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揽高考风云 掌握复习方法. 博揽高考风云 掌握复习方法 高2015届高考文综政治第二、三轮复习讲座 2015年高考政治复习四大论题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 1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A 、概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 政策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 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
Advertisements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茅盾中学 政治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回 忆.
2005 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系列 · 文言文( 3 ) 《论语》六则 课内部分 · 课堂检测.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單元 5 亞洲概述與東北亞 一、亞洲概述 二、東北亞 -日本、南韓、北韓. 1.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 2. 地理位置:歐亞大陸東側 東面 — 太平洋、南面 — 印度洋、 北面 — 北極海、西南面 — 地中海、黑海 一、亞洲概述 ◎基本資料 黑海 地中海 北 極 海 太平洋太平洋 印 度 洋.
第九講:變遷中的我國 國家安全威脅.
第2课时 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半岛
東海陸拾壹, 奔跑吧,路思義! 東海大學2016國際月.
周满生教授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
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材料 (2015年第3期)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 二○一五年三月.
“学讲方式”下的中考备考策略 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5年3月30日.
第六章 旅游目的地营销.
實踐夢想 成就美麗人生 勇於作夢 更要勇敢行動. 實踐夢想 成就美麗人生 勇於作夢 更要勇敢行動.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周继专.
中国历史以来的 对外开放(关系).
公共必修课形势与政策.
國立中山大學 總務處 採購業務簡介 袁世禮.
2016年中考 时事政治考向分析 滕州育才中学:张华.
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当前经济与农村改革发展形势 四川大学形势与政策课题组.
第2课时 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半岛
党政工齐心协力 共筑模范馆员之家 ——图书馆工会工作( ) 图书馆工会 2016年3月25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 重要论述专题辅导
第一部分 历史与传统 第二部分 现状与特色 第三部分 未来与发展. 第一部分 历史与传统 第二部分 现状与特色 第三部分 未来与发展.
簡介「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簡報人: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政風室邱宏達.
第 4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勢 冷戰時代的形成 區域危機與衝突 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 歐洲共產政權的崩潰 區域統合的進展 全球化的時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辽宁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彭红英.
2015年浙江高考政治生活 考点与时政热点解读.
中国现代历史中考复习(三)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注时事政治 了解社会热点 ——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例析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陈保生 2014年3月25日
成商之道 浙商文化探究.
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 句容天王中学 段来娣.
北京机动车限行令事件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本市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7月20日起至9月20日,北京市机动车将分单双号行驶。
方舟® 氧氟沙星胶囊 ——产品介绍 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
关于11月份京城汽车市场综合分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 苏晖.
观摩本次优质课的一点收获和思考 巩固创新成果 打造活力课堂 烟台市教科院 韩明山.
目 錄 南韓簡介 南韓人的態度與信念 南韓美學 南韓經貿 法律特質&政治結構 世界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 宗教信仰 社會組織 南韓教育.
2.立身处世.
朝代顺序 国家的产生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 明、清 社会的变革时期
清淨家園‧社區行動 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環保生態面向95年度執行成果簡報.
党课(2015年4月27日) 主题: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主讲:朱伟清 上南北校党支部 2015年4月27日.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一)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在 路 上 --- 一个社会,真正起作用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中的老师可以不是家,但不能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贵人。 乙未年冬 wang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英才网.
第 五、六 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 五、六 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三 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 对应学生用书P249.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簡報大綱 1 國際情勢與國際中小企業課題 2 國內經濟問題與國內中小企業課題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願景 4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攻略.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 党的发展历程—— 2016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厚积十年 今朝爆发 【名邦】全国城镇市场拓展之燎原计划 关爱女性健康 专注城镇市场.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一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History 第一節 政治 第二節 經濟 第三節 社會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北京市机动车维修行业 安全监管情况 交通委运输局机动车维修管理处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首页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 民俗文化 ■ 旅游文化.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春天的故事之开放篇.
政治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ACT轉動前鎮高中 報告人:夏日新校長
Movie Maker 影片製作家.
三、電腦軟體之3.應用軟體 3-1 應用軟體簡介 3-2 應用軟體實作
一.關於美國全球戰略的幾點分析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目標逐步定位為:保持美國在世界新格局中的領導地位=霸權地位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藝術生活學科中心-98年參訪活動
欧洲一体化进程 知识回顾 性质: 经济组织 性质:经济政治组织 欧洲共同体(1967) 19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1993)
參與APEC能源工作組之經驗 陳炯曉 博士 經濟部能源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博揽高考风云 掌握复习方法

