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2017/3/7.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if 条件状语从句的含义 Jack 对 Rose 说: “ 如果你跳,我也会跳! ” If you jump,I will jump!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限定与限定词的搭配关系.
Module 7 planes, boats and trains
短语1.
第六节 句子 一、句子分类概说 根据句子内部结构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而对单句的分类通常有两个标准,一是语气标准(句类),二是结构标准(句型)。(参看P106的图) 试分析:我们学习现代汉语语法。 陈述句、单句、主谓句、动词性谓语句等.
璜田中心学校 胡海霞 Section A bank save money Café house chat and drink coffee.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 知识网络 常用逻辑用语 命题及其关系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四种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量词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含有一个量词的否定 或 且 非或 并集 交集 补集 运算.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快速练习 1. Your present is here. 2. The runners went away.
第十一章 句子种类.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 初一下册 反意疑问句 授课人:陆鑫焱 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第二中学 适用对象:初一学生.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动名词(续2).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Unit 3 language in use.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基本句型(二) S+Vt+O+C.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语法复习----代词.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牛津9A Unit6 Grammar.
用计算器开方.
GRAMMAR 名词性从句.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分词(一).
定语从句(8).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了解介词.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第4课时 绝对值.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基本句型(二) S+V+P.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定语从句 耶鲁YY语音.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2、5、3的倍数的特征.
Minion So as you can imagine, if your skin gets burned it can be very serious. (Line 4 in Para. 1)
动名词.
位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现代汉语 2017/3/7

第五章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概述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特点 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 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第五章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概述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特点 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 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 2017/3/7

一、什么是语法 语音、词汇、语法都是语言的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如同零碎分散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建筑物一样 ,光有语音、词汇并不能构成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必须根据一定的结构规律,把语 言单位组合起来,构成一个一个的句子,再通过声音传达给对方,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 。 语法是研究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研究语法,就要从语法的角度,确定 语言单位,所以我们又把这些语言单位叫做语法单位(同一语言单位,当它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时,可分属不同的单位。如作为语言单位的“词”,当它作为词汇学研究的对象时,它是词汇单 位;当它作为语法学研究的对象时,它又是语法单位了)。 汉语共有五级语言单位,那就是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和句群把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看作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提出来的。 2017/3/7

词是由语素组合而成的,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词和短语也是备用单位,但它们是造句单位,它们不仅能够组合成句子,而且具备 了一定的条件,一个词或短语就能成为句子。 句子由词或短语组成,它是能表示一个相对完 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最基本的使用单位。有时候,一个句子还不够 清楚,得用一组句子——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句群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 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成了句子、句群,就能用来传递信息,用来进行交际了,所以句 子、句群都是语言的使用单位。 人们运用语言时,就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用语素构成 词,用词构成短语,用词或短语构成句子,有时候再用句子构成句群,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达到交际的目的的。 2017/3/7

·历史语法学:研究某一语法现象的发展及演变历史,概括归纳其演变规律。 二、语法学的分类 (一)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历史语法学:研究某一语法现象的发展及演变历史,概括归纳其演变规律。 比较语法学:狭义的比较语法学只限于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之间的比较,语言的三要素都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构拟出它们的原始母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解释它们的渊源关系。 ·描写语法学:对某一语言或方言的某一断面作静态的描写说明(历史语法学是作动态的分析),目的在于建立语法体系 2017/3/7

转换生成语法:创始人是乔姆斯基(1923—Chomsky),它不像结构主义语法那样着重语言的描写,而着重于对人类语言能力的解释。 (二)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传统语法学:传统语法学源于拉丁语法,它根据词的形态变化归纳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规定出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告知人们应该怎么写、怎么说。 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语法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他的讲学内容被整理为《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他被称为“西方现代语言学之父”。 转换生成语法:创始人是乔姆斯基(1923—Chomsky),它不像结构主义语法那样着重语言的描写,而着重于对人类语言能力的解释。 2017/3/7

2.语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语法的发展 变化比词汇缓慢得多,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语法的特点 1.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抽象性。我们平时讲话、写文章, 所用的词语是成千上万 的,句子的数目也多得难以计算,但句子的类型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从许多词 和句子里 归纳出来的有共同特点的一般的语法规律,是有限的。 2.语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语法的发展 变化比词汇缓慢得多,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各民族的语言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民 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语法 体系。 2017/3/7

四、语法的性质 1、概括性(抽象性) 2、稳固性 3、民族性 4、系统性 2017/3/7

从语法的角度,在语流中切分出来的一个个音义结合体。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最基本的、最小的语法单位,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五、语法单位 从语法的角度,在语流中切分出来的一个个音义结合体。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最基本的、最小的语法单位,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汉语句子的特点: 1、不一定具备主语、谓语 2、即使具备主语、谓语也不一定是NP+VP。具备主谓语的主谓句有五种情况: NP+VP / NP+NP / VP+VP / VP+NP(扫地三个人,擦门窗八个人。)/NP+(NP′+VP)(主谓谓语句)。 3、即使NP+VP也不一定是施、受关系。 2017/3/7

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六、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 “语法”作为一个术语,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的结构规律 ——即客观存在 的语法系统(也叫语法体系),如“说话、写文章要合乎语法”中的“语法”,就是指 客观存 在的语言结构规律,即指的是语法规则本身;二是指研究、描写语言结构规律的语 法学说或 语法著作——即语法学体系,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也简称为 语法,如平时常说的“学点语法、修辞”中的“语法”,实际上指的是语法学知识。 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2017/3/7

每一个语法现象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两个方面,研究任何一个语法现象都必须从 这两个 方面来说明。 1语法意义 七、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每一个语法现象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两个方面,研究任何一个语法现象都必须从 这两个 方面来说明。 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一般是指语言单位组合时所表达的抽象内容(例如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短语 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或词里的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语义中 按照语 法特点概括而成的抽象意义(包括句子的语气)、各语言单位用途的功能意义也都属于语法意 义(还有人给“语法意义”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或结构体〕 由一定 的语法形式表示的内部结构意义和外部功能意义”,“句法、语义、语用的意义都是语法意 义” 2017/3/7

语法意义是多种多样的,汉语里的语法意义类型,大体有以下 几种: (1)关系意义关系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例如: ①客人来了。(主谓关系) ②来客人了。(动宾关系) ③我和朋友 (联合关系) ④我的朋友 (偏正关系) ⑤年青 (主谓式合成词) ⑥青年 (偏正式合成词) 例①、②中的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是句子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 意义;例③④中 的联合关系、偏正关系是短语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意义;例⑤⑥中的主谓、 偏正是构成词的语素与语素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关系。 2017/3/7

(2)抽象意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词义、句义中按语法特点概括而成的语法意义。 例如“走”“看”“学习”“讨论”“研究”等词都有具体的、不同的词义,但在语法里却 不管它们各自具体的词义,而认为它们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的 语法特点把它们概括成“动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美丽的北京”、“无限的温暖 ”、“惊人的毅力”等短语也都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不讨论这些短语的具体语义,而根据它 们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偏正短语”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你去过北京吗? ”“他到哪里去了?”“今天是星期几?”等句子都有具体的、不同的句义,语法也不讨论这 些句子的具体语义,而认为这些句子都是表示疑问的,都有一个高升的语调,根据这些句子 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疑问句”型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 2017/3/7

(3)功能意义指语言单位的功能用途。 例如:“词”和“语素”在功能上的区别是:词可以用来造句,语素只能用来构词。名词和 动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名词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用于说明天气、 日 期、籍贯等简短的句子里,有些名词才能作谓语,如:“明天星期六。”“今天晴天。”) ,而动词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形容词和副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形容词能作定语、谓 语 等基本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或连带成分。又如“是”,当它用于主语和 宾语之间起联系作用时,是动词;而当它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肯定、强调语气时,则 应归属副词。这是两个不同的功能意义,因此应是两个不同的“是”。 至于虚词,主要就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例如:“我和母亲”中的“和”,表示前后两个语言 单位是平等、并列的联合关系;“我的母亲”中的“的”则表示前后是偏正关系;“他会来 的”中的“的”则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 2017/3/7

(1)语序: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往往不一样。例 如: 天气好 (主谓关系) 2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是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 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序: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往往不一样。例 如: 天气好 (主谓关系) 好天气 (偏正关系) 词的组合 (2)虚词:用不用虚词,或所用的虚词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一样。例如: 走(表示“走”的动作) 走了(表示“走”的动作完成) 虚词的有无 走了(“走”的动作已经完成) 走着(“走”的动作正在进行) 虚词的不同 词的变化 2017/3/7

(3)虚语素:有无虚语素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一样的。例如: 剪(表示“剪”的动作,动词) 二(表示“二”这个数目,数词) 老二(表示排行为“二”的人,名词) 虚语素在前 词的构成 (4)重叠:重叠以后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 商量(表示“商量”的动作行为) (5)音变(儿化):儿化音变以后也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 刀儿(指小刀,增加了“小”的意思) 词的构成 (6)声调、句调。例如: 好(hǎo,表示“好”这种性质,形容词) 好(hào,表示“好”〔即“喜爱”〕这种活动,动词) 音节的声调不同 以上这些语法手段的性质,其实就是各种语言单位的配置顺序不同、质量不同以及语 言单位 的增减、替换等。 2017/3/7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统一,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在统一 中的关系(还有人给“语法形式”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形式则是语法意义的表现 形式,即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或手段。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紧密相连,是对立的统一,没有 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也没有无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一定要用 语法手段表达出来,但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并不是一对一的关 系。相同的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相同的语法手段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 法 意义,所以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统一起来,才是语法形式。因此,虽然语法手段相同,只要 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反过来,虽然语法意义相同,只要用来表达 的语法手段不同,也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 2017/3/7

语法范畴是跟语法形式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概念。它是各词所固有的而从这些词的具体意义里 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意义。 2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跟语法形式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概念。它是各词所固有的而从这些词的具体意义里 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意义。 语法手段表达语法意义,而语法意义都可以归纳成语法范畴。语法形式就是语法范畴的外部表现。语法形式 可以是词法的,也可以是句法的;所以“凡用语法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方法)表 达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的意义都可以叫做语法范畴”。(岑麒祥《语法理论基本知识》,时代出版社,第14页)例如: 着 表示动作、变化正在进行 了 表示动作、变化已经完成 过 表示动作、变化已成过去 “着”“了”“过”,就是用虚词(动态助词)这种语法手段,分别表达了“动作 、变化正在 进行”,“动作、变化已经完成”,“动作、变化已成过去”这样的语法意义。  2017/3/7

为什么要学习语法呢?理由可以很多,这里我们只准备谈三点: 八、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 为什么要学习语法呢?理由可以很多,这里我们只准备谈三点: 第一,为了语言的规范化。汉语是伟大的语言,它向来是以丰富的词汇和精 炼的语法而著称的。 第二,为了提高我们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法是关于用词造句规律的科学,学了语法,认识和掌握了语言结构规律,就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我们辨别语言运用中正误优劣的能力。 第三,为了做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 去担负起培养下 一代学好祖国语言的重大责任。要出色地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必须学好祖国的语言,能 够分析和鉴赏祖国的语言。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要给学生 批改作文和作业,要给学生介绍语法方面的知识,要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 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那都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对一个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 来说,学习语法是十分重要的。 2017/3/7

第二节 词类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划分词类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概念标准(又叫“意义标准”) 第二节 词类 一、关于词类的划分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划分词类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概念标准(又叫“意义标准”) 即以词的意义或概念的类别来划分词类的标准。 2形态标准 即以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的标准。 3句法标准 即以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功能来划分词类的标准。 这三个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平等的、并列的,其中句法标准是主要的,特别 是“词的组 合功能”可以较广泛地用来鉴别词类,是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之一。形态标准对形态 变化发 达的语言来说,是一个可靠的标准,但是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上面列举的重叠和加前 缀、后缀的形态变化,在汉语里都不是普遍的语法形式,因此形态标准对划分汉语词类没有 普遍的意义。意义标准只能作参考。 2017/3/7

根据上面所说的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划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关于各类词的语法特点,有几点我们必须注意:第一,语法书上的某类词的语法特点,指的 是主要的特点,并不是全部特点。第二,就某一个具体的词而言,并不一定具备某类词的全 部特点,一般地说,它具备该类词的某些主要特点。第三,词的语法特点是指一个词在绝大 多数句子里经常具备的特点,而不是指它在某一个具体句子中的语法特点。因为在具体句子 中的词只能体现它的部分特点。例如“说”是动词,能加“着”“了”“过”“起来”“下 去”等。但是在“请你再说一遍”中,这些词就都加不上了。第四,某一个特点往往不是某 一类词专有的。因此,我们学习语法、给词归类以及划分句子成分,都应在复杂纷纭的现象 中分清主次,要记住什么是一般规律,什么是有条件的特殊现象,什么是个别现象。不能拿 特殊的或个别的来否定一般的,也不能把这三者混淆起来,否则就没有多少语言规则可谈了 ,词类也就不好划分了。 2017/3/7

(二)词类和词性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 义和语法特点进 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词类是对全体词进行分类的结果。词性 是给个别的具体 的词进行归类的结果。“就许多词来说,哪些词属于哪一类,这是词类;就一个词来 说,它 属于哪一类,这是这个词的词性。” 因此,就某一个词来说,我们可以说“这个词属于哪 一类”或“这个词的词性是什么”,但不能说“这个词的词类是什么”。例如“国旗”这个 词,我们可以说“它属于名词”或“它的词性是名词”,但不能说“它的词类是名词”。  2017/3/7

兼动、名的:病、圈、领导、工作、代表等; 兼名、形的:左、锈、科学、道德、经济等; 兼形、动的:忙、破、丰富、密切、明白等 (三)词的兼类和活用 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因其意义和语法特点不同而互相区别,它们的界限是明显的 ;从归 类的角度看,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这种词当然就应该归属几类 了,这就是兼类词。例如:“在”这个词,在“他在学校”中,是动词;在 “他在学校读书 ”中,是介词;而在“他在考试”中,它又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了。“低”这个词,在“声音 很低”中,是形容词;在“他低着头走了进来”中是动词。 兼类词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哪几类来说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只能属于某一类, 而不能既是这类词又是那类词。例如“代表”一词,在“他是人民代表”中,只能是名词; 而在“他代表了我们大家”中,只能是动词。 常见的兼类情况有以下几种: 兼动、名的:病、圈、领导、工作、代表等; 兼名、形的:左、锈、科学、道德、经济等; 兼形、动的:忙、破、丰富、密切、明白等 2017/3/7

(四)兼类词和多义词、同形词、同音词 兼类词是一词兼属几个词类,所以兼类词肯定都是多义词(当然多义词不一定 就是兼类词) ,它的几个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希望”是个兼类词,当表示“心里想着 达到某种 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如“他从小就希望做一个教师”)时,它是动词;当 表示“愿望”(如“这个希望不难实现”)和“希望所寄托的对象”(如“青 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时,它是名词。“希望”是多义词,它 的三个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些同形词,只是书写形式相同,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例如“好人”的“好”(念上声)和 “好逸恶劳”的“好”(念去声),虽然词性不同,前一个是形容词,后一个是动词,但这不 是兼类词,而是两个读音不同的同形词。 同形同音而不同类的词,一般在词源上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只不过有的关系明显,有的关系 不大明显,有的则由于引申再引申的结果,渊源关系已经十分模糊了。按照王力先生的意见 ,凡是有渊源关系的,一般都是兼类词,即一个词“兼属两个以上的词类”;来源不同的, 或者一般人意识不到这种渊源关系的,则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如“点灯”的“点”和“ 三点钟”的“点”,就只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 2017/3/7

二、实词 (一)名词 1动词的意义和分类 (1)专有名词 (2)普通名词 (3)时间名词 (4)处所名词 (5)方位名词 2名词的语法特点 (1)一般能同数量词组合,但不能直接同数词组合。例如:能说“两支钢笔”、“五架飞机 ” ,但不能说“两钢笔”、“五飞机”。至于“一草一木”、“七手八脚”等成语是古汉语遗 留的用法;而“一桌子的菜”、“一黑板的字”中的“桌子”和“黑板”已不是名词,而是 临时用作量词了。 2017/3/7

