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的鉴别、 相兼脉与真脏脉 中医四班第四组 段灵群 伍秀芸 李金艳 李海仁
脉象鉴别 脉象鉴别 比类法与辨异 对举法
1.比类法鉴别 1、比类法:即将28种脉象进行归类、分纲。 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如下图 浮脉类 沉脉类 虚脉类 实脉类 迟脉类 数脉类
浮脉类(轻取即得) 散 芤 革 脉象:伏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 主病: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之际 革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沉脉类(重按始得)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迟 涩 结 脉象: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寒症,亦见于邪热结聚 脉象: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主病:湿病、脾胃虚弱:亦见于平人 涩 脉象: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 脉象: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 促 动 脉象: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主病:热证,亦主里虚证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促 脉象: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动 脉象: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虚脉类(应指无力)
实脉类(应指有力)
相似脉的比较(辨异) (一)脉位 脉位 脉名 特征
(二)至数 脉位 脉名 特征
(三)节律 脉位 脉名 特征
(四) 脉象宽细 脉位 脉名 特征
(五)脉象长短
(六) 脉体紧张度
(七) 流利度
2.对举法鉴别 对举法:即把两种相反的脉象对比而加以鉴别的方法。如分别进行浮与沉、迟与数、虚与实、滑与涩、洪与细、长与短、弦与紧、紧与缓散与牢的鉴别比较。 举例说明如下图, 浮脉 (脉位浅,主表证) 沉脉 (脉位深,主里证)
相兼脉 相兼脉: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临床常见的相兼脉及其临床意义: 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证的表热证。
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多见于里寒证。 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多见于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缓脉——多见于脾虚,水湿内留。 沉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或血虚。
弦紧脉——多见于寒症、痛症,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病等。 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症。 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症。
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洪数脉——多见于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外感热病。
真脏脉 真脏脉: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是在疾病危重时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表示病邪很深,元气衰竭,胃气已败。
※真脏脉的临床意义 基本类型
※七怪脉形态及临床意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