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运动神经元病 年, Jean Mactin Charcot 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运动系统 或某一部分的进行性变性病。病变范围 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皮 质锥体束、皮质延髓束。临床表现为下 运动神经元损害及相应肌群的萎缩、无 力、延髓麻痹和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损害的特征。感觉系统一般不受侵犯。
Advertisements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概念  急性脊髓炎 : 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 贯性损害. 又称非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 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分为  感染后脊髓炎  疫苗接种或脊髓炎  脱髓鞘性脊髓炎 ( 急性多发性硬化 )  坏死性脊髓炎  副肿瘤脊髓炎.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 多发性神经病 ( AIDP ) ( Guillain-Barre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格林 - 巴利综合征 )
神 经 系 统 总 论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吐尔逊.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 Motor system) ( Motor system)
运动神经系统疾病. 总论(疾病分类) 运动神经元病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上运动神经元受累 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单肢肌萎缩 (Hirayama 病 ) 副肿瘤运动神经元病 Hopkins 综合症 后脊髓灰质炎综合症 多灶运动神经病 急性轴索运动神经病 卟啉病 中毒.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LOGO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范佳 2012 年 3 月. Company Logo 【教学内容】 1 、复习脑部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 、掌握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损害表现。 3 、掌握内囊(三偏)、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4 、掌握脑干的几个综合征.
Motor neuron disease , MND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杏林人家.
第七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第二节 脑干.
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满玉红.
ALS与ALS综合征的鉴别 ALS与ALS综合征的鉴别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全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六讲 主讲教师:刘一兵.
第四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作为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称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周围神经疾病 交大医学院附属九院 神经病学教研组.
运动神经元病.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病 人 护 理 护理学院:吴小婉 李 春.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神经病学教研室 陈吉相.
神经系统总论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项目: 反射检查 康复教研室.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遗传性共济失调 神经内科 白燕青.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The Motor Pathways 运 动 传 导 路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神经病学.
周围神经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刘嘉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 梁直厚
乳 腺 癌.
第32章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癔症(hysteria) 要求: 1 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 熟悉癔症的病因和治疗策略 3 了解癔症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发病机理.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芮德源 教授.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的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准则.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神经-肌肉疾病.
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脊髓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 商秀丽.
脊 髓 Spinal Cord.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Diseases of Neuromuscular Junction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周围神经系统
第43、44、45章 骨科一般护理、骨折、关节脱位病人护理
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甲状腺激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李坚.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人脑平均重为1400 g,(男性1375.5g ,女性 g)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医大巡诊 周围神经病与脊髓病.
Posture & Motor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
脊 髓 疾 病 ( Spinal Disease ).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锥体外系功能解剖.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椎管内, foramen magnum → L1下缘 cervical enlargement lumbosacra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教学目标 理解运动障碍的表现形式。 熟悉运动障碍的损害部位与病变特点。重点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病变部位 肌肉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脊髓病变 脑干病变 小脑病变 大脑病变 脑脊髓膜病变

一.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锥体系 锥体系主要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二.损害部位与病变特点 (一)电解质紊乱 1、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2、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h,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二) 肌肉病变 1、遗传性: 部位:肢带肌为主,偶见眼咽肌及肢体远端

特征:肌无力、肌萎缩或肥大, 反射相应降低, 常无疼痛(脂质代谢异 常可有疼痛或肌痉挛)。 起病:多在早年发病, 起病隐匿,进展性

2、炎症性肌病: 1/3患者可伴有肌痛和压痛。 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 首先为骨盆带肌无力。 呈慢性或亚急性进展。 肢带肌为主, 可有严重的颈肌、咽喉肌无力而出现抬头、吞咽困难等,不影响眼外肌。 1/3患者可伴有肌痛和压痛。 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 首先为骨盆带肌无力。 呈慢性或亚急性进展。

3、内分泌性肌病: 常为甲状腺或肾上腺疾病所致。 多为无痛性肢带肌无力和萎缩, 血清酶多正常。 甲减性肌病多有粘液性水肿。

(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1、重症肌无力: 部位——眼外肌、面肌、咀嚼肌、延髓肌、肢带肌和呼吸肌。 特征:病理性疲劳, 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

2、突触前膜病变: 多为骨盆带肌无力, 常有疼痛等。 肌无力活动后减轻。 多见于50以上的男性, 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

(四)周围神经疾病 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对称性远端肌肉无力、 肌萎缩、反射减低或消失、 伴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呈向心性发展。

2、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变等。 3、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4、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下部 腰骶丛损害: 5、前根损害

(五)脊髓病变 1、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减低、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不伴感觉障碍。 2、前根损害 注意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因为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

3、脊髓全横贯损害——脊髓型 可累及本平面脊髓前角细胞和双侧锥体束 脊髓休克 急性脊髓病变时受损平 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 脊髓休克 急性脊髓病变时受损平 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 休克期过后,受损组织的释放症状逐渐出 现,转变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 理反射阳性——痉挛性瘫痪

3、脊髓全横贯损害——脊髓型 自动症 高颈髓(C1-C4) 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常伴呼吸肌障碍 颈膨大(C5~T2)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四肢瘫) 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胸髓 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腰膨大(L1~S2)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截瘫) 自动症

交叉瘫 即一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侧束受损)瘫痪 (六)脑干损害——脑干型 交叉瘫 即一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侧束受损)瘫痪 (部位根据不同颅神经损害的征象确定) 3、4——中脑; 5-8——脑桥; 9-12——延髓。

(六)脑干损害——脑干型 双侧延髓病变引起双侧9、10、11、12对或仅9、10两对脑神经瘫痪,称真性球麻痹——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纤颤,下颌反射无改变。 双侧皮质延髓束病变引起的双侧9、10、11、12对或仅9、10两对脑神经功能障碍称假性球麻痹——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无舌肌萎缩及纤颤。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常合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视辐射受损),称为"三偏"征。 (七)内囊损害——内囊型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常合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视辐射受损),称为"三偏"征。 急性中枢性偏瘫肢体开始是弛缓的,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脑休克

(八)皮质下损害 放射冠的纤维较内囊分散, 损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偏瘫或单瘫等。 可伴有感觉和视觉损害。

(九)皮质区损害——皮质型 1.假性单瘫——中枢性瘫痪 病变对侧的中枢性单瘫, 释放症状 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 2.刺激性症状 局灶性痫性发作(Jackson’s 癫痫)。

(十)癔病性瘫痪 1、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 特点。 2、鲜明的心理因素。 3、性别、年龄特征。 4、人格特征。 5、暗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