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妇 科 发 展 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章 节育期保健 药物避孕 适应症 禁忌症 药物的种类 常见副反应及防治原则 短效避孕药 探亲避孕药 长效口服避孕药 长效甾体避孕针 避孕药缓释系统 外用避孕药.
Advertisements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经行发热. 一、概 述 (一)定义: 概念: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证,称 “ 经 行发热 ” 。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 桃仁 芍药 茯苓 丹皮 各等分(各 12g )
Amenorrhea 闭 经 马庆良 教授 马庆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 妇产科 仁济医院 妇产科.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黄帝内经》:基础理论(生殖器官解 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法、治则); 临床病证(经闭、崩、带下、子瘖、死 胎、胎病、产后大出血、产后发热、癥 瘕、不孕); 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 丸 —— 通涩兼用、补肾活血、通补奇 经,也是妇科病食疗第一方。)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主讲人:武权生.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第十一章 产后病 第八节 产后恶露不绝 教师:张勤华 曙光医院妇科教研室.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月经病.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基础教研室.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导 论.
主讲者: 付梓云 新加坡中医学院讲师 新加坡卫生部注册中医师 中国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绪 论 (一)定义 一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中医基础理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妇产科护理学》实训课程 计划生育—避孕 刘锦钰.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
崩 漏.
《济阴纲目》 ----“经闭门”简介.
妇产科护理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主编 郑修霞.
月 经 病 (概 述) 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许丽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王素娥 青岛大学医学院 张玉杰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经行感冒.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教材 中医妇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妇 科 教 研 室 张玉珍.
月经不调.
中医妇科学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f TCM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教学目标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了解: 骨盆;邻近器官、血管、 淋巴神经;骨盆底的解 剖。 熟悉: 外生殖的解剖。
《机械设计基础》(王军主编)教材配套电子教案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子 满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二十章 胚胎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
内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西藏 Tibet.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医学文献质量分析与评价 许培扬.
妇产科临床思维与诊疗规范 (产科部分) 李笑天.
防蚊灭蚊.
周成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与工作经历
国家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刘丽.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 医 妇 科 发 展 史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 妇女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月经不调 崩漏、 带下 子嗣 妊娠 临产 产后 乳疾 癥瘕 前阴诸疾 杂病

胞宫、胞脉、胞络、子门、产道、阴户等器官或组织。 生理上特点: 经、孕、产、乳。 病理上特点: 经、带、胎、产以及妇科杂病。 解剖上的特点: 胞宫、胞脉、胞络、子门、产道、阴户等器官或组织。 生理上特点: 经、孕、产、乳。 病理上特点: 经、带、胎、产以及妇科杂病。

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 1.理论特色 2.病种妇女特有 3.内治突出“调” 4.外治重视局部 5.强调节欲以防病

1.理论特色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认识女性特殊的生殖生理、病理, 治疗妇科特有的疾病 形成了重视肾、肝、脾、天癸、气血、冲任、胞宫、胞脉、胞络、及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中医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2.病种妇女特有 经、带、胎、产、杂病。 3.内治突出“调” 《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妇科病多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等,达到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4.外治重视局部 生殖器官局部发生的疾病以局部治疗为主, 外治发最早起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5.强调节欲以防病 生殖系统的疾病多与房事、房劳多产(反复流产)经、妊、产褥期房事不节或不禁均可引起疾病。

中医妇科发展史分十个历史阶段进行阐述。 一、夏、商、周时期 是中医妇科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难产、种子、胎教理论的记载。

最早记载的剖腹产时间,相当于夏或夏以前——《史记 ·楚世家》记载其先祖:“陆终生子六人,坼(che)剖而产焉” 。 殷周时代的甲骨文记载的二十一种疾病中就有“疾育”的记载。

最早记载的剖腹产时间,相当于夏或夏以前。 殷周时代的甲骨文记载的二十一种疾病中就有“疾育”的记载。 《诗经》载药50余种,其中有一些种要的妇产科用药。益母草、茜草、吐丝子、枸杞子等药。 《山海经》载药120种,有“种子”及“避孕”药物。 《易经·爻辞》中最早记载了不孕不育症。

性与生育卫生受到重视 《曲礼》“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明确指出近亲结婚有害于后代的繁殖。 最早的“母子医学”观点,有优生优育意义 《列女传》“太任,王季娶以为妃``````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是中医妇科学形成的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妇产科理论发展——难产、双胎、过期妊娠 主要人物——扁鹊 重要的著作——《内经》、《胎产书》

