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6: 從一次大戰前到二次大戰後 的現代藝術 藝術概論 劉亞蘭老師
期末報告(15%) 每位同學,都要報告。 選一幅上課曾經介紹過的畫作; 用這幅畫,來說明某個產品。 挑一首適合的古典音樂,作為這幅畫/這個產品的配樂。 每人5分鐘。 報告日期:16-17週。
電影賞析: 「畢卡索與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
當時和莫迪利亞尼同時的巴黎畫家/派… 和莫迪利亞尼一樣被歸為「巴黎畫派」的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 巴黎的野獸派:馬諦斯 (Henri Matisse,1869-1954)
夏卡爾,「生日」 夏卡爾,[我與鄉村],1911 夏卡爾,[散步],1917 夏卡爾,「艾菲爾鐵塔下的未婚妻」,1939 夏卡爾, 「窗後的巴黎」,1913 馬諦斯,「舞蹈」,1909
印象派以後的新藝術運動:立體派 興起背景 代表人物: 畢卡索(Picasso, 1881-1973) 布拉克(Braque, 1882-1963) 雷捷(Fernand Léger, 1881-1955)
畢卡索, 「亞維農姑娘」 畢卡索, 「格爾尼卡」,1937 畢卡索,「吉他樂手」 布拉克, Violin and Candlestick 布拉克,「靜物」 雷捷,「遊行」,1975 雷捷, 「建築工人」,1950 雷捷, 「三個女人」,1921
法國巴黎以外的新藝術運動: 未來派(義大利) 馬利奈蒂(Marinetti,1876-1944) 包希歐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 巴拉(Giacomo Balla,1871-1958)
包希歐尼的雕塑 包希歐尼,「視覺的同時性」 包希歐尼, States of Mind: Those who leave 包希歐尼, States of Mind: Those who go 巴拉 ,「陽台上奔跑的女孩」(Girl Running on a Balcony, 1912) 巴拉,《被拴住的狗的動態》,1912 比較: 杜象,「下樓梯的裸女」
法國巴黎以外的新藝術運動: 從表現主義到抽象繪畫 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 「青騎士」與康定斯基(W. Kandinsky,1866-1916) 克利 (Paul Klee, 1879-1940)
孟克,「吶喊」,1893 孟克, The Dance of Life (1899-1900) 孟克,「思春期」,1895 康定斯基,「構成第8號」,1923 康定斯基,「白色第二號」 克利,「貓和鳥」,1928 克利,「魚的魔術」
20世紀,大戰後的現代藝術… 達達主義—現代藝術的新起點 超現實主義 美國的現代藝術
達達主義—現代藝術的重要轉折 達達主義的興起—為什麼叫「達達」(Dada)? 主要的目的是反藝術,破壞、反叛、諷刺一切事物﹕如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舊傳統及社會人性。是一種對絕對虛無的表態。他們以一種驚嚇及歇斯底里的心態來創作,作品主要是希望惹怒群眾。
代表人物: 杜象(Duchamp, 1887-1968) 杜象的「噴泉」、「LHOOQ」 杜象,「現成的腳踏車輪子」 杜象,「下樓梯的裸女」 杜象,「象棋遊戲」
超現實主義 重要代表人物: 恩格斯特(Max Ernst, 1881-1976) 米羅(Joan Miró, 1893-1983) 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 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898-1967) 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
恩格斯,「毆打耶穌的聖母」 恩格斯,「著外袍的新娘」 米羅,「藍色第二號」,1961 米羅,「小丑的嘉年華」,1925 米羅,「用手捉到一隻鳥」 米羅,「舞者」,1925 基里訶,「街道的神秘與憂鬱」,1914 基里訶,「令人不安的沈思」,1918
馬格利特,「戀人們」 馬格利特, 「雷卡米耶夫人」 馬格利特,「這不是一只煙斗」 馬格利特, 「不是再製」 馬格利特, 「紅色模特兒」 馬格利特, 「甜蜜的夢想」 馬格利特, 「強暴」 達利,「聖安東尼的誘惑」 達利,「煮豆的軟工程」 達利,「夢」
20世紀後的美國藝術 一次大戰後,美國成為新的世界藝術中心 武器庫展覽 Moma的成立(1932)
代表畫家: 蒙得里安(Mondrian, 1872-1944) 德庫寧(De Kooning, 1918-1989)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56)
二次大戰後,視覺藝術的特質 一、技術延伸 二、素材擴大 三、界域模糊 四、本質改變 五、型態俗化 六、邁向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