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健康教育的目的: 使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增强自 我保健意识,提高配合治疗的目的。并且 能够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及其他健康 生活方式,以达到降低血压及减少高血压 危险因素的目的。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柴胡 Bupleuri Radix. [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习 称 “ 北柴胡 ” ( 硬柴胡) 狭叶柴胡 B.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习称 “ 南柴 胡 ” ( 红柴胡 ) 的干燥根。
实验五. 根及根茎类 -4 ( 1 )掌握当归、柴胡( 2 种)、龙胆、天麻、白 术、苍术的组织构造特征 ( 2 )掌握当归、龙胆、黄芩、柴胡、天麻、白术 粉末特征 ( 3 )掌握当归等 10 味药材性状鉴别点 实验目的.
柴胡 Bupleuri Radix [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习称 “ 北柴胡 ” ( 硬柴胡) 狭叶柴胡 B.scorzoneri 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 习称 “ 南柴胡 ” ( 红柴胡 ) 。
柴 胡 Radix Bupleuri. 【历史】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上品。 【来源】 伞形科植物 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 干燥根。
柴胡 Radix Bupleuri 教学重点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性状鉴定 显微特征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品质评价 药理作用性味功效 应用配伍经典处方 现代临床 复习题 混伪品.
实验十八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维生素 C 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组成胶原蛋白的重要成份, 加速术后伤口愈合 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 预防癌症  抗过敏  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 降低有害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 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形成  天然的抗氧化剂.
肠 梗 阻. 定 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 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病因和分类 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 常有下列三种原因.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闽医堂 名流之家 三 伏 灸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闽医堂名流之家推拿中心.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一、性状鉴别 藤类中药外形呈藤本状,多扭曲不直;质坚硬;断面皮部窄,木部宽,木部多可见密布小孔(导管孔),常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髓部明显,有的髓部偏斜或有空洞。 二、显微鉴别 藤类中药除按一般茎类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观察鉴别外,还要注意藤类与一般茎类的不同之处。木质部次生射线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六章 清热药 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黄芩、黄连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黄连解毒汤的药理作用 了解大清叶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自学)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蓼 科Polygonaceae.
第九章 清 热 药.
实验九: 牛黄解毒片的分析.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程建明.
何首乌(Fleeceflower Root)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血压测量及练习.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紫草科、马鞭草科和唇形科 苏州大学药学院 陆叶.
维生素A.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防治高血压 护理新举措.
肺 痨.
肺结核.
经行感冒.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清热药.
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甘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药植与生药学实验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药材鉴别.
实验二 薄层色谱应用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思考题.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第五节 洗胃术.
呕 血 与 便 血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性损伤病人的护理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 胶囊剂的质量检测 一、定义 二、分类 三、检测步骤.
柴胡 Bupleuri Radix 来源 理化 产地 成分 柴胡 采收 显微 性状.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导尿术.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epartment of pharmacognosy, Shanxi Medicine University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芸香科 Rutaceae [概述] 灌木或乔木,稀草本。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多含挥发油。 叶互生或对生,复叶或单身复叶。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野菊花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八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质量检验 1.
The Refinement of Anti-influenza Drug Tamiflu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黄 芩

黄 芩 一、教学重点 二、真伪问题: 三、优劣问题 化学成分、传统评价、药典标准 四、临床应用: 黄 芩 一、教学重点 二、真伪问题: 名称求真、药用历史、基原鉴定、产地采制 、性状特点、 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 三、优劣问题 化学成分、传统评价、药典标准 四、临床应用: 1、传统应用:性味功效、配伍应用、经典处方 2、现代研究:药理作用、现代临床、 开发应用 五、复习题

教学重点 1、黄芩的来源和学名、 2、黄芩的鉴别特征和质量评价标准 3、黄芩的临床应用。

二、真伪问题

药材拉丁名 Rrdix Scutellariae 异名:腐肠、妒妇、子芩、条芩、黄金条根 英文名Baical Skullcap Root 黄芩的名称 药材拉丁名 Rrdix Scutellariae

