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障礙症 (Eating disorder) 授課:OTR余春慧 日期:98.03.06
Introduction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 暴/吞食症(bulimia nervosa )
History 雖然eating disorder在18世紀末被認為是問題,但對此問題特別的治療(treatment)直到1970年才存在。 Bulimia在1978年第一次被描述在女人發生之問題,1980年正式被認定是一種診斷,同時被認為是anorexia nervosa之一面。
§饜食症(anorexia nervosa) 主要特性是害怕變胖、身體形象(Body image)障礙,體重顯著減輕, 拒絕維持最低限度的正常體重,以及無月經症。 患者常說覺得自己肥胖(其實是瘦弱),對自己體型有偏見,常在鏡中凝視自己。
饜食症(anorexia nervosa) 由減少食物攝取量來減輕體重,大量減少高醣類和含脂肪食物,自己設法嘔吐,使用利尿劑或通便劑,並且運動過度。
饜食症(AN) 病理學與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Prevalence&Etiology) §Onset:10~30y/o(13~17 或18y/o最多,85%為13~20y/o) §性別比例和流行率: 大多出現於女性(95%),1/250的機率。 §Etiology:緊張的人生狀況,過度完美主義者。
饜食症的原因 Culture-Ex:西方社會強調瘦才是美。 Vocation-e.g. Ballet dancers... Issues of maternal control-obesity&anorexia Family-AN易發生於家庭expectations are high for performance. Biological-何者為因,何者為果不知。 Menstruation會被AN影響。
饜食症的診斷標準 A.高度害怕變得肥胖,即使在重量減輕中害怕也不消除。 B.身體形象障礙,如:瘦弱時也聲稱感覺肥胖。 C.原先體重至少減輕25%。 D.拒絕維持標準體重該有的最低正常體重。 E.無已知的身體疾病可解釋體重為何減輕。 F.至少連續三次月經不來。
饜食症的治療與病程 大多患有此症的病人會堅決否認自己有病,沒有興趣甚至拒絕治療。 病程可能不減輕一直到餓死(5~23%die)、間歇發作的、發作一次以後痊癒(最常見)。 立即的治療目標:使病人恢復到正常的營養狀態(住院治療時每早排空膀胱後秤體重)。
饜食症的治療目標 增加體重 達到一自我接受度 減低對食物的關注 恢復月經
§暴/吞食症(bulimia nervosa ) 主要特徵是間歇性大吃,自己知道這種飲食模式是不正常的,怕不能自主地停止吃東西, 大吃之後心情沮喪並深感懊悔。 大吃時所攝取的食物,通常卡路里很高, 甜味、質地可迅速吞食, 吃東西時盡量不引人注意, 或者秘密地吃。
暴/吞食症(bulimia nervosa ) 食物通常很快就吞下去,很少嚼碎。一旦開始吃,會繼續去找其他食物大吃,有時會覺得無法控制或停止吃東西。停止大吃是由於腹痛、睡覺,有人打擾或導致嘔吐。 大吃後貶抑的自我批評和沮喪的情緒會隨之而來,患此症者對他們的體重關心,而且一再嘗試用節食、嘔吐、瀉藥或利尿劑來控制它,常覺生活中都是有關飲食的矛盾。
暴/吞食症(bulimia nervosa ) 病理學與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Prevalence&Etiology) §Onset:始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 §性別比率和流行率: 絕大多數發生在女性。10~15% American women有此症狀(symtom)。90~95%發生於女性。 §流行率和易致因素:一般而言無資料。
暴食症的診斷標準 A.暴食一再發作。 B.反覆出現不適當的代償性行為,以避免體重的增加。 C.三個月內,平均每週至少出現兩次暴食與不適當之代償行為。 D.過度關切身材或體重。 E.需排除饜食症的診斷。
暴食症的治療與病程I 治療動機較高,但是對於挫折忍受度低,而無法接受不能立即見效的治療。 很少會使人無法行使功能,但有些人例外。他們整天大吃,然後設法讓自己嘔吐。在大吃後嘔吐而使體重低於正常標準,發生電解質不平衡及脫水。
暴食症的治療與病程II 一般病程是慢性的,且在好幾年之中,間歇發生。通常大吃和正常飲食交替,或者和正常飲食和禁食交替。 會有很多健康問題,如:消化道障礙、心臟和腎臟問題。
對飲食障礙的治療方法與策略I 行為治療的觀點- 認為此類患者對『吃』的行為感到焦慮,不吃就可以避免焦慮的產生,所以要將吃和焦慮之間去制約化(deconditioning) 也就是採取逐步修正飲食行為的方法。
對飲食障礙的治療方法與策略I Deconditioning 1.每天依規則的時間進餐。 2.每餐食物的量由少量逐漸增加。 1.每天依規則的時間進餐。 2.每餐食物的量由少量逐漸增加。 3.從較不敏感的食物逐漸引進敏感食物。 4.採取刺激控制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控 制食物的來源。 5.以反應預防法使病人面對食物或吃進大量食物之後不再逃避。 6.配合自我肯定訓練、社交技巧訓練、問題解決、替代性行為、放鬆訓練。
對飲食障礙的治療方法與策略II 認知行為治療- 1.從自我評量表和會談中,使病人注意到暴食-嘔吐-低自尊-節食之間的關係,以及找出認知上的問題想法,並加以修正。 2.教育病人有關節食、暴食、嘔吐的後果和控制體重的正確知識。
預後 部份饜食症和暴食症的病人,病情在幾個月中會自動緩解。但是一些嚴重的病患,症狀會持續,即使不是全部存在,都會殘留特異的飲食型態、社交障礙。
飲食障礙者的特質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會有問題。 偏愛照顧植物和寵物,以及像媽媽式的照顧其他人。 在門診的設置下,治療即可用行為技巧、團體治療、個人心理治療...等。
饜食症和暴食症病人的認知扭曲 以偏概全(selective abstraction): 根據一些單獨的鎖事而不管其它相反證據就做結論。Ex:唯一我可以獲得控制的方法就是吃。 過度推論(overgeneralization): 根據一次事件找出原則,並且將它運用到其他不相同的情境。 Ex:當我過去吃碳水化合物的時候,我很胖,因此, 我現在必須去避免它們才不會變胖。
饜食症和暴食症病人的認知扭曲 誇大事實(magnification):過度重視一些不需要去注意的結果的重要性。 Ex:我已經重了兩磅,所以我的鞋子再也穿不下了。 二分法(dichotomous or all-or-none thinking): 事件只能是黑或白、對或錯、好或壞。 Ex:如果我增加一磅,我會繼續的增加一百磅 。
饜食症和暴食症病人的認知扭曲 事事關己(personalization):自我為中心的闡釋非人的事件或過度將事件引為和自己相關。Ex:當我看見體重過重的人時,我擔心自己會像他那樣 。 迷信式思考(superstitions thinking):相信一些非相關的事件會有因果相關。 Ex: 如果我吃了一塊糖,它會立刻轉化成胃的脂肪。
結語 飲食疾患在身體健康,精神症狀和社會關係上出現障礙,嚴重時會導致死亡。 由於此症往往合併明顯的身體症狀,病人經常第一線找非精神科醫師求治。 治療上,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各層面整合性的治療,相當重要。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