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講師:郭秀緞 高師大課程與教學博士 瑞祥國小教師 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 國民中小學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與輔導 研習講師:郭秀緞 高師大課程與教學博士 瑞祥國小教師 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
低成就的定義 Under + achievement=? 評量系統標準化測驗結果未達 PR35 者界定為學習成就低。(教育部,101) 類型:短期、長期、特殊領域、一般性 低成就 高潛能族群 ?
老師別輕忽自己的關鍵影響力 德國最大少年雜誌《吉奧里諾》(Geolin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合作,每兩年會針對1,500名6~14歲的德國孩子,做一次「兒童價值觀」問卷調查。 201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四分之三的少年認為,朋友和家庭「超級重要」。可見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價值觀傳遞者。 老師、祖父母/親戚則佔第二、三位。 (摘自親子天下20期,作者:賓靜蓀)
孩子是我們甜蜜的支持! 學校是孕育專家奇才的搖籃 美國NCTAF 所頒佈的報告書《什麼最重要:為美國未來而教》提及: 「教師素質」是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關鍵因素,甚至高於「家庭背景」的作用力,因此優秀師資的培育,是追求卓越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您變了!! 您一定有魔法?! BUT…… 可以拋開「教師萬能論」的緊箍咒, 國內有一則公益廣告,是這麼描述的:「每一所學校,都有神奇力量,弱勢孩子,從學校學到的,不是飛天隱形的把戲,而是『脫離貧困的希望』。教育是孩子的力量,能幫他們改變命運,扭轉未來」。
落跑鬧鐘 爆米花實驗 改變,好容易 ! ? → 令人吃驚的結論 改變,好容易 ! ? 落跑鬧鐘 爆米花實驗 → 令人吃驚的結論 參考資料:陳松筠譯(2010,Chip Heath & Dan Heath著) 改變,好容易。 臺北:大塊文化。
爆米花實驗 計畫主持人:康乃爾大學食物與品牌實驗室汪辛克教授(Brian Wansink) 實驗地點:芝加哥郊區一家電影院 品質:精心設計的難吃,硬梆梆又不新鮮(五天前先製作好)。 實驗目的:在想吃多少絕對沒問題的前提下,拿到大桶的觀眾,是不是吃得比較多? 令人吃驚的結論: (一) 。 (二) 。
令人吃驚的結論! (一)容器越大=吃得越多。 (二)幾乎所有受試者拒絕接受實驗結果。 對此結論您有何看法? 參考資料:陳松筠譯(2010,Chip Heath & Dan Heath著) 改變,好容易。 臺北:大塊文化
調整環境+營造路徑 學生宿舍罐頭食品捐贈實驗: 方式一 簡單公告:只有8%聖人學生捐贈。 方式二 詳細說明函+引導路徑:成功讓42%慷慨大方的學生,以及25%一毛不拔的人捐出罐頭食物。 問題思考:如何讓意願低落學生準時上課? 影片賞析:瑞典琴鍵電梯新聞影音
低成就學生常見的特徵 低落的自尊心(我的數學研究) 學業成就動機偏離或低落 社會適應不良 影片賞析:小孩不笨
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原因 行為論:習得無助感的形成(受電擊的老鼠) 人本論:基本需求無法滿足(生理、安全、隸屬與愛、自尊) 歸因論:對成敗的不當歸因(能力、努力?) 自我價值論:成功不易,改以避敗,以維持自我價值
