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产 后 出 血产 后 出 血 林建华. 定义: 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 500ml 其中主要发生在第三产程和产后 2 小时内.
Advertisements

孕期健康教育及常规检查 郭娟娟 孕前期 - 最佳生育年龄  男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 岁,这个 阶段男性的精子质量最高,年龄过大时 生育的孩子先天性畸形和遗传病的发病 率会较高。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 (六)血液流变学改变.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不 孕 症不 孕 症 Infertility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唐蕴慧 钱翠凤. 定 义 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未避孕而从未受孕者 “ 原发性不孕症 ” 曾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 “ 继发性不孕症 ” 发病率 7%-10% 包括反复流产和异位妊娠而未获得活婴.
你我同参与,防治糖尿病 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2000 年全球不同性别及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
运动与生命 阳光、空气、水和体育 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 泉 有氧运动在美国 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30 %以上 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30 %以上 心梗死亡率下降 37 % 心梗死亡率下降 37 % 脑卒中死亡率下降 50 % 脑卒中死亡率下降 50 % 人均寿命延长了 6 年 人均寿命延长了 6 年.
第十三章 临床危象救护 授课人:课程组成员. 教学内容 超高热危象 高血压危象 高血糖危象 低血糖危象 甲 亢 危 象甲 亢 危 象 溶 血 危 象溶 血 危 象.
1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曲桂玉.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奶及奶制品. 鲜奶的营养价值 奶类主要包括牛奶、羊奶、马奶和水牛 奶等。 奶类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 成分,组成比例适宜,而且是容易消化 吸收的天然食品。 它是婴幼儿主要食物,也是病人、老人、 孕妇、乳母以及体弱者的良好营养品。
江苏省消化专科护士 结业报告 镇江三院 黄菊 指导老师 卞秋桂. 第一部分:个案护理 一例丙肝肝硬化失代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的护理.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 扬州大学医学院内科肖炜明 消化道出血  定义:消化道出血(除口腔外的消化道 即食管到肛门)主要表现为呕血和 / 或便 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 血。
[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 ]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机体中水的生理 平衡是维系生命的重要条件。 体液中水、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 依赖于神经、内分泌、呼吸,特别是肾脏的正常调 节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凝血因子制品的临床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概 述 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 的物质  凝血三要素: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酸中毒时凝血因子不工作  低体温时血小板不工作.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新生儿黄疸. 概 念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又 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 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 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 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 导致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 重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
老年性阴道炎 湘乡市人民医院妇科 湘乡市人民医院妇科 郭雨良. 病因 1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 水平低落或缺乏,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减少, 阴道内 pH 值呈硷性,杀灭病原菌能力降低。 同时,由于阴道粘膜萎缩,上皮菲薄,血 运不足,使阴道抵抗力降低,便于细菌侵 入繁殖引起炎症病变。另外,个人卫生习.
Vit D 缺乏性佝偻病 掌握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 现、预防及治疗,护理要点。 熟悉维生素 D 的来源与生理作用。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病例讨论—— 获得性血友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心慧.
血小板和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李国良.
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 主讲:梁园园.
《化学与生活》鲁科版 朱古力豆 我们需要 食品添加剂吗?.
缺 铁 性 贫 血 (IDA)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陈茵.
腰部劳损.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 ——泌尿、血液系统药物 药学部 2014年4月.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脑卒中的预防 汉中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慢性病防制科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广东省人民医院 赵绥民 广州血液中心 田兆嵩.
支气管肺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刘小生 QQ:
国内外输血指南及临床应用 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第五章 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
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体检和健康检查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2010年6月9日 北京.
新生儿破伤风 ( Neonatal tetanus )
实验十 尿液的一般检查、 尿液酸碱度和尿比重
新生儿黄疸.
产 后 出 血 的 止 血 措 施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金明华
病案分析.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案例: 今年7月下旬在松江中心医院住院的刘某病情危重,血小板下降到正常人的10%左右,如不立即输血小板,极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任何止血药都止不住,可血库紧缺血小板。 松江区血站第一时间向成分献血志愿者发出了短信,立刻得到很多志愿者的响应,成分献血志愿者的接力捐献挽救了病患生命 。
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健 康 大 课 堂.
高血脂 CHENDEFANG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運用安寧療護照顧一位肝癌末期無望感患者之護理經驗 吳敏菁、陳怡燐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護理部
痛 风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一科.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治疗病例思考
附录 腹腔穿刺术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诊断性操作与治疗的相关性疼痛 王建民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诊断性操作与治疗的相关性疼痛 王建民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必存在痴呆的应用 医院 忻州市中医医院 参赛医生: 张志庭 科室: 神经内科 职称: 主任医师.
围术期血液保护与输血安全 郑 宏.
食道癌术后护理查房 主讲人:刘晓芬.
第10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明胶 市场上的明胶有两种: 主要的不同点在于: 临床适应症不尽相同 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又称为改良液体明胶MFG) 3.5%聚明胶肽注射液
第三章 外科病人 的体液失调 Fluids and Electrolytes Disorder
临床血液成分 合理应用与有效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李志强.
肾病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体检中心.
溃疡性结肠炎.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麻醉教研室、麻醉科 邓小明
√ √ 习题 1.下列情况引起负误差,且为系统误差的是: (1)砝码锈蚀; (2)滴定过程中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术前评估 1. 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一般体格检查;     6、 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包括血常规、 凝血功能检查、 肝功能、 血型鉴定(包括 ABO 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 HIV抗体等;     7、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8、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术前准备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 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4、对慢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或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5、了解患者贫血原因,首先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8、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围术期应监测失血量: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是否存在灌注或氧供不足(可采用的监测系统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 和pHi等),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PT, APTT,INR以及血小板功能评估,血栓弹性图(TEG),纤维蛋白原水平等