①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 (鲁迅《“推”的余谈》) ②二三十个本村和沙家店的婆姨们……来看她 。(柳青《铜墙铁壁》) (2)表示人的普通名词可以加“们”表示多数,加“们”后就不能再同表示确定数量的词语组合,如可以说“同学们”,而不能说“三个同学们”;但可以受表示不定数量的词语修饰 。“各位”指各个,逐个,即指全体中的一个,是个体而非群体,是不宜加“们”的。“各 位代表先生们”的说法有时也见于名人的笔下,也许是受方言影响的缘故。(参见张 斌、胡裕 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版,第136页) “诸位” 表示总称所指的若干人,后面的名词却是可以加“们”的。例如: ①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 (鲁迅《“推”的余谈》) ②二三十个本村和沙家店的婆姨们……来看她 。(柳青《铜墙铁壁》) ③然而另有许多青年们,却不知底细……(鲁迅《中国文 坛上的鬼魅》) 专用名词后面一般不能加“们”,如果加了“们”,则表示某一类人或“等人”、 “之流” 的意思,如“对于人民的舆论,艾奇逊们什么也不能感应,他们都是瞎子和 聋子”,“艾奇逊们”即“艾奇逊之流”、“艾奇逊一类人”的意思。 2017/3/7

(3)名词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少数抽象名词如果受副词修饰,那它的词性就变了,如在“ 很科学”、“不理想”中,“科学”“理想”已不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了。至于“人不人 ,鬼不鬼”,则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省略形式,这种省略形式通常要求成对地出现 。如果改成肯定的说法,这个“像”就不能省略。“昨天已经中秋了”、“今天才星期四” 、“他已经大学生了”、“我们学校就一辆客车”、“两个人不一个想法”、“他就这个态 度:一心想入党”,对这类句子,很多语法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由于‘是’,‘有’之类 隐而不现造成的习用格式,整个谓语是陈述性的”,“已经”“就”“不”等“修饰语应看作是状语”。  (4)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妈妈”“奶奶”是重叠式合成词,不是词的重叠形式。“人人 ”“家家”表示“每一个人”、“每一家”的意思,具有量词的性质。至于“车车开了” 、“羊羊吃草”中的“车车”、“羊羊”,是儿童语言,不是规范的用语。 2017/3/7

(5)有些名词在构词上有词类的标志(即构成名词的前缀、后缀)。 例如:阿(阿姨、阿毛)、 老(老师、老兄、老虎)、子(胖子、剪子、腰子)、儿(画儿、帽儿、头儿)、头(看头、甜头 、风头、苗头)、者(记者、读者、侵略者)、家(作家、店家、孩子家、老人家)、员(党员、 演员、观察员、炊事员、飞行员)、手(水手、国手、歌手、新手、打手、神枪手、突击手) 、性(感性、党性、记性、思想性、创造性、普遍性)、度(热度、强度、高度、硬度)等。这 些前缀、后缀都是名词的标志。有些动词或形容词一旦同这些词缀相结合,往往就成为名词 了,如“飞行员”“扣儿”“胖子”“苦头”“普遍性”等。 (6)名词的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如“沙漠变绿洲”), 也可以作定语(如“鸟儿的叫声”、“蓝色的海洋”、“中国人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作谓语(如“今天晴天”、“明 天国庆节”),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常常作状语(如“他早晨出门了”、“我们下午开会”、“我们楼下谈”、“咱们 屋里坐”、“你前边走”)。 2017/3/7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 变化的词。根据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可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分类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 变化的词。根据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动词可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 (2)表示存在、发展变化的动词。 (3)表示动作始终的动词。 (4)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5)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 (6)表示可能、意愿、应该、必要的动词(能愿动词)。 (7)表示动作行为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 (8)表示判断的动词(判断动词): (9)表示比较、处置等其他情况的动 2017/3/7

(4)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例如:“走不走?”“看不看?”“应该不应该? ”等。 2动词的语法特点 (1)能同副词组合,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能说“不看”、“都来”,但不能说“ 很看”、“非常来”。有部分心理活动动词和能愿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想念”、 “非常了解”、“十分愿意”、“十分可能”。 (3)许多动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着”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正在进行, “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例如:笑着、看了、来过。 (4)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例如:“走不走?”“看不看?”“应该不应该? ”等。 (5)有些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有AA式(后一个音节念轻声),也有A一A式、A了A式。 (6)动词在构词上有词类的标志。例如:化(美化、、现代化、机械化、大众化) 、于(善于、富于、长于、勇于、敢于、濒于、属于、位于)、得(觉得、晓得 、记得这件事、懂得这个道理) (7)动词的功能主要是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风停了”、、“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也可以作定语(如“奔驰的火车”、“发现的问题” 、“奋斗的目标”) 2017/3/7

(2)除“不”以外可受其他副词的修饰(在这种情况下,“有”后面必须有其他词语)。 (3)不能重叠,不能带趋向动词“上来”“下来”等。 3特殊动词“有”的用法 “有”是一个特殊动词,它不表示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主要表示事物的存在(如“学校前 面有条大河”),或表示人跟事物之间的领属关系(如“他有 一个小孩”)。“有”具有和一般动词相同的一些语法特点,也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特点:  (1)“有”的否定形式是“没有”, (2)除“不”以外可受其他副词的修饰(在这种情况下,“有”后面必须有其他词语)。 (3)不能重叠,不能带趋向动词“上来”“下来”等。 (4)“有”的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并经常带宾语;也可构成兼语短语作谓语, 2017/3/7

(1)能愿动词也称助动词,它的语法特点大都与一般动词相同,但也有和一般动词不同的地方。 ①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十分应该”、“很愿意”。 4关于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和判断动词 (1)能愿动词也称助动词,它的语法特点大都与一般动词相同,但也有和一般动词不同的地方。 ①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十分应该”、“很愿意”。 ②后面不能带宾语,能带宾语的就是一般动词了。 ③不能重叠,也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④能愿动词的主要功能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例如:“他会来的 ”、“父亲的病应该好了”、“我们不能骄傲”。 (2)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使用,相当于一般的行为动词,但不能带“着”,因为本身有表示“进行 ”“继续”的意味,如“太阳出来了”、“客人来了”。 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或某些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动词带“进来”“下去”等趋向动词同时又带宾语时,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从门口走进来一个人。 ②从门口走了一个人进来。 ③从门口走进一个人来。 2017/3/7

判断词只有一个“是”。它是一个特殊的动词。它的特点是只表示判断和 强调,不表示行为动作,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或趋向动词。 (3)判断动词(简称为“判断词”) 判断词只有一个“是”。它是一个特殊的动词。它的特点是只表示判断和 强调,不表示行为动作,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或趋向动词。 判断词的功能主要有: 第一,表示对事物的判断:①表示事物等于什么②表示事物属于什么。 第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确认、强调、肯定语气,有强调作用。例如“他是 去过!”、“这个小孩是聪明!”这种“是”有“的确”“确实”“ 实在”的意 思,近乎表语气的副词。去掉“是”,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是”这样用时,在句末还可 以用加强语气的助词“的”与之呼应,如“他是去过的”。这种相 当于副 词的“是”,在析句时可分析为状语。也有人主张把这种“是”仍处理为动词。 第三,“是”的习惯用法和特殊的表达方法。 ①表示存在或领有, ②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③表示“凡是”、“所有”或“一切”的意思。 ④用在句首强调一件事情的真实性。 ⑤“有的是”、“多的是”表示数量很多。 2017/3/7

(1)可以同副词组合,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2)不能带宾语。\ 2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可以同副词组合,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2)不能带宾语。\ (3)可带趋向动词(“起来”“下去”)和动态助词表示性质、状态的变化。 (4)可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例如:“好不好?”“清楚不清楚?” (5)一部分形 容词可以重叠,重叠的方式有以下四种: ①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是AA式。 ②一部分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是AABB式。 ③一部分本身已带有程度意义的形容词,重叠方式是ABAB式。重叠后也表示程度加深。 ④有些双音节形容词在重叠时,构成A里AB式,也表示程度加深,而且多表示贬义。 (6)形容词在构词上有词类的标志。 (7)形容词的功能主要是作定语 2017/3/7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有的表示确数,有 的表示序数,有的表示概数。确数又包括基数、分数和倍数。 (四)数词 1数词的意义和分类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有的表示确数,有 的表示序数,有的表示概数。确数又包括基数、分数和倍数。 (1)基数表示事物具体数目的。 (2)分数常用“几分之几”的格式来表示。 (3)倍数数目字后面加“倍”就成了倍数。 基数、分数和倍数都是用来表示确定数目的。 (4)序数表示次序先后的。常由基数词前加“第”“初”“头”“老”等构成。 (5)概数表示不确定的数目的数词。表示概数,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借用疑问代词“几”“多少”等。例如:几(天)、几(个)、多少(学校)、多少(年)。 ②数词后边加“来”“多”“把”“以上”“以下”“上下”“左右”等。 ③数词前边加“成”“上”“近”等。例如:成千、上万、近万等。 ④邻近的数词连用。 ⑤用不定数词“许多”“若干”“诸”等表示整个数目不定,不跟其他数词连用。 ⑥用不定量词“些”“点”来表示。例如:买了些东西、下了点雨。 2017/3/7

(3)数词大多不能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序数、分数或在表示等量关系的用法中可以直接作句 子成分。 2数词的语法特点 (1)经常同量词结合在一起运用。 (2)一般不能重叠。至于“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等是数学上的特定用法;“三三两两” 、“千千万万”等是成语,都不是一般的语法现象。概数词“许多”可以重叠为“许许多多 ”,这属于数词中个别、特殊的现象。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个别的现象是不能成格的。它 就是这么个说法,没有什么条件。它往往跟语法上有关的规律有不一致的地方,语法规律固 然管 不了它,它的存在更影响不了语法规律。”(《一般的、个别的、特殊的》)因此我们不能因 为“许许多多”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相同,就说“许多”是形容词。“许多”还可以重叠为 “许多许多”,另外它经常同量词组合,如“许多本”、“许多次”、“许多趟”等,而不 能受程度副词或其他词语的修饰,也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不能像一般形容词那样 经常作谓语,所以它不是形容词。 (3)数词大多不能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序数、分数或在表示等量关系的用法中可以直接作句 子成分。 2017/3/7

“二”和“两”所表示的数值相同,但用法不完全相同。 3运用数词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二”和“两”的用法 “二”和“两”所表示的数值相同,但用法不完全相同。 相同的用法:①在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前面可以通用,②“百”“千”“万”前面可以通用,③ “零”字后面可以通用,如“三百零二个”可以说成“三百零两个”。 不同的用法:①序数用“二”不用“两”,如“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 ②分数、小数用“二”不用“两”,如“十分之二”不能说“十分之两”,“零点二”不能 说“零点两”。③在常用量词“个”“本”“件”“种”“只”等前面,只有一位数时,用 “两” 不用“二”,如只能说“两个人”、“两本书”等,不能说“二个人”、“二本书”等;如 果是两位数以上,用“二”不用“两”,如“ 十二个人”、“三百六十二本”。④“两”可以表示概数,如“过两天来”中的“两天”, 不一定恰恰就是两天,“二”只能表示确定的数目。 (2)表示数目增减要注意表达准确。 (3)“半”是个特殊的数词,除了“一半”、“半百”外,不能跟别的数词连用,一般要用 在量词的前后,如“半斤花生”、“半个梨”、“三个半”、“两吨半”。 (4)注意数字用法的规范化。  2017/3/7

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它可分三类: (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量词。 (五)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分类 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它可分三类: (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量词。 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尺、寸、斤、两、公斤、克、吨、亩、公顷等。 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只、件、条、本、根、张、架、艘、块、片 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副、双、群、套、串、批、堆、伙、帮、组等。表示不定单位的:些、点。 还有些是借用名词或动词形成的临时物量词。借用名词的,如:碗、口、头、尾、盒、桶、 车厢、脸盆、肚子(一肚子的意见)等,借用动词的,如:捆(一捆柴)、挑(一挑水)、束(一 束鲜花)等。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的量词。 (3)复合量词由两种量词复合而成的量词。 2017/3/7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附加有“每一”或表示“多”的意思,同时还有一 种音节美。重叠后的量词可以单独使用。例如: 2量词的语法特点 (1)经常同数词或指示代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通常也称为数量词)或指量短语。如:一个 、两遍、这条、那年。量词一般不单独使用,只是有时量词前的数词“一”可以省略,如“ 我看了一篇文章”可以说成“我看了篇文章”。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附加有“每一”或表示“多”的意思,同时还有一 种音节美。重叠后的量词可以单独使用。例如: 件件——每一件阵阵——每一阵 湖面上渔帆点点(“朵朵”、“点点”表示“多”的意思,且有 一种音节美) (3)有些量词同数词结合时,量词前边可以受形容词修饰。例如:一大群 鸭子、一小碗饭、一小撮敌人、一整天等。  2017/3/7

(1)注意量词的选择。量词和它计量的事物或动作要搭配得当,要以普通话为准。 有些量词所表示的意义相近,但又不能任意调换,使用时要审慎选择。 3运用量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量词的选择。量词和它计量的事物或动作要搭配得当,要以普通话为准。 有些量词所表示的意义相近,但又不能任意调换,使用时要审慎选择。 ①兰东车务段兰西乘务室一位运转车长,在值乘时偷 盗车上的煤炭、猪肉和冻鸡等。 ②根据游、李两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情节和悔罪态度,根据刑法有关规定 ,判处游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判处李某拘役六个月。 对盗窃分子和罪犯不能用“位”,应改用“个”。 (2)复合量词的后面不能再用名词。 (3)“俩”是一个特殊的数量词,是“两个”的意思,因此,“俩”后面不能再用量词,可 以说“他俩”、“他们俩”,但不能说“他俩夫妇”、“他俩口子”、“他们俩个”。 数量词(即数量短语)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2017/3/7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还可以代替短语或句子。  1代词的语法特点 (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还可以代替短语或句子。  1代词的语法特点 (1)一般不受别的词修饰,只是人称代词在书面语里偶尔有“幼稚无知的我”、“多情的她 ”、“向为保卫祖国边疆而英勇斗争的你们致敬”等这类说法。 (2)一般没有重叠形式。例如不能说“你你”、“他他”。 (3)代词在跟指代对象的联系上具有极大的不定性。 (4)代词的功能同它所代替的词的功能基本相同。 2017/3/7

根据意义和作用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三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2代词的分类 根据意义和作用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三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例如:我、咱、你、您、 他、她、它、我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等。  人称代词的正确运用,对于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几点是我们在运用人 称代词时应该注意的: ①第三人称在书面上有性别的区别。“他”代表男性,不明男性或女性时也用“他”(如“ 一个人当他取得成绩时,要防止骄傲”);“她”代表女性;“它”代表事 物。“ 他们”可代表全是男性,也可代表既有男性又有女性。有人把有男有女的群体用“他(她)们 ”来表示,这是没有必要的。在文学作品中,有时用“她”来代替“它”,表示一种敬爱的 感情,例如用“她”来指代“党”“祖国”“故乡”等。 2017/3/7

②“自己”主要是用来复指主语的,主语是什么,在主语后面出现的“自己”就代替什么。 例如:“我自己心里自有主张”、“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自己” 决不限于指“我”,当主语不是第一人称而后面又需要用第一人称“我”时,不能轻易地用 “自己”来代替,否则就会指代不明。例如:“进校以来,领导和老师对自己十分关心。” 这里的“自己”是指代“领导和老师”的,显然用错了,应把“自己”改成“我”才对。像 这 一类句子是否正确,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检验:用“自己”所复指的主语把“自己”换掉, 看能否成立。能成立的,就是正确的;不能成立的,那就是错用了“自己”。 ③“我们”和“咱们”都用于自称,但用法并不完全相同。“我们”既可用于只包括说话人 的一方,不包括听话的对方在内,如“我们去图书馆借书,你在教室等我们一会儿”;也可 用于包括听话的对方在内,如“你等一下,我们一起走”。“咱们”只能用于包括听话的对 方在内,如“咱们来比赛一下好不好”、“你别看书了,咱们去看电影”。 2017/3/7