3、这一时期主要医著有《内经》 《内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巨著,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为妇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妇女的解剖、月经生理、病因病机、诊断及妊娠诊断等基本理论。

提出肾主生殖理论: 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成为从古至今指导中医妇科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提出了女子从7岁到49岁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至今为妇科经典理论。

记载第一个治疗血枯闭经,调经种子的四乌贼骨一藘芦丸。 内经的二个第一:第一张治疗闭经的方子。第一次提出女子胞、胞脉、胞络。 《内经》理论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这一时期是中医妇科学形成的奠基时期。

三、秦汉时期 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 这一时期有最早的病案的记载 医家 重要的著作

1、最早的妇产科病案记载 是妇产科最早的病案,(闭经与过期妊娠的病案)。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其中“韩女内寒月事不下”及“王美人怀子而不乳”的病案

华佗与麻沸散 华佗是汉末三国时代的医家,是我国著名的外科医家,对妇产科也有精湛的诊疗技术,他发明了麻沸散与创伤药(神膏) 《华佗传》记录了他诊治死胎和双胎的事例。(开腹手术及摘除死胎手术)

《难经》 *创立了左肾右命门学说,首论命门功能 *系统论述了冲任督带脉的循行、功能和病证 *肾与命门及冲任督带的理论成为妇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有88种 为后世妇科用药的依据 首见癥瘕、子宫之名

这一时期较重要的医著——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 妇人病脉证三篇: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 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的先河。

妇人杂病篇 论述病因、征候、诊治原则和月经病、崩漏、经闭、带下病、热入血室、阴寒、阴疮、梅核气、脏躁、转胞、阴吹、癥瘕等病的证治、证候描述,方治俱全。

外治法 阴中冲洗和纳药法 狼牙汤沥阴中 蛇床子裹成锭剂纳阴中 开创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综上所述,在我国公元三世纪的汉代妇产科学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由此也可以看出从《内经》以后妇科医论开始向专门学科分化和发展。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出现了较多的妇科专著,对月经病的研究更为深入。 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成就推动了妇产科学发展。 主要著作和医家

将闭经病因病机分为两大类,首先提出据脉象变化推断崩漏的预后。 晋·王叔和著《脉经》第九卷记载妇女妊娠、产后、带下、月经病、杂病的脉法和辨证,首先提出“月经”,较前人所称的“月水”、“月事”、“月信”更为恰当。 将闭经病因病机分为两大类,首先提出据脉象变化推断崩漏的预后。 总结了公元三世纪以前的脉学,使诊脉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描述了妊娠脉,产时离经脉。 妊娠脉:左寸口脉动。 六脉俱全。 滑脉。 还提出了“居经”、“避年”、“激经”特殊生理现象及征候,五崩的征候。

陈延之《小品方》 是该时期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医学方书,讨论了妇女经、带、胎、产病,并保存了大量的方药。 楮澄《楮氏遗书·求嗣门》 反对早婚早育记载,这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方》 根据胎儿发育的规律提出孕妇各月的饮食起居应注意的问题和针灸禁忌,从围产医学观点是有意义的,成为中医人体胚胎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 《隋书·经籍志》 应用大补气血促使子宫收缩加强、配合针灸治疗滞产成功的一个案例。

五、隋唐五代时期 妇科开始从内科中分化出来,中医妇科学趋向专科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为以后妇科独立分科创造了条件。 最早建立了较完备的医事制度,设立了“太医署”,是唐代最高的医疗、医学教育机构。

六、两宋时期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医学最重视而且医事制度最完善的朝代; 设“太医局”培养专门人才,在其规定设置的九科中有产科; 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分科。 其中较重要的妇产科专著有:

其中较重要的妇产科专著有: 1.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是我国著名妇产科专著,是当时一部杰出作品,对后世医家有较大影响;该书是妇产科史上划时代著作。后经薛立斋校注刊行流传更广。