高2015届高考文综政治第二、三轮复习讲座 2015年高考政治复习四大论题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讲 座 论 题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一、201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 二、2015年第二、三轮政治学科复习方法 三、2015年政治学科五大模块复习策略 四、2015年热点时政的复习要求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2015届高三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义之一 2014年四川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政治考试的特点:新、活、多、难 (1)“新”表现为试题(选择题、主观性试题的) 背景材料(文字+图示)新,题干的设问新。 (2)“活”表现为考核能力强,通过理解和分析才。 (3)“多”表现为试题文字材料多、答案要点多。 (4)“难”表现难度值大,区分度小。 2014年四川省高考政治平均成绩50.58分,难度值为0.49, 选择题平均为30.36分,主观性试题平均成绩为20.22分。 一本有效分70分,二本有效分64分,三本有效分61分。 结论:不易考高分,也不易考低分。 总之,成都四七九的三校七区各校平均分在66.50分, 七个校区差距在0.50~1分之间。 政治、历史、地理的万分之一“单科优生” 81分 89分 892分(提前批次录取)

2. 政治学科新教材高考五大模块试题结构及分值比例 模 块 分值比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学常识 模 块 分值比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经济生活 32% = 32分 4题=16分 2题2问=16分 政治生活 20% = 20分 2题=8分 1题=12分 文化生活 16% = 16分 1题=4分 生活与哲学 24% = 24分 3题=12分 经济学常识 8% = 8分 注意:按照考纲例题规定政治学科试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12个题共48分 二、非选择题五大题共52分。

2015届高三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义之二 第二、三轮政治学科复习方法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1. 复习计划: 2. “五位一体”教学程序 3. 研究《考纲》:知识重组 4. 加强课后辅导: 实现教、学、考、评的有机统一 1. 复习计划: 2. “五位一体”教学程序 3. 研究《考纲》:知识重组 4. 加强课后辅导: 实现教、学、考、评的有机统一 注意:课时安排 课堂结构 讲练结合 备课、讲课、编题、阅卷、评讲 构建以单元为核心的主干知识内在联系 记忆知识、解题方法 9

附1:第二、三轮复习的原则、要求与安排 (1)复习的原则:五大原则 专题性、整体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2)第二轮复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 ①内容:四大模块《经》《政》《文》《哲》 ②要求:构建以单元为核心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讲练结合重在解题方法和技巧 ③安排:2015年元月到3月20日 (3)第三轮复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 ①内容:热点时政专题复习与重点理论考点结合 ②要求:讲练结合、记忆、理解、分析、运用 ③安排:2015年3月25日到5月15日 (4)冲刺阶段:知识点的查缺补漏、考试心理与方法的教育 10

附2: 新课程高考《政治考纲》考点 《经济生活》四个单元20个组块82个考点。 《政治生活》四个单元20个组块50个考点。 《文化生活》四个单元16个组块42个考点。 《生活与哲学》四个单元22组块76个考点。 《经济学常识》三个专题12组块30个考点。 注意:只考专题一、二、三,只考选择题。 《高考政治学科考纲说明》规定的280个知识考点, 可整理为共92个知识组块:《经济生活》20个;《政治生活》20个;《文化生活》16个;《生活与哲学》22个;《经济学常识》12个。 2.文科学生必记必背政治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实现把记忆、理解和运用有机结合,在训练中强化记忆、理解和运用,提高政治学科复习的实效性,提高文综政治成绩。

附3:了解教材的新变化,把握高考新动向 (1)《经济生活》共33处,特别是第十课内容 (大观点); (2)《政治生活》共16处(小观点); 四个必修课,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1)《经济生活》共33处,特别是第十课内容 (大观点); (2)《政治生活》共16处(小观点); (3)《文化生活》共14处,特别是第九课内容 (4)《生活与哲学》修改不多,只有8处 (小观点)。

评讲 附4:高考政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解题三关:知识关、审题关、答题关 2.解题方法:五步法 (1)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五种 (2)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技巧:七种 评讲 Ⅰ 文字材料题 Ⅱ 经济计算题 Ⅲ 坐标曲线题 Ⅳ 漫画题 Ⅴ 诗词、成语哲理或文化题 Ⅰ 原因依据类 Ⅱ 意义类 Ⅲ 措施建议类 Ⅳ 体现类 Ⅴ 认识类 Ⅵ 数字图表类 Ⅶ 评析启示类

2015届高三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义之三 政治学科五大模块的复习策略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一)《经济生活》复习策略与重点 1. 构建以单元为核心的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3)单元标题: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货币、价格、消费。三课)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理财的选择。三课)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两课)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市场秩序、科学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三课) 注意:《经济生活》设问角度和中心论题,分析材料引申答案要点

2.明确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1)选择题: 四种 Ⅰ文字材料题(原因、体现、依据、启示等) Ⅱ 坐标曲线题 Ⅲ 计算题 Ⅳ 漫画题 Ⅱ 坐标曲线题 Ⅲ 计算题 Ⅳ 漫画题 (2)主观性试题: 五种 Ⅰ数字图表类 Ⅱ原因类 (为什么) Ⅲ 措施类 (如何做) Ⅳ 理论依据 Ⅴ意义类

附1:注意《经济生活》中的“关系原理” (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价格的关系、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 (2)我国所有制与分配制的关系、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的关系、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主题)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关系、 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等。

