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個人潛能以培養完整個體的教育理念與模式;以人為主體,強調內在品質與外顯性恪、軀體及外在社會的「整合」
民國13年由國父孫中山創立黃埔軍官學校,是所有軍校的源頭,也是我國近代第一所負有革命使命的學校;首任校為為蔣介石,以「親愛精誠」為校訓。
陸軍官校創校於廣州黃埔,國人又習稱「黃埔軍校」。民國16年北伐期間遷校南京,抗戰期間再遷校於成都,來臺後則復校於高雄鳳山現址。
官校教育的目標在訓練未來陸軍的軍官,為因應現代化戰具的引進與高科技趨勢,在教學上更重視高科技訓練。 在軍事訓練方面,則利用四年寒、暑假分階段漸進實施。
陸軍官校培育忠誠、責任、榮譽、倫理、品德的核心價值;學生不單是接受軍事教育,更要接受全人教育,實踐榮譽制度。
引進美國西點軍校的制度。西點軍校不僅孕育領導人才,更特別重視品德的培養;學生自入學第一天起,被就灌輸正直、誠實與尊重他人尊嚴的基本價值觀。
清末同治中興期間,福建馬尾造船廠所設學堂是我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名為福州海校。 民國35年在上海設立海軍軍官學校,由蔣介石任校長,之後數度遷校,來臺後設校於高雄左營現址。
臺灣四面環海,須有強大的海軍作為後盾。海軍官校以「培育第一等人才,建設第一等海軍」為宗旨,日後更將致力於立體化、科技化與現代化。
海軍官校重視理解力、群體性及體能方面的成長,鼓勵學生追求札實的大學與軍事根基教育,在未來的海軍事業、心智、個性發展上發揮最大潛能。
海軍官兵肩負外交任務,不僅要精通英語,更需具備第三外國語能力。 課程教育方面,一、二年級採常規編班,平均成績優異者在二年級有機會參加與中山大學合辦的校際選課,培養第二專長。
三、四年級是以專長編班,在共同必修科目中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社學及海軍專業基礎課程,並在三年級編入專長班修習,以培養個人學術發展志趣。
四年級的敦睦遠航訓練、作戰兵器輪機以及各項操演,可說是基礎教育的總驗收,若通過總驗收,也就具備海官人的資格。
海軍官校畢業學生的實習訓練,由海軍艦隊挑選續效優異的軍艦編成,出訪友邦國家或地區,以宣慰僑胞並宣揚國威。
00:50
民國18年成立陸軍軍官學校航空隊,後遷校航州筧橋更名中央航空學校,抗戰期間遷至昆明並定名為空軍軍官學校,來臺後於高雄縣岡山鎮復校。
空軍官校是全國唯一培育戰機飛行員的學府,任務是培養悍衛領空的空軍飛行軍官與地勤的建軍幹部。 校門口的純白蒼鷹與腳下的四隻小鷹,象徵空軍光榮的傳統代代相傳。
楊仙逸是我國「空軍之父」,曾任總統府航空局局長,組成我國第一支空軍隊伍,並成功研製第一架雙翼雙座軍用偵察機,國父命名為「Rosamonde」,親贈「志在沖天」橫幅以表彰其貢獻。
空軍官校學生的特色是活潑,具有飛行員的豁達與冷靜的頭腦,在生死一瞬間做出反應。
空軍官校學生來源有正期學生班與飛行常備士官班兩種,順練素質的人才是空軍官校的最大目標。 在專業知識的追求上,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在進修上,成績優異且英語文測驗合格者,可有公費赴美接受四年大學教育的機會。
航太事業己成為21世紀發展主流,除了在軍中一展抱負,空軍官校學生退伍後還可投入民航飛行與技勤修護事業,如轉任民航機師與地勤維修人員等。
民國62年出生,空軍眷村長大的陳君宜教官,在完成500小時戰機飛行鑑定後,成為我國第一位女性戰機飛官,於台東志航基地駕駛F-5E戰機捍衛領空。目前則是擔任空軍官校教學教官,培育未來空軍優秀人才。
國防部在民國89年將原三軍大學整併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與國防醫學院等校院,成立國防大學。次年成立戰略研究中心,是國軍深造教育最高學府。
