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之道之 精神养生与运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LOGO 第十课 看中医 (Part 1). 1.A 不如 B (那么) adj. (那麼) adj. 2. 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其次医病 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其次醫病 3. 癌症、糖尿病、艾滋病 愛滋病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 “ 生 ” ---- 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 “ 养 ”---- 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 一 ) 营养、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营养的基础知识; 2 、知道正常体重的判断标准; 3 、知道饮食、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演讲者: 蒋 燕 单 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合理选择饮食.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生命期与营养.
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2 主讲:陈尉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孕产妇与婴儿膳食指导 之孕妇篇 主讲教师:吴建芬.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如何向民众传播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 焱.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灵枢·本神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走进蔬菜世界 1、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P,我们如果食欲 不振,吃不下饭,适量吃些西红柿会有帮助。 ( ) 是非题: 1、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P,我们如果食欲 不振,吃不下饭,适量吃些西红柿会有帮助。 ( ) 2、洋葱是唯一含有前列腺A的蔬菜。它能缓解大脑疲劳,我们小朋友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适量吃些洋葱。
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人数 挑食 偏食 爱吃肉不爱吃青菜 不吃早饭 有时间才吃早饭 暴饮暴食 口味偏咸 喜欢吃油炸的食品 以水果代替蔬菜 爱喝饮料.
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男女老幼皆宜,不会出偏 王应绶老师的养气功全套健身法 (共10堂课,每次1小时)
植物和我们.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LOGO.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冬季养生漫谈 江西中医药大学 蒋力生 2015年12月20日.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乙肝小三阳怎样调养.
平衡膳食好处多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保健室.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主讲:康复医学系 黄岩松 副教授 精神养生 形与神俱.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科学健走 胡松宇 国家一级健身指导员 科学健走与营养研究中心成员 中国健走高级教练 万步网健走技术指导教练.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ATP SLYTYZJAM.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西藏 Tibet.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编程达人-- 从零开始学UI系列教程 第九节、布尔运算 先行者 YC.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药养生之道之 精神养生与运动

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颐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方法。

精神养生的重要意义 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精神养生的原理 一、形神统一 二、异常情志,导致疾病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灵枢》: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二、异常情志,导致疾病 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三、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四、以情胜情,精神治疗 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泊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 四、以情胜情,精神治疗 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喜胜

精神养生的原则 一、恬淡虚无,乐观愉悦 二、善于运用,调摄情绪 三、顺应自然,调控形神

精神养生的常用方法 一、乐观愉悦法 1、恬淡虚无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2、乐观开朗 《素问》: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二、调控七情法 3、怡情畅志 无恚之心:养性避之,以理抑之,排而移之。 无思想之患,以愉悦为务。 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以喜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 以恐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 以怒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 以思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三、郁闷疏泄法 四、四气调神 1、调气 调气时间:夜间子时到次日午时为佳 2、开郁 3、舒结:郁为病,有气、湿、热、痰、血、食六郁。 4、疏肝 5、言导 四、四气调神 1、春夏养阳:“动而向外” 2、秋冬养阴:“静而向内”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古人曰:“动则不衰。”这就是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体勤方能养生。”有诗曰:“奋身田野间,襟带忽以散,乃知四体勤,无衣亦自暖。”

运动四戒 戒久视。这是由于肝藏血,目为肝窍,加上“肝受血而能视”,久视就会伤血。 戒久行。这是由于肝主筋,足受血而能步,如果久行就很容易伤筋。

戒久坐。如果一个人长期坐着不动,就会导致肌肉无力,久而久之发生痔疮。还会由肉及脾,从而使脾的功能减退,终至气血生化受累。 戒久立。这是由于久立容易使人的气机不畅、血行不利。

运动养生的形式 运动养生的形式多样,既有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又有形式多样的民间自成风格的健身法。 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健身术有:1 五禽戏、2 八段锦、3 易筋经、4 六字诀、5 太极拳、6 散步、7 健身球

气功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 气功大致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 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 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运动的十大作用 运动使你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运动使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运动促进睡眠,利于休息。 运动使你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运动提高你的免疫力,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运动使你体重适当,体形匀称,身体各部比例协调。 运动使你反应敏锐。 运动使你四肢灵活,无疼痛。 运动使你头发光泽,无头屑。 运动使你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运动小窍门 最大心率: 200 减去你的年龄。 有氧运动:步行、游泳、骑自行车、慢跑、跳舞、爬楼梯、打乒乓球。 力量锻炼:俯卧撑、器械练习。 伸展运动:练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比如瑜珈、体操等。 能量掌握: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坚持半小时

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 5 分钟,否则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没有好处。 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 20 分钟,速度要慢一点,保持均匀呼吸。 从医学、保健学的角度看,清晨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傍晚。

中医药养生之道之 食养与药养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饮食篇之五味 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 酸: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苦 苦: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辣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咸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

生活中的五味 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最少。正常饮食以甘味食品为主,兼而其它四味调和口感。

红楼养生之道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里涉及的中药有一百多种,方剂四十多个,而喝茶、吃酒、饮食、美容等的描写则更是数不胜数,其中隐藏的养生玄机让很多读者充满了探秘的兴趣。

红楼药膳 久咳不愈试试“胭脂鹅脯” 鹅肉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的作用,可利肺、润喉、下气,对呼吸系统有益。

红楼之粥 宝玉酒后吃半碗碧粳粥 贾母独享“金贵”红米粥 紫鹃为病重黛玉熬江米粥

养胃健脾,喝粥最宜 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粥就赞誉有加,称其“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而清代医学家王士雄对粥更称“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以茶养生 老君眉 女儿茶 六安茶