附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第四单元)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 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健全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利用经济手段(财政税收货币 政策等)和法律手段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促进市场 经济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设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促进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注:结合材料,从“市场、政府、企业、消费者、对外开放”等

例1:聚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推动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方式调结构,“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新四化”同步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积极 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突出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战略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新特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 结合材料,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 分析说明我国2015年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12分)

问:结合材料,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 分析说明我国2015年 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12分) 答: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健全科学的 宏观调控体系,积极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②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全面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⑥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 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注意:结合材料“市场、企业、政府、消费者”来分析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如何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 (12分)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有专家认为,造成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外部原因是政府部门的财政和税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银行体制原因造成货币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内部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这也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不畅。此外,市场上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也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如何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 (12分)

问: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如何解决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 (12分) 答:①财政具有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补贴以及给予相关税收优惠,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②政府在遵循市场决定作用的基础上健全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采用上市、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 ③中小企业要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采用先进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④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各点3分)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注: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是85%,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国是97%。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有效解决了一些进城务工人员问题。但进城务工人员离真正市民化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行赶农民进城上楼;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公共服务不完善,不能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不充分。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挤出效应,使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稳定就业面临很大难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安全防护水平不高,恶意拖欠工资时有发生等。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图(a)表明2002年~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城镇 化水平还不高。(2分) 图(b)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不断上升,乡村就业人员总数不断下 降,城镇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显著提高。(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12分) 答:①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农业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农民意愿。 ②要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让进城务工人员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③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劳动安全防护和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等合法权益。 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各点3分)

附3:注意《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因素与变动影响 (1)影响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等。 (2)变动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收入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利率变动的影响、 税收变化的影响、 货币量发行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附4:《经济生活》中的经济意义和作用 (1)生产决定作用、消费的反作用、发展的意义、改革的意义等。 (2)扩大内需的意义、扩大消费的作用、劳动的意义、扩大就业 的意义、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等。 (3)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意义、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等。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的意义、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 分配公平的意义等。 (5)股票市场的意义、国债、商保、社保的作用等 (6)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科学宏观调控的作用等。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8)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 意义、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等。

附4:当前经济热点中政策(措施)的直接经济意义 注意表述方法:有利于、有利于、有助于等 1.分析我国加快促进信息消费的经济意义 2.分析说明我国发展互联网的经济意义 3.分析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经济意义 4.分析说明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经济意义 5.分析说明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6.分析我国政府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 7.分析说明政府反垄断的重大经济意义 8.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对消费的意义 9.简要分析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新常态),对转方式调结构的 经济意义,并说明我国应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措施)。 10.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的依据和经济意义 11.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意义 12.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经济意义 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政治生活》依据 和重要意义

例题分析:成都市2015届高考“一诊”文综政治试题 材料二 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竞争政策的核心部分,反垄断法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性法律,有“经济宪法”之称。 2013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案件主要有: 时间 涉案企业 案由 处罚措施 2013年8月 6家郛粉企业 限制竞争行为 共计罚款6.7亿 2014年5月 眼镜行业主要镜片生产企业 对下游经营者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转售价格维持,存在固定镜片转售价格或限定镜片最低转售价格的行为 共计罚款1900多万元 2014年8月 日本八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四家轴承企业 价格垄断行为 合计罚款12.354亿元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 政府反垄断的重大经济意义。 (12分) 政府反垄断的重大经济意义。 (12分) 答:①有利于促进自由竞争,维护公平竞争,优化资源 配置,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规范行业、企业市场行为,促其遵守市场规则, 守法经营; ④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每点3分) 解析:经济意义是围绕主体论题靠推理过程来分析起作用及意义 ①垄断违背公平竞争,反垄断有利于公平竞争。 ②竞争表现市场决定作用,与规范市场秩序有关。 ③垄断与企业发展有关,反垄断有利于各种企业发展。 ④垄断影响消费者,反垄断有利于消费者。

(二)《政治生活》复习策略与重点 1. 构建以单元为核心的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3)单元标题: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性质与职能、宗旨与原则、 依法行政、接受监督)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制度与一个政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民族制度、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家利益、 时代主题、世界多级化、我国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注意:《政治生活》设问的主体,明确回答问题的知识范围

2. 掌握《政治生活》的重要关系:10种 (1)国体与人民的关系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党与人民的关系 (4)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5)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6)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 (7)人大与政协的关系(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 (8)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9)外交政策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10)党、国家、人民、人大、政府与法律的关系

3.明确掌握不同主体的知识点 (一)围绕“公民”命题(第一单元) (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根本原因)。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三大方面)和履行政治义务 ①公民基本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注意:政治性义务: 维护国家利益与遵守宪法和法律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三大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四点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结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序合法地进行。