④“您”是“你”的尊称。当对方不止一人时,可以说“您二位”、“您各位”、“您诸位 ”,口语中一般不说“您们”,书面语中也有用“您们”的。 ⑤“人家”有时指自己,如“我不吃辣椒,他偏要人家吃”;有时指别人, 如“对 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有时又指某个人,如“小 二黑跟别人恋爱,不是犯法的事,不能捆人家”(这里的“人家”指小二黑) 。 ⑥“我”“你”“他”可以两两配合使用,表示不定指。例如:“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 停”、“你一条,他一条,一口气说了五六十条”、“时间已到,你来了,他又走了,这个 会何时才能开得成”。这里的“我”“你”“他”都不确指某个人。 ⑦注意指代明确,不可混淆。第三人称代词一般是用来称代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事物的, 当前面出现的人或事物不止一个或不止一种时,就容易发生混淆。 2017/3/7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这类代词包括: 谁、什么、哪、啥——问人或事物 哪儿、哪里、什么(地方)——问处所 多会儿、几时、什么(时候)——问时间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状、方式、动作 多、多么、几、多少——问程度、数量 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 ①有疑而问,要求回答。句末用问号。例如:“谁在敲门?”“你什么时候动身?” ②无疑而问,表示反诘或感叹,加强语气,不要求回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以不用问号 。 ③用疑问代词指不确定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不要求回答。句末不用问号。这是 疑问代词的虚指用法。 2017/3/7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这类代词主要包括“这”“ 那”和由“这”“那”构成的一些词: 这(些)、那(些)——指人或事物 ④用疑问代词泛指任何人或任何事,表示在所代替的人或事物的范围内没有例外。句 末不用 问号。这是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句中往往有“都”“也”等副词与代词呼应,或者有同一 个代词前后呼应着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这类代词主要包括“这”“ 那”和由“这”“那”构成的一些词: 这(些)、那(些)——指人或事物 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会儿、那会儿——指处所或时间 指示代词的用法: ①“这”是近指,“那”是远指。 ②“这”和“那”对举,表示不定指。 ③指示代词除可以代替词外,还可以代替短语或句子。 2017/3/7

副词是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副词的分类 (1)表程度的: 三、虚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的基本用途是在短语或句子中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或语 法关系 。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例外),一般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副词、叹词、拟声词 除外)。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副词 副词是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副词的分类 (1)表程度的: 2017/3/7

(6)表否定的:不、没、没有、未、别、不必、未必、勿、毋等。 (2)表范围的: (3)表时间频率的: (4)表语气的(有强调或转折的作用): (5)表示情貌的(这类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情态,包括必然性和可能性等):必、 必然、必定、一定、决、反正、横竖、也许、或许、大约、真、的确、确实、自然、当然、 果然、居然、依然、欣然、恍然、忽然、仍旧、照样、幸亏、亲自、互相、肆意、竭力、大 力、大肆、相继、陆续、顺便、悄悄等。 (6)表否定的:不、没、没有、未、别、不必、未必、勿、毋等。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少数副词可以分属好几类,究竟归属哪一类,要就它表达的意义 来决定。例如“还”在“还好”中相当于“比较”,表示程度;在“还不来”中相当于“老 ”,表时间;在“还是那样”中相当于“依然”,表示情貌;在“还要怎么的”中相当于“ 究竟”,表示语气。 2017/3/7

(2)一般不能单独回答回题,只有少数副词(“不”“一定”“没有”“也许”“当然”等) 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2副词的语法特点 (1)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个别副词能修饰数量词和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 。如:再一次、才四岁、又星期六了、最前线、最基层、最前头等。 (2)一般不能单独回答回题,只有少数副词(“不”“一定”“没有”“也许”“当然”等) 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3)不能重叠(“常常”“刚刚”“渐渐”等本身就是叠音词,不是重叠形式)。 (4)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作状语(表程度的副词常作形容词、心理活动动词或能愿动词的状语, 如果修饰一般动词,则动词后还要有宾语或补语,如“很买了一些书”、“很有头脑”、“ 稍微扫了一下”;表时间的副词常作动词的状语);“很”“极”还可以作补语;有些副词 与 副词连用,前后呼应,具有关联作用,如“又说又笑”、“ 越走越快”、“刚来就走” 、“非去不可”等;副词与连词配合,前后呼应,既可以用 在复句中表示各种关系,如“即使成绩很好,也不应当骄傲 ”,也可以用在单句中起强调作用,如“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总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即使大手笔,也不能保证篇篇都是上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2017/3/7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表示时间,又都常常作状语,所以容易混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 区别它们: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表示时间,又都常常作状语,所以容易混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 区别它们: 第一,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作定语,时间副词不行。 第二,时间名词可以用在介词后面构成介宾短语,而时间副词不能。例如,可以说“在当时 ”、“从现在”、“向未来”,但不能说“在立刻”、“从时常”、“向从来”,所以“当 时”“现在”“未来”是名词,“立刻”“时常”“从来”是副词。 第三,时间名词能跟判断词“是”构成“时间名词是时间名词”的格式,时间副词不行。例 如,可以说“现在是现在”、“平时是平时”、“将来是将来”,但不能说“曾经是曾经” 、“正在是正在”、“从来是从来”。 2017/3/7

副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状语,很容易混淆。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区别它们: 第一,形容词经常修饰名词作定语, 第二,形容词能作谓语, 4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 副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状语,很容易混淆。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区别它们: 第一,形容词经常修饰名词作定语, 第二,形容词能作谓语, 第三,形容词是实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第四,一部分形容词能重叠,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 第五,形容词能作动词的补语,如“打得好”; 2017/3/7

“没有”有时是动词,有时是副词,怎样来分辨呢? 5关于“没有”的词性及其用法 “没有”有时是动词,有时是副词,怎样来分辨呢? 第一,“没有”用作动词时,相当于文言文里的“无”,后面常带名词性宾语;“没有”用 作副词时,相当于文言文里的“未”,后面常常是动词或形容词。 第二,根据能否用“有”替换来检验。 关于“没有”的用法应注意两点: 第一,当“没有”表示对领有、具有的否定时,被否定的如果是抽象事物,那么被否定的事 物一般只能放在“没有”后边,构成“没有+抽象名词”的格式。 第二,“没有”“否定行为的已经发生”,只能是“没有(或‘没’)+动词”的格式,而不 能构成“没有+动词+了”的格式丁树声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在谈“否定”时 说,“没有”可以“否定行为的已经发生,‘没有来’跟‘来了’相对”(商务印书馆1961 年版,第197页)。 2017/3/7

有些程度副词所表示的程度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 6运用副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些程度副词所表示的程度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 有些双重否定的句子跟单纯肯定的意思差不多,只是语气要委婉些,如“我的情况,你不是 不了解”;有的双重否定的句子比单纯肯定的语气更强,含有“一定要”“必须”的意思, 如“这么多问题,不能不研究解决了”。 在运用多重否定时,要注意不要把意思说反了。例如: ①我们并不否认这部电影没有不足之处。 ②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不无动于衷吗? 例①“不否认”就是“承认”。联系上下文,显然是把话说反了,可把“没有”改 成“有” 。例②是个反问句。反问相当于一次否定,“不”是一次否定,整个句子按字面意思就成了 “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显然把意思说反了。可去掉“不”。 2017/3/7

表示方向、处所的:从、自、往、朝、向、到、在、于、沿着、朝着等。 表示时间的:自、从、自从、打从、到、在、当、于、趁、乘、随着等。 (二)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其他词语前头,合起来构成介宾短语,对动词、形容词起修 饰或补充 说明的作用,表示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等。介词同其他词语组合时主要起“中介 ”作用 ,如“到图书馆去”,其中的介词“到”介绍“图书馆”给动词“去”,表示“去”这个动 作的方向、处所。 1介词的分类 表示方向、处所的:从、自、往、朝、向、到、在、于、沿着、朝着等。 表示时间的:自、从、自从、打从、到、在、当、于、趁、乘、随着等。 表示状态、方式、依据的:按、按照、依、依照、依据、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 、据、以、将、就、凭等。 表示目的、原因的:为、为了、为着、给、因、由于等。 表示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至于、替、向、跟、同、连、和 表示比较的:比、跟、同、和、与等。 表示排除的:除了、除去、除开等。 2017/3/7

(1)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必须同其他词语构成介宾短语后,才能作句子成分。 2介词的语法特点 (1)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必须同其他词语构成介宾短语后,才能作句子成分。 (2)介词不能重叠,也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去”“ 上来 ”“下去”等。“为了”“为着”“除了”“随着”“当着”等都是合成介词,“了”“着 ”是构成这些词的一个语素而不是助词。 3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汉语里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汉语里的动词演变而来的,有些至今还处在演变的过程中,兼有 动词和介词的特点,要确定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的词性,有时会感到有些困难。下面我 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区别它们。 ①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动 词) ②他到图书馆去了。(介词) ③他今天不在家。(动词) ④他在家写毕业论文。(介词) ⑤他住在家里。(介词) 2017/3/7

4几个常见介词的基本用法 (1)对、对于 都是介绍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的介词。它们的使用范围不同 。“对”的使用范围广,“对于”的使用范围较窄。因此,用“对于”的地方往往都能换成 “对”,而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换成“对于”。 一般说来,当“对”表示“向”“向着”“朝着”或“对待”时,不能用“对于”代替,如 “我们要对人民负责”、“陈波对我点了点头”、“他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她对我 很好”,这些句子里的“对”都不能换成“对于”。 2017/3/7

“关于”是引进涉及、关联的事物的介词。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关于”和“对于”的区别: (2)关于 “关于”是引进涉及、关联的事物的介词。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关于”和“对于”的区别: 第一,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例如: ①关于运输问题,请直接与交通部门联系。 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③关于(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意见。 ④我们从广播里听到了关于国际恐怖组织劫持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 易中心大楼的消息。 ⑤我们对于后进的同学,要耐心地给予帮助。 (“对于”单纯指对象,不能换成“关于”) 第二,“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总是放在主语前边;“对于”构成的介宾短语作 状语,放在主语的前后都可以。 2017/3/7

在语言运用中,要注意不要滥用介词,也不要丢失了有关词语。 ⑥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第三,“关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对于”构成的介宾短语要 加上名词才能作文章标题。例如:“关于文风问题”,“对于文风问题的看法”。 (3)在、当、从 (4)由、由于都可以用作介词,但意义和用法不同。“由”有时候表示“从”的意思,如 “由北京来上海”、“由物质到精神”、“由此及彼”;有时候表示“让”“被”“归 靠”的意思,如“任务由我们班包下来了”、“由你决定”、“由你负责”。 在语言运用中,要注意不要滥用介词,也不要丢失了有关词语。 2017/3/7

(1)一般只连接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有:和、跟、同、与、及、以及等。 (三)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1连词的分类 (1)一般只连接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有:和、跟、同、与、及、以及等。 (2)一般只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有:并、并且、而、而且等。 (3)连接各类实词或各种短语的有:与、或、或者等。 (4)连接句子的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此、于是等。 2连词的语法特点 (1)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用来回答问题。 (2)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有修饰作用的词都不是连词。例如,“他写得又快又好 ”,其中的“又”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作用,所以它不是连词,而是副词。 2017/3/7

有些词,如“和”“同”“跟”“因为”等,常常既可以用作介词,又可以用作连词,怎样 分辨呢?下面介绍几种区分的方法。 (3)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连词都关涉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方面,只要有连词出现, 不管是单个儿使用还是配对儿使用,都一定有它所关涉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方面出 现。因此,凡是可以不在两个单位之间起作用,只有单向性的词,就不是连词。比如介词, 只跟后面的词语构成介宾短语,具有单向性,不同于连词。试比较: ①我和他都去过北京。 ②我昨天和他谈了这件事。 (4)连词既可以同连词互相呼应,产生关联作用,如“不但……而且”;又可以同副词互相 呼应,产生关联作用,如“如果……就”、“只有……才”等。 3连词和介词的区别 有些词,如“和”“同”“跟”“因为”等,常常既可以用作介词,又可以用作连词,怎样 分辨呢?下面介绍几种区分的方法。 第一,连词连接的前后两个部分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不能抽去任何一部分;介词的前 后两个部分不是并列的,有主次之分,把次要部分抽去,基本意思不变。  2017/3/7

第三,连词大多数可以省去,改用顿号;介词不能省去,不能用顿号代替。 第四,是介词,可以用其他介词替换,是连词,则不能用介词来替换。 第二,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对调,对调后基本意义不变;介词的前后部分不能对调,对调 后意义会发生变化。例如上面的例①中,“我”和“他”可以对调,可以说成“他和我都是 三好生”;而例②中的“我”和“他”有主次之分,不能对调,如果对调成“他和我谈过这 件事”,就变成“他”是说话者,“我”是听话者,意思就变了。 第三,连词大多数可以省去,改用顿号;介词不能省去,不能用顿号代替。 第四,是介词,可以用其他介词替换,是连词,则不能用介词来替换。 第五,连词的前边不能插入别的语言成分,介词的前边可以插入别的语言成分。 第六,连词的位置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或后面,而介宾短语中则不能插入主语。例如: ③因为我有事,所以就没有去。 这里的“因为”是连词,它可以放到主语后面去,说成“我因为有事”。 ④我因为这事正在为难。 2017/3/7

4连词和副词的区别 连词和副词常常配合使用表示关联作用,如“不管……也”、“只有……才”,在这种场合 ,副词也有关联作用,但是这些副词并不因此而变成了连词,它和连词毕竟不同。它们的主 要区别在于: 第一,副词除了关联作用,还有修饰作用;连词除了连接作用,没有另外的意义。因此,句 子中去了连词,一般都能成立,而且基本意义不变,如“我和他都是三好生”,“因为我有 事,所以没有去”,其中“和”“因为”“所以”都是连词,把它们去掉,句子能够成立, 而且基本意义不变。 第二,副词的位置大多比较固定,连词的位置比较灵活。例如,在“如果你八点钟不来,我 就走”这个句子里,“如果”是连词,位置可以移动,可以说成“你如果八点钟不来,我就 走”;“就”是副词,位置不能移动,不能说成“你如果八点钟不来,就我走”。  第三,“只是”“或者”“要”等词,是兼类词,有时是副词,有时是连词,我们可以 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能同哪些词发生关系以及调换其他的词等方法去分辨它们 2017/3/7

①他们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有一个共同的宾语“伤病员”)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有一个共同的修饰语“那样”) 5运用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和、与、同、跟 这四个词用法相同。“和”最普遍,口语里常用“跟”。用“和”来 接连三个或更多的语言单位时,一般在最后两个之间用“和”,如“数学、物理和化学”, 或者索性不用,如“数学、物理、化学”。 “和”的用途现在扩大了,不限于连接名词性词语了。一般说来,如果两个动词或形容词同 时跟某一个成分关联(或共管一个宾语,或有共同的修饰语,或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语),那么 ,这些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可以用“和”连接起来。例如: ①他们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有一个共同的宾语“伤病员”) ②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有一个共同的修饰语“那样”) ③我们带着严肃和兴奋的心情走进了会场。 (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语“心情”) “和”连接的并列的各项不应该有互相包含的大小概念(有时为了强调,偶尔也有一方包含 另一方的,如“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下面两个句子都是有毛病的: ④粮食和小麦丰收了。 2017/3/7

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 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 (2)及、以及“及”“以及”主要用来连接有主次之分或先后之别的词语。它所连接的既 是联合关系,又表示出一定的层次。多用于书面语。“以及”比“及”使用的范围广,特别 是前面各项使用逗号隔开时,一般都用“以及”。如“代表团团长及全体团 员”、“河南是小麦、棉花以及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区之一”、“ 内蒙、西藏、新疆、青海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都先后发了言”、“本 店经销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以及各种零件”、“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以及最后该如何解决,都需要调查研究”。 “及”还经常同“其”连用,“其”指代前面的人或事物,相当于“他”“他的”或“他们 ”“他们的”,“及其”则是“和他”、“和他们”或“和他(们)的”的意思。例如: 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 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 2017/3/7

“而且”“并且”只能连接有递进关系的两项。“而且”连接的两项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 以是形容词性的;“并且”常常连接动词性的词语。例如: (3)而、而且、并且 “而”的连接能力很强,在现代汉语中用得相当广泛,可以连接词、 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表示种种关系。例如:“简练而生动”(并列关 系)、“学坏容易而学好难”(转折关系)、“各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以初三(1)班的成绩最为突出”(递进关系)、“把烧红的钢放进水里,会很 快冷却而变硬”(承接关系)等。 “而且”“并且”只能连接有递进关系的两项。“而且”连接的两项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 以是形容词性的;“并且”常常连接动词性的词语。例如: 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②它的表面柔软而且光滑。 ③我们应该并且必须提前完成这项任务。 2017/3/7

熟悉他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摸到了一条规律,有事找他别到书记办 公室,而要到现场和图书资料室去。 (4)或、或者 “或”“或者”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它们同“和”“与”“同”“跟” 很不一样。现在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常常混用,“和”往往代替了“ 或”。例如: 熟悉他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摸到了一条规律,有事找他别到书记办 公室,而要到现场和图书资料室去。 上例中的“和”宜改为“或”。 2017/3/7

