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旅會計學 Ch1 會計基本概念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以淺顯易懂的會計原則理論為基礎,讓 沒有會計底子的學生們也能夠利用這些理論來融入 餐旅之實務操作之中
成績評量 平時成績 4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教科書 書名:會計學概要—全面採用IFRS 作者:盧文隆 出版社: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957-7843-84-5
聯絡方式 Office:TC609 Phone:06-5718888 #264 Office hour:星期三 10:00~15:00 E-mail:ff31234@gmail.com 0972-261343
會計簡介 會計是什麼??? 會計被稱為「企業的語言」,扮演著企業經濟活動 與相關決策者橋樑的角色
會計的意義 會計是一段過程 在進行會計作業的時候, 首先要先去辨別那一項活動要列入會計紀錄之中 接著要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將這些活動紀錄並分類 是辨認的過程 是紀錄的過程 是溝通的過程 在進行會計作業的時候, 首先要先去辨別那一項活動要列入會計紀錄之中 接著要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將這些活動紀錄並分類 最後,將記錄下來的資料給予相關人士
會計資訊之相關使用者 1.內部使用者 2.外部使用者 這類的使用者即為企業內部的經營者、管理人員 直接使用者:目前以及潛在的投資人與債權人 間接使用者:稅務機關、政府單位、顧客、工會
記帳V.S.會計 記帳:將金錢的進出記錄下來 會計:涵蓋理論面與技術面 理論面:探討會計原則訂定之理由與背景 技術面:將企業的經濟活動加以辨認、衡量、紀錄、匯總、 分析,並將這樣的資訊傳遞給其他的使用者 因此,記帳僅僅只能算是會計當中技術面的一小部 份而已,並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會計要素 假設你想要成立一家公司,需要1000萬元的資金, 這時你只有500萬元,你該怎麼辦? 找朋友一起出資 向銀行借錢
會計要素 這個時候,有3個朋友願意合出300萬元,但是公 司資金還是不足200萬元,於是就決定向銀行借款 200萬元。 公司成立之後,擁有1000萬現金, 800萬來自公司的「股東」, 200萬來自公司的「債權人」—銀行
會計要素 這個例子裡面包含了三項「會計要素」 資產: 負債: 業主權益(股東權益): 指具有交換價值或使用價值之財物與權利 指到期應償還的債務或應履行的義務 業主權益(股東權益): 指企業出資者對於企業資產的請求權
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中,還有兩項非常重要的要素: 收入 公司出售商品或勞務所賺得的部份 費用 經營業務或其他原因而負擔的一切開支
基本會計恆等式 資產=產權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 產權的主要來源有:債權人及投資人 所以基本會計恆等式通常寫成 債權人的部份就是負債 投資人的部份就是股東權益 所以基本會計恆等式通常寫成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 1000萬=200萬+800萬
恆等式之擴充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前面有提過 「收入」以及「費用」也是會計的基本 要素之一。收入-費用=淨利(淨損) 而每當企業有經濟活動的時候,就會產生收入以及 費用的增減,進而影響公司的股東權益 所以會計恆等式又可以寫成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會計科目 在公司開始經營的時候,交易活動頻繁,所以在資 產、負債的內容也就更加的複雜了。 例如「資產」就不僅僅是只有現金這一個項目,也 包含了應收帳款、設備、土地等項目 而「負債」除了短期的借款以外,還可能會有應付 帳款、長期負債等項目 費用中更會去細分有薪資、租金、雜費等項目