附1: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命题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国家(政府) 尊重和保障人权。 (3)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 (4)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公民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注意:题干设问的主体角度——党和政府、国家与公民、 公民与政府、公民政治参与、政府职能、人大与政协、 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国际社会和外交政策等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报告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可以说体现了一系列对民生的关注、对民生的保障。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就是把改善民生当作工作的根本目的。 结合材料,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理解。(12分) 答: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②国家赋予公民依法享有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政府通过制定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解决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重视社会建设,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真正做到了“民之所望,施政所向”。③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各4分)

(二)围绕“政府”命题(第二单元) (1)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政府职能: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 久安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 调节、市场监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 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审 慎行使权力,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4)政府接受监督:政府行使行政权力需要自觉接受 监督,树立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 注意:①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 管理方式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 ②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等。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怎样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12分) 答:①政府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3分)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3分)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法无授权不可为”。 (2分) ④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分) ⑤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3分)

附2:围绕“公民与政府互动关系” 命题 (1)政府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 原则,打造便民利民政府。 (2)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注意:分析材料中涉及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 文化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 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 (4)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 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5)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和切实履行义务,有序参与 政治生活:依法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推动政府 转变职能和依法行政,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与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 应该如何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12分) 例2:公民与政府互动关系 当前,政府放权这一亮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政治实力取决于政府力量有多强大,而且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文化有多强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多样,以行政管控为主的社会管理方式不仅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还容易导致更多的社会矛盾。政府向社会放权,就是要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反映利益诉求、协调利益矛盾中的作用,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建立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效机制。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与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 应该如何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12分) 答: ①政府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打造便民利民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 ③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④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监督政府工作,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各点3分)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单元) 人大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宗教政策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决定的,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注意:人大与人大代表的关系、人大与“一政府两院”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3)区别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权利:四个方面 人大职权: ①立法权 ②决定权 ③任免权 ④监督权 人大代表权利:①审议权 ②表决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2.围绕“中国共产党”命题 注:体现党群 关 系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关 系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指导思想:马列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5)我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注意: 人民政协——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关。 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协委员——社会调查、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

此为2013年《政治生活》新教材版本,《考纲》规定 附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四大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此为2013年《政治生活》新教材版本,《考纲》规定 注意:对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综合探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结合起来。 ③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④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例题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有价值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势,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及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12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2分)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2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结合起来。(2分)③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2分)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分)

附3:特别注意《政治生活》常见主体(八个主体) Ⅰ 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三大原则)、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进行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 Ⅱ 政府: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等履行职能, 坚持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等。 Ⅲ 党:中共中央、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等,领导核心、 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等。 Ⅳ 人大: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Ⅴ 政协:我国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Ⅵ 人大代表:①审议权 ②表决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Ⅶ 政协委员:社会调查、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 Ⅷ 人民群众: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特别提醒:围绕“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命题 (1)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科学民主 立法,监督对宪法和法律实施。 (3)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切实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4)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保证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5)各民主党派和社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 准则。 (6)公民: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坚持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原则, 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7)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当代国际社会:第四单元 (1)主权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要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决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4)国际竞争与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的实质是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我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注意: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宗 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文化生活》复习策略与重点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3)单元标题: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3)单元标题: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 关系、文化对人的作用。两课)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三课)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两课)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选择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道德建设。三课) 注意:《文化生活》的设问角度,明确回答问题的知识范围

总纲 1.围绕“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命题 第一单元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1.围绕“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命题 第一单元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总点) (2)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两个方面)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文化软实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两点 ①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5)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两点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6)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7)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纲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创新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而且具有经济、文化、科技等强融合性特征,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 答:① “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②“文化创意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具有高知识性特征”,说明为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说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点3分)

2.围绕“尊重文化多样性”命题(第三课)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重要动力,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 世界文化的繁荣。 注意: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中,千万不能讲“消除差异”、 各国文化“认同”;只能讲“尊重差异”“一律平等”、 本民族文化才可讲“认同”)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原因、态度、原则、途径与手段、任务 注意: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交流、借鉴与融合 吸收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中外文化交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12分)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12分) 答: ①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和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②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各点3分)

4.围绕“传统文化”命题 5.围绕“文化传承与发展”命题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 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5.围绕“文化传承与发展”命题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注意:区别三大重要传播途径与群众多传播方式手段) (2)文化传播手段:经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方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4)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6.围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命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极大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体现思想、理论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自身发展) (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大特殊作用。(小切口)

附: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小切口)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发展 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使人们认识世界, 获得文化财富和创造文化。 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促进教育在人类文化的 传承中作用越来越大。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大、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让法治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 法治教育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2分)

问: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 法治教育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2分) 答:①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法治教育通过有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形成法治观念,感悟法治文化。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法治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法律常识,获得法治文化。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法治教育能有效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规则、契约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法治教育可以立德树人,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各点3分)

7.围绕“文化创新”命题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 (5)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6)坚持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管理体制、传播手段和方式上 创新。

8.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命题,(第二单元) (1)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大特殊作用 (5)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 (7)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8)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12分) 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 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 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 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 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12分) 答: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 ③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主阵地。(各点3 分)

