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通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人们总是通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

3 证实际上包括证候、证名、证型等概念 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为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
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通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诊断性结论。是对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因、病性、正邪关系及病势等所作的高度性概括,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疾病变化实质。 证实际上包括证候、证名、证型等概念 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为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 证名—是对该具体证所赋予的特定名称,如上述为太阳表证等,是对证的本质的概括; 证型—临床较为常见的、规范的证名 。

4 “证”、“病”与“症”、“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和规律的概括; 症—即症状,指病人自己主观体会到的痛苦或不适 感觉,如头痛、腹胀、眩晕等; 征—即体征,指医生或病人自己可以发现的客观病 理征象。如水肿、目赤、舌红、脉数等。

5 症状、体征与病、证的关系: 病和证的关系: 在临床上必须辨证与辨病结合 。 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诊病辨证的 最基本的依据 ;
病、证代表疾病的本质; 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病和证的关系: 一病的不同时段可以出现多证——治疗上:同病异治; 一证可见于多病之中——治疗上:异病同治; 在临床上必须辨证与辨病结合 。

6 辨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过程。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

7 八纲辨证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医生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
分析综合,以概括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 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从而 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 阴证、阳证八类基本证候。

8

9 一 表 里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 辨病位: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在内,属里。
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具有辨病位、测病情和病势的意义 辨病位: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在内,属里。 测病情:外邪袭表,多是疾病初起,一般比较轻浅;脏腑受病,多是病邪深入,一般比较深重。 测病势:外感病人病邪由表入里,为病势进而加重;病邪由里出表是病势退而减轻。 一 表 里

10 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一) 表 证 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特点: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病位浅 临床表现: “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 常见的证型: 一 表 里

11

12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
(二) 里 证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 形成里证的途径有三: 一是表证不解,病邪传里侵犯脏腑而成; 二是外邪“直中”即直接侵犯脏腑而成; 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 特点: 一 表 里

13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并参考起病原因,发病缓急、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因素。 表证: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疼痛等症常见,内脏症状不明显,舌象变化不明显,脉象多浮;多有外因可查,起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短等; 里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内脏证候为主,舌象多有变化,常见沉脉及其他多种脉象;起病较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一 表 里

14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一 表 里 1、表里同病 2、表里转化 表证和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的,叫表里同病
表证、里证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有表证入里和 里邪出表两种。 表证入里: 里邪出表: 一 表 里

15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病性)的两个纲领。
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 病邪有阴邪和阳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 阳邪致病,或机体阳气偏盛,则表现为阳盛则热的 实热证;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辨别疾病性质的属寒属热,是治疗时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 二 寒 热

16 (一) 寒 证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一) 寒 证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或体弱、内伤久病,耗伤阳气,阴寒偏盛所致 证型:实寒证、虚寒证、表寒证、里寒证; 临床表现: 二 寒 热

17

18 (二) 热 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热邪,或素体阳盛,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而使体内阳热过盛,或体弱,内伤久病,耗伤阴液,致使虚热内生。 证型:实热证、虚热证、表热证、里热证; 临床表现: 二 寒 热

19

20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二 寒 热 寒证与热证鉴别表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苍白 不温 怕冷 不渴或热饮不多
稀溏 清长 舌淡苔白润 热证 红赤 灼热 发热 口渴喜冷饮 秘结 短赤 舌红苔黄干

21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 二 寒 热 2、寒热转化 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交错,称为寒热错杂。
常见证型: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表寒里热证(寒包火)、表热里寒证 2、寒热转化 寒热转化有寒证化热和热证转寒。 寒证化热: 热证转寒: 二 寒 热

22 3、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 由于内热过盛,阳气被郁不能外达,会出现一些假寒的现象。“阳盛格阴”、“阳极似阴”。 二 寒 热 治疗:寒因寒用
(2)真寒假热 治疗:热因热用 二 寒 热

23 真热假寒 临床表现:恶寒、四肢厥冷,大便下利,苔黑,脉沉等,好像是寒证。 但病人虽然恶寒,却不欲盖衣被; 虽四肢厥冷,但体温增高,胸腹灼热;
虽大便下利,但其气味特别臭秽,或夹燥屎; 舌苔虽黑,但干而不润; 脉虽沉,但按之有力。 更见咽干口臭,渴喜冷饮,舌质红绛,唇红或焦 故寒象是假,内热才是疾病的本质。 真热假寒