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 一、資 產 (一) 流動資產 (二) 投資及基金 (三) 固定資產 (四) 無形資產 (五) 其他資產 (六) 遞延資產
流動資產 指現金及預期在一年內能夠轉換為現金的資產。包 含了以下幾種: 現金:指庫存現金,為所有資產中流動性最大的 銀行存款:存於銀行中可自由提取、使用存款的 短期投資:企業以多餘資金做短期運用而投資於證券及債券的 應收帳款:出售商品或勞務可對顧客進行的貨幣請求權 備抵壞帳:應收款項中可能無法收回的部份 應收票據:付款人在特定日期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 存貨:提供正常營業出售為目的而買入的資產 預付費用:還沒享受勞務之前,先行付款之費用
投資及基金 包括獲取財務上或營業上之利益為目的,非供營業 直接使用,而想要長期持有的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長期投資於其他公司之股票 備抵長期投資跌價損失:由於股價下跌造成損失,在期末時應 該列入長期投資之減項 長期債券投資:長期投資於政府公債或是公司債
固定資產 稱為廠房及設備資產,一般是指有實體存在,供營 業使用而不以出售為目的,且使用年限超過一年以 上的。 土地:營業用之土地部份,不是用來出售的皆是此部份 房屋:營業用之廠房或辦公大樓 機器設備:直接或間接從事生產使用之機器設備 辦公設備:直接或間接為辦公室所使用之設備 運輸設備:運送貨物或搭載人員之車輛 累積折舊:設備資產之減項 自然資源:可供開採之森林、煤礦等天然資源 累積折耗:自然資源之減項
無形資產 指供營業使用,有經濟效益但無實體存在的經濟資 源。 專利權:取得政府授予製造、銷售或處分其專利品之權利 商譽:指企業具有產生超額盈餘之能力
會計科目 二、 負 債 (一)流動負債 (二)長期負債 (三)其他負債
流動負債 指過去交易所產生之經濟義務,能以貨幣衡量,一 年期以內。 銀行借款:向銀行短期借入的款項,一年以內需償還 應付帳款:賒購商品或勞務所發生的債務 應付票據:因借款或進貨時,開立支票約定日期支付款項 預收收入:在未交付貨物或提供勞務前,預先收取之款項 應付費用:指負債已發生,但尚未償付現金之債務,(利息、房 租、薪資等) 應付所得稅:指年終時,公司必須支付的所得稅
長期負債 償還時間超過一年以上的債款 應付公司債:指公司約定於一定日期支付本金及利息給投資人 之承諾 長期借款:借入之款項,其償還期限超過一年以上者
會計科目 三、業主權益 (一) 股 本 (Capital) (業主資本) (二) 保留盈餘 (Retained Earning)
業主權益 在會計上又稱為「淨資產」,亦即資產減去負債 股本:又稱為法定資本,為一開始股東出資之部份 保留盈餘:指公司經營所獲得之盈餘
會計科目 四、收入 (一)營業收入 (二)非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 指本期內因經常營業活動而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 獲得的收入 銷貨收入:銷售商品所賺得的收入 銷貨退回及折讓:列為銷貨收入的減項 勞務收入:提供勞務所賺得的收入 業務收入:因居間及代理業務貨受委託等報酬所得的收入
非營業收入 本期內非因經常營業活動所發生的收入 利息收入:存放金融機構、融資貸與他人所產生的利息收 入 出售資產所得:處分資產所獲得的利益
會計科目 五、費用 (一)營業成本 (二)營業費用 (三)營業外費用
營業成本 指本期內因銷售商品貨提供勞務而應負擔的成本 銷貨成本:銷售商品之原始成本或製造成本 進貨:購入待出售的商品 進貨退回及折讓:進貨成本之減項 進貨運費:進貨時所需負擔的運費成本 勞務成本:提供勞務所需負擔的成本 業務成本:居間及代理業務或受委託所需負擔的成本
