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水戸藩医和中国医学 水戸藩医和中国医学 北京 中日友好医院 尤立平. 水戸徳川家藩政期撰写医学书籍的作者 (庆长七年ー明治四年) ( 1602 年ー 1871 年) 穂积甫庵 小川宗本 加藤九皐 ( 加藤宗博 ) 徳川齐昭 谷田部東壑 原南阳 木内玄节 佐藤中陵 本间枣轩.
方剂学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周代) 二、蕴酿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明代) 1. 重要著作:《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 《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伤寒药方明理 论》、《普济方》。
中 药 学.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课件 方 剂 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课件.
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3章第3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方 剂 学 何霞芬
方剂学 供7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 (讲授与见习结合班 ) 使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导 周训伦
中医基础理论.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本科教学课件 2009年9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制与应用 教师:高俊波 专业:畜牧兽医 电话: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药药剂学 本科教学课件 2009年9月.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经行感冒.
浸出药剂的概述.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 一、概念: 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称为中药的配伍。这种配伍关系《神农本草经》称为“七情”。 二、目的: ①协调药物的偏性;②克服不良反应;③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效用;④对于较复杂的病证可以全面照顾;⑤掌握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
第九章 液体制剂.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老佛爷药方(经验大健脾丸) 【简介】:清代太医院的设制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旧制,顺治1644年设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事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诊视疾病、配制药物,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此为宫廷处方,内容如下: 老佛爷 经验大健脾丸 人参二钱五分 於术五钱,土炒 陈皮二钱五分 茯苓五钱 半夏二钱五分.
消 食 剂.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徐中先.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学习单元一 绪 论.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 上册 练习一 高效课堂编写组 郜淑蕊.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药品标准及其他国家的药典 邓 珍 喀什地区卫生学校.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总 论

第 一 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形成期 (先秦两汉, 公元220年以前) 1.认识单味药阶段(三皇五帝,夏商周) 2.方剂学的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汉) 一、萌芽形成期 (先秦两汉, 公元220年以前) 1.认识单味药阶段(三皇五帝,夏商周) 2.方剂学的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汉) 《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二、发展繁荣期 (魏晋南北朝、唐宋,公元220-1279年)  二、发展繁荣期 (魏晋南北朝、唐宋,公元220-1279年) 1.搜集和整理前代医家及民间的单方、验方。 《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政府注重医药方书的编撰,使方剂向无限方向发展。 《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专科方剂的出现及由博返约的趋势,使方剂向系统和简约方向发展 《经效产宝》、《妇人良方大全》、 《小儿药证直诀》、《济生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深化整理期 (金元明清,公元1115—1911年) 1.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充实了方剂的新内容 三、深化整理期 (金元明清,公元1115—1911年) 1.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充实了方剂的新内容 2.注释、剖析方剂的专著的出现,发展了方剂学的理论 《伤寒明理药方论》 《医方集解》 3.方剂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加强 《普济方》

四、转折变革期 (民国——,公元1911年——) 中医学“科学化”口号的提出,方剂学的发展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苗头

第 二 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一、概念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方法。

二、特点 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针对某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如常用“八法” 1治疗大法—— 多层次 针对具体证候所确立的治疗方法,如每首方剂的具体功用即为该方的具体治法 2具体治法——

多体系 1 脏腑治法体系:如宣肺止咳、滋水涵木等。 2 六经治法体系:如和解少阳、泻下阳明热结。 3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如清气分热、透热转气、清营凉血 4 三焦治法体系:如宣上、畅中、渗下及分消三焦等。 多体系

第三节 常用治法 提出: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 内容: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剂形成的一种理论。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剂形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第 四 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

一 、协同增效(相须、相使)   即性味、功能相似或不同的药物配伍,可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互相补充或促进,提高原有疗效。

附子配伍干姜的强心实验 附子---回阳救逆 干姜--- 辛热 1生理盐水 2附子煎液 3干姜煎液 4混合煎液 t h

一些有毒副作用或峻烈之性的药物,通过配伍,其毒副作用或峻烈之性可被其它药物所抑制或消除。所谓“药有益即有害,方有利而无弊”  二 、抑消作用(相畏、相杀) 一些有毒副作用或峻烈之性的药物,通过配伍,其毒副作用或峻烈之性可被其它药物所抑制或消除。所谓“药有益即有害,方有利而无弊”

三、全面兼顾,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病 情需要 寇宗奭谓:“病有大小、新旧虚实,岂能以一药治之”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四、改变或影响药物的药效或药性 柴胡 ————益气升阳 黄芪 川芎、地龙——益气活血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柴胡 ————益气升阳 黄芪 川芎、地龙——益气活血 防己、茯苓——益气利水

芒硝、枳实----泻下通腑 核仁、水蛭——活血化瘀 大黄 黄连、黄芩----凉血止血 栀子、茵陈----清热泄湿,利胆退黄

五、防止耐药性 抑菌试验 1黄连煎液 2黄芩煎液 3大黄煎液 4混合煎液 黄连 黄芩 大黄 清热泻火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 (组成原则)

一、内容及涵义 佐助 佐制 调和 辅助君药 君 药 臣 药 佐 药 使 药 主治主证 主治兼证 兼治兼证 反佐 引经

二、实际应用(具体要求) 1.君药: ① 必不可少 ② 药味宜少(一般不超过4味) ③ 用量宜大 ④ 作用全面 ⑤ 药力强

2.臣药: ① 不一定具备 ② 药味可多于君药(可为君药的2—3倍) ③ 用量不宜大于君药 ④ 药力小于君药

3. 佐、使药: 可有可无,可多可少 (视病情和君、臣药物的选择而定)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

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二、药量增减的变化 三、剂型更换的变化

第五章 剂 型

3 缺点: ① 服量大 ② 储存、携带不方便 ③成份不稳定(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 ④不便服用(口感不佳), 一、汤剂 1 给药途径: ①内服; ②外用洗浴、熏蒸、含漱 2 优点:①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②便于加减,全面兼顾 3 缺点: ① 服量大 ② 储存、携带不方便 ③成份不稳定(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 ④不便服用(口感不佳),

1 给药途径: ①内服(调散):煎(煮)散和细末口服(以温开水或酒、米汤药汁冲服) ②外用散:敷于疮面或患病部位;点眼、吹喉、塞鼻、吹耳等。 二、散剂  1 给药途径: ①内服(调散):煎(煮)散和细末口服(以温开水或酒、米汤药汁冲服) ②外用散:敷于疮面或患病部位;点眼、吹喉、塞鼻、吹耳等。 2优点: ①制作简便,吸收较快 ②节省药材,便于服用携带, ③成份稳定 3缺点:口感较差,不便增减。

三、丸剂  1优点: ①节省药材, ②吸收较慢,药效持久,适合久服缓治 ③便于服用、保存及携带 ④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以及芳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 2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