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分)

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分) 答: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探索国家治理体系新方法新途径。 ②文化传承与创意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最浓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的作用。 (各点3分)

9.围绕“中华文化的特征”命题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4)中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注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中民族文化在和睦的 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注意:三个点可以作为小切口的设问角度或论题 (1)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2)如何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10.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命题 (1)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文明高尚,公民应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注意:三个点可以作为小切口的设问角度或论题 (1)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2)如何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如何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单元)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结合起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例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文化意义) 答: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②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③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④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例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激活了人们语言创新及其传播的热情。2014年“且行且珍惜”、“冰桶挑战”“蛮拼的”一时风靡,这类新词反映了当年的新事物或新现象,符合社会交际的需要,也体现了正能量,符合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符合生态伦理要求。而“有钱,任性”、“no zuo no die”、“逼格”等一类词语却是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破坏。。 自媒体的语言表达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可以张扬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维护语言生态的平衡、保护生态伦理的健康。 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公民在“保护语言生态伦理”问题上应如何作为?(12分)   答:①在文化选择中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支持健康有益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增加抵御低俗语言的能力。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语言。③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文明语言的传播者。④坚持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语言生态伦理。(各3分)

12.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命题(大切口)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 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 (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利益性文化事业, 积极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5)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 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古镇在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该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的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答:①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各点4分)

(1)为什么:必要性、原因、意义、作用(三点) 13.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命题(大切口) (为什么、如何做) (1)为什么:必要性、原因、意义、作用(三点) 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思想基础;是当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 差异性日益增强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③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 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 标识。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价值观)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②“三个倡导与一个培育和践行”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做法是: 注重学习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开展“百名优秀志愿者”“好公民”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激励市民;发起“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做一件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坐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12分) 答: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的指导。②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③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递功能,传播正能量。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⑤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⑥立足社会实践,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各点2分)

例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2月1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研讨班开班。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指出如何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答: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生活与哲学》复习策略与重点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3)单元标题: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 (1)图表式联系 (2)结合热点时政 (3)单元标题: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美好生活的向导、百柯争流 的思想、时代精神的精华。三课)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 思维的奥妙、求索真理的历程。三课)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四课)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寻觅社会的真谛、实现人生价值。两课) 注意:《生活与哲学》设问的大中小切口,明确回答问题 的知识范围(世界观 + 方法论 + 挂题分析)

1.围绕“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思想)”命题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 概括、总结和反思。(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 唯物主义(三种)与唯心主义(两种)。 (3)哲学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时代变革的先导——反映时代的要求、预测和指导时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是最显著、最重要的 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围绕“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思想)”命题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 概括、总结和反思。(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 唯物主义(三种)与唯心主义(两种)。 (3)哲学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时代变革的先导——反映时代的要求、预测和指导时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是最显著、最重要的 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围绕“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命题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物质性,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意识的指导, 才促进事物的发展。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 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二者的统一。 (5)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认识和 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围绕“探索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 命题 ( “物质与意识”的相关知识)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意识指导作用, 促进事物的发展。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4)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 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相互 依存的体系,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保 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结合材料,用“探索世界”的角度,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国水利建设的启示。(12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水利建设必须符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的具体的客观实行。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搞好水利规划和建设。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都江堰水利工程与我国水利建设都要求尊重水自然、顺应水自然、保护水自然,按水自然客观规律办事。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水利建设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创造条件,趋利避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各点3分)

5.围绕“求索真理的历程”命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要求树立科学理论对实践的 指导作用。 (3)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坚持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上升性和前进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意: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点)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围绕“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命题 (第二单元:唯物论与认识论)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意识指导作用,促进事物的发展。 (3)坚持把尊重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认识和利用 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和动力), 坚持实践第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性的: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 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和发展认识。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关于城镇化道路的探索:2000年提出遵循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本政策,但中小城镇在快速发展中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城镇集市化以及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十六大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十七大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大及以后提出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 中央是如何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12分)

问: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 分析 中央是如何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12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在运动变化的实际中探索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不同阶段城镇化建设的条件是不同的,要按照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 ③真理是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根据不同阶段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不同问题,修正与完善对城镇化的认识,推动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前进性,要求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运用真理性的认识指导,努力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各点3分) (若学生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为实践是认识发的来源和动力”也可得3分,但此题不超过12分)

7.围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命题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要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分析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各种条件(内外条件、主客观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小切口) (4)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着眼整体, 寻求最优目标;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注意: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5)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把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要求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和把握系统优化方法来认识事物。(小切口)

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11月12日在北京圆满落幕。 北京APEC会议期间,“APEC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APEC蓝”持续时间虽然有限,但展示了中国治理雾霾的力度和思路。201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初步建立,明确了“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的工作原则,强调三地六省市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同时,由于三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城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布局、区域功能定位等存在明显差别,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以明确各自在协同治霾中应承担的角色。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 如何留住“APEC蓝”。 ( 12分)

