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一、无机元素 血液中电解质有 K+ Na+ Cl- Ca++ Mg++ HCO3- 生理作用: 维持酸碱平衡、细胞内 外渗透压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组织 的应激功能。
Advertisements

6 版第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 常 立 文. 6 版第 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和预防.
吉大二院 于桂云. 第一节 概述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病原体 病原体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第七章 物质代谢 [提要] 人体维持生命和完成肢体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机体所消耗的能量是由存在于食物(糖、脂肪及蛋白质)中的热能在体内代谢后供给的。这些能源物质在体内分解供能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尾产物必须排出体外,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本章主要讨论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规律,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特点,代谢废物的排泄机理以及运动的影响。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合理选择饮食 平衡膳食禁止偏食和暴食。 2. 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①主食和副食搭配;②干食和稀食搭配; ③粗粮和细粮搭配 ④荤菜和蔬菜搭配;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酸雨 成員 : 張詠茹(4BS ) 蔡哲瑜(4BS ) 詹君瑞(4BS ) 指導老師 : 潘文彬 老師
钾代谢紊乱 主要内容 钾的代谢特点、生理功能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THE HUMAN PERSPECTIVE 人类展望
Na K Ca 矿 物 质 07食检 丁丽杰.
第三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台中縣立大里高中 理化科實習教師 曹佑民 老師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超市里的化学 九江十一中 周芬.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⑴利尿药; ⑵脱水药。.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天天五蔬果 蔬食的好處 林依慧 營養師.
生物 第二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第二章第1節 根、莖和葉的構造.
专题二 新陈代谢 植物新陈代谢 动物新陈代谢 微生物新陈代谢.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消 化 系 统 药.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奶牛精料喂量与发病 肖定汉 北京奶牛中心 一、饲料在瘤胃的变化 p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物的新陈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三节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新陈代谢: 生物体内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复杂而独特的结构
本文件不代表官方立場,且作者已盡力確保資料的 準確性,惟任何未經授權擅自使用本資料所造成的損害,作者不負賠償責任。
第30-31章、 氨基酸代谢.
马 燕 梅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基础医学系
第五章 屠宰后肉的变化 孔保华.
生物氧化.
细胞代谢专题突破 黄岛实验中学 王玉美.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提高教学有效性刍议 赵占良 2010年10月.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1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各段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 程及特点。 2 认识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4课时:离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四章 第二节 授课者 厦门三中 武永红 高一(7)班.
前言 有些人在運動後會喝運動飲料,以補充體內的電解質。電解質是什麼?
第十三章 身体素质 第一节 力量素质 第二节 速度素质 第三节 耐力素质 第四节 灵敏和柔韧素质.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课 酶和ATP.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10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基本过程 2017备考·最新考纲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2.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一、新陈代谢 二、新陈代谢的特点和调节 三、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四、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以及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 程,称为细胞的代谢。 化学变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兰洼桑椹果 石人洼西瓜 礼河大樱桃 奎门的草莓.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自制葡萄酒与酵母菌形态观察 第二组 组员:陈安书 董思瑶 裘佳妮 田 泳 王 凯 叶 琳.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概 述 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换器 能量学概要 能量基本形式: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辐射能和原子能。能量只能有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各形式能量之间可相互转化。 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换器

二、ATP与ATP稳态 (一) 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媒介 需能反应和供能反应耦联的物质-- 骨骼肌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需能反应和供能反应耦联的物质-- 骨骼肌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肌肉收缩唯一直接能源 CP——最快速的使ATP再合成的间接能源

ATP-ADP循环是人体内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式,维系着能量的释放、贮存与利用。

(二)ATP的分解释能

(1)肌球蛋白(即肌凝蛋白)ATP酶消耗ATP,引起肌丝相对滑动和肌肉收缩做功; (2)肌质网膜上钙泵(Ca-ATP酶)消耗ATP,转运 Ca2+,调节肌肉松弛; 据报道,仅肌质网转运Ca2+所消耗的能量就占肌肉收缩时总耗能的三分之一。

(三)ATP稳态 贮能? × (ATP在组织细胞中含量极少骨骼肌 4~6mmol/Kg;心肌 4~5mmol/Kg;) 控制能量有节制的释放 ——“能量货币” ATP → ADP → AMP——能量受体

肌细胞内ATP再合成及高能磷酸基团的转运 *无氧代谢 高能磷酸盐间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 2ADP3-→ATP4-+AMP2-(肌激酶MK) ADP3-+CP2-+nH+ → ATP4- + C (肌酸激酶CK) *糖无氧酵解 *有氧代谢 运动疲劳的产生与ATP稳态的打破有关。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所释放能量的40%存储到ATP(化学能)中, 60%以热能形式散发。 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物氧化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所释放能量的40%存储到ATP(化学能)中, 60%以热能形式散发。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营养物质:凡是由有机体从外界吸取的,可用于维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物质。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一)、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一)糖代谢 1.人体的糖贮备及其供能形式 人体内糖类主要是糖原及葡萄糖,通过食物获得。 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1)糖原 人体各种组织中大多含有糖原,但其含量的差异很大。例如,脑组织中糖原含量甚少,而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350-400克,运动员糖原储量可达400-550克。 肌糖原既是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源,又是大强度有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 许多研究表明,糖原贮量(特别是肌糖原)的增多,有助于耐力性运动成绩的提高。