对各种异常胎位和助产方法作了叙述,对产科贡献较大。 3.朱瑞章《卫生宝产科备要》 集宋以前产科论著明确出处; 2.杨子建《十产论》 对各种异常胎位和助产方法作了叙述,对产科贡献较大。 3.朱瑞章《卫生宝产科备要》 集宋以前产科论著明确出处; 书中包括妊娠,临产,产后,等内容并附有新生儿护理和治疗; 书中写了产后“三冲”的症狀和治疗,并指出了“三冲”的严重性。 三冲——冲心、冲肺、冲胃,是比较严重的产后疾病。

4、齐仲甫《女科百问》 将有关妇人的生理、病理、经、带、胎、产及妇科杂病等内容归纳为100个问题,逐一解答,条理清晰,内容简明,并附理法方药。

七、辽夏金元时期 金元时代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医学流派开始兴起,以金元四大家为其代表。 这一时期著名的医家、著作及较重要的医学理论

1.刘完素 在学术上倡导“火热论”,提出“女子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该书胎产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对妇女生理作出了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妇女着重理脾的理论依据。

2.张子和 《儒门事亲》 认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在其攻下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妇科病”贵流不贵滞”的理论。 常用汗,吐,下三法驱病。这种观点也常用于妇科,在他的医案中,往往用吐下法驱逐痰水以治月经病取效。

3.李东垣(李杲)与《脾胃论》、《兰室秘藏》 《脾胃论》 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始生”。治病着重应用补脾升阳除湿法。治带下病应益脾胃、升阳泻火、清热除湿,以扶脾治虚为主。 《兰室秘藏》:“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为后世医家提出以“滋阴固气”止崩奠定了理论根据。对月经病(功血)治疗有指导意义。 补中益气汤不但治气虚不摄、脾胃虚弱妇科疾病,也是治疗子宫脱垂的经典方。

4.朱震亨(丹溪) 其主要著作有《格致余论》 《丹溪心法》、 《局方发挥》 医学理论上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治疗上重视保存阴精; 对胎前,产后病提出一些治则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如产前清热养血,产前安胎用黄芩,白术; 朱氏有兼采诸家之长的特点。

在《格致余论》中第一次明确描述了子宫形态。 对两性畸形也有描述。 提出痰湿亦为经带之病因“肥胖饮食过度之人,而经水不调者,乃属痰湿”。 丹溪痰湿论也为妇科奇难病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八、明代 妇科有较大发展,其特点是肾主生殖的理论研究得以深化。 明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有妇人科。 明代也是医家辈出时代。他们继承了前代各家的医学成就,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高,在内容上出现不少比较系统而丰富的妇产科著作。

1.万全(密斋) 《妇人秘科》《广嗣纪要》 《广嗣纪要·择偶篇》对妇女生理缺陷的螺,纹,鼓,角,脉的五种不宜,即“五不女”作了论述。 螺—— 纹—— 鼓—— 角—— 脉—— 对嗣育提出“种子者,男则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则平心定气以养其血。”

2.王肯堂 《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是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的巨著,与稍前的《本草纲目》堪称伯仲; 《女科证治准绳》为《证治准绳》的一部分,可称为明代最有影响的妇产科著作。

3.张景岳 《景岳全书 ·妇人规》 4.李时珍 《本草纲目》 5.武之望 《济阴纲目》 明代在妇科理论,尤在肾藏精主生殖方面及临床病症的研究更深化,并取得较大的进展。

九、 清代与民国 清代随社会总趋势的进步以及前人遗存资料日益增多,医学也向前迈进,各家著述相继问世,妇产科也不例外 刊行于世的著作更加丰富; 将妇产科统称为妇人科或女科。 出现中西医汇通派,开创了中医教育新局面。

1.傅青主 《傅青主女科》 4.亟斋居士《达生篇》 5.陈念祖《女科要旨》 6.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7.王清任 《医林改错》 2.吴歉等编著的《医宗经鉴 ·妇科心法要决》 3.萧赓六《女科经论》 4.亟斋居士《达生篇》 5.陈念祖《女科要旨》 6.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7.王清任 《医林改错》 8.唐容川《血证论》 9.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十、现代 创办了中医药高等院校,促进中医药学发展 中医妇科医疗方面:妇科调经具有特色和优势; 对崩漏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研究取得进展; 对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异症、经断前后诸症研究广泛深入; 活血化瘀治疗宫外孕、中药安胎的优势及安胎的寿胎丸的研究,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中药防治妊高症、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中药抗化疗、放疗毒副反应,不孕症的治疗等。 肾主生殖实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