问: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 如何留住“APEC蓝”。 ( 12分) 答:①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留住“APEC蓝” 要求责任共担、信息共享,统筹治理环境污染。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整体性、 有序性和结构的优化趋向。留住“APEC蓝”需要各地的 合理分工与协作。 ③把握联系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留住“APEC蓝”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协 调不同地区的利益诉求,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角色。 ④正确认识联系的客观性,在治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 新的具体的联系,留住“APEC蓝”。(每点3分)

8.围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命题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 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3)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求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 促成事物的质变。 注意: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判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错) 量变在超过一定度,必然引起质变(对)

注意: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已考 9.围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观点)”命题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矛盾分析方法。 (2)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 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 (3)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坚持矛盾普遍性 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求抓重点和看主流。 (6)主要矛盾: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要求办事情,抓工作,善于抓重点。 (7)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分析事物的性质,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主流。 (8)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注意: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已考

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12分) 例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庭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12分) 答: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传统家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家风中精华与糟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家风建设。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和适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各点3分)

注意:从“规律”与“矛盾”的角度,分析社会改革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0.围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命题 (1)辩证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例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成功范例。在千篇一律的选秀、相亲的视觉疲劳中将室内综艺升级为野外综艺,将虚假的比惨变成记录性的真人秀。以民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为切入口,父子/女搭档真实、温馨,唤起了观众内心最温柔的情感,做到了产品的差异化。虽然《爸爸去哪儿》其节目版权和模式均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但在引进后又进行了本土化包装,增加侧重考验明星带孩子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改变原版拖沓的环节为快节奏剪辑,以国内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为背景,融入民俗化的人文元素。在拍摄和剪辑中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方式来凸显其记录的真实性。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重视 文化创新的依据?(12分) 答:

问: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 分析说明文化创新的依据?(12分) 答: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分)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时机,敢于破除落后的观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促进文化的新发展。(3分) ③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更新工具和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分)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更好地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人的认识更加广泛和深刻,使人的思维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3分)

11.围绕“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命题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 (1)联系观点: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联系的多样性 (1)联系观点: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联系的多样性 ③整体与部分联系 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2)发展观点:①发展的普遍性 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状态) ③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趋势) (3)矛盾观点:①矛盾是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动力) ②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 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⑦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⑧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4)辩证否定:①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实质是“扬弃” ②创新的社会作用 注意:根据材料分析,在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中 选择具体观点回答问题。

例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以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沿海内陆开放,扩大沿边开放。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推动流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结合材料,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分析说明 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12分) 答: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求统筹沿海与内陆开放。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把握主要矛盾,学会抓重点。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求抓紧重点领域的改革。 ④辩证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求运用创新方法。(各点3分,理论2分,分析1分)

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他在会议上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红利的释放要依靠创新体制、建立机制。改革是渐进式的、累积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踟蹰不前,绕着矛盾走。在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医改,要统筹谋划,循序渐进,逐步解决改革面临的问题,不失时机突破重点,带动全局。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如何 进一步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2分) 答: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统筹规划,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优化组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医药卫生改革是渐进式、累积式的,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循序渐进,同时也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医改的深化发展突破。 ③坚持矛盾的观点。医改不能踟蹰不前,绕着矛盾走。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医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④要不断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机制,解决医改难题,推动医改深入进行。(各点3分)

例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以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沿海内陆开放,扩大沿边开放。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推动流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遵循的哲学原理。(12分) 答: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树立创新意识。 ②把握主要矛盾,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沿海内陆开放。 ④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推动流域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各点3分)

12.围绕“寻觅社会的真谛”命题 注意: 2013年四川高考哲学试题已考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求做到 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 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正确认识和解决人类 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3)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主体, 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注意: 2013年四川高考哲学试题已考

13.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即“历史唯物主义”命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要求既要做到一切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又要重视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 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 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 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 (6)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 和贡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小切口)

例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人口管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到2020年,中国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和政策改革的哲学依据。(12分) 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地区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不能“一刀切”。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④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建立健全与经 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相关政策。(各点3分)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 认识。 (12分) 例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有关退休年龄的改革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为此退休年龄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延长退休年龄必然对相关利益主体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劳动者内部,支持与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两方群体争论比较激烈。实行“弹性退休制”是我国目前的最优选择。有关专家建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岗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循序渐进地推进退休年龄的改革工作。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 认识。 (12分) 答: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我国对退休年龄的选择应随着经济发展、人的寿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而变化。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所以延长退休年龄必然引起不同利益群体的争论。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延长退休年龄是遵循我国经济发展规律、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所以延长退休年龄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岗位的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各点3分)

例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加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结合材料,请从规律与矛盾的角度,分析说明要 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12分)

答: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全面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面临的挑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各点3分)