營業費用 薪資:員工薪資、加班費、獎金 廣告費:推廣業務所支付的廣告費用 文具用品:營業所耗用的文具用品費用 交際費:營業所需而招待客戶之餐宿費、婚喪賀禮及其他交際應 酬費用 郵電費:營業所需的郵費、電話費、網路費 水電費:水費和電費 推銷費用:推銷產品所發生的費用 租金支出:業務所需而租用的土地、辦公室、倉庫的租金 差旅費:業務所需而出差至國內外各地之差旅費用 自由捐贈:慈善機關或團體之捐贈 稅捐:土地稅、房屋稅、印花稅、牌照稅等各項稅捐 銷貨費用:銷售產品所支付之費用
營業外費用 利息支出:向金融機構或他人借款之利息費用 出售資產損失:因資產出售、報廢以及遺失的損失 商品盤損:盤點存貨所發生的虧損
會計科目介紹 第一級 第二級 第 三 級 資產 流動資產 第 三 級 資產 流動資產 現金、銀行存款、零用金、短期投資、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存貨、應收收益、其他應收款、預付費用、用品盤存、備抵壞帳、應收票據折價、應收票據貼現、未實現利息收入。 基金及 長期投資 基金、長期投資、償債基金、退休基金、擴廠基金。 固定資產 土地、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辦公設備、雜項設備、累計折舊。 遞耗資產 天然資源、礦藏、森林、油田、累計折耗。 無形資產 專利權、商標權、商譽、版權、租賃權益。 遞延資產 開辦費、公司債發行成本。 其他資產 暫付款、存出保證金。
會計科目介紹 第一級 第二級 第 三 級 負債 流動負債 短期借款、銀行透支、應付帳款、應付票據、應付費用、預收貨款、預收收入、應付款項。 第 三 級 負債 流動負債 短期借款、銀行透支、應付帳款、應付票據、應付費用、預收貨款、預收收入、應付款項。 長期負債 長期借款、抵押借款、公司債、公司債溢價、公司債折價。 其他負債 暫收款、存入保證金。 業主 權益 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應付股票股利、庫藏股票、 長期投資未實現跌價損失。
會計科目介紹 第一級 第二級 第 三 級 收入 營業收入 銷貨收入、勞務收入、銷貨折扣、銷貨退回。 非營業收入 第 三 級 收入 營業收入 銷貨收入、勞務收入、銷貨折扣、銷貨退回。 非營業收入 利息收入、租金收入、佣金收入、商品盤盈、出售資產利得、其他收入。 費用 營業成本 銷貨成本、進貨、進貨運費、進貨折扣、進貨退出。 營業費用 薪資、廣告費、文具用品、交際費、郵電費、水電費、保險費、佣金支出、租金支出、壞帳、折舊、稅捐、自由捐贈、各項攤銷、研究發展費、職工福利、銷貨運費。 營業外費用 利息支出、出售資產損失、商品盤損、公司債發行費用、其他損失。
分析交易 究竟怎麼樣的活動才需要納入會計處理呢? 簡單來說,只有使資產、負債或股東權益實際發生 增減變動,而且金額可以客觀合理衡量的活動,就 會納入會計處理。 Q:聘僱員工需要納入會計處理嗎? A:等到支付薪資才需要
財務報表 在進行紀錄之後,通常會將這些資料編製成報表, 主要有四種財務報表 損益表: 業主權益變動表: 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量表 表達某段時間公司經營的損益情況 業主權益變動表: 表達期初到期末業主權益變動的情況 資產負債表 表達期末資產與產權的情況 現金流量表 表達期初到期末現金的變動情況
財務報表性質 財務報表有四個主要特性: (1) 可了解性 (2) 攸關性 (3) 可靠性 (4) 比較性。
四大性質 (一) 可了解性 指財務報表與會計資訊可以讓使用者了解。
四大性質 (二)攸關性(Relevance) 資訊與決策相關,能幫助問題之解決: 1. 預測價值:意指資訊能幫決策者預測未來之可能 結果,以作當前的最佳抉擇。 2. 回饋價值:意即資訊能將決策執行的結果回饋給 決策者,幫助決策者比較實際與預計之差異,而 有助於對未來決策之參考。
四大性質 (三) 可靠性 資訊能夠忠實表達真相,並避免人為的偏差與錯誤
四大性質 資訊是否可靠可用下列五個因素衡量: 1. 忠實表達 2. 實質重於形式 1. 忠實表達 2. 實質重於形式 例如獨資企業不具法人資格,但是經濟實質為一企業與會計個體,故會計仍按企業個體慣例予以記帳,而非幫企業主個人記帳,兩者之會計必須分別處理。
