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病理检查 [适应证] 1、有高度诊断价值者:皮肤肿瘤、癌前病变、病毒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某些红斑性皮肤病等。 2、有诊断价值者:大疱性皮肤病、肉芽肿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 3、找到病原体具有诊断价值,如某些深部真菌病等。
[皮损的选择] 1、多选择未经治疗的,成熟的皮损,包括部分正常皮肤。 2、环状皮损应取活动性边缘部分。 3、水疱、脓疱及含有病原体的损害应选择早期皮损。 4、尽可能取原发性皮损。
[取材方法] 1、手术取材法 2、钻孔取材法
[标本处理] 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读片
第二节 皮肤的组织病理 正常皮肤组织切片
一、表皮的组织病理变化 1、角化过度:指角质层过度增厚.
2、角质栓:指在扩大的毛囊或汗管开口处角质显著增多,形成栓塞
3、角化不全:指角质层内有细胞核残留
4、角化不良:指棘层及颗粒层细胞提前异常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深染、棘突消失
5、颗粒层增厚:指颗粒层的厚度增加,胞浆内透明角质颗粒粗大色深
6、棘层肥厚:指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皮突的延长或增宽
7、乳头瘤样增生:指真皮乳头不规则的向上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波浪状起伏
8、疣状增生:指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四种病理改变同时存在,表皮如山峰林立
9、表皮萎缩:指棘层细胞减少,表皮变薄,表皮呈扁平状
10、表皮水肿 (1)细胞内水肿:指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有的细胞核常固缩并偏于一侧,似鹰眼状。严重时呈网状变性
(2)细胞间水肿:指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呈海绵状,又称海绵形成
11、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指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排列紊乱或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皮相连
12、微脓肿:指表皮或表皮附属器内有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的小团块。 (1)Kogoj海绵状微脓肿,在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有中性粒细胞聚集
(2)Munro微脓肿,角质层内的中性粒细胞
(3)Pautrier微脓肿,位于棘层,表皮下部聚集的淋巴细胞
(4)棘层松懈:指表皮细胞间失去粘连而呈松懈状态,出现表皮内裂隙
14、色素增多:指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部黑素颗粒增多
15、色素减少:指表皮基底层内色素减少或消失。
16、色素失禁:指基底细胞及黑素细胞损伤后,黑素从这些细胞中脱落到真皮上部,或被吞噬细胞吞噬,或游离在组织间隙中
二、真皮的组织病理变化 1、纤维蛋白样变性:指纤维蛋白样物质溶入胶质内,使受累部位呈现明亮的嗜伊红性均质外观
2、粘液变性:指胶原纤维基质中粘多糖增多,胶原纤维束间的粘液物质沉积而使间隙增宽
3、弹力纤维变性:指弹力纤维断裂、破碎、聚集成团或粗细不匀呈卷曲状
4、肉芽肿: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病灶。病灶内除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外,尚有上皮细胞或多核巨细胞
三、皮下组织的病理变化 1、增生性萎缩 2、脂膜炎
第二节 皮肤的免疫病理 一、直接免疫荧光 检查病变组织和细胞中免疫球蛋白或补体的出现及分布。 用于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棘细胞间:天疱疮皮损棘细胞间IgG、IgA、IgM或C3沉积,呈网状。
2、皮肤基膜带: ①红斑狼疮:基底膜带90%以上出现IgG、C3沉积,呈颗粒状。
②类天疱疮:基底膜带90%以上IgG、C3沉积,呈线状
二、间接免疫荧光 检查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性质、类型和浓度用于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
1、定性: ①血清中自身抗体结合基底膜带,表示存在皮肤基底膜带抗体; ②血清中自身抗体结合表皮棘细胞间,表示存在天疱疮抗体; ③血清中自身抗体结合小鼠肝细胞核,表示存在抗核抗体。
2、定量: 将阳性血清作倍比稀释,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
3、定型: ①周边型:胞核周围有较明显的荧光带,为抗DNA抗体
②均质型:核染色均匀一致,为抗组蛋白抗体
③斑点型:胞核有荧光小点均匀分布,为可溶性核蛋白抗体
④核仁型:只有只有核仁荧光,为抗核糖体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