(五)《经济学常识》复习策略与重点 (1)专题式联系 (2)内容、评析、比较、启示 (3)运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分析结合经济热点的依据 (1)专题式联系 (2)内容、评析、比较、启示 (3)运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分析结合经济热点的依据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 五大理论,坚持辩证分析 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五大理论,坚持辩证分析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三、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四个方面 一、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二、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三、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及影响 四、美、德、日三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与共同点

专题一 古点经济学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 五大理论,坚持辩证分析 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五大理论,坚持辩证分析 专题一 古点经济学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 五大理论,坚持辩证分析 (一)对财富的认识 (二)劳动价值理论 (三)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四)市场经济理论 (五)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五大理论,坚持辩证分析 (一)对财富的认识 (二)劳动价值理论 (三)收入分配理论 (四)市场经济理论 (五)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1.比较斯密与李嘉图的增加财富的观点 Ⅰ 不同点: (1)斯密认为增加财富有两个途径 一是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通过自由放任提高资本利用率 (2)李嘉图认为增加财富有两个途径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是降低地租,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Ⅱ 相同点:两点 二者都主张自由放任,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二者都主张发展自由贸易,通过对外扩张,增加资本积累。

2.比较斯密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Ⅰ 斯密的观点: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 劳动量决定的;有时认为由交换价值决定。(二元论) Ⅱ 李嘉图的观点: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来决定。(一元论) 理论缺陷:把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看成交换价值,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李嘉图发展劳动价值理论:P.13. ①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 之间的区别 。 ②在商品价值的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之间的区别 ③意 义:因此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主张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守夜政府);都主张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政府不得干预经济,表示不要政府) 斯密第一次提出“看不见的手”(市场) “看不见的手”(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3. 比较斯密和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的不同 李嘉图第一次提出“相对工资理论”: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4. 注意斯密和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 比较绝对成本学说与比较成本学说的不同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劳动价值的基础上, 阐明了商品货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2.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劳动力的价值),科学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四点(评价) 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②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 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 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③马克思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④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 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附1: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而价值的源泉却是唯一的,就是抽象劳动(社会劳动)。

W = C + V + M 4.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注意图示理解:剩余价值 (旧价值转移) (新 创 造 的 价 值) 商品产值 = 生产成本 + 劳动力价值(工资)+ 剩余价值 (工厂房机器设备折旧+生产原材料)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旧价值转移) (新 创 造 的 价 值) 注意: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M) 社会主义社会:利润(P)

例题分析:某企业有机器设备1000万元,平均使用年限10年,该企业产品生产周期为3个月,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共消耗原材料、燃料30万元,共支付工人工资总额20万元;可生产产品1万件,每件产品市场售价为100元。在不考虑其他情况的条件下,该企业一年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为 ( ) A.50万元 B.100万元 C.200万元 D.250万元 解析:一个生产周期的原材料消耗为30万元,那么一年的原材料消耗为30万=120万元,外加机器设备一年的磨损费为1000万÷4=100万元,所以一年的不变资本C为120万+100万=220万元。一个生产周期的可变资本(工资)为20万元,那么一年的工资为V为20万=80万元。 一个生产周期可生产1万件产品,那么一年可生产4万件,W价值为4X100=400万元。 由W = C + V +M 可得:M = W -(C + M), 即M = 400 -(220 + 80)= 100万元。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两种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剩余价值的实现:三大阶段 产业资本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 附1:资本循环依次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三种 ①货币资本 ②生产资本 ③商品资本。 附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①生产周期的长短 ②企业 内部管理状况 ③市场供求状况 ④生产资本的构成 (4)剩余价值的分割:两类情形 ①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四家分割 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 ②农业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两家分割 主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5)利润与利润率 (5)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两点 当剩余价值被看着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被称为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就是利润率。利润率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5)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两点 (1)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2)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 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3: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理解。P.31.----《专家点评》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含义、根源(表现)、影响 5.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含义、根源(表现)、影响 (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呈现的四个阶段(P.38.) 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3)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注意:比较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的不同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 经济与主要模式 (一)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二)凯恩斯革命(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 经济与主要模式 (一)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二)凯恩斯革命(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三)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及影响 (四)西方国家各种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美、德、日三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缺点及共同点 116

市场经济+国家干预(解决经济危机) (二)凯恩斯革命的内容、实质、评价 (一)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革命(政策)的共同点 理论基础:三大“心理规律”,产生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危机。 政 策: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注意: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货币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117

(三)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等。 (1)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2)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 市场自由化 (3)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 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4)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注意:区别凯恩斯革命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来源) 凯恩斯革命:三大边际递减(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新自由主义:三个假设(解决“滞胀”现象问题) 118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市场机制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的合理成分 中 市场化改革 国家宏观调控 国 经 济 改 革 私有化 所有制改革 (市场决定作用) 市场机制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的合理成分 中 国 经 济 改 革 市场化改革 所有制改革 国家宏观调控 (政府调节+减政放权) 私有化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制度