助词分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语气助词和其他助词。 (四)助词 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边,表示某种结构关系或动态等附加意义,或在 造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虚词。它的独立性最差,附着性最强,意义最不实在。它总是 附着在 其他词、短语、或句子后边(“所”“被”则用在动词的前边),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它既不 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在实词与实词的组合中起媒介或连接作用。助词除附着在动词 前边的“所”“被”以及比况助词以外,都念轻声。 助词分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语气助词和其他助词。 1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是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的助词。包括“的”“地”“得”。它们都读de。 (1)的“的”是定语的标志,表示“的”前面的词或短语是定语。例如: 窗外的歌声群众的力量革命的一生管理的方法 幸福的生活新鲜的空气开往北京的火车你寄来的信 2017/3/7

“的”的另一种用途是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构成“的”字短语。“的 ”字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作名词所能作的句子成分。例如: ①那用鲜血浸染的石子,红的像红旗一样鲜艳,黄的像阳光 一样灿烂,白的像云霞一样洁白。(“红的”“黄的”“白的”分别 作主语) ②走在队伍前面的是张校长。(作主语) ③我是教书的。(作宾语) “的”有时附在词或联合短语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例如“你去买些文具、日用品什么的”、“想办法弄点糖儿、豆儿的”。 (2)地“地”是状语的标志,表示“地”前面的词或短语是状语。如: 再三地要求顽强地战斗 历史地考察形式主义地看问题 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进步 像年轻人一样地矫健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定语后边都要用“的”,任何状语后边都要用“地”。 什么 情况下要用“的”“地”,什么情况下不用,请参看定语、状语部分的有关内容。 2017/3/7

(3)得“得”是补语的标志,表示“得”后面的词或短语是补语。例如: 看得清楚绿得可爱 建设得十分漂亮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个”“得个”有时相当于“得”。例如: 玩了个痛快打得个落花流水 2 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或程度的助词。 “着”表示动作正在 进行或状态还在持续。例如: 背着行李等着你门开着 脸还红着屋里的灯亮着 “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表示已经具备了某种性状。例如: 他已经通知了小王来了一封信 脸红了年龄大了,要多活动活动 “了”不限于表示过去完成,也可以用于表示现在或将来完成。例如: ①我已经写了两天了。 ②别忘了把书带来。 ③桃子红了的时候,你再来吧! 2017/3/7

“似的”“一样”“一般”等表示比况的助词,常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比况短语。 比况 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 3比况助词 “似的”“一样”“一般”等表示比况的助词,常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构成比况短语。 比况 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 “似的”用在动词性词语前可写作“似地”。例 如: ①木刻似的脸上,没有一点活气。 ②我真想抓住那一秒钟、一分钟、一点钟箭也似地飞去的时间。 ③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④敌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栽了下来。 以上例句加着重号的部分都是比况短语。 另外,“一样”有时并不是比况助词,如在 “ 一样东西”中,“一样”是数量短语; 在“两种说法很不一样”中,“一样”是形容词。 2017/3/7

语气助词是附着在一个句子后边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说话的语气的助词。 4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是附着在一个句子后边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说话的语气的助词。 句子的语气主要靠语 调,语气助词是帮助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的手段之一。依语气的不同, 常用的语气助词可分以下几种: (1)表示陈述语气的:的、了、呢、嘛、罢了。 的、了都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的”强调事情的真相,例如“他会跳 舞的”;“了”表示事情发展变化的情况,例如“他原来不会跳舞,现在会跳了”。 呢表示情况在持续之中,而说话人对这种情况的持续带有一定的情绪(赞美 、夸张、着急等)。例如:“这药灵得很呢!”“他还欠十九个钱呢!” 嘛表示肯定的语气,含有“道理很明白,不必多说”的意思。例如:“你 自己愿意嘛,怪谁呢?” 2017/3/7

(2)表示疑问语气的:吗(么)、呢、吧。 吗(么)表示问话人不知道,希望得到回答。这种句子本身往往没有表示疑 问的手段,而是 靠句末用“吗”才构成问句的。例如:“他的病好了吗?”(如果不用“吗”,变成“他的病 好了”就不一定是疑问句)。 呢除表示不知道外,还有些猜测的意味,这种句子本身有表示疑问的手段 。例如:“你去不去呢?”“你怎么不去呢?” 吧表示说话的人对所提的问题已有相当的了解,只是希望对方肯定一下。 例如:“这回可猜对了吧?” (3)表示祈使语气的:吧、了。 吧要求别人做一件什么事。例如:“你让我去吧!” 了要求别人不做什么,特别是要求别人停止正在做着的一件事,表示劝阻 禁止之类的语气。例如:“你别哭了!”“你们不要再表演了!” 2017/3/7

“啊”作语气助词时,经常附着在感叹句之后,表示感叹语气。啊”还可以附着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之后表示各种语气。 (4)表示感叹语气的:啊。 “啊”作语气助词时,经常附着在感叹句之后,表示感叹语气。啊”还可以附着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之后表示各种语气。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有时也表示犹豫的语气:呢、吧、啊、么。语气助词“的”“了”同居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和动态助词“了”的区别: 第一,语气助词“的”“了”可以去掉,去掉后,句子结构完整,基本意思不变。 第二,结构助词“的”后面一般可以加上个相应的名词(如“这支笔是我的笔),语气助词“的”后面不能加。 第三,句末为结构助词“的”的句子,表示否定时,“不”放在“是”之前(如“这支笔不 是我的”);在表示肯定和强调的“是……的”的句子里,表否定时,“不”放在“是”之 后。 第四,名词性词语后边出现的“了”,都是语气助词。 第五,语气助词“的”“了”可以连用或分别同其他语气助词连用,结构助词“的”、动态 助词“了”不能连用 2017/3/7

5其他助词:所、被、给、连、的话、来着、看、等、们、来、把等。 所“所”常用在动词前边,主要用途有四种: 第一,及物动词或主谓短语作定语,而中心语在意念上受这个及物动词支配的时候,动词前 边可用“所”字,如“他所请的人都到了”。这样的“所”也可以不用,用上“所”能比较 清楚地表示这个动词或这个主谓短语是定语。 第二,“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字短语。如“所见”“所闻”就 是“看见的”、“听到的”的意思。当这种短语前面有“有”或“无”时,则是作“有”“ 无”的宾语,如“有所思”、“无所用心”。有时这种结构后面还可加“的”构成“的”字 短语,用来代替特定的名词(如“所希望的”)。 第三,同“为(被)”配合,表示被动,如“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第四,“所”用在“的”字短语中,这种“所”往往可有可无,但“的”非有不可,如“这 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017/3/7

叹词是表示某种感情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例如:啊、唉、哎、哦、哎呀、 咦、哼、喂、嗯等。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某种感情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例如:啊、唉、哎、哦、哎呀、 咦、哼、喂、嗯等。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它不专门表示语法意义,总是独立在句子之外,不同别的词语 发生组合关系。书面上总有标点符号将它同别的词语隔开。 叹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喜悦、悲伤或痛苦、愤怒,或鄙视、惊讶、呼唤、应答等。叹词常常用在句首(也可用在句中或句末)作独立成分(上面例①至例⑦中的叹词都是 充当的 独立成分);有时也可独立成句,如果一个人遇到一件可怕的事情,他叫一声“哎呀!”,这 一个叹词就把他惊恐的情绪表达出来了,这种“哎呀!”就是句子。 叹词还可以活用,借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充当相应的句子成分。例如: ⑧他只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用作动词) ⑨他蹲在地上哎哟哎哟地直叫唤。(用作形容词) B10他这人很乐观,说不上三句话,就打两个哈哈。(用 作名词) 叹词“啊”同语气助词“啊”不同。 2017/3/7

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例如:砰、轰隆、丁冬、 哗啦啦等。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例如:砰、轰隆、丁冬、 哗啦啦等。 以前的好多语法书都把拟声词归入了形容词,现在《提要》把它单独立为一个词类了。 1拟声词的语法特点及其功能 (1)有多种叠用方式。可以是AA式、AAA式或AAAA式,也可以是ABAB式或AABB式。例如:嗡嗡地叫、嗡嗡嗡地叫、嗡嗡嗡嗡地叫;丁当丁当地响、丁丁当当地响。 (2)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也不能受 副词的修饰。在“我看你还呼呼不呼呼?”“哗啦了半天”等用法中,“呼呼”、“哗啦” 是拟声词活用作别类词了,不能看作是拟声词带动态助词和受副词修饰的一般用例。 (3)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例如: ①外面传来一阵丁冬声。(作定语) ②隔壁丁当丁当地响起了打铁的声音。(作状语) ③泉水丁冬响。(作状语) ④他累得呼哧呼哧的。(作补语) 2017/3/7

由此可见,拟声词与叹词也是小同而大异。有些教材把拟声词归入叹词是不太恰当的。 2拟声词同形容词、叹词的异同 (1)拟声词同形容词的异同。 (2)拟声词与叹词的异同。 拟声词与叹词都可以用在句首。叹词通常不与句中的其他词语发生结构关系,而拟声词则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叹词还 常常独立成句,拟声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另外,叹词在表示感叹应答的声音的同时,还直接表达某种感情,而拟声词却只摹声而不表 “情”。这里说的“情”指的是词义内容,与用词造句时的褒贬无关。 由此可见,拟声词与叹词也是小同而大异。有些教材把拟声词归入叹词是不太恰当的。 2017/3/7

第三节 短语 一、什么是短语 短语,也称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表示一定关系的语 言单 位。短语不同于词,它是比词大一级的语言单位;它也不同于句子,因为它没有语调 ,不能 独立地表达完整的意思,不能直接进行交际。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充当各种 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带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用词和词组合成短语,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构成的短语中不能没有实词。例如“就走”、“马上就走”、“何必马上就走”,其 中都有一个实词“走”,所以这三个都是短语;“正因为”、“已经很”和“何必马上就” ,因为都没有实词,所以三者都不是短语。正因为如此,有的书对“何必马上就走”作了如下甲种分析是不妥的:因为甲种分析把“何必马上就”也作为一个短语来看待了。“何必马上就 走”正确的分析应该是乙。 第二,在组合过程中必须遵守语法规律。例如名词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所以“很学校”便 不能构成短语;至于“丰富的和平”、“温习衣服”等,由于词和词在意义上不能配合,所 以也不能构成短语。 2017/3/7

主谓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后有陈述关系。前一部分是被陈述的对象,叫主语;后一部分是 对前一部分加以陈述的,叫谓语。如科学发展,阳光灿烂。 二、短语的类型 (一)短语的结构类别 按照结构关系的不同,短语可分为:主谓短语 、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其中前五种短语属于基本结构类型的短语,其余的短语都是有特定关系或以特定的词为标志的短语。 1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后有陈述关系。前一部分是被陈述的对象,叫主语;后一部分是 对前一部分加以陈述的,叫谓语。如科学发展,阳光灿烂。 2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包括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3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后有支配关系。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判断,后一部分表示 动作行为或判断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如写小说,喜欢清静,加以研究。 2017/3/7

同位短语又称复指短语,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样事物,作同一个成分 。各项之间构成复指关系。如首都北京,西岳华山。 4补充短语 补充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后一部分则补充说明前一部分。前 一部分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叫中心语(又叫中心词),后一部分叫补语。根据中心词的词性 不同,补充短语又可分为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如考虑清楚,好得很。 5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又称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平等的词语组合而成的,各部分之间有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些并列词语的排列顺序应遵守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如工业和农业,研究讨论,勤劳而勇敢。 6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又称复指短语,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样事物,作同一个成分 。各项之间构成复指关系。如首都北京,西岳华山。 7连谓短语 连谓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连接起来组成的,它们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种结构关系,也不用任 如关联词语。如走过去开门,拿钱上街买东西。 2017/3/7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起来构成的,前面动宾短语的宾语又兼作后 面主谓短语的主语。如请你发言,派他出差。 8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起来构成的,前面动宾短语的宾语又兼作后 面主谓短语的主语。如请你发言,派他出差。 9方位短语 方位短语是由方位词附着在其他词或短语后面构成的。例如: 树上,教室里,黄河以南。 10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是由介词同其他词或短语构成的。经常由介词同名词性词语构成。例如:为人民,把老虎,按照有关规定。 有时介词也可以同非名词性词语构成介词短语,如“为了健康”、“通过学习、讨论 ”。 11“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是由结构助词“的”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的。它具有名词短语的性质。学习的,参观的,卖菜的等。 12比况短语 比况短语是由比况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构成的。例如: 鲜花似的,像闪电一般。 2017/3/7

形容词性短语是以形容词为主体的短语,它的性质和作用与形容词相同。 (二)短语的功能类别 按照语法功能(即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的不同,短语可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 形容词性短语。有些短语在功能上有不同于这三类短语的地方,称为加词性短语。 1名词性短语 名词性短语是以名词为主体的短语,它的性质和作用与名词相同。它包括用名词性词语构成的联合 短词,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由名词或名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的主谓短语,还包括复指 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等。 2动词性短语 动词性短语是以动词为主体的短语,它的性质和作用与动词相同。它包括动词 性的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动宾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也都是动词短语。 3形容词性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是以形容词为主体的短语,它的性质和作用与形容词相同。 2017/3/7

分析复杂短语的层次结构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语义,对分析语病、纠正病句也很有 帮助。 (二)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 三、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 (一)短语的复杂化 只有一个结构层次的短语叫简单短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短语叫复 杂短语。 复杂短语往往是一层套一层的,它内部的构成成分并不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一层一层地 处于不同的平面上。例如:“建设祖国”这个动宾短语只有一个层次;而“建设社会主义祖 国”,就包含有两个层次了,因为宾语“社会主义祖国”本身又是一个偏正短语。 分析复杂短语的层次结构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语义,对分析语病、纠正病句也很有 帮助。 (二)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 1对复杂短语进行语法分析的标准 第一,功能标准。 第二,意义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语法分析时,就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分析出来的各部分必须都有意义。 (2)分析出来的各个成分在意义上必须能够搭配。 (3)分析出来的各部分,在意义上搭配起来,必须符合原意  2017/3/7

由于复杂短语是由一些词一层一层由小到大地组合起来的,所以分析的时候也就应该根据语 言的结构层次一层一层进行分析。 2分析复杂短语的方法步骤 由于复杂短语是由一些词一层一层由小到大地组合起来的,所以分析的时候也就应该根据语 言的结构层次一层一层进行分析。 分析复杂短语,总的程序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逐层剖析。首先,确定这个复杂短语 的总的结构关系,把整个短语切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就是构成复杂短语的两个直接组 合的成分,又叫直接成分);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对这两个直接成分进行切分,这样 不断切分下去,一直切分到词为止。 在分析结构层次的同时,要注明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2017/3/7

甲种理解说的是一个人,乙种理解说的是两个人。 多义短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因词语含义不明或语义关系不明而造成多义。例如: 四、短语的多义和歧义 (一)多义短语 一个短语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意义,这种短语叫多义短语。例如:“牛奶面包”,看 作并列 关系,则是牛奶和面包的意思;看作偏正关系,则是加牛奶制成的面包的意思。“母亲的回 忆”,可以是“母亲本人的回忆”,也可以是“对母亲的回忆”。“姐姐和妹妹的朋友”, 也可以有两种理解: 甲种理解说的是一个人,乙种理解说的是两个人。 多义短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因词语含义不明或语义关系不明而造成多义。例如: ①他的针打得不疼 ②他原来住在这里 ③来了一个烫发的 ④有关领导应该严肃处理 2017/3/7

例①中“他的针”含义不明,它可以有三种理解:他给别人打的针,别人给他打的针 ,用他 的针。因此例①就有三种意思:一是他给人家打针打得不疼,二是别人给他打的针打得不疼 (给其他人打的针就疼),三是用他的针打得不疼。例②中的“原来”可以表示“起初”“以 前”的意思,也可表示发现以前不知道的情况,含有恍然醒悟的意思。因此例②有两种意思 :一是他以前曾经住在这里,二是真没有想到,他就住在这里。例③中的“烫发的”,可以 指从事烫发职业的理发员,也可以指需要烫发的顾客,还可以指已经烫了头发的人。例④中 的 “有关领导”可以是施事者,原例的意思就是“有关领导应该严肃处理(这个问题);“有关 领 导”也可以是受事者,原例的意思则是“应该严肃处理有关领导”。 2017/3/7

2因组合层次、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多义。例如:  例⑧甲中的“三个”是对医生来说,例⑧乙中的“三个”是对医院来说的。这种不同的意义 是由于组合层次的不同产生的。 分析复杂短语,一般应该分析到词,但也可以进行有弹性的分析,即可根据需要,适可 而止 ,不一定非分析到每个词不可。这里的“三个人”和“一组”就可以不再作进一步分析。 例⑨甲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我们这三个人组成一组”,二是“我们三 个人在同一组内”, 例⑨乙则是“我们是每三个人组成一组(而不是四个人或五个人组成一组)”。这种不同的意 义是由于组合层次和结构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 2017/3/7

