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 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中医称为“五十肩”。因露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又称为“漏肩风”。
本病早期多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及冈上肌肌腱炎等。发病后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故又称为“冻结肩”或“肩凝症”。此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与体力劳动者,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二、病因病机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有关。 (一)气血不足 年老体虚或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所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筋脉拘急而不用。
(二)外感风寒湿邪 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在脉则血凝而不流,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伸,痿而不用。 (三)外伤筋骨 跌扑闪挫,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久之,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三、临床表现 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肩痛与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一)疼痛 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此外在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
(二)功能活动受限 由于关节囊及肌肉的粘连,长期费用而引起的肌力降低,且喙肱韧带固定于短缩的内旋位等因素,可使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时手不能摸肩。日久,三角肌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费用性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欠利等状。
四、辨证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 滑利关节。 (二)取穴及部位:合谷、曲池、缺盆、肩髃、肩贞、肩井、天宗等,肱二头肌长头腱、短头腱。 (三)主要手法 : 滚、一指禅推、点、按、拿、扳、拔伸、摇、抖、搓等。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站(或坐)于患侧,用扌衮法或一指禅推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外旋活动。
2.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握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扌衮法,配合按拿肩髃,肩贞,并作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3.患者坐位,点按上述穴位。 4.医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一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医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者肘屈,患臂内收,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环绕5~7次,在此同时拿捏患肩。
5.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2~3次。
6.医者站在患者的健侧稍后方,用一手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
7.医者站在患侧肩外侧,用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 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前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牵抖患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加,手法力量由小到大,须注意用力不能过猛,以防发生意外。
8.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以此作为手法操作的结束动作。
按语 在推拿治疗时用力要轻柔,尤其对该病的早期(疼痛期)不宜用重手法,同时要求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
(一)双手高举锻炼 (二)弯腰摇肩法 (三)扩胸松肩法 (四)体后拉手 (五)外旋锻炼 (六)甩手锻炼 (七)双肩内收、外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