非淀粉多糖在消化道内形成非常粘性食糜,干扰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加内源氮的损失 ; 非淀粉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部分营养物质被非淀粉多糖包裹,影响了猪对这些营养的消化吸收。 非淀粉多糖超过一定的水平,就会降低猪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特别是仔猪 ; 非淀粉多糖抑制日粮养分在小肠段的消化吸收 ;
非淀粉多糖降低消化吸收的机理 非淀粉多糖在消化道增加食糜粘度,影响养分吸收,从而减少消化率 ; 非淀粉多糖在消化道内吸收大量的水分,体积大增。增加的食糜体积可导致内源粘蛋白分泌增加,内源氨基酸损失增加 ; 非淀粉多糖减慢食糜的速度,从而减少采食量,回肠末端的能量消化率也明显降低 ;
非淀粉多糖的粘度差别很大 米糠和麦麸粘度粘较低 ;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降低消化率最强; 水中含量 玉米糠麸 树胶 燕麦麸 大豆皮 大米糠 麦麸 1% 542 42918 546 121 27 383 2% 757 141606 1358 979 102 508 米糠和麦麸粘度粘较低 ;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降低消化率最强; 蛋白质和能量的回肠消化率主要取决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每增加1个百分点,回肠能量消化率降低3.87,回肠蛋白质消化率降低3.47 ;
非淀粉多糖降低小肠的养分消化率 自:Owusu-Asiedu等(2004) 对照(7%淀粉) 7%可溶性NSP 7%不溶性NSP 7%可溶性+7%不溶性NSP 食糜通过回肠速度,%∕h 0.864 0.57 0.586 0.519 采食量, g/d 1863 1426 1382 1186 回肠末端能量消化率,% 73 64 52 39
非淀粉多糖的不利后果 非淀粉多糖高的日粮不但降低消化率还减少采食量 养分摄入大幅减少; 非淀粉多糖高的日粮不但降低消化率还减少采食量 养分摄入大幅减少; 对于要求高营养供应(如仔猪和泌乳母猪)和采食量偏低的猪群(如高瘦肉品种,应激大的猪群)后果尤其严重。 仔猪、泌乳母猪、高性能、低采食猪少用含非淀粉多糖高的饲料。
大量使用高非淀粉多糖原料不经济 应根据猪的体重、生理阶段、采食能力、营养需要水平、环境温度、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的比例。 含非淀粉多糖高的糠麸类,猪可利用的营养十分有限 ,大量使用并不经济; 一般情况下,生长阶段麦麸含量不宜超过5%,肥育阶段日粮麦麸含量不宜超过10%;
非淀粉多糖的益处 在大肠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提供猪少量能量 ; 对猪消化道的健康也是必需的。完全没有或太低的非淀粉多糖的日粮对猪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在妊娠母猪日粮中配入适量的糠麸类,可提高泌乳期的采食量和泌乳量 ; 断奶仔猪日粮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6%-8%之间比较合理,低于6%,高于8%对于仔猪的健康和生长不利 ; 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需要一定的非淀粉多糖提供可发酵养分和酸度,消化道粘膜的完整也需要挥发性脂肪酸。 某些寡糖可提高猪的免疫力,刺激消化道有益微生物的增值的功能。
日粮的营养平衡是日粮配合的关键 关系到饲料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 关系到猪舍小环境和大环境; 日粮中的几十种养分并不是孤立的 ; 营养失衡的后果与营养缺乏一样严重;
可利用氨基酸和可利用能量的平衡 猪的生长需要氨基酸作为代谢原料,也需要能量提供能源 ; 不同种类的猪,可利用氨基酸与可利用能量的比例存在最佳值 ; 偏离最佳值,就会造成氨基酸或能量的浪费 ;
