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用一种合适的事物来形容或描述这两位诗人吗? 李白像(是) 。 杜甫像(是) 。
琵琶行 白居易 授课教师:迟 汇 授课班级:一年五班
预习提问: 《琵琶行》让你感受到了哪些美?请你写一段鉴赏文字。
景美:枫叶荻花 月明江寒 音美:起伏跌宕 声色交融 人美:手法娴熟 技艺超群 情美:幽愁暗恨 蕴藏情思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凄厉不绝
琵琶声声多变化: 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 激越雄壮→ 戛然而止
三次演奏多变化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第二次: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声起 声停 乐音起伏跌宕 转急 凄凄
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感 , 人对 人 ; 同叹 , 人对 人 ; ……
范例: 同抒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蹉跎人对蹉跎人; 同伤现实如夜长,愤懑人对愤懑人。
都从都城来到这个遥远的江州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都有极高的音乐素养 都有由盛到衰的遭遇感受 都有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白居易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借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来抒发自己的不满。
创作历程: (1) 前期(从入仕到被贬江州司马) 兼济天下的时期。少年得志,官至左拾遗。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针砭时弊。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代表作《卖炭翁》《观刈麦》等。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现在他的笔底。
(2) 后期(从被贬江州司马到死) 独善其身的时期,糅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为自己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以闲适感伤为主。有《长恨歌》、《琵琶行》。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时号称“千字律诗”。
背景介绍: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其被贬期间创作的千古名篇。
《明湖居听书》刘鹗 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白居易像(是) 。
试比较《听颖师弹琴》与《琵琶行》,鉴赏韩愈的形象,品味他的思想情感。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