(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 正常人空腹浓度:80-120mg%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血糖浓度是人体糖的分解及合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的标志。 饥饿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运动员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及疲劳的征象。肝糖原可以迅速分解入血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2.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1) 糖 酵 解 糖酵解与乳酸生成

(2)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6%-14%,女性为10%-14%。 (二)脂肪代谢 1.人体的脂肪贮备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6%-14%,女性为10%-14%。 2.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再分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用以合成ATP。在氧供应充足时进行运动,脂肪可被大量消耗利用。

3.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人体肌肉的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分解氧化,降低运动后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的速度,抑制脂肪的合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减肥的方式:一是参加运动,二是控制食物摄入量。 选择较适宜的运动方式,提倡采用动力型、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迪斯科”舞蹈等运动,均可以有效地降低体脂水平。 水中运动减肥为近年来提倡的减肥方式。水中运动已发展到在水中行走、跑步、跳跃、踢水、水中球类游戏等多种运动。

(三)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 2.关于蛋白质的补充问题 成人最低生理需要量:30-45克/天或0.8克/公斤体重 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2.5-3克/公斤体重 运动员的蛋白质供给量比普通人高,目前认为我国运动员为1.2-2克/公斤体重,优秀举重运动员蛋白质补充量每日1.3-1.6克/公斤体重,耐力性运动中,即使糖类足以供应机体运动中所需能量,膳食中蛋白质的补充量也应达到1.5-1.8克/公斤体重。

4.减肥运动量的设定 适宜:每周减轻体重0.45公斤(1磅) 上限:每周减轻体重0.9公斤(2磅) 具体措施为: 运动频度:每周运动3-5次 运动时间:每次持续30-60分钟 运动强度:刺激体脂消耗的“阈值” 即50%-85%VO2max或60%-70%最大心率

(三)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 2.关于蛋白质的补充问题 成人最低生理需要量:30-45克/天或0.8克/公斤体重 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2.5-3克/公斤体重 运动员的蛋白质供给量比普通人高,目前认为我国运动员为1.2-2克/公斤体重,优秀举重运动员蛋白质补充量每日1.3-1.6克/公斤体重,耐力性运动中,即使糖类足以供应机体运动中所需能量,膳食中蛋白质的补充量也应达到1.5-1.8克/公斤体重。

四、ATP的生成过程 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 (又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 磷酸原供能系统 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三个能源系统的特征 1.磷酸原系统 ATP → ADP+Pi+E CP+ADP → C+ATP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极快; 能源:CP; ATP生成很少; 肌中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供能时间6-8秒; 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

2.酵解能系统 肌糖元+ADP+ Pi →乳酸+ ATP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能源:肌糖元; ATP生成有限; 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用于2-3’的最大强度运动

3.氧化能系统 糖 脂肪 +ADP+Pi+O2 →CO2+H2O +ATP 蛋白质 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 能源:糖、脂肪、蛋白质; 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简图

for Muscle Contraction 五、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与速率 Chemical Energy for Muscle Contraction Muscle Fiber [ATP]=4 mM 1-2 s ATP Stored Glycogen Muscles, Liver 2-4 hours ADP +Phosphocreatine 5-8 s Oxidative Metabolism Carbohydrates Fats Proteins hours Breakdown of Glycogen to pyruvic and lactic acids (anaerobic energy) 1 min ATP (Myosin)  ADP + Pi + Energy Muscle can be regarded as a machine that converts chemical energy into work.

六、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1.消化 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简述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 唾液的作用: 1.消化作用:唾液可湿润食物利于咀嚼和吞咽;溶于水的食物→味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清洁作用:大量唾液能中和、清洗和清除有害物质;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 3.排泄作用: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可随唾液排出。 4.免疫作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若缺乏时易患龋齿

口腔内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内消化 性 质:无色,pH 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HCO3- 等无机物。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蛋白际、蛋白胨、多肽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糖类排空速度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小肠内消化 1.胰液 pH7.8~8.4,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7.8~8.4,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1)水和碳酸氢盐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2.胆汁  (1)胆盐: 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促脂溶性Vit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肠--肝循环  (2)胆固醇: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若胆固醇↑→胆石症。  (3)胆色素:

3.小肠液 特点:酶种类多 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分泌量大(1~3L/日) 持续分泌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2.吸收 (1)吸收的部位 口腔及食道:不吸收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的水和90%的Na+及Cl-。

(2)小肠吸收的特点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面积保证:长5~6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 ②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 ③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3~8h; ④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

七、能量的利用

八、 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 (一) 概念 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ºC条件下。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三)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1.年龄(儿童高于成人) 2.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