四大性質 3. 中立:指對資訊的衡量與報導沒有預設立場,能夠公正客觀,不偏不倚。 3. 中立:指對資訊的衡量與報導沒有預設立場,能夠公正客觀,不偏不倚。 4. 審慎:指在不確定情況下做分析時,所用的判斷與估計應保持審慎的態度,以免高估資產與收益,或低估負債與費損。
四大性質 5. 完整:指為了公正表達企業之財務報表,其所 發生之經濟事項與必要資訊,在考量重要性與成本 的限制下,均應完整提供,以免遺漏對使用者有幫 助的資訊
四大性質 (四) 比較性 指能使資訊使用者,從兩組經濟情況中區別出異同點。
會計基本假設 1.經濟個體假設 (企業個體慣例) 2.繼續經營假設 (繼續經營慣例) 3.貨幣單位假設 (貨幣評價慣例) 4.會計期間假設 (會計期間慣例)
基本假設 1.經濟個體假設 會計上將企業視為一個與業主分開的經濟個體,可 擁有資源、承擔義務並計算損益,故企業之資產與 負債得以與業主之資產與負債完全劃分,不相混淆。
基本假設 2.繼續營運假設 會計上假設企業將繼續經營下去,雖非永久存在, 但足以延續原訂計劃,履行承諾,不會在可預見的 將來清算解散。
基本假設 3.貨幣單位假設 會計是以貨幣為價值衡量之尺度,而作為記帳單位, 另假設幣值穩定或變動不大可以忽略。在此一假設 下,凡不能以貨幣衡量者,則不必入帳。
基本假設 4.會計期間假設 為了適時的計算損益、編製報表,會計上只好將企 業的生命劃分階段,每一個階段稱為會計期間。會 計期間可長可短,通常以一年為準,稱為會計年度 (Fiscal Year)。
基本假設 會計年度又分: 曆年制(即商業會計年度) 根據商業會計法第六條:「商業以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為會計年度。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因營 業上有特殊需要者,不在此限。」 自然營業年度(又稱自然會計年度) 即配合企業營運的情形,選擇業務清淡之月份做為年度結算之期,例如以9月30日為年度結束日,則其會計年度為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範例 股東投入$8,000,000資本,設立公司 此時資產增加,同時股東權益也增加 資產 =負債+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資產 =負債+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8,000,000 +8,000,000
範例 向銀行借款取得現金$2,000,000 此時負債增加,資產增加 資產 = 負債+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資產 = 負債+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2,000,000 +2,000,000
範例 購買電腦設備$50,000 此時某一項資產增加,另一項資產減少 所以總資產不變
範例 提供服務收得現金$70,000 此時資產增加,收入增加 資產 =負債+業主權益+ 收入-費用 +70,000 +70,000
範例 支付電話費$1,000 此時資產減少,費用增加 資產 =負債+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1,000 +1,000
範例 償還銀行借款$1,000,000 此時資產減少,負債減少 資產 = 負債 +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資產 = 負債 +業主權益+收入-費用 -1,000,000 -1,000,000
基本會計原則 基本會計原則又稱為廣泛會計原則,本身是為了遂行會計目的而存在,通常由實務經驗演化而發展出來,並且為一般企業與會計界所接受。
基本會計原則 (一) 成本原則 又稱歷史成本原則,就是以「成本」來評價與入帳,除非有新的交易發生或消耗,入帳的成本將不再變動。 (一) 成本原則 又稱歷史成本原則,就是以「成本」來評價與入帳,除非有新的交易發生或消耗,入帳的成本將不再變動。 所謂「成本」,就是取得資產與勞務所支付的代價,包括購價以及達於可用(或可售)狀態之必要合理支出。