民國95年9月起進行北區軍事院校調併。 國防醫學院移出國防大學成為獨立學院。 國防管理學院遷至臺北市北投復興崗,與政治作戰學校共用校區。 政戰學校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政治作戰學院。
國徽與嘉禾 代表中華民國。以農立國,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不忘本。 太極圖 互助永生,剛柔並濟;兼容並蓄不同意見。 三環聯結 三民主義與三軍聯合作戰。 五飄帶 代表軍人武德與五大信念
位於桃園龍潭,是國軍深造教育的最高學府,設有戰爭學院、陸、海、空軍學院,培養國家各階層軍事戰略人才,及指揮、參謀軍官人才。
理工學院為培養現代化、專業化、資訊化的國防科技武器維修、製造、設計、研發與測評等專門人才,畢業生素質及工作表現頗受肯定。
培育國軍在軍事決策、戰場資訊管理、國軍法制、人力資源、計畫預算與國防武獲後勤等六大核心主軸的國防管理人才。
以培養允文允武、術德兼修的政戰人才為宗旨,並培育新聞、政治、藝術、音藥、影劇等人才。畢業時以少尉任用,分派至國軍各戰位服役,並可依個人生涯規畫,選擇多種進修深造方式。
國防醫學院旨在培育以服務軍中袍澤為職志的醫療人才。 民國88年與三軍總醫院及航太醫學研究所、海底醫學研究所合併為國防醫學中心。 民國95年移出國防大學,成為獨立學院。
以培育國軍基礎及臨床醫學人才為宗旨,積極研發以軍陣醫學為主的基礎及臨床先進科技。學生除了一般醫學課程外,更須學習軍陣醫學。
軍事行動常會遇到核生化、重大創傷急救、航空、潛水等特殊狀況,軍陣醫學因此應運而生。
軍事校院擁有一流師資與設備,且有好良好的前程規畫,學生畢業後可依軍事歷練、軍事進修與學術進修,考量職務需求與個人志願,規畫未來軍旅生涯。
畢業後即取得大學學歷並以少尉任官,歷練指揮、參謀或教育職務。 可至國內外各兵科學校、國防大學進修。也可報考碩博士班,取得學位後派任指揮職或往教育職發展。
可循修護體系或指揮體系發展。畢業後先派艦見習六個月,再派至各艦艇擔任基層軍官,三年後依個人志向選擇專業發展,並有接會接受國內外各項專業訓練與進修教育。
畢業後可朝飛行專業、教育行政、修護技術、後勤管理與防砲警衛領域發展,並有各項國內外進修機會,也可投入民航飛行與技勤修護等領域。
開發女性人力是許多國家軍中重要的人力資源政策,其中女性軍人最多的是美國、次為中國大陸與英、法,女性在軍中的影響力已不容忽視。
俄軍目前有15萬餘女性軍人,約占兵員總數的12%,其中包括300名高級軍官。 以色列由於外敵環伺、人力缺乏,愈來愈多的女兵走向作戰崗位,只有不到40%的女兵在後勤部門工作。
美軍女性軍人原本多從事護理、文書等工作,1989年巴拿馬行動與1991年波斯灣戰爭後,國會才立法逐步解除女性擔任戰鬥任務的限制。在柯索沃、阿富汗戰爭中,都可見到美國女兵執行戰鬥任務的畫面。
我國女性人力投入國軍始時北代時的護理工作隊,及抗時期擔任戰場救護工作,之後逐步開始女性投入軍旅,至今日,各軍事校院也開始招收正期女學生,讀軍校已不再是男性專利。
01:34
隨著軍中女性學經歷的提升,女性士官兵也擔負起第一線保國衛民的重任,在部隊中逐漸嶄露頭角,證明女性在軍中的工作表現與男性相比毫不遜色。
01:20
66年次的黃慈婷以第一名成績由陸軍官校畢業,在民國95年通過鑑定測驗,成為陸軍首位OH-58D戰蒐直升機女飛官,追尋飛行的夢想。
我國海軍陸戰隊赴美受訓的女士官長吳筱玲,通過嚴格的美國「陸戰隊士官長正規班」軍事戰術及體能訓練等考驗,與全美最優秀的陸戰隊與空軍成員共同受訓,展現出剛毅不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