3因轻重音的不同或多音字读音不同而造成多义 一个词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由于读法的不同也会产生多义。例如: B12我想起来了 “起来”重读时,意思是说“我想起床了”;“起来”轻读时,意思是说“(某一件 事)我回 想起来了”。“一个晚上就写了三封信”,当“就”轻读时,意思是说写得快,效率高; 当“就”重读时,则是说写得慢,效率低。 当然,这种因轻重音而产生的多义,只是在书面语里才会出现,在口语里是不会有歧义的。  B13张三还欠款5000元 “还”有两个读音,读huán时,是动词,常作“归还”讲;读hái时,是副词 ,常作 “仍旧、仍然”讲。上例究竟是说“张三归还欠款5000元”,还是说“张三仍然欠款5000元 ”?现实生活中有人曾因此发生经济纠纷,所以以后遇到类似的多音多义字,不能不慎重。  2017/3/7

B14公路桥的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4因不同联想而造成多义。 有些事物是总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各有某种情况,由于各人的联想不同而产生 了 不同的理解;还有的是人们将已经说出来的部分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而产生了 歧义。例如: B14公路桥的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是两侧一共有两米多宽,还是两侧各有两米多宽? 这类歧 义在重要的文件里要特别注意避免。在清政府同德国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中有这样一段 文字: 德国获得在山东境内修筑胶济铁路权,铁路沿线三十里内矿产开采权… … 对“铁路沿线三十里内”,清政府解释为“铁路两侧共三十里”,德方解 释为沿线每侧 各三十里,两侧共六十里。像这种情况就必须加上必要的限制,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 B15(今天吃饭,)大家一律不准用筷子 “不准用筷子”,是用手抓了吃或用刀、叉什么的,还是什么都不用,扑在碗里吃? 人们产 生哪种联想,会有什么样的理解,与他头脑中考虑的问题、掌握的材料等有关。类似的例子 还有: B16今天晚会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某单位的一则通知) “不准穿裤子”,是只能穿裙子,还是什么也不穿?因各人的联想不同而造成了多义 。 2017/3/7

(二)歧义的消除 上面举的一些多义短语,大多是脱离了上下文的。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其中有些短 语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是不会产生歧义的。例如“研究方法”,在“这种研究方法十分重要”中只 能是偏正短语;“我买了一个牛奶面包”中的“牛奶面包”,也决不会误解为“牛奶和面 包”。 当然,也有些多义短语进入句子后仍具有多义性,这就会产生歧义,造成误解,影响交际。 这时就必须消除歧义,以便于思想的准确交流和信息的正确传递。 消除歧义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注意语序的调整安排。 第二,注意词语的换用或增删。 第三,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和句式的变换。 2017/3/7

第四节 句法分析 一、句子 (一)什么是句子 第四节 句法分析 一、句子 (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有一定的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 的使用单位。在 正常的连续说话中,句与句之间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一定的标点(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表示出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也可以成为句子,但一般的句子大多是由几个词或短 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 同一个词或短语,处于备用单位和处于使 用单位是很 不一样的。 另外,由于一个词也可以成为句子,因此从量的角度上来看,句子同词或短语不能比较大小 ;当然,从交际职能上来看,说它是大于词和短语的语言单位那是可以的。 2017/3/7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二)句子的类型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1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划分句子按用途和语气划分出来的类别,又叫句类。如:陈 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一般句子从用途和语气上划分,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陈述句叙述一个客观事实,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句子叫陈述句。它用的是 陈述语调(平直 调),在书面上用句号表示。句末常用“的”“了”“呢”“罢了”等语气助词。在日常口 头和书面交际中,陈述句用得最多。 (2)疑问句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它用的是疑问语调(末尾 向上扬的),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句末常“吗”“么”“呢”“吧”等语气助词。 2017/3/7

①特指问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来提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词所指内容进 行回答。 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和语义情况,又可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 正反问等几种不同的句式。 ①特指问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来提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词所指内容进 行回答。 ②是非问是非问句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 句子 可以用点头或摇头回答,也可以用“是”或“不是”、“有”或“没有”来回答。 ③选择问选择问句提出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作出回答。这 种句子常用“ 是……还是……”或“……还是……”的格式,一般采用复句或紧缩复句的形式。例如: 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而影响了声音? 你是吃米饭,还是吃馒头? ④正反问正反问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 回答。它也可以说是选择问的一种,但它不采用复句或紧缩复句的形式。 2017/3/7

表示要求的祈使句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3)祈使句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叫祈使句。它用的是祈使 语调(末尾向下 降的),句末可用“吧”“了”“呀”等语气助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句末可用 感叹号,语气较和缓的可以用句号。 祈使句可分为表示要求和禁止的两类。 表示要求的祈使句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例如: (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 (4)感叹句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用的是感叹语 调(末 尾向下降的),书面上用感叹号表示。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 2017/3/7

2按句子的结构划分句子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分出来的结构类型,又叫句型。 如: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 句等。 从结构上看,句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句,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 一类是复句,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单句形式,在结构上 像单句,但不具有一个完整的句子语调。组合而成。  2017/3/7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调构成的,非主谓 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语调构成的。 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调构成的,非主谓 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语调构成的。 主谓句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从表达的角度看,主谓句里谓语的表达作用更 重要,谓语的性 质更值得重视。根据谓语的性质和构成,主谓句可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 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等。例如: ①今天晴天。 ②这个姑娘细高个儿。 主谓句从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施事还是受事看,又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主语是施事 的叫主动句,如“武松打死了老虎”;主语是受事的叫被动句,如“老虎被武松打死了”。 非主谓句又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和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2017/3/7

二、句子成分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在一个句子里,词与词之间,或者短语与短语之间,有着 一定的 结构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句子的组成部 分就是句子成分。因为句子除了少数由词构成的以外,几乎都是由短语构成的,所以 短语中有什么成分,句子中一般也有什么成分。 另外,在短语中跟定语、状语、补语相对应的中心语(以前叫“中心词”),我们没有作为句 子 成分处理,因为如果把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都看作是句子的基本 成分 2017/3/7

①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②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③她‖性格和蔼。  (一)主语和谓语 1什么是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什么;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说 明主语怎 么样或是什么。分析句子成分时,用“‖”把主语和谓语分开,“‖”之前是主语, 之后是 谓语。当主谓短语作其他短语的成分时,主语下面画“=”,谓语下边画“—”。例如: ①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②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③她‖性格和蔼。  2017/3/7

(2)数量词或数词作主语,一般是在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里,或者它所指的事物在上 文出现过或下文要出现的或是不言而喻的。例如: 2主语的构成 (1)名词和代词经常作主语。例如: ①天才,‖就是2%的灵感加上98%的汗水。 (2)数量词或数词作主语,一般是在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里,或者它所指的事物在上 文出现过或下文要出现的或是不言而喻的。例如: ①一斤‖是500克。 ②(他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小说集,一本‖是论文集。 2017/3/7

(3)动词作主语,谓语一般具有描写或判断性质,谓语或谓语中心常由形容词或表示 开始、停止、判断、使动、应该等意义的动词充当。例如: ①翻译‖不容易。 ②浪费‖可耻。 (4)形容词作主语,谓语一般表示判断或使令意义等。例如: ①谦虚‖是一种美德。 ②美丽‖是同清洁分不开的。  (5)短语作主语。名词短语常作主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也可以作主语。例如: ①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 ②放光的‖不都是金子。 ③天安门前‖灯火辉煌。 2017/3/7

从主语和谓语的意义关系上看,主语有三种类型: (1)施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2)受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3主语的意义类型 从主语和谓语的意义关系上看,主语有三种类型: (1)施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2)受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3)中性主语主语不是施事、受事,而是描写、判断、说明的对象。 4谓语的构成 (1)动词或动词短语经常作谓语,主要叙述主语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在主动句中说明主语 作什么动作,在被动句中说明主语受到什么动作。“是”“应该”等非动作性动词主要用来 判断、说明主语的类属或说明能够怎样、应当怎样、愿意怎样等。例如: ①客人‖来了。 ②人类‖早就幻想飞向太空。 2017/3/7

(2)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谓语,主要用来描写主语的性状,说明主语本身怎么样。例如:  ①树叶‖绿了。 ②她‖对人很热情。 ③他‖高兴在脸上,我‖高兴在心里。 ④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 (3)代替动词或形容词的代词可以直接作谓语。 2017/3/7

(4)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一般用于说明天气、日期、籍贯等简短的句子,有些名 词短语作谓语则是描写人物的容貌或说明事物的情况、价值等。 (5)数词、数量词作谓语,常用来说明事物数量、价值、年龄等;重叠的量词作谓语 ,常用来描写事物之多。 (6)主谓短语作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为了便于说明,我 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 语称为小谓语。 2017/3/7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 ①受事‖施事+小谓语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小主语是施事 。例如: ①这件事‖我知道。 ②那本书‖我看完了。 ③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 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 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例如: ①他‖身体健康。 ②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 ③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 2017/3/7

第三种: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叙述的情况所关涉的对象。 ①这部影片,‖观众有不同的意见。 ②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③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 第四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 ②全世界人民‖心连心。 ③咱们‖谁也别忘了谁。 第五种: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 ①高耸入云的桥堡,‖这是多么宏伟的建筑。 ②42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他们都是好战士。 ③雷锋,‖他是我们时代的新人。 2017/3/7

第六种:大主语是时间、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 ①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②天安门前,‖灯火辉煌。 ③湖面上,‖波光粼粼。 ④江岸上,‖厂房巍峨。 ⑤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 第七种:大主语是主谓短语,摆出一种情况,全句谓语对大主语进行评议或说明。 ①“四人帮”疯狂镇压“四五”运动,‖铁证如山。 ②他分析问题,‖头头是道。 ③小杨办事,‖钉是钉,铆是铆。  第八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的。 ①这书‖一本两块钱。 ②这书‖两块钱一本。 ③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 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极少见,多见于口语里。 主语、谓语构成表,见附录《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2017/3/7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在表示疑问或强烈感情的句子里 ,主语和谓语的语序也可以颠倒。例如: 5主语、谓语的语序和主、谓之间的停顿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在表示疑问或强烈感情的句子里 ,主语和谓语的语序也可以颠倒。例如: ①找到了没有,你的手表? 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主语、谓语之间一般没有停顿,但是有的句子感情强烈或因句子过长,在口语中也有 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隔开。例如: ③在沙漠里,水,‖多么珍贵啊!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 的极端的热忱。 2017/3/7

(2)数量词或数词作宾语,它们所指称的事物一般要是上文或下文出现的,或因一定 的语言环境不言而喻的。 (二)宾语 1什么是宾语 宾语是动词性词语后边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它一般 可以回 答动作行为涉及的是“谁”或“什么”的问题。分析句子时,宾语用“”表示。带宾语的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 2宾语的构成 能作主语的词和短语,一般也能作宾语。 (1)名词、代词经常作宾语。 (2)数量词或数词作宾语,它们所指称的事物一般要是上文或下文出现的,或因一定 的语言环境不言而喻的。 2017/3/7

(3)动词、形容词作宾语,谓语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开始、停止或表示对待、 处理等意义的动词。例如: ①他‖喜欢学习,(一有空就去图书馆。) ②大家‖停止了争论。 ③这种行为‖应予以批评。 ④广州工农民主政府‖宣布成立了。 ⑤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  动词、形容词作宾语同它们带上定语活用为名词作宾语不一样,例如“我们坚决支 持你们的 斗争”和“我喜欢小张的沉着,也喜欢小刘的痛快”,其中的“斗争”、“沉着”、“痛快 ”不能看作是动词、形容词作宾语。 (4)短语作宾语。在很多情况下,宾语往往是由短语充当的。例如: ①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②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③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2017/3/7

①他‖给我[HT1.][HT5K] 一封信。 ②母亲‖教给我 许多生产知识 。 ③王老师‖教我们 数学。 3双宾语 有些表示交与、告知、称叫意义的动词,如“给”“送”“赠”“奖”“罚”“教”“问” “告诉”“请教”“通知”“称”“叫”等,可以带两个宾语。靠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 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一般指事物(也有的指称呼),叫远宾语。 例如: ①他‖给我[HT1.][HT5K] 一封信。 ②母亲‖教给我 许多生产知识 。 ③王老师‖教我们 数学。 ④我‖借了学校资料室 几本书“学校资料室”和“几本 书”之间有领属关系。有人主张这种句子不作双宾语处理。。 ⑤党组织‖交给他 一个烈士的孩子。 ⑥他‖问我 小刘的学习好不好 。 双宾语中也有两个都指物或都指人的,如例④、⑤。例⑩中近宾语指物,远宾语指人 ,这种情况很少见。双宾语同联合短语作宾语不同,要注意区别。 2017/3/7

(3)宾语表示行为者使用的工具或有工具意义的事物。 4宾语和动词的关系 (1)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2)宾语表示动作的结果 (3)宾语表示行为者使用的工具或有工具意义的事物。 (4)宾语表示动作的处所。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宾语与动词的意义关系很复杂。从施受关系看,宾语又可以分为三种: 受事宾语:宾语一般是动作行为支配或涉及的对象,或表示动作的结果,或 表示动作行为使 用的工具等。例如:爱人民、修水库、喝两盅 、写草书、抽烟斗、听半导体、吃 火锅、跳牛皮筋儿等。 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例如:教室里坐着三个同学、东方升 起了红太阳、午后走了一位旅客、桥上能走大卡车 。 中性宾语:指施事、受事以外的,或难于断定是施事还是受事的宾语。例如 :他是 教师、山上有座庙、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待我似亲人、他的外号叫“闲不住”。 2017/3/7

(三)补语 1什么是补语 补语是谓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后边的连带成分,对谓词性词语起补充说明作 用。它可以回答 “怎么样”、“多久”、“在什么地方”等问题。分析句子时,补语用“〈〉”表示。 2补语的构成 补语一般由以下这些词或短语充当:动词、形容词、表动量或时量的数量词、代词“怎么样 ”、副词“很”和“极”、表示时间或处所的介宾短语以及动词或形容词性的各种短语。例 如: ①他‖带〈走〉了所有的书。 ②天上‖飘〈过来〉几朵白云。 ③教室‖打扫〈干净〉了。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补语前面用不用“得”是有规律的:趋向 动词、数量词、副词“极 ”、介宾短语作补语都不用“得”;各种短语、副词“很”、代词“怎么样”、形容词的重 叠形式和本身已表示程度意义的形容词 2017/3/7

(1)动词后面的补语,常常表示动作的结果、时间、处所、数量、趋向、可能、经历的时段 或空间等。 3补语同动词、形容词的关系 (1)动词后面的补语,常常表示动作的结果、时间、处所、数量、趋向、可能、经历的时段 或空间等。 结果补语:赶〈走〉、吓〈跑〉、打〈死〉、写〈完〉、晒〈干〉、讲〈清 楚〉、洗〈干净〉、打〈不倒〉、打得〈倒〉、看〈不清〉。 时间补语:生〈于1950年〉、写了〈三天〉(“三天”是“写”经历的时段) 、住了〈一宿〉(“一宿”是“住”经历的时段)。 有时动词后边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对象宾语时,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可有三种情况: 拿〈出来〉一本书。 拿了一本书〈出来〉。 拿〈出〉一本书〈来〉(“出”和“来”分别是语素, 合起来才是 一个词,作一个补语,而不是分别作补语,所以用线把 它们连了起来) 2017/3/7

(2)形容词或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的补语,常常表示性状或行为达到的程度,也可以表示数 量、时间或趋向等。 例如:热得〈厉害〉、好得〈很〉、美〈极〉了、慢〈一点儿〉(这里 的“一点儿”也属于程度补语)、大了〈三岁〉、高〈3000米〉、忙了〈一阵〉(“一阵”可 看作是时间补语)、乱了〈很久〉、好〈起来〉、暗〈下去〉。 有些心理活动动词可以带程度补语,如“想念得〈很〉”,有时也兼表示结果的意味,如“ 想得〈很周到〉”。 2017/3/7