1、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4)监测原则 A、除常规监测外,术中出血患者应在Hct/Hb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指导成分输血; C、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定Hct/Hb,血清乳酸水平,以监测组织灌注和氧和; D、活动性出血患者,在避免高氧血症的同时,吸氧浓度要足够高,以预防动脉低氧血症(PaO2<200mmHg)。

2、输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输入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Hb>100g/L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注。

(3)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A、 Hb<70g/L ;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 Ⅲ~Ⅳ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 C、 Hb<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苏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应考虑输注红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80~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 E、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维持Hb>80g/L。

(4) 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成人: 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 预计×55×体重 - Hct 实际测定值×55×体重)/0.60。 小儿: ( Hb 预计-Hb 实际测定值) ×体重 ×5 (Hb单位为mg/dl)

注意事项 A、不能依赖输红细胞替代容量治疗; B、少白红细胞用于产生白细胞抗体患者; C、洗涤红细胞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D、心脏手术患者,建议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E、高原地区酌情提高Hb水平和放宽输血指征; F、急性大失血无同型血源时,可适量输入O型浓缩红细胞,并密切监测溶血反应。

3、输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手工分离血小板、机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 /L,不需要输血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于 50×109/L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

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E、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的后果以 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温、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等) ,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

注意事项 A、手工分离血小板含量约为24×109,保存期为24小时,机采血小板含量约为250×109,保存期5天。 B、每份机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成人增加约(7~10)×109/L血小板数量; C、小儿输注血小板5ml/kg,可使外周血增加血小板(20~50)×109/L血小板数量。

4、输血浆 用于围术期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研究表明,北美洲、欧洲的白种人维持 30%凝血因子浓度 或 5~20%不稳定凝血因子 就可以达到正常凝血情况。 血浆制品: 新鲜冰冻血浆(FFP)、 冰冻血浆、新鲜血浆。