可利用氨基酸和可利用能量的平衡 法国研究机构最近的推荐,发挥最大生产潜力瘦肉型猪的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净能(g/Mcal)为: 体重阶段,kg 10-20 20-30 30-60 60-110 妊娠母猪 泌乳母猪 Ileal Lys/NE 5.0 4.18 3.77 3.35 2.30 3.87 根据美国NRC(1998)标准估算,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净能(g/Mcal) 为: 体重阶段,kg 10-20 20-50 50-80 妊娠母猪 泌乳母猪 Ileal Lys/NE 4.2 3.4 2.8 2.0 3.5 显然,法国专家推荐的赖氨酸水平偏高一些,实际商品生产可能受到健康水平、猪 舍环境、瘦肉生长潜力等因素适当向下调5-10%。 我国的情况可能不同于欧美,饲料的净能水平相差极大,根据饲料净能水平和猪的 瘦肉率配制日粮的赖氨酸水平更合理,更平衡。
氨基酸的平衡 首先满足可利用赖氨酸的需要; 根据理想氨基酸的模式满足苏氨酸、含硫氨基酸、色氨酸的需要量; 理想氨基酸的模式(相对于赖氨酸): 赖氨酸 含硫氨基酸 苏氨酸 色氨酸 仔猪 1.00 0.56 0.65 0.18 肥猪 1.00 0.56 0.60 0.17 怀孕母猪 1.00 0.72 0.77 0.18 泌乳母猪 1.00 0.50 0.60 0.18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 大量使用合成氨基酸的原因 由于天然蛋白质饲料(豆粕和鱼粉)的价格日趋昂贵 ; 降低成本的考虑; 由于环保方面的考虑; 大量使用合成氨基酸,代替蛋白质饲料 ;
合成氨基酸不能完全代替蛋白质 猪在利用合成氨基酸的效率不同于蛋白质 ; 不能认为氨基酸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利用,效率高于蛋白质。实际情况远不那么简单 ; 如果添加的量较大,合成氨基酸利用效率低于蛋白质 ;
合成氨基酸的效率低的原因 猪吸收合成氨基酸的速度非常快,进入小肠后迅速吸收,形成该种氨基酸的暂时过剩,部分被降解代谢掉了 ; 合成氨基酸几乎在小肠的前段完全吸收,后段小肠可能由于氨基酸的供应不足导致粘膜结构和代谢发生改变,降低氨基酸的效率 ;
合成氨基酸的最大添加比例 日粮中合成氨基酸的添加量(替代蛋白质)不宜超过总需要量的20% ; 对于妊娠母猪日粮,由于饲喂顿数少,日粮蛋白质含量低,在使用合成氨基酸时更应谨慎 ;
使用合成氨基酸代替部分蛋白质时需要注意 低蛋白+氨基酸日粮会增加日粮的净能水平,可能改变氨基酸∕净能的比值,降低瘦肉率 ; 能显著降低猪血液及尿的pH值(合成氨基酸是产酸的),添加适量的小苏打,以中和过量的酸 ;
钙磷比高对猪的生长不利 日粮过高钙的危害没有足够认识 ; 日粮钙过高在实际生产中是常常发生的 ; 特别是小猪,钙磷比宜低(1.2:1)。过高的钙降低适口性,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
合理的饲喂量 饲喂量十分重要; 猪的瘦肉生长潜力已经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 猪的采食量却有下降的趋势,现代高瘦肉的品种采食量普遍较低 ; 各种应激因素导致采食量往往低于瘦肉生长潜力。
幼龄猪的采食量限制生长主要因素 刚断奶仔猪采食不足,造成严重后果:肠粘膜萎缩,肠绒毛降低,消化能力降低,抗病力降低 ; 让刚刚断奶的仔猪消化道的营养供应不中断,这是保证仔猪断奶后保持快速生长的关键 ; 幼猪的生长潜力非常高,营养的供应不足限制了生长潜力的发挥。
生长肥育猪合理的采食量很重要 合理的采食量可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 高瘦肉生长潜力的猪,低的采食量对饲料利用反而有害 ; Walters(2003)对80-120公斤肥育猪的研究结果(g/d) : 采食量,kg/d 日增重 料重比 蛋白质沉积 脂肪沉积 2.19 675 3.25 109 102 2.37 851 2.82 138 131 3.08 1208 2.58 176 268
超过适宜饲喂量有不利影响 据韩国的Cho等(2006)对阉公猪(50-100公斤)的研究,采食量在2.7倍维持(即消化能300W0.75)效益最高。太高的采食量(3.3倍维持),虽然增重速度提高,但饲料利用效率下降9%,胴体膘厚增加1毫米,胴体的等级变差(由平均1.9降到2.2级),经济收益明显降低。