动词后面既带补语,又带宾语,就有个排列的先后次序问题。补语和宾语的位置主要有两种 情形。 (1)动——补——宾这是最常见的格式。 4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动词后面既带补语,又带宾语,就有个排列的先后次序问题。补语和宾语的位置主要有两种 情形。 (1)动——补——宾这是最常见的格式。 (2)动——宾——补这种格式有三种情况:一是宾语由代词充当,补语由数量词充 当;二是补语由“以”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三是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⑥我‖等了你〈三天〉了。 ⑦她‖到医院看过我〈两回〉。 ⑧他‖教过我〈几遍〉。 ⑨我们‖要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B10你‖给我拿一点水〈来〉。 至于“拿〈出来〉一本书”还可以有“拿一本书〈 出来〉” 和“拿〈出〉一本书〈来〉”等位置,前面“趋向补语”中已作了分析介 绍。 另外,有时双宾语中间也可以放进数量补语,如“给他〈三次〉 钱”。 2017/3/7

5补语和宾语的辨别参见冯志纯《谈谈宾语和补语的辨别》,《语文教研》1983 年2期。 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别。 第一,从意义上看,宾语是用在动词后边,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的;补语是用在动 词或形容词后边,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等问题的。例如:“他爱干净”中的“ 干净”,回答“什么”的问题,是宾语;“教室打扫干净了”中的“干净”,回答“怎么样 ”的问题,是补语。在“山高万丈”中,“高”是形容词,所以“万丈”肯定是补语。 第二,从所用的词语来看,名词性的词语一般是宾语(非名词性词语作宾语有一定的条件), 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以及介宾短语等常作补语。例如“他到了北京”、“飞机飞上海”, 其中的“北京”“上海”作宾语;“他住在北京”、“飞机飞往上海”,其中的介宾短语“ 在 北京”、“往上海”作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作补语的例子参见“补语的构成”部分 的例句)。 第三,从能否变换语序上来看,“觉得”“记得”“懂得”“认得”等后面的宾语,一般可 以变换语序移到句首去。 2017/3/7

第四,表物量的数量词常作宾语;表动量、表时段(动作延续的时间)、表地段(动作经历的 空间距离)的数量词作补语。 例如: ①书买了三本。(“三本”是表物量的数量词,作宾语) ②钟敲了三下。(“三下”是表动量的数量词,作补语) ③我写了三小时。(“三小时”是表时段的,是动作“写”延续的时间,可以说成“写,写 ,写,写了三小时”。“三小时”作补语) ④我走了30里。(“30里”是表地段的,是动作“走”经历的空间距离,可以说成 “走,走,走,走了30里”。“30里”作补语) 表时间或路程距离的数量词,如果放在及物动词后边成了行为的对象,则是宾语。例 如: ⑤我花了三小时,才写好了这篇文章。 ⑥安全行驶的路程达30万公里。 例⑤中的“三小时”是“花”的对象,不是动作延续的时间,因为不能说“ 花,花,花,花 了三小时”,所以“三小时”是宾语。 2017/3/7

第五,表时点的数量词,直接放在动词后边,作宾语;如果同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 边,则是补语。 第六,从结构上看,补语有时带有明显的语法标志“得”,宾语则没有这种标志。要 注意的 是不要把“觉得”“值得”“获得”“晓得”中的后缀“得”也误认为是结构助词“得”。 这种辨别方法要和上面的第三种结合起来运用。 根据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就不难把宾语和补语区别开来了。 2017/3/7

(3)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 语等作定语 (四)定语 1什么是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前边的附加成分,是修饰、限制名词性词语的词或短语。 它可以回答“谁”“多少”“什么样”等问题。分析句子时,定语用“()”表示。 2定语的构成 (1)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常作定语。 (2)数量短语、指量短语作定语。例如: (一架)飞机(一串)葡萄 (五年)计划(三五个)人 (3)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 语等作定语 3定语的标志“的”“的”用在定语的后边,是定语的标 志,但并非所有的定语都要用“的”。用不用“的”大致取决于下面一些原则: 2017/3/7

(1)如不用“的”会影响结构关系,就非用不可;反之可以不用。如“讨论 的问题”不用“ 的”就成了“讨论问题”; (2)为了强调定语的作用,要加“的”。如 “处置方法”只是说这种方法,而“处置的方法 ”就着重在说明怎么样的方法。其他如“新的书”、“正确的思想”等修饰性定语也是一样 ,用了“的”就强调了定语的修饰作用。 2017/3/7

4定语同中心语的关系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 词性词语(即中心语)的,它和中心语在意义上有种种关系。(1)修饰性定语主要是描绘人 或事物的性状,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绿油油)的庄稼、(弯弯曲曲)的小河、(晴 朗)的天空、(美丽富饶)的土地、(千姿百态)的绿树、(温柔)的性格。修饰性定语具有描写 作用,常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2)限制性定语在于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 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限制性定语主要指出事物的所属 2017/3/7

5定语的特殊位置 定语一般在名词的前边,有时为了强调、突出定语,它还可以有下面两种位置: 6复杂定语名词前边如果有几个定语,或虽然只有一个定语,但其内部结构复杂,这 时定语就复杂起来了。这种定语我们称之为复杂定语。复杂定语有三种类型:多项递加定语 、短语定语、综合式复杂定语。 (1)多项递加定语几个定语递加在名词前边,几个定语 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它们都可以分别、单独地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这种定语就 是《提要》里所说的“多项递加定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定语叫做递加式定 语,有的又叫做分别附加定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a和b分别表示定语,x表 示名词(即中心语)。 2017/3/7

(2)短语定语短语定语是指由短语来充当的定语 (有的书又称它为递相附加定语)。 这是一种单项定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 其中a和b分别表示短语中的两个直接成分,x表示名词。像例④这种由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充当的短语定语,容易同多项递加定语混淆起来,我们要 注意区别。 例如:甲、(一项)(教师)的建议乙、(一位教师)的建议 (3)综合式复杂定语 多项定语和短语定语同时用在一个名词前边,这时定语的结构就更加 复杂了。 例如:B12(他)(对朋友)的态度很真诚。  2017/3/7

表时间、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名词很少作状语。 能愿动词常作状语,其他动 词很少作状语。 (五)状语 1什么是状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前边的附 加成分,是修饰、限制谓词性词语的词或短语。它可以回答“怎么”“多么”“什么 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方式”等问题。分析句子时,状语用〔 〕表示。 2状语的构成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 表时间、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名词很少作状语。 能愿动词常作状语,其他动 词很少作状语。 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语等也可以 作状语。 2017/3/7

状语是修饰和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即中心语)的,它和 中心语在意义上有种种关系。 (1)修饰性状语是从程度上修饰形容词性词语 3状语的标志“地”“地 ”用在状语之后,是状语的标志。可是并非所有的状语都要用“地”,用不用“地”的情形 大致是这样:短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数量词的重叠形式和动词作状语,一般要用“地” ;副词或处所名词、数量词、代词、形容词、方位短语、介宾短语作状语,一般不用“地” 。 4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 状语是修饰和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即中心语)的,它和 中心语在意义上有种种关系。 (1)修饰性状语是从程度上修饰形容词性词语 (2)限制性状语是从范围、重 复、肯定、否定等方面限制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从时间、处所、方式等方面限制动 词性词语。 2017/3/7

状语一般紧挨着中心语,并位于中心语的前面。除此以 外,状语还有两种位置: 5状语的位置 状语一般紧挨着中心语,并位于中心语的前面。除此以 外,状语还有两种位置: 状语在主语前面。表示时间、处所、关涉对象等的状语,可 以放到主语前面。 状语提前,一是为了强调,二 是为了便于说明,使语言更精炼、紧凑。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一般有强调的作用,后置的状语要重读。 6复杂状语 动词或形容词前边如果有几个状语,或者 虽然只有一个状语,但其内部结构复杂,这时状语就复杂起来了。复杂状语也有三种类型: 多项递加状语、短语状语和综合式复杂状语。  2017/3/7

(3)综合式复杂状语多项递加状语和短语状语同时用在一个中心语前边,这时状语的结 构就更复杂了,这种状语就是综合式复杂状语。 (1)多项递加状语几个状语分别递加在中 心语前边,几个状语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它们都可以分别、单独地修饰中心语,这种 状语就是《提要》里说的“多项递加状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状语叫做分别 附加状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a和b分别表示状语,x表示中心语。 (2)短语状语短语状语是指由短语充当的状语,它实际上是一种单项 状语(有的书上又称它为递相附加状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其中a和b分别表 示短语中的两个直接成分,x表示中心语。  (3)综合式复杂状语多项递加状语和短语状语同时用在一个中心语前边,这时状语的结 构就更复杂了,这种状语就是综合式复杂状语。 2017/3/7

7句首的时间、处所词语作主语还是作状语的辨别 句首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作主语还是作状语,这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语 法教学的难题之一。现在根据《提要》,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辨。 时间、处所的词语是被描写、判断、说明或评议的对象,作主语。 在含有被动意味 的句子里,句首时间、处所词语在意义上受后面谓语动词的支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作主语。 有些谓语动词,是说明时间、处所本身的动作或变化的,这时时间、处所词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作主语。 在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即“存现句”——后面“几种特殊 的句式”中有专门介绍)里,句首的处所词语可以作主语。 存现句里时间 词语作状语。 主谓句句首的时间、处所词语作状语。这类时间、处所词语的位置往往可以移到主 语后面去。 表时间、处所的介宾短语在句首一般作状语 (上面第四种情况中所说那种被判断的表处所的介宾短语除外)。 2017/3/7

1插入语一般用于句中,有时也用在句子开头或结尾, 表示各种附加的意义。 (六)独立成分 独立成分是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句子里的其他成分(主、谓、宾、补、定、状)发生结构关系,只是用来加强整 个句子的语势或表示感情色彩的特殊成分。从结构上看,它并不是非有不可,但从意 义上说,却又不可缺少,它可以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独立成分在句中的位 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分析句子时,独立成分用△△△表示。从表意作 用看,独立成分有以下四种: 1插入语一般用于句中,有时也用在句子开头或结尾, 表示各种附加的意义。 (1)表示提醒对方注意。常用“你看”、“你瞧”、“你想”、“ 你听”、“你说”、“请看”等词语。 (2)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3)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态度和语气。 (4)表示消息或情况的来源。 (5)表示举例 、注释、补充的。常用“例如”“包括”“即”“也就是”等词语 (6)表示强调某些词语的。常用“尤其是”、“特别是” 等词语。 (7)表示承上启下或概括、归结或次序的。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归根结 底”、“由此可见”、“首先”、“其次”等词语。 (8)表示客套的。常用“请”“请 问”之类的词语。 2017/3/7

三、几种特殊的句式  句式和句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联系,也有区别。对句式的分析离不开句型, 句式是 在句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是根据部分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加以归纳的结果;句型则是 概括了所有的句子,从其结构上的特点加以归纳的结果。因此,某种特殊句式完全可能属于不同的句型。 (一)“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的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 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子。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 ”所引介的词语。 2017/3/7

2动词的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 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 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有对它加以一种处置的意味。 2动词的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 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 4“把”后面的宾语(即介宾短语中的宾语)是有定的,而不能是无定的。 在语言运用中,遇到下面两种情况,一般应该用“把”字句: 第一,动词后头有比较复杂的补语,不允许受动对象放在动词后边作宾语时,必须用“把” 字句。例如:“他把这段精彩的话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句中“抄”后边有一个介宾短语 作补语,受动对象“这段精彩的话”就不能放在动词后头。 第二,补语虽然比较简单,但受动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短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也宜用 “把”字句。例如:“她把昨天溅了许多墨水的衣服洗干净了。”句中“洗”的受动对象 是 一个较复杂的名词短语,如果把它放在动词后头,说成“他洗干净了昨天溅了许多墨水的衣 服”,虽然也说得通,但比不上用“把”字句表达得顺畅。 动词后头的补语很简单,或者动词本身是动补式的,或者是动词的重叠形式,在这几种情况 下,可以用“把”字句,也可以不用“把”字句 2017/3/7

主语是受事、用“被”引进施事(即施动者)、或将“被”直接附于动词前表示被动 的句子叫“被”字句。“被”字句必须是包含有“被”的句子。例如: (二)“被”字句 主语是受事、用“被”引进施事(即施动者)、或将“被”直接附于动词前表示被动 的句子叫“被”字句。“被”字句必须是包含有“被”的句子。例如: ①老虎被武松打死了。 ②老虎被打死了。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主要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动词在意念上要管得着主语。 2主要动词的前后往往有一些别的词语,而不能是一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 3“被”字句中如果用了时间副词、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 在“被”字的前边。 4主语表示的受事一般是确定的人或事物。 2017/3/7

这种句式常用于口语。“给”同“所”一样,是个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去掉“给”字 ,句子基本意思不变。“给”后面一般不能是单个动词。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固定格式:  1“被……所……”式 这是由古汉语“为……所……”式演变而来的。这种格式中“被”后一定要引进施事,后面的动词多为双音节的,动词后面往往没有其他成分。句子带有文言色彩。“所”是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双音节动词前面的“所”字可以省略,单音动词前的“所”字不能省。 2“被……给……”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口语。“给”同“所”一样,是个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去掉“给”字 ,句子基本意思不变。“给”后面一般不能是单个动词。 2017/3/7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关系或有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4“被”字加单音动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 3“被……把……”式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关系或有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4“被”字加单音动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 从表达意思的角度来看,下边几种情况,一般宜用“被”字句: 1为了突出句子的被动意义,着重说明受动对象遭受到施动者什么样的动作、行为及其结果,一般多用“被”字句。 2如果说不出施动者,或者不必说出施动者,也宜于使用“被”字句。 3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为了使主语前后一致、语意通畅和句式协调,可用“被”字句。 2017/3/7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三)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连动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 有关联 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连动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 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连动句主要有下面几种格式。  1“他上街买菜”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连动短语里的几个动词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一般是后一动作表明前一动作 的目的,几个动作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2017/3/7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动词(“用”“拿”“靠”等)表示后一动词的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或手段。 4“我们有办法解决问题”之类 2“他坐着看书”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可带动态助词“着”或“了”,表明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情态。 几 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拉了把椅子坐下”这种有时间先 后之分的情形,在这种格式里是比较少见的)。 3“他用笔写字”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动词(“用”“拿”“靠”等)表示后一动词的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或手段。 4“我们有办法解决问题”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有”(或“没有”“无”),同它的宾语合在一起表示“能够” “应该”之类的意思,如“有办法解决问题”相当于“能够解决问题”。 5“大家听了很高兴”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项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果不带宾语就必须带动态助词或趋向动词),后 一项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对前面动作行为的形容评论。它们同时说明一个主语。  2017/3/7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四)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兼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有“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对前边的动词说来是宾语 ,对后 边的词语说来是主语。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的,动 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 “任命”“号召”“选举”等),也可以是“有”“陪”等动词。 分析句子时,兼语部分用“”表示。兼语句主要 有以下几种格式。 1“你叫他来”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表示使令、阻止等意义,后面带宾语;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对前 一动词的宾语加以陈述,同时表明前一个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要产生的结果。 2“外面有人敲门”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用“有”(包括“没有”“没”“无”),兼语表示存在的事物, 兼语后面的部分是用来说明或叙述兼语的。 2017/3/7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称”“认”“叫”“选”“骂”等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 的动词,兼语后面常用“是”“做”“当”“为”之类的动词。 3“大家称他是‘坦克’”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称”“认”“叫”“选”“骂”等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 的动词,兼语后面常用“是”“做”“当”“为”之类的动词。 4“我陪你去医院”之类  在这种格式里,全句的主语参与了兼语后面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前一个动词常用“陪”“ 领”“引”“带”等。 5“妈妈给孩子糖吃”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常常是“给”一类的动词,“给”后面带有双宾语,其 中指人的 宾语又是后面动词陈述的主语,指物的宾语同时也是后面动词支配的对象 2017/3/7

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 ,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 第一,从动词性质来看。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子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 第二,从动词涉及的对象和发问的方式来看。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 即涉 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 第三,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涉及的对象是整个主谓短语(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体) 。 第四,从插入语言成分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谓短语前或主谓短语中可以插入时间名词或副词,如“我猜想昨天他回来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来了”;兼语句只能插在兼 语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语之前,如可以说“你叫他明天回来”,但不能说,“你叫明天他回 来”。 第五,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 第六,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 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 ”的结果。 第七,兼语句里的前一个动词同兼语本来就有动宾关系,因此去掉兼语的陈说部分,句子一 般能够成立,并且主要意思不变, 第八,兼语句大多能分化为有某种逻辑联系的两个分句. 2017/3/7