基本會計原則 (二) 收益原則 又稱收益實現原則,就是認定「收益」是否在當期實現的基本原則。 收益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才能認列: (二) 收益原則 又稱收益實現原則,就是認定「收益」是否在當期實現的基本原則。 收益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才能認列: 1. 已實現或可實現。 2. 已賺得。
基本會計原則 「收益很明確」表示可實現, 「有交易發生」表示已實現, 「獲利程序大致完成」表示已賺得。 兩個條件若只符合其中一項,則不能認列收益。 例如產品已經完工(已賺得),但尚未發生交付之交易(未實現)。 或者如「演唱會」預收觀眾收入(已實現),但尚未完成表演則(未賺得)。
基本會計原則 收益實現承認的時機有許多不同狀況,但目前只要知道下列三種即可: 1. 商品交易,在商品所有權移轉時,亦即銷貨時可以認列收益。 收益實現承認的時機有許多不同狀況,但目前只要知道下列三種即可: 1. 商品交易,在商品所有權移轉時,亦即銷貨時可以認列收益。 2. 勞務交易在勞務完成時(全部履行法),承認收益。如表演完認列表演收入。 3. 其他營業外收入,通常隨著時間經過而承認部份收入。如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基本會計原則 (三) 配合原則 又稱成本收益配合原則,意指當某項收益在當期認列,則與該收益相關的成本,也要在當期轉為費用。配合原則運用的方式有三種: 1. 因果關係直接配合 若成本與收益具有直接之因果關係者,當收益認列時,相關成本應同期轉為費用。例如表演費用與表演收入在同一期間認列。
基本會計原則 2. 系統而合理的分攤 例如:固定資產每年提列折舊費用,將成本分攤於各個受益期間。 3. 立即列為費用 2. 系統而合理的分攤 例如:固定資產每年提列折舊費用,將成本分攤於各個受益期間。 3. 立即列為費用 若無因果關係,又無未來經濟效益,則於發生當期列為費用。 例如:薪資費用、雜項費用等。
基本會計原則 (四) 充分揭露原則 又稱財務報告原則,意指凡對使用者重要而有用的資訊,均應以適當方式完整的提供。 揭露的方式包括: (四) 充分揭露原則 又稱財務報告原則,意指凡對使用者重要而有用的資訊,均應以適當方式完整的提供。 揭露的方式包括: 1. 完整的主要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業主權益變動表及現金流量表)。 2. 適當的格式與分類。 3. 需要的補充報表。 4. 括弧與附註的說明。 5. 有關科目之相互引註。
基本會計原則 (五) 穩健原則 又稱保守原則,指進行會計作業時,若有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應該用比較不利之方法。 其作法包括: (五) 穩健原則 又稱保守原則,指進行會計作業時,若有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應該用比較不利之方法。 其作法包括: 1. 不預計收益,但預計可能之損失。 2. 不高估資產,不低估負債。
基本會計原則 (六) 行業特性原則 指對特定行業採用特殊的會計處理方法,以配合該行業之需要,達到財務報表之用途。例如:鐵路局之鐵軌、枕木採用汰舊法提列折舊。 (七) 客觀性原則 指會計交易應依客觀事實及交易憑證入帳,並能忠實表達經濟實況,避免會計人員主觀判斷與偏見之影響。例如:根據發票、收據入帳。
基本會計原則 (八) 一致性原則 又稱一貫性原則,意指會計原則、方法或程序,前後年度應該一貫採用,不得任意變動,使各期財務報表具有比較性。但是一致性允許: 1. 不同種類之資產可以採用不同之折舊方法。 2. 相同種類資產,新購與舊有可以採用不同折舊方法。 3. 若有正當理由,如新方法比原方法更能允當表達,企業可改變方法,但應在財務報表附註中,說明變更之理由及其對本期損益之影響。
基本會計原則 (九) 重要性原則 指對於不重要事項,可以權宜處理,而不必遵守嚴格之會計原則,但是會影響公正表達之重要事項,足以影響使用者的判斷與決策,應嚴格遵守會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