适宜的采食量主要取决于猪的瘦肉生长潜力 现代培育的瘦肉率非常高的品种,饲喂量应当高一些,效益最高 ; 一般瘦肉型猪,适宜的采食量在2.8倍维持左右 ; 含有地方品种的低瘦肉率品种,适当限制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更高,经济收益更高 ; 实际情况是,非常高瘦肉率的猪种往往采食量偏低,而瘦肉率低的品种采食量反而较高 ;
怀孕母猪的饲喂量必须限制 怀孕期喂的太多是常常犯的错误 ; 怀孕期采食过多,减少产仔数,减少泌乳期采食量和降低泌乳量 ;
怀孕母猪采食量太高降低繁殖性能 自:Jones等(2006) 限制饲喂 自由采食 (怀孕前中期每天2.0kg, (怀孕全期自由采食, 限制饲喂 自由采食 (怀孕前中期每天2.0kg, (怀孕全期自由采食, 怀孕后期每天2.5kg) 平均采食3.6kg) 品系 父系 母系 父系 母系 产仔数 11.3 11.1 5.9 9.7 出生重,kg 1.44 1.61 1.47 1.68 自:Jones等(2006)
泌乳母猪饲喂量十分重要 泌乳期的母猪养分需要非常高; 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低,养分不足主要的原因: 猪舍温度高,妊娠期喂的太肥,饲料的适口性差,饮水不足,健康有问题,日粮营养低,饲喂方法不合理等;
采食量低的不利后果 导致母猪失重太多 ; 断奶-发情天数增加 ; 降低繁殖性能不良后果 ; 泌乳期失重大于10%,就会延长断奶-发情间隔,分娩率和下一胎繁殖成绩降低 ; 如果泌乳失重大于20%,后果更严重 ; 一般泌乳失重控制在15公斤之内;
低采食量的后果严重 断奶前一周控制采食量,导致下一胎怀孕30天时胚胎死亡率增加,胚胎的重量明显降低;(这种错误做法在我国很普遍) 原因是断奶时正是卵泡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的营养供应不足,卵泡的质量降低; 断奶到发情的时间延长,甚至不发情,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断奶到发情的时间延长后果严重 断奶后5天之内发情对猪场高产非常重要 。 断奶-发情 返情率,% 分娩率,% 下一产总产仔数 断奶-发情 返情率,% 分娩率,% 下一产总产仔数 初产 经产 初产 经产 初产 经产 3-5天 8.1 4.6 89.6 93.2 10.5 11.5 6-8天 14.2 11.6 82.2 82.4 9.8 10.6 自:Poleze等(2006); 断奶后5天之内发情对猪场高产非常重要 。
细分阶段饲喂使日粮更符合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前中期与后期分开饲喂可以改善饲料效率 ; 母猪在怀孕的前70天,每天需要可消化赖氨酸6.83克 ,后40天需要可消化赖氨酸15.3克 ; 如果用一种日粮喂怀孕母猪,后期可能氨基酸缺乏,母猪动员体内的储备满足胎儿的氨基酸需要 ;
第一、二胎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的氨基酸需要高于经产母猪 Boyd(2006)建议日粮赖氨酸水平 : 胎次 1 2 3 4胎以上 妊娠日粮 0.68% 0.62% 0.56% 0.52% 泌乳日粮 1.3% 1.0% 1.0% 0.95% 如果有条件,将初产母猪单独饲喂,适当提高日粮氨基酸的水平,更加合理、科学;
热应激的新发现 传统的观点认为体内产热和散热的矛盾引起 ; Cronje(2006)的报道 了新的机理: 持续热应激 体内大部分血液供应由内脏分流到皮肤 流向消化道的血液大幅减少 消化道氧和营养供应不足 最终导致肠粘膜损伤。 损伤的肠粘膜细胞不象健康粘膜细胞那么紧密,大肠杆菌等产生的内毒素就会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引起急性免疫反应,导致食欲大降。
热应激的新发现 肠粘膜细胞损伤,使得肠粘膜上的离子泵的效率降低,能量消耗增加; 甜菜碱可防止热应激导致的肠粘膜损伤,减少内毒素吸收,提高离子泵的效率(+64%)。 添加能抑制细菌内毒素产生的抗生素、益生菌也应当有效。
热应激实际增加了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 热应激提高维持蛋白质需要(+25%,Rabello等,2005); 夏天不宜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