(五)存现句 存现句是说明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这种句子的特点是:主语 是表处所的词语 ;谓语动词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着”,表 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了”或趋向动词;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 物,而且大多是不确定的,宾语里常含有数量定语,有时即使宾语是专用名称,也要带上“ 一座”“一个”之类的数量定语,宾语往往是施事。  存现句侧重于说明某一处所存在着或出现、消失了什么事物,这种句式多用于环境或景物的 描写、说明,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写景部分,剧本中的舞台布景说明,说明文中有关建筑物的 布局和陈设的说明等,都经常使用存现句。 2017/3/7

“是”后面的宾语主要是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非名词性词语 。 2“是”字句里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六)“是”字句 “是”字句也叫判断句,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 谓语的句 子,或是由“是”组成的动宾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在“是”字句里,动词“是 ”和宾 语没有直接的语义搭配关系,“是”的作用是表示判断的性质,连接主语和宾语, 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等。  1“是”后面的宾语 “是”后面的宾语主要是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非名词性词语 。 2“是”字句里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1)表示同一关系 主语和宾语指的是同一事物,因此两者往往可以互换,而表达的意思不变。 2017/3/7

(3)表示存在 主语表示处所,宾语表示该处所存在的事物。 (4)表示比喻 “是”相当于“像”。  (5)表示肯定、强调 “是”字句都有肯定强调的意味。 “是”的用法十分复杂,“是”字句也是动词谓语句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特 别是在 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中,经常要用“是”字句来对事物作出判断。我们应该注意“是”字句 中主语和宾语的意义搭配关系,以便正确地运用这种句式。 需要注意的是,用了“是”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判断句,对此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是” 字句的特点来加以判定。判断句必须符合逻辑上的要求,主语和宾语之间必须有同一关系或 从属关系;判断句中“是”的前后大都是名词性词语。 2017/3/7

四、单句的特殊结构:省略句、非主谓句 (一)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所谓一定的 语言环境包括下面三种情况:  1对话的时候(即对话省)。 2上文刚才说过(即承前省)。: 3下文就要说到(即蒙后省)。 我们在运用省略句时,要注意省略得当。当省就省,不当省就不应该省。省与不省,要根据 表达的需要和意思是否明确来决定。如可以说“我比你高”、“我的书比你多”,但不能说 “我比你大”,因为究竟我的什么比你大?意思就不明确。又如说“我的钢笔比你好”也不 行,因为“钢笔”怎样比“人”好呢?应该说“我的钢笔比你的好”才行。同样的道理,可 以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大三岁”,但不能说“我的儿子比你大三岁”。“你的”后面可以省 略“钢笔”、“儿子”,但不能省略“的”。 2017/3/7

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4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由叹词或拟声词单独构成的非主谓句。 (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语调构成的句子叫非主谓句。非 主谓句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和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 1名词非主谓句 由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2动词非主谓句 由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3形容词非主谓句 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4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由叹词或拟声词单独构成的非主谓句。 2017/3/7

省略句所省略的部分可以确定无疑地补出来,而且补出来的部分只有一种可能性,不能或此或彼。 3从词性上看 (三)非主谓句和省略句的区别 1从语境条件上看 省略句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意思就不明确;非主谓句不需要依赖什么语言环境,如“禁 止吸烟!”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只能理解为提出某种要求,意思非常明确。  2从结构特点上看 省略句所省略的部分可以确定无疑地补出来,而且补出来的部分只有一种可能性,不能或此或彼。 3从词性上看 非主谓句只有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因 此代词、数量词、副词等是不能单独构成非主谓句的。有人把下面例句中答话的部分看作是 非主谓句,是不对的: 4从修辞作用上看 非主谓句除了常常用于特定环境外,还经常用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 2017/3/7

例①中的“小弗朗士”也可以移到句首或句末去;例②、③中的呼语也可以移 到句末去。 2呼语 用来称 呼人物(一般指对方)的名称,以引起注意。呼语的语序比较灵活。例如: ①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上课了,不等你了。△△△△ ②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③张老师,您‖早!△△△ 例①中的“小弗朗士”也可以移到句首或句末去;例②、③中的呼语也可以移 到句末去。 3应答语、感叹语表示应对、惊讶、感叹等语气,一般放在句首,感叹语 也可在句中或句末。 2017/3/7

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 关于独立成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把独立成分同句中其他成分混淆起来。  4象声语 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 关于独立成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把独立成分同句中其他成分混淆起来。  第二,没有上下文,只是由一个呼语、应答语或感叹语单独成句的,是非主谓句,不是独立成分。 第三,独立成分也是句子的一种成分,它要同句子的其他部分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句子,因此独立成分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第四,《提要》里提出了“评论性状语”(即“句子前头起评注作用的状语”,如“据说” 、“看起来”、“老实说”、“一般地说”等),“关联性状语”(即“句子前头起关联作用 的状语”,如“例如”、“特别是”、“此外”等)。《提要》同时又提出了“独立成分— —插入语”,并说“这种插入的话常常在句子中间,可以说是独立成分”, 2017/3/7

(七)不相连的复指——称代复指和总分复指  1称代复指 一个词或短语在句子前头,后面的句子里头用一个代词来指称它,这就是称代复指。 2总分复指 先总说,然后分说,分说部分的主语与总说部分是复指关系,这就是总分复指。例如: ①(他。)的。(两 。个。)姐。姐。,‖ 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演员。 ②(这。些。)(新。)同。学。,‖有的。? 。 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 ③(参。加。会。议。)的。代。表。, ‖一大半。 。 。 是中、老年知识分子, 一小半。 。 。是青年人。  ④敌。人。‖倒的。 。倒了,跑的。 。跑了。 2017/3/7

第五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从语法方面分析一些常见的 病句的类型。 一、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法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词性误用 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来用,于是出现了病句。 (二)指代不明 (三)时态不明 有些句子用了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词语,要求动词的时态也相应地表示出来;同一句话里, 要求时态不能前后冲突。时态不明往往表现在某些表示时态的助词和副词的运用上。 (四)错用多重否定 错用多重否定,往往会把意思说反。 (五)错用结构助词“的” “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报刊上经常出现因错用“的”而造成的病句。 2017/3/7

1主语和宾语之间没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 2一项和几项不能同时搭配。 二、成分搭配不当 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是一种语法错误;从意义上看,成分搭配不当,也就是两个句子 成分之 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相关成分搭配不当是一种很常见的语病,它主要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二)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主语和宾语不是直接成分,没有语法关系,但在意义上或逻辑上有联系。在用“是” “成为 ”“有”一类表判断的句子里,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就不能正确地表达一个判断 。主语和宾语不能搭配,主要有下边几种情况。 1主语和宾语之间没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 2一项和几项不能同时搭配。 主语或宾语由联合短语充当,主语与宾语由于照应不周,顾此失彼,不能完全配合。 3一面和两面不能呼应 如果主语中包含两面(正、反或肯定、否定)的意思,宾语也要相应包含两面的意思,否则就不能呼应。 2017/3/7

三、成分残缺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简明地表达思想,可以省略某些成分;但如果应该有的成 分缺少 了,就会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甚至不可理解。最常见的成分残缺的毛 病是缺主语、缺宾语,其次是缺谓语、定语或状语。 (一)主语残缺 1省略不当造成主语残缺。 2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3滥用使动式造成主语残缺。 4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二)宾语残缺 (三)谓语残缺 (四)定语、状语残缺 (三)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四)定语、状语、补语同中心语搭配不当 2017/3/7

四、重复多余 运用语言要简洁明了,要把重复多余的词语删去。当然,修辞上所需要的反复同不必 要的重复 不一样,当作别论。另外,重复和多余有联系,也有区别。重复的词语是多余的,但多余却 不限于重复。 五、语序不当 语序是汉语中词和词组合起来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语序排列除有灵活性的一 面外, 还带有很大的强制性。每个词语在短语和句子里都有一定的位置,表达一定的关系,不能乱 摆。词语的位置摆得不对,就会造成歧义,甚至会造成句子不通。 2017/3/7

把前一句的后半部分用作后一句的开头,硬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前后两句话“焊接” 在一起,凑成了一句。 七、歧义  六、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常见的有两种: (一)两句混杂 同一意思,说法可能不止一种。说话或写作时,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 又想用 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形成两种句式混用,也叫做“二格杂糅”。 (二)前后牵连 把前一句的后半部分用作后一句的开头,硬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前后两句话“焊接” 在一起,凑成了一句。 七、歧义  一个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多种意思,让听者、读者产生误解,影响交际,这种语病 就是歧义。 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多义词或多音多义字的含义不明而造成歧义,有的 是因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明而造成歧义,有的同形异构句是因词语的组合层次、结构关系 不同而造成歧义,有的是因不同的联想而造成了歧义。至于因轻重音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一般只出现在书面语中,在口语里则不会产生歧义。 2017/3/7

消除歧义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整、变换语序或句式,换用或增删词语,注意标点符号 的运用等。 关于歧义的问题,前面在“短语的多义和歧义”中曾经涉及过。下面我们从句子运用的角度 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一)因词语多义或多音多义字使用不当造成歧义。 (二)因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明而造成歧义。 1双向动词和名词组合,因施受关系不明而产生歧义。 2名词和名词之间的领属关系和非领属关系不明而造成歧义。 (三)同形异构句因词语的组合层次、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歧义。 2017/3/7

第六节 复 句 1从结构上看,组成复句的分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句子成分。 第六节 复 句 一、什么是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在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称为 复句, 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 短暂的 语音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分号,有时还可用冒号来表示。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句末有隔离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叹号或问号来表示。 (一)复句的特点从结构和意义上看,复句有下面四个特点: 1从结构上看,组成复句的分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句子成分。 2从意义上看,复句的分句之间必须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意义上没有 联系的几个单句是不能组成复句的。 3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靠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 4复句的分句之间都有一个短暂的连接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 号或冒号表示; 一个复句完了之后则有一个较长的隔离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叹号或问号表示。整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2017/3/7

(二)组成复句的分句的几种类型 1从分句的结构上看,可以分为: (1)几个分句都是主谓句的。 (2)几个分句都是非主谓句的。 (3)分句中至少有一个是非主谓句的。 2从分句主语的异同上可以分为: (1)几个分句的主语都相同的。 (2)几个分句的主语都不同的。 3从分句主语的隐现上可以分为: (1)各分句都出现主语的。 (2)隐去相同的主语的。 (3)隐去不同的主语的。 各分句主语不同,有的分句的主语仍可省略。所省略的词语通常是前面分句的宾语或定语。 对省略主语的分句而言,是承前宾语或定语省略了主语,通称“暗中更换主语”或“承前异 位省略”。 2017/3/7

究竟怎样区分复句和单句呢?一般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标准来进行综合分析。 1从结构上看 (三)复句和单句的划界 复句和单句是结构类型不同的两种句子。 究竟怎样区分复句和单句呢?一般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标准来进行综合分析。 1从结构上看 复句与单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内部结构不同。复句各分句的结构上互不包含,即互不作句子 成分, 而只是在意义上有各种关联;单句各部分之间则互相依存,即一部分作了另一部分 的句子成 分。复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的复合,因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彼此相对独立的表 意结构;单句则是词和短语按语法关系的组合,只有一个独立的表意结构,这个结构内的词 和短语分别作各种句子成分。因此,一个句子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表意结 构,即使它的每个结构都很简单,很短,它仍然是复句;反之,如果一个句子只有一个表意 结构,即使很复杂,很长,它也是单句。 2从语音停顿上看 句中有无语音停顿,对区分并列关系的复句与联合短语作谓语的单句、承接关系的复句与连 动短语作谓语的单句,有重要的作用。 3从关联词语上看 复句的分句之间常靠关联词语组合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关系。但是,在单句内部也可 以用关联词语将各个成分组合起来,或用某些关联词语来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因此,有 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复句。另外,“因为”“为了”“由于”等词兼属连词和介词,析 句时应注意分辨。 2017/3/7

按分句间的结构层次,复句可以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种。 只具有一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叫一般复句。这类复句根据其分句间的关系又可 分为: 二、一般复句的基本类型 按分句间的结构层次,复句可以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种。 只具有一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叫一般复句。这类复句根据其分句间的关系又可 分为: (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也 又 还(有) 同时 同 样 另外 搭配使用 连用既A,也B,又C;又A,还B 成对使用既A,也B;既A,又B;一方面A,另一方面B; 不是A,而是B 重复使用一方面A,一方面B;一边A,一边B 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平行式(A,B,C……) 2对比式(不是A,而是B)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2017/3/7

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分句往往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二)承接复句 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分句往往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三)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 往是由 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 用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而且 并且 甚至 更 况且 何况 还 也 反而(反) 搭配使用 连用也A,还B,更C;不但A,而且B,甚至C 成对使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A,而且(并且、还、也 、更、又)B;不但不(不仅不)A,反而B;尚且A,何况B;既A,更B 2017/3/7

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 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 递进复句可以分为顺进式和逆进式两种。  1顺进式(不但A,而且B) 2逆进式(不但不A,反而B) 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 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商选式、限选式和取舍式三种。 1商选式(或者A,或者B) 二者或数者择一,有或此或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表示在两项或多项中任选一样,不排除第三种可能,或此或彼,有灵活的余地,语 义显得委婉。 2限选式(不是A,就是B) 二者必居其一,有非此即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情况,表示从中只能选择一种,非此即彼,二者必居 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语气比较坚决。 3取舍式(与其A,不如B) 两项中取一舍一。 这种复句常是在两项中选择一种,舍弃一种,主观色彩很重。 2017/3/7

单用但 但是 偏偏 反倒 却 可 可是 而 只是 就是 不过 其实 搭配使用 连用但……却……,而……却… …; (五)转折复句 前面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有了转折 ,说出 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后一分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转折复句常用的 关联词语有: 单用但 但是 偏偏 反倒 却 可 可是 而 只是 就是 不过 其实 搭配使用 连用但……却……,而……却… …; 而……则……;然而……却……;可是……却…… 成对使用虽然(虽、虽是、虽则、虽说、尽管、固然)A, 但是(但、却、而、可是、还)B 转折复句又可分为重转式和轻转式两种。 1重转式(虽然A,但是B) 转折语气较重,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前后分句往往要求使用关联词语。 2轻转式(A,然而B) 转折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虽然不一致,但并不完全相反,并不对立。 大多在后一分 句使用关联词语。 2017/3/7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或推断出结果。前后分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六)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或推断出结果。前后分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由于 因此 因而 故而 所以 以 致 致使 从而 因为 是因为 是由于 可见 既然 成对使用因为A,所以(故而、于是)B;由于A,就(因而、因 此、所以)B; 之所以A,是因为B;既然(既)A,就(那么)B 因果复句可以分为说明因果式和推论因果式两种。 1说明因果式(因为A,所以B) 前面分句指出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这结果已经实现,是事实。 2推论因果式(既然A,就B) 前面分句提出前提,后面分句推论出结果。所推论的结果没有实现,是推断。 2017/3/7

前面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那么 便 不然 要不然 否则 否 则的话 (七)假设复句 前面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那么 便 不然 要不然 否则 否 则的话 要(不)是……的话 成对使用如果(如、若、若是、假使、假若、假如、倘使 、要 是)A,那么(就、便、则、也、就得)B; 要是(要不是……的话)A,就(就得,那就)B; 即使(纵然、纵使、就是、就算、哪怕)A,也(还)B 假设复句可以分为承接式和转折式两种。 1承接式(如果A,那么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承接下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出现某种结果,结果与假设是一致的。 2转折式(即使A,也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不是承接下来说,而是说出与假设情况实现后所产 生的结果相反的情况,假设与结果不一致。前后分句之间有转折的意味。 2017/3/7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间有 条件与结果的推论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 便 才 只要 (八)条件复句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间有 条件与结果的推论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 便 才 只要 成对使用只要(只需、一旦)A,就(便)B; 只有(唯有)A,才B;除非A,才(不)B;无论(不论、不管、任凭)A,都(总、总是、也)B 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必要条件式、充足条件式和无条件式三种。 1必要条件式(只有A,才B) 前面分句提出必要条件,强调“非有这个条件不可”,如果缺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 分句所叙述的结果。其中,“只有A,才B”是从正面提出某个必要条件。“除非A,才B”则 是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必要条件,语气更重。 2充足条件式(只要A,就B)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充足条件,后面分句说明有了这个条件,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但不排斥 其他条件也会产生那个结果,不具有排他性。 3无条件式(无论A,都B) 前面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面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分句结 果的产生,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是无条件的。 2017/3/7