苏颂曰:“黄芩苗长尺余,茎干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 药用历史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苏颂曰:“黄芩苗长尺余,茎干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 陶宏景曰:“圆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

目前,除正品外,尚有数种同属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应用,应注意鉴别。 药用历史 李时珍曰:“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黄”。 目前,除正品外,尚有数种同属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应用,应注意鉴别。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基原鉴定】 2、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 1、多年生草本。茎丛生,钝四棱形。 2、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 3、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的一侧;花萼二唇形,上唇背部有盾状物;花冠紫色、紫红色或蓝紫色;子房4裂。 4、小坚果卵球形,黑褐色,具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者质量最好。 【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忌用水洗,晒后撞去粗皮,晒干。临床上切片用或加工成酒黄芩用。

【性状特点】 1 圆锥形,扭曲,直径1-3cm。 2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3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 4 气微,味苦。

木栓层 韧皮部 石细胞 形成层 木质部 木射线 木栓环 黄芩根横切面简图

【显微特征】 粉末黄色。 [1]韧皮纤维散在或成束,梭形,壁厚,孔沟细。 [2]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壁较厚或甚厚。 【显微特征】  粉末黄色。 [1]韧皮纤维散在或成束,梭形,壁厚,孔沟细。 [2]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壁较厚或甚厚。 [3]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4]淀粉粒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5]木纤维多碎断,有稀疏斜纹孔。

黄芩粉末图

【理化鉴定】   盐酸-镁粉反应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 ,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生成桔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薄层色谱: 样品:黄芩甲醇提取液; 吸附剂:含4%醋酸钠的硅胶G-CMCNa薄层板; 展开剂:醋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1:1); 显色剂:1%三氯化铁乙醇液;供试品与对照药材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颜色斑点,与对照品黄芩苷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

三、优劣问题

【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n)4.0~5.2%,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Ⅰ、Ⅱ(skullcapflavone Ⅰ、Ⅱ)。 尚含白杨黄素、千层纸黄素、多种甾醇类、糖类及氨基酸等。

【化学成分】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根的新老及不同炮制方法有关。 【化学成分】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根的新老及不同炮制方法有关。 如子芩中含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比枯芩高;蒸黄芩(清水蒸1小时)、煮黄芩(沸水煮10~60分钟)和生黄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烫黄芩(沸水煮6小时)次之,冷浸黄芩(冷水浸12小时)最低。实验表明,黄芩根在水中浸3小时,有62.5%~93.5%的黄芩苷水解成苷元。

传统评价: 以条长,粗大,质坚实, 色黄者为佳。

本品总灰分不得过6.0%,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黄芩片和酒黄芩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2000年版药典规定: 本品总灰分不得过6.0%,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黄芩片和酒黄芩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2005年版药典规定: 总灰分不得过6.0%,水分不得过 12.0%。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用50%乙醇做溶剂)不得少于40.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9.0%。  

四、临床应用

【性味功效】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属于清热燥湿药。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性味功效】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属于清热燥湿药。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血,衄血,泻痢,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毒,高血压头痛等。 用量:3~9g。

【应用配伍】 1 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能清上、中、下三焦之火,尤长于清上焦肺火,单用如黄芩散;如肺热夹痰,咯痰黄稠,可配胆南星、清半夏,如小黄丸;若咳嗽气喘,大便秘结,可配大黄、杏仁,如黄芩泻肺汤。

【应用配伍】 治湿温发热之胸闷者,常与白蔻仁、滑石、通草配伍,如黄芩滑石汤; 治湿热黄疸,宜与栀子、茵陈同用; 2 为治湿热诸证之佳品 治湿温发热之胸闷者,常与白蔻仁、滑石、通草配伍,如黄芩滑石汤; 治湿热黄疸,宜与栀子、茵陈同用; 治湿热泻痢.须与黄连、白芍等配伍; 治下焦湿热小便短赤涩痛者,可同木通、竹叶、生地等合用; 如治湿热疮痈者,多与野菊花、连翘、紫花地丁等配伍。