以酒养生 烧酒:能祛除寒气,对夜间失眠也有独特的功效。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及防病作用。 黄酒:黄酒性平和、不伤人、有营养,系优质糯米酿造。

蔬菜养生 《红楼梦》中写蔬菜很多,除有茄子、豇豆、扁豆、葫芦、灰条菜以外,还有南京的特产芦蒿、枸杞芽.《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提到探春和宝钗"要吃油炒枸杞芽",因为油炒枸杞芽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黛玉篇 黛玉身体不好喝燕窝粥进补 胃口不好喝火腿白菜汤开胃 黛玉中暑了立即喝香薷饮解暑 吃完螃蟹后喝合欢花浸的烧酒驱寒

日常养生 注意饮食卫生 提倡饮食有节 克服饮食偏嗜(一是偏寒偏热,而是五味偏嗜) 药膳保健

养生观念 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意思是说饮食品种要多样化,谷果肉菜要相互搭配,这样才能使得饮的营养成分均衡。

天人相应 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四季)密切相关

调阴补阳 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们常用甲鱼、龟肉、银耳、燕窝等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以补阴虚,常用羊肉、狗肉、鹿肉、虾仁等来温肾壮阳,益精填髓以补阳虚

审因用膳 指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如阴虚者多进食补阴的食品,阳虚者多进食补阳的食品,气虚者多进食补气的食品,血虚者多进食补血的食品,体质偏于实证者多进食一些有清泻作用的食品。

食品分类 热性食物有: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等。 温性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木瓜、樱桃、石榴鸡肉、羊肉等

食品分类 平性食物有:大米、玉米、花生米、扁豆、白薯、土豆、牛奶、牛肉、猪肉 寒性食物有:苦瓜、西红柿、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等。

食物“归经” 不同的食物分别对机体五脏六腑产生不同的滋养和治疗作用。 补气类食物有:大米、小米、黄米、糯米、大麦、小麦、土豆、牛肉、香菇

食物“归经” 补血类食物有:胡萝卜、龙眼肉、荔枝肉、桑椹、血豆腐、动物肝脏。 补阳类食物有:韭菜、刀豆、豇豆、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 滋阴类食物有:白菜、梨、葡萄、桑椹、枸杞子

补养方法 平补法,应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适用于身体偏虚的人群,四季均可。多数的谷类、豆类食物、大多数的蔬菜水果及禽蛋肉乳等都具有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滋补气血,阴阳双补等作用。

清补法 指应用偏凉或泻实作用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偏于实热体质的人群,或夏秋季食用。如小米、冬瓜、西瓜、梨等偏于寒凉的食物有清热通便,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有泻中求补,祛实补虚等作用。

温补法 指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适用于因阳气虚弱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人群,或冬春季食用。如羊肉、河虾、海虾、龙眼肉等偏温的食物就有温补肾阳,御寒增暖,增强性功能等作用

峻补法 指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体虚而需要尽快进补的人群,但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适当进补。如羊肉、狗肉、鹿肉、甲鱼、龟肉、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四季养生之春季 春季饮食养生,是指在春季应用饮食调养来养生保健方法。春季里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1.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夏季 指在夏季应用饮食调养来养生保健方法。夏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1.饮食以清淡为主;2.保证充足维生素;3.保证充足的无机盐。4.适量的蛋白质补充。

秋季 指在秋季应用饮食调养来养生保健方法。秋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1.饮食荤素搭配;2.多食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3.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和无机盐。

冬季 指在冬季应用饮食调养来养生保健方法。冬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1.适量进食高热量的饮食以补充热量的消耗;2.增加温热性食物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3.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中医药养生之道之 按摩与针灸

按摩概述 按摩,又称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按摩发展 按摩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按摩,又称推拿,古称按硗、案杌等,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自身难免会遭到损伤或发生疾病。如人们的肢体受冻时,知道用摩擦取暖;在打呃、咳嗽时,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去拍打胸背部;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出血时,人们便本能地用手按压以止血;当损伤使局部部位隆起时,人们又本能地通过抚摩、揉动使隆起变小或消失,从而缓解了肿痛。在长期的认识实践过程中,按摩逐渐从无意识的偶然动作演变成为人们自由运用的系统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 《素问·血气形志篇》云:“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魏、晋、隋、唐 设有按摩科,又相应建立了按摩医政。 《千金要方》:“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卤上及足心,甚逼风寒。” 《唐六典》:“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在这一时期,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系统的按摩疗法。

宋、金、元 按摩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不仅其治疗范围扩大了,而且还将按摩用于妇科催产。 宋代庞安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民间孕妇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抚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这说明当时按摩对处理难产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明代 太医院将按摩列为医政十三科之一。 许多按摩专著也相继问世,以小儿按摩(推拿)方面的专著居多,如小儿按摩书籍《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

按摩的分类 按摩 从内容上分类 医疗按摩 运动按摩 保健按摩 从方式上分类 传统按摩 电指按摩

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是指医者运用按摩手法,在人体的适当部位进行操作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通过反射方式对人体的神经体液调整功能施以影响,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调节体内信息,增强体质,健美防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按摩的手法 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类: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2、摩擦类手法: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挤压类手法: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     踩背 4、叩击类手法: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   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   6、复合类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

针灸概述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作用原理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起源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针灸养生保健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针刺保健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保健灸法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中医药养生之道之 总结

何谓养生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理论基础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偏向于治病,并兼养生。养生的着眼点在“治未病”,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促进身体的康复。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 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天人合一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具体方法 自我调节(精神健康、锻炼身体) 外物进补(食补、药补) 外力刺激(针灸、推拿)

相互关系 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相互关系 中医养生中的基础是自我调节。 外力和外物是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