后面的分句对前面的分句作具体的解释说明。 2总分式(A:B,C……或B,C,……:A)先总提后分说, 或者先分说后总括。 (九)解说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加 以解释 、说明;或者一个分句总说一件事情,其余的分句分别说明事情的一个方面。这类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1解证式(A,是B) 后面的分句对前面的分句作具体的解释说明。 2总分式(A:B,C……或B,C,……:A)先总提后分说, 或者先分说后总括。 2017/3/7

前面的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面的分句表示该行为的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积极目的的为了为以便以用以好(好让) 为的是 (十)目的复句 前面的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面的分句表示该行为的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积极目的的为了为以便以用以好(好让) 为的是 表消极目的的以免 免得省得 目的关系的复句可以分为积极目的式和消极目的式。 1积极目的式(为了A,必须B;A,以便B) 从积极方面说明要达到的目的。 2消极目的式(必须A,以免B) 从消极方面说明要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2017/3/7

三、多重复句 (一)什么是多重复句 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复句可以扩展,即复句里的一个或两 个分句 本身又是一个复句,这样就有了两个层次。依次类推,复句可以有三个、四个或更多的层次 。 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同时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 “多重复 句”的“重”,指的是“层次”。多重复句即多层次复句。相对地说,只有一个层次的复句 ,叫做一般复句(又叫一重复句)。 (二)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一般既要求分析它的层次,弄清它有多少层次,是怎样一层套一层地 组织起来的;同时,又要弄清各层次分句间的意念关系。其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可概括为: 1综观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这是正确分析多重复句的前提。只有首先弄清一个复句是由多少个分句组成的,然后才谈得 上对它进行正确分析。要注意按照构成复句的分句的条件去判定,明确每个分句的起止;切 不要把一些独立成分、句首状语或由复杂短语充当的句子成分当成分句看待,也要避免把两 个分句误作一个分句来处理。分句数目确定后,分别用等在每个分句前面标明序号。 2017/3/7

2理解句意,找准第一层次。 多重复句尽管层次多,但是总有一个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主要逻辑关系,即第一层次。多重 复句的第一层次是全复句的语义重点所在,是统帅整个复句的语义结构关系,它体现了该复 句的 基本格局,找准这一层次,至关重要。这一步对了,大方向就把握住了,这一步一错,以下 便不可能分析正确。怎样找准第一层次关系呢?关键在于首先要根据全句的语义,把整个复 句(无论怎样复杂,包含多少层次)先当作两个分句(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平列时 除外),结合标志(关联词语),弄清意思(包括语义、语境),看全句的这两个分句总的是什 么意思,是何种关系,采用“二分法”作第一次切分。切分好后,用一根竖线表示第一层次 3从大到小,逐层往里切分。 找准第一层次后,再看第一层次两边是否仍是复句,若是,则再作分析,确定第二层次,标 出双竖线,并写明关系;确立了第二层次,就可在第二层次两边切分第三层次,用三根竖线 表示,并写明关系。如此逐层往里分析,一直分析到单个分句为止。 (二)复句的紧缩 1什么是紧缩复句 有些复句,由于表达上的需要,取消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标点符号),使之“紧 凑”;省去某些词语,用类似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的内容,使之“浓缩”,这种句子就是复 句的紧缩形式,又叫紧缩复句或紧缩句。 2017/3/7

紧缩复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从主语是否出现的情况来看,紧缩复句可分为: 2缩紧复句的类型 紧缩复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从主语是否出现的情况来看,紧缩复句可分为: (1)主谓双全的紧缩句 各分句都有主语和谓语,可是这些分句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分句 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标点隔开。 (2)全句只出现一个主语的紧缩复句 又可分为两小类。 1)两个谓语不共戴一个主语,由于紧缩,往往只出现前一个主语,后一个主语不出现,有 时前一个主语也不出现。 2)两个谓语共戴一个主语,往往后一个主语不出现(有时也出现),两个谓语之间常有关联词语。 (3)全句的主语都不出现的。 如果从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来看,紧缩复句可分为: (1)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构成固定格式的。 (2)用单个关联词语来连接的。 (3)不用关联词语的。 2017/3/7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的毛病,有的是由于几个分句杂糅在一起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分 句的次序安排不当造成的。  五、复句形式充当句子成分 复句在失去了成句的语调以后,可以作为一种造句的材料进入单句,充当句子成分, 用 以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一般把充当句子成分的复句叫做“复句形式”或“复句短语”。 六、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运用得好,能细致而周密地表达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思想,但 是由于它结构复杂,不易驾驭,我们运用时,如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常见的错误有: (一)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必要的联系 一个复句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分句之间在意义上一定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果 缺乏这种联系,把意义上互不相干的一些单句硬凑在一起,是不能构成复句的。 (二)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的毛病,有的是由于几个分句杂糅在一起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分 句的次序安排不当造成的。  2017/3/7

复句在运用关联词语方面的错误常 见的有以下几种: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三)关联词语方面的问题 组成复句的分句,有的靠语序组合,有的非用关联词语不可。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 语,什 么意义用什么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律 ,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句子就不通顺,甚至产生歧义。 复句在运用关联词语方面的错误常 见的有以下几种: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2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 应该用关联词语而未用,或该成对使用的,却只用了一个 。 这样,句子就显得语气不足,结构松散,分句间的关系就不清楚,意思也不明确。 3滥用关联词语 不必用而用就是滥用。滥用关联词语,会使句子生硬、冗赘,甚 至影响表意的准确性。 4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有的关联词语,如“不但…而且”、“一方面…一方面”可以放 在主语前,也可放在主语后;分句的主语不相同时,只能放在主语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 都用在主语后。否则,便会犯位置安排不当的毛病。 2017/3/7

第七节 句群 句群”这一节的内容可以只作简要介绍 。  一、句群及其特点 句群,也叫“句组”、“语段”,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又把它叫做“话语”、“话语 语言” 或“超句子统一体”。句群是一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的、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它是大于句 子的语言单位,一头联系着句子,一头联系着篇章,在语言运用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句群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一个句群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 组成句群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二)组成句群的几个句子在意义上必须前后衔接连贯。 (三)每个句群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个中心可以说是句群的灵魂。 (四)句群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组成句群的句子各具相对完整的语调,各句间语调的配合具有谐和性,书面上要用句 号、问号、叹号等句末点号来表示。 2017/3/7

句群和复句分属于不同的两级语言单位,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从结构上看 二、句群同复句的区别与联系  句群和复句分属于不同的两级语言单位,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从结构上看 复句的组成成分是分句,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句子中间的内部关系,联系较为紧密 ,各分 句是不能独立的;句群的组成成分是独立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子与句子间的结构关 系是外部关系,联系较为松散,各句子是可以独立的。 (二)从语调上看 复句不管内部包含多少个分句,有多么复杂,它都只有一个贯串全句的统一的语调; 句群不 管它多么简短,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句子组成的,每个独立的句子都有一个语调, 因此整个句群就包含两个以上的语调,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句群的语调。 2017/3/7

句群和复句有区别,但由于在表意和组合方式上有一致性,所以一般讲,它们是可以互相变 换 的。 (三)从语音停顿上看 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属间歇性的,一般都较短,书面上都用句中点号( 逗号 、分号或冒号)来隔开;句群内部各句子之间的语音停顿,属隔离性的,一般都较长,书面 上都使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或叹号)来隔开。 (四)从关联词语上看 复句中分句间意义上的联系十分密切,常常使用或者可以补上成对的关联词语,来表 示这种 密切关系,结构比较严谨;句群中句子间的联系相对地比较松散,句子间除了表并列关系、 选择关系有时用成对的关联词语外,往往只在后一个句子的开头单用一个关联词语来表示句 子之间的关系。 句群和复句有区别,但由于在表意和组合方式上有一致性,所以一般讲,它们是可以互相变 换 的。 2017/3/7

句群和段落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段落要由句子、句群来组成,而句群又往 往是段落中的一个意义层次。段落与句群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句群和段落的关系 句群和段落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段落要由句子、句群来组成,而句群又往 往是段落中的一个意义层次。段落与句群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句群小于段落 即文章中的一个自然段大于句群,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群组成,或由几个句子 和句群共同组成。这种情况是较常见的。 (二)句群等于段落 即句群与段落在形式上重合,文章的一个自然段正好是一个句群。这种情况也是比较 多的。 (三)句群大于段落 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来说,段落大于句群,但有时为了修辞上的某种需要,比如 为了强 调、突出,或者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常常把意义上密切相关的几句话分行写成几个段落。 这时,便会出现几个段落组成一个句群,即句群大于段落的情况。 2017/3/7

句群的组合手段和复句的组合手段有相类似的地方,即主要靠语序和 虚词两种手段来组合,另外也有靠其他语言形式来组合的。 四、句群的组合手段和句群的结构类型 (一)句群的组合手段 句群的组合手段和复句的组合手段有相类似的地方,即主要靠语序和 虚词两种手段来组合,另外也有靠其他语言形式来组合的。 (二)句群的结构 类型句群的结构类型和复句的结构类型具有一致性,它们都是按语序和虚词表示出 来的逻辑关系来划分的。 根据逻辑关系的不同,句群可以分为若干类型。 1并列关系 几个句子分别说明相关的几件事情或从不同的方面阐明一件事情。各句之间 的关系是并列的,平行的,没有主次之分。 2承接关系 几个句子叙述的事情有时间先后或者是事理的连续。 3递进关系 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语意上有轻重之分,后面句子比前面的句子 在 意思上更进一层。 2017/3/7

4选择关系 各句分别提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 选择一种。 5转折关系 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有转折关系。 6因果关系 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 系。 7假设关系 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有假设和结果的关系。 8条件关系 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有条件和结果的关 系。 9解说关系 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有解释说明的关系。 10总分关系 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有总括和分述的关系。有的先总后 分,有的先分后总。 11目的关系 组成句群的句子之间有目的和手 段的关系。 五、句群的分析 句群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分析句群的中心句 句群是一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的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分析句群有无中心句,中心句是始发句,还是后续句,还是终止句,有助于理解句群的 语义 2017/3/7

(二)分析句群中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这跟分析多重复句中分句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一样。有几种逻辑关系,就是有几个层次,就可以叫做几层句群。 六、句群的运用 句群是运用语义上的逻辑联系、结构上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最大的一级语言单位。 它一头 联系着句法,一头联系着章法,是介乎句子与辞章之间的东西。掌握好句群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句群的切分 当自然段大于句群时,应当善于从这个自然段中切分出句群来。切分时,可以从两个 方面着 手:从语义上看,篇章中自然段的层次大致相当于句群,自然段有几个层次,也就 有几个句 群;从结构上看,可借助语序先后、关联词语、类似句式等等以弄清楚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 语法关系。切分出来的句群一般包含的句子不宜过多,而且大都应能变换为复句或多 重复句。 2017/3/7

1中心语意要突出。组成句群的句子应紧扣中心,表述角度 要一致,不要节外生枝,自相矛盾。 (二)句群的组织 句群表意比句子丰富,它一般能完成一定的实际任务,而且由于几个句子形成了一定 的语言 环境,不致产生歧义,句群的使用价值就比孤立的句子大得多。但将句子组成句群时,常常 会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嗦重复、随意转换话题等语病。组织句群,不 仅要合乎语法,而且要合乎修辞、逻辑。为了表达清楚,在组织句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中心语意要突出。组成句群的句子应紧扣中心,表述角度 要一致,不要节外生枝,自相矛盾。 2句群的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做到语序 合理,层次清楚,前后衔接连贯。不要颠三倒四,东拉西扯。 3句群各句的内容应准确精炼,应避免嗦重复,冗杂不 清。 4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使句与句间的衔接做到紧密、自然 。 2017/3/7

第八节 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虽然不能代替语言, 但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 的语言。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可以把语言的语气、结构、停顿以及各种特殊情 况清楚地表达出来。 在书面语言里,不同的语气除了用语气词表示之外,还要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主要表 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它包括句号(。)、问号 (?)、感叹号(!)(以上三种都是句末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以 上四种都是句内点号);标号主要表示词语的性质和 作用,它包括引号(“ ”)、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着重号(·)、间隔号(·)。 2017/3/7

这三种点号基本用途是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调,但它们表示的语气不同。 1句号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号、问号、感叹号 这三种点号基本用途是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调,但它们表示的语气不同。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和感情不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停顿较长,语气平和。如:“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我爱母亲。”(陈述句)“深夜。”(陈述语气的非主谓句)“你躺躺吧。 ”(祈使句) 2问号 问号用在疑问句的末尾,停顿较长,语气一般是上扬的。例如:“他走了吗?”“谁走了?” “你走不走?”“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使用问号要注意两点: (1)有些句子虽用了疑问代词,或有谓词肯定否定的重叠形式,但并不表示疑问,句末不用 问号。 (2)疑问句中间有停顿时,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 2017/3/7

感叹号用在感叹句和感情强烈的祈使句末尾,停顿较长,语气一般是下降的。  (二)顿号、逗号、分号 3感叹号 感叹号用在感叹句和感情强烈的祈使句末尾,停顿较长,语气一般是下降的。  (二)顿号、逗号、分号 这三种点号用在句子里边主要表示某些部分之间的停顿。 1顿号 常用在联合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 2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一句话没有说完,不能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如果需要停顿,该 用逗号。逗号的用法比较复杂,下面分项说明: (1)用在主语部分之后。 (2)主谓短语作宾语,前面用逗号。 (3)句首状语、一部分复指短语、独立成分同别的成分之间也用逗号隔开。 (4)用在并列词语之间。 (5)用在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 2017/3/7

表示复句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分号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  3分号 表示复句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分号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  (1)常用在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尤其是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的;一般复句中,如果分句内 部用了逗号,第一层次的前后两部分间则应该用分号。 (2)分项说明事物时,常用分号表示各项之间的停顿。 (三)冒号 表示提示语后或总括语前的停顿,有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冒号表示的停顿小 于句号,大于分号。冒号的用途主要有两种: 1用在提示语之后,表示有话要说,引起下文。 2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后边的话总括前边的话。 使用冒号要注意两点: (1)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要用冒号; (2)冒号一般管到句终。 2017/3/7

表示解释说明,或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表示语言的中断、延长。 (七)省略号 (四)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里引用的话必须依照原样,不可改动,原文末了的标点符 号也应放在引号里面。引用的话若为一句话的一部分,那么引号末了的标点符号应放在引号 外面。引用和转述不同。转述别人或书刊上的话,可以有所变动,但不加引号。 (五)括号 主要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 (六)破折号 表示解释说明,或表示语意的转换、跃进,或表示语言的中断、延长。 (七)省略号 表示语言的省略,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语意含蓄,状态连续等 情况。 (八)书名号 表示书籍、报告、文章、歌曲等的名称。如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 单书名号,如《甘苦寸心知——谈〈依旧是春天〉》。书名号也有用浪线或双引号表示的。 2017/3/7

三、标点符号的活用 上面谈的是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在实际运用中 ,它有一定的灵活性,人们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作某些变通。例如:“多子,饥荒,苛税, 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一个联合短语,各并列的 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有突出强调主语的作用。有些地方的标点可此可彼。如句号 和感叹号都可以用来表示祈使句末的停顿,遇到一个祈使句(如“进来吧”),该用句号还是 感叹号,就有灵活性。我们只能根据句子的意思,根据两种点号的基本用法来判定。如果说 话的人感情强烈,就用感叹号,不然就用句号。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由于语气停顿不同, 也可以有的用标点,有的不用标点。另外,标点符号表示停顿,但语言中的停顿却不一定全 部用上标点,这是因为语言本身是有节奏的,我们说话或朗读时,必然会根据语言本身的节 奏和逻辑重音有所停顿,这些停顿处往往不加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活用比较复杂。我们 在使用标点符号的时候,应该首先掌握其基本用法,在此基础上,再掌握一定的灵活性。活 用同错用和任意乱用不能混为一谈,不要把错用、乱用当成活用。总之我们应在掌握标点符 号的基本用法的前提上,根据内容的需要,从语气、结构、修辞等方面着眼,灵活运用,使 标点符号能起到更好地帮助文字表情达意的作用。 2017/3/7

复句的分句之间,常用关联词语关联,但有时为了语句的简洁也有省去关联词语的,这在口 语中最常见。 四、复句的变化和紧缩 (一)复句的变化 复句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正句在前,偏句在后 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分句往往有主有从,有正有偏。分句的语序,一般是偏句 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因表达上的需要,有意将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调换位置,有的是为了强调,有的是使调到后面的分句表示补充说明。分句倒装后,一般只在后一个分句用关联词语。 2不用关联词语 复句的分句之间,常用关联词语关联,但有时为了语句的简洁也有省去关联词语的,这在口 语中最常见。 2017/3/7

谢谢 ! 再见 !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