【应用配伍】 3 用于温热病之壮热烦渴。 本品善清气分实热,可与石膏、黄连等合用,如黄连解毒汤;少阳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者,须与柴胡、甘草等配伍,如小柴胡汤。 4 用于胎热之胎动不安证。 黄芩能清热安胎。可配伍当归、白术,如当归散;若虚热扰动,胎元不固,则配人参、熟地、川断等,使血宁胎安。 5 用于血热所致的多种出血证。

【经典处方】 1 黄芩散(圣济总录):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治小儿心热惊啼。 2 解毒饮子(圣惠方):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生地黄汁三合,白蜜半匙。先煎二味去渣,入后二味再煎二三沸,分二服。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痛。

【经典处方】 3 小清空膏(兰室秘藏):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 4 清胃散(外科正宗):黄芩、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升麻、石膏各一钱,水煎,食后服。治胃经有热,牙龈作肿,出血不止。 5 治黄疸面目身黄,骨节烦疼,因湿热者 黄芩、秦艽、黑山栀、薄荷各二钱,茵陈三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药理作用】 1、黄芩苷元有显著抗菌、抗炎作用,能抗组胺和抗乙酰胆碱,可防止血小板和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降低,可降低肝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抑制甘油三酯及脂类过氧化。 2、黄芩苷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红细胞系统的免疫有增强作用,并有利尿、利胆作用。 3、汉黄芩素有抗炎、抗变态、降血脂、抗氧化、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药理作用】 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对多种球菌、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5.解热、降压、利尿和促进胆汁排泄作用。

【药理作用】 6. 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以苷元作用最强,抗组织胺与抗乙酰胆碱以生黄芩作用较强。 7. 其他作用:有抑制cAMP磷酸酯酶、抗肿瘤、抗乙型肝炎病毒、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阻止钙离子通道、抗过敏等作用,并对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均有保护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 1 治疗肝炎:用黄芩苷,装胶囊服,成人每日3 次,每次0.5g(2粒),儿童酌减。共治疗7l例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疽型和无黄疽型、慢性肝炎活动期)临床治愈69例,疗效率为97.2%,其中在半个月内达临床痊愈的占61.9%。 2 治疗高血压病:将黄芩制成20%酊剂,每次 5-10m1,每日服3次。共治疗5l例,服药前血压均在(180/100mmHg)以上,服药l-12月后血压下降(20/10mmHg)以上者占70%以上。据观察,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 3 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 : 50%的黄芩煎剂,1岁以下儿童每日6毫升,1~4岁儿童8~10毫升,5岁以上酌情加量,皆分3次服。用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 4 治疗痢疾: 治疗小儿菌痢取黄连、黄芩、黄柏等量研末。1岁内每次用1克,2~3岁用2克,4岁以上用3克,调入生理盐水30~40毫升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较重者2次,治疗期节制饮食。结果:146例经2~6日治愈112例,无效28例。急性细菌性痢疾:黄芩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开发应用】 目前黄芩已作成片剂、油膏、胶囊、注射液或提纯某些成分在临床广泛应用,如口服黄芩素胶囊治疗菌痢,肌肉注射黄芩苷治疗各型肝炎,静脉滴注黄芩苷治疗急性胆囊炎或用黄芩苷眼药水治疗沙眼,口服黄芩片治疗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外敷黄芩油膏用于热疮, 黏膜感染、溃疡及各种皮肤干性炎症等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复习题 1、黄芩主要的显微特征是什么? 2、从哪些方面衡量黄芩的质量的优劣? 3、在临床应用方面,黄芩与黄连、黄柏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