(四)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及评价 1.三种市场模式的主要特点及评价:美国、德国、日本三国 (1)美国模式:市场作用最大,政府干预程度最低, 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评 价:①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②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2)德国模式:市场作用中等,政府干预程度中等, 社会保障水平较高。 评 价:①通过发挥市场作用提高效率;发挥政府作用缓解各种 社会矛盾。②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公平, 但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 政府的财政负担, 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3)日本模式:市场作用最小,政府干预程度最高; 评 价:①政府主导特征明显,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②易于形成官商勾结,造成政府决策 失误和加强社会不公。 120

附1: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 区别 美国模式 德国模式 日本模式 市场发挥 作用大小 最大 中等 最小 政府干预 程度 最低 最高 社会保障 水平 较低 较高 相同点 ①它们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 的调节手段; ③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 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经济学常识》的中心论题 注:两个专题围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的主题而论 1.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斯密与李嘉图) 自由主义 + 反对国家政府干预(守夜政府) 2.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革命 市场经济 + 政府干预(全能政府) 3.新自由主义:派别众多 市场自由化 + 政府作用最小化(有限政府) 4.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美德日三种 市场经济(市场程度不同)+ 政府作用(干预程度不同) 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调节(决定性作用)+ 政府调节(科学宏观调控)

附2:近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变:比较三个方面的四大派别 (1)经济理论 ①重商主义: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 的顺差。 ②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李嘉图):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在发挥作用,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国民财富的增长。 ③凯恩斯主义: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货币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 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危机。 ④新自由主义: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2)经济政策 ①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取消进口 ②古典政治学(斯密、李嘉图) 主张取消政府干预经济、自由放任,鼓励出口与进口 ③凯恩斯主义 采取赤字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扩大内需 ④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 (3)经济影响 ①重商主义: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李嘉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产生了经济危机 ③凯恩斯主义: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 但出现了“滞胀”现象 ④新自由主义: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一些政策主张对美、 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一定影响。但他们所 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能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 问题,却带来新的问题。(各种经济派别)

总结:《经济学常识》理论体系发展脉落 (市场经济、劳动价值、对外贸易等) (政府干预) ①古典经济学 (斯密、李嘉图) (因经济危机现象) ②宏观经济学 (罗斯福、凯恩斯) (对古 典经济学理论的批 判和发展) (因 “滞胀”现象) (政府有限作用) 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劳价、剩余价值、经危理论) ④新自由主义(经济自由)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践和发展) ⑤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计划)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创新理论) 125

附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为世界提供第四大市场经济模式 在一起,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1)公有制为主体 (基本标志) 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 在一起,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1)公有制为主体 (基本标志) (2)实现共同富裕 (根本目标) (3)国家科学宏观调控 (政府调节) 126

2015届高三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义之四 2015年热点时政的分析和复习要求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四、2015年热点时政的分析和复习要求 专题1.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经政文哲) 专题2.科学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哲学) ——坚持科学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新常识态,重民生等 专题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政治、哲学) 专题4.不断提高文化实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哲学) 专题5.持续关注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经政文哲) 专题6.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镇化发展新突破(经济、哲学) 专题7.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经政文哲) 专题8.加强反腐败斗争,开展党群教育实践活动(政治、哲学) 专题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百年梦想(经济、哲学) 专题10.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经政文哲)

附:2014年8月~2015年3月热点时政汇总 (1)10月北京APCE会议及习奥会谈 (2)“一路一带”(陆海丝绸之路)战略构想 (3)6——12月我国的重要出访活动:习李出访 (4)国际油价下跌 (5)长江经济带发展 (6)行政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社保并轨 (7)政府减政放权与对小微企业减税 (8)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高铁) (9)高考制度改革,实施中学教育课堂改革 (10)“四个全面”、“经济运行新常态”、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11种“新提法”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 (2)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附1:“四个全面”:目前我国的社会条件(大背景)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 (2)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附2:经济发展新常态——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经济发展新经济常态是指运行增速下行,国民经济 发展保持在7%左右。 经济新常态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 新常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伴随新矛盾、新问题,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3)经济工作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附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1种“新提法” 1.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 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报告语境】 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2.深港通:指深交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买卖规定 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报告语境】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 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 3.书香社会:各级政府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为文化事业、 全民阅读创造良好环境。 【报告语境】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

附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1种“新提法” 4.中国制造2025: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 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 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报告语境】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 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5.农药兽药残留:是外源性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报告语境】 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 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6.责任清单:明确了省级政府部门必须承担哪些责任、必须做哪 些事情。每个部门的“职责边界”被明确。 【报告语境】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附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1种“新提法” 7.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传 统行业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报告语境】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8.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 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 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 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报告语境】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9.社会信用代码:我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和组织机构代码的 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报告语境】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 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

附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1种“新提法” 10.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导利用手 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 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 【报告语境】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 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 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 11.有权不可任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动的“乘法”。 【报告语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 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祝:老师们 实现梦想 铸就辉煌 136

激情、求变、创新、提高 勤奋、方法、能力、悟性 电话: 1592800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