输血浆 1.使用FFP指征: 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血(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法华林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输血浆 2.使用说明: A. FFP内含全部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 B. 每单位(相当于200ml新鲜全血中血浆含量)FFP可使成人增加约2~3%的凝血因子,应用时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 C. 普通冰冻血浆用于因子Ⅲ和Ⅷ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替代治疗; D. 不应该将血浆作为容量扩张剂; E. 小儿使用FFP有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5、冷沉淀 输入冷沉淀的目的是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或)Ⅷ因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一般不输注冷沉淀,若条件许可,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再输注冷沉淀。 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0~150mg/dl之上,应根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况决定冷沉淀的补充量。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纤维蛋白原,使用20单位冷沉淀可恢复到必要的纤维蛋白原浓度。 5mg

冷沉淀 以下情况应考虑输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100mg/dl; B.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6、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对下列情况可考虑输入新鲜全血 A.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 B. DIC需要输血者; C.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7、大失血时药物辅助治疗 (1)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或血栓弹力图指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不足时使用,初次输注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剂量为25~50 mg/kg;(eg:60kg,6~12U冷沉淀) (2)凝血因子ⅩⅢ浓缩物:应用于凝血因子ⅩⅢ活性<60%时,治疗剂量为30 IU/kg。 (3)凝血酶原复合物:若出现出血倾向增加和凝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建议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0~30 IU/kg)。如曾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在运用其他凝血药品处理围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PC)和维生素K。 (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大失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用重组活化因子Ⅶ,它还可用于治疗合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其使用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使用。 (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推荐剂量为20~25 mg/kg,可反复使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维持。 (6)Ca2+: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0.9 mmol/L)有助于术中止血; (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和血管性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减少,但重复使用可使疗效降低。

8、相关因素的治疗 (1)避免围术期低温,当体温<34℃将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延长凝血酶激活。 (2)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严重酸中毒和严重贫血,当pH<7.10也明显影响凝血功能。Hct明显下降也影响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四、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的输血反应、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1. 贮存式自身输血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适应证 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署同意书,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术前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自身循环血容量15%且必须输血的患者; 稀有血型配血困难的患者; 对输异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 (2)禁忌证 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 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凝血功能异常和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对输血可能性小的患者不需做自体贮血; 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3)注意事项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可一次或分多次);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2.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一定比例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待主要出血操作完成后或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 (1)适应证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失血量大,可以考虑进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年龄不是该技术的禁忌; 手术中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时也可采用。 (2)禁忌证 血红蛋白<100g/L; 低蛋白血症; 凝血机能障碍; 不具备监护条件; 心肺功能不良患者。 (3)注意事项 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5%; 术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以及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3. 回收式自身输血 血液回收是指用使用血 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洗涤、滤过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 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回收式自体输血推荐用于出预计血量较大手术如体外循环、骨科手术、脑外血管手术、胸腹腔闭合式出血手术及产科手术等, 回收血的禁忌证如下: (1)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2)怀疑流出的血液含有癌细胞; (3)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或羊水等污染; (4)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 (5)和白细胞滤器联合使用可适当放宽使用适应证。

五、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 1.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2. 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 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 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 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 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7.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8.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 9.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是输血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多于输血后1~2周出现,其机制是受血者输入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后发生的一种与骨髓移植引起的抗宿主病类似的临床征候群,死亡率高达90%~100%。临床症状初期多为高热,全身皮肤剥脱和消化道症状为主,发展至终末期为骨髓衰竭。 10. 传染性疾病 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肝炎和HIV,核酸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迄今为止,疟疾、SARS、Chagas病和变异型Creutzfeldt-Jakob症仍无法监测。 11. 免疫功能抑制 输入异体血可明显抑制接受者的免疫功能,会影响疾病的转归。应严格遵循输血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六、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 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往往被掩盖,不易观察和早期发现,并且还可能会被漏诊,应引起麻醉科医生的警惕。输血前应由两名医护人员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病案号、床号、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此外,在输血过程中应仔细、定时查看是否存在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荨麻疹、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峰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治疗措施包括: (1)首先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采取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化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作细菌涂片和培养; (2)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和呼吸道通畅; (3)抗过敏或抗休克治疗; (4)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电解质、酸碱平衡; (5)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利尿等; (6)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补充有关凝血成分,如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血小板等; (7)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8)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或换血疗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