24 真寒假热 临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咽痛、 躁扰不宁、脉大等,好象是热证。 但病人虽觉身热,却欲加衣被,并有四肢逆冷;
面色红为时隐时现,而不似真热之满面通红; 虽口渴却欲热饮,且饮水不多; 咽喉虽痛,但不红肿; 虽躁扰不宁却疲乏无力; 脉虽大,但按之无力; 并可见到尿清、便溏、舌淡苔白等症。 故热象是假,阳虚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质。 真寒假热

25 虚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
属虚属实是由邪气和正气相互斗争所决定的,实证主要取决于邪气盛方面,虚证主要取决于正气虚方面。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治疗:虚证宜补,实证宜泻。 三 虚 实

26 (一) 虚 证 虚证——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三 虚 实 病因:
(一) 虚 证 虚证——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病因: 临床上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的区别。 三 虚 实

27

28

29

30

31 (二) 实 证 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三 虚 实
(二) 实 证 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一是外感六淫邪气侵犯人体,二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 临床表现: 三 虚 实

32

33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三 虚 实 虚证与实证鉴别表 病程 体质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久病 虚弱
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 隐痛喜按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淡嫩少苔 细弱 实证 新病 壮实 精神兴奋,声高气粗 疼痛拒按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苔厚腻 实而有力 三 虚 实

34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 三 虚 实 2.虚实转化 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虚证又有实证,虚实证候夹杂出现,称为虚实夹杂。
以实证为主而夹有虚证称为实证夹虚; 以虚证为主而夹有实证称为虚证夹实 。 2.虚实转化 实证转虚: 虚证转实: 三 虚 实

35 3.虚实真假 三 虚 实 (1)真实假虚 本来是实证,大实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称为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治疗:通因通用 (2)真虚假实
本来是虚证,反见充实之状,称为真虚假实。 “至虚有盛候” 治疗:塞因塞用 三 虚 实

36 如热结肠胃,痰食阻滞,湿热内蕴,瘀血停蓄,大积大聚,以致经脉不通,气血不能畅达,因而出现一些类似虚证的假象,如神情默默、不愿多言,身体倦怠,大便下利,脉象沉细等。
病人虽神疲懒言,但语声高亢而气粗; 身虽倦但动之觉舒; 大便下利却泻后反快; 脉虽沉细但按之有力; 因而病变的本质是实而不是虚。 真实假虚

37 真虚假实 如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因而出现腹满,腹痛,呼吸喘促,二便秘涩,脉沉等类似实证的假象。
病人虽然腹部胀满,但有时减轻,不似实证之常满不减; 腹虽痛,但不拒按,而是按之痛减; 虽喘促但气短息弱; 大便虽秘而腹部并不坚硬胀满; 脉虽沉,但重按而无力; 并可有舌淡胖,面色萎黄或苍白等症, 因此病变的本质是虚而不是实。 真虚假实

38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四 阴 阳 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证大法,“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临床上凡见兴奋、躁动、功能亢进、色泽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一般都可归属为阳证;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功能低下、色泽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一般都可归属为阴证。 四 阴 阳

39 (一) 阴 证 阴证—是指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 四 阴 阳
(一) 阴 证 阴证—是指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 其病属寒,属虚。此类病证,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主要临床表现有: 四 阴 阳

40 (二) 阳 证 阳证—是指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 属热,属实。此类疾病,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 四 阴 阳

41 (三)亡阴证 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耗损,而表现阴液衰竭的病变和证候。 四 阴 阳
主要表现: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呼吸短促,虚烦燥扰,恶热,渴喜冷饮,面色潮红,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唇舌干燥,舌红,脉细数无力。 病因: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或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 治疗:救阴— 四 阴 阳

42 (三)亡阳证 四 阴 阳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出为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
主要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畏寒,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病因: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治疗:回阳救逆— 四 阴 阳

43 八纲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
1、证候相兼 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 2、证候错杂 表里同病(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表实寒里虚热证、表实热里虚寒证、表实寒里虚热证);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 虚实夹杂(虚证夹实、实证夹虚); 五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44 五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证候转化 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邪出表); 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
4、证候真假 寒热真假(真热假寒证、真寒假热证); 虚实真假(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证)。 五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45 1、证、辨证的概念及证与病、症、征的区别与联系;
2、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概念、证候及鉴别要点; 3、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兼、错杂、转化、真假。 小 结

46

47

48


Download ppt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