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的鉴别、 相兼脉与真脏脉 中医四班第四组 段灵群 伍秀芸 李金艳 李海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节 切 诊 (一)脉 诊. (一)脉象的形成、脉诊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二)脉诊的部位 独取寸口 1. 分部 2. 分候脏腑 寸、关、尺分候不同的脏腑 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命门) 3. 脉诊独取寸口的原理.
Advertisement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 首席专家 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普 “ 金话筒奖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全国 “ 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 福建省 “ 高校教学名师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诊 法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第二节 望 诊INSPECTION 概念: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审察,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种方法。 原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以脏腑为中心,身形各部在经络的联系与沟通作用下,也“内属脏腑”,从而使内脏与形体各部之间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观察机体表现的各种外象,便可测知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阴阳盛衰,判断疾病情况。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月经病.
第 一 章 眼 科 病 机 与 辨 证.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二0一0年三月.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第 三 章 问 诊.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第五章 脉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脉 诊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
王 付 制作.
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晕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子痫多由子肿、子晕病情加重发展
素问·平人气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 五 章 四 诊 Four Diagnosis.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同学们好.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骨伤科基础 1、骨伤科学的主要内容 2、病因病机 3、辨证 第二章 骨伤科基础.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气血同病辩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崩漏.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模块五 中医诊断技术的应用.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五章 诊法述要 诊法: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自汗、盗汗 2019/1/1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脉象的鉴别、 相兼脉与真脏脉 中医四班第四组 段灵群 伍秀芸 李金艳 李海仁

脉象鉴别 脉象鉴别 比类法与辨异 对举法

1.比类法鉴别 1、比类法:即将28种脉象进行归类、分纲。 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如下图 浮脉类 沉脉类 虚脉类 实脉类 迟脉类 数脉类

浮脉类(轻取即得) 散 芤 革 脉象:伏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 主病: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之际 革 脉象: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沉脉类(重按始得)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迟 涩 结 脉象: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寒症,亦见于邪热结聚 脉象: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主病:湿病、脾胃虚弱:亦见于平人 涩 脉象: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 脉象: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 促 动 脉象: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主病:热证,亦主里虚证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促 脉象: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动 脉象: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虚脉类(应指无力)

实脉类(应指有力)

相似脉的比较(辨异) (一)脉位 脉位 脉名 特征

(二)至数 脉位 脉名 特征

(三)节律 脉位 脉名 特征

(四) 脉象宽细 脉位 脉名 特征

(五)脉象长短

(六) 脉体紧张度

(七) 流利度

2.对举法鉴别 对举法:即把两种相反的脉象对比而加以鉴别的方法。如分别进行浮与沉、迟与数、虚与实、滑与涩、洪与细、长与短、弦与紧、紧与缓散与牢的鉴别比较。 举例说明如下图, 浮脉 (脉位浅,主表证) 沉脉 (脉位深,主里证)

相兼脉 相兼脉: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临床常见的相兼脉及其临床意义: 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证的表热证。

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多见于里寒证。 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多见于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缓脉——多见于脾虚,水湿内留。 沉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或血虚。

弦紧脉——多见于寒症、痛症,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病等。 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症。 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症。

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洪数脉——多见于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外感热病。

真脏脉 真脏脉: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是在疾病危重时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表示病邪很深,元气衰竭,胃气已败。

※真脏脉的临床意义 基本类型

※七怪脉形态及临床意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