低成就學生的輔導與班級經營 一、聚焦於勝任感與自我價值感的體驗: →幫助學生逐步獲得成功的經驗,尤其是面對挑戰性高的任務。 →提供學生具體的學習方針,協助他們隨時追蹤自己的進步情形。 →盡量減少惡性競爭或任何不利於自我評價的社會比較情境。
低成就學生的輔導與班級經營 二、重視人有自我決定的基本需求 以提供資訊而非控制的方式呈現學習規則與教學指示 以多元有趣的方式評量學生表現,幫助學生具體看見自己的成長(多元智能) 對何時、如何運用外在增強物有計畫性(外在 內化) 幫助學生維持「受外在限制」的想法,發現學習的價值。
自我決定感 (SELF-DETERMINATION) 人類天生有自我決定的基本需求(need for self-determination )相信個體應有自我決定的能力,並能控制人生方向的需求。 例如當心中出現「我想做這件事」或「我覺得做這件事很有價值」的思考時,我們有高度的自我決定感; 但若我們腦中思考的是「我必須做」或「我應該做」,這正告訴自己,這件事是外界替我們做的決定。
低成就學生的輔導與班級經營 三、強調「熱認知」(hot cognition)的教學設計 係指相對於傳統理性觀的冷認知而言,意指富動機與情感負載的處理,受到需求和感覺的影響,而影響到認知者的判斷 我的研究:班級同儕地位對訊息合理性判斷之影響。 大腦研究的省思(不一樣的音樂課)
低成就學生的輔導與班級經營 四、建立有益於促進正向學習的「能力增長觀」 「智力本質觀」VS.「能力增長觀」 自我跛足(self-handicapping)學業逃避行為的原因與預防策略 (影片賞析:態度改變)
自我跛足(自我設障)理論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定義:事先為自己的表現製造障礙或尋找藉口,為未來可能的失敗預留理由,就像武俠小說裏自廢武功的練武者。 自我跛足是一種包括「宣稱性」(實際沒做但宣稱如此)和「行為性」(確實做了)等兩個層面的歷程。
「努力不足」,抑或「能力不足」較能保護個體的自尊? 影響自我跛足(自我設障)設障的因素 父母對「成功」的信念與學習評量回饋 學習的目標導向(表現與精熟) 教室結構:任務結構教室VS能力結構教室 「努力不足」,抑或「能力不足」較能保護個體的自尊?
低成就學生的輔導與班級經營 強化鍛鍊意志力的訓練 柔軟成就不凡,體驗意志力的驚人效果 製造成功的經驗 影片賞析:「飛行少年」
小結:正向心理學對低成就學生 班級經營的啟示 顛覆傳統舊思維:「跳脫缺陷模式」 重新架構:放大個人長處 共享取向:跳同上一艘船 注意正向改變:我們從成功中學到的,比從失敗中學到的多。 過去應被視為一種資源、一個記憶庫,以及來自生活體驗的智慧源頭。 未來是可以被協商和創造的。 善用語言的影響力:語言不只能用以創造溝通,也能用以改變僵局鞏固與增強關係。
嗑讚美嗑上癮,沒讚美就不來勁 卡羅.杜薇克(Carl Dweck)的四回合實驗發現。 一組誇能力好.一組誇很努力 自行選擇難度不同的學習任務 接受同一難度的學習 再接受第1回合難度的測驗,努力組進步30%;能力組退步20% 濫誇小孩聰明害了他? 強調用功努力等於賦予孩子可控制的變數,有一種成功操之在我的主控感。
不矯情、真誠具體為原則 紐約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茱蒂絲.布魯克(Judith Brook)解釋說,這是信用度的問題。她說「讚美很重要,但不能空洞,必須基於實事,基於對方真擁有的某種技巧或才華。」 例如孩子參加足球賽,賽後結局圓滿,不只是個泛泛之誇:「你踢太棒了。」如果明確誇他在運球時有小心不讓球被搶走,而假如他努力去搶別人腳上的球,也可以誇他懂得去搶球。
懂得自律比頭腦聰明更重要 具體鼓勵的終極目的是幫助孩子發展自我管理、自我調整的能力。 「太多實證研究支持,學界已經形成共識,認為從孩子的自制力入手,對學業成績與學習動機都可以大有幫助。」
當我們學會愛,奇蹟即將發生 照顧好自己 培養系統觀的思考 匠心獨運,發現孩子的天賦密碼 愛的期待要有等待的包容
力克.胡哲(Nick vujicic) 出生時罹患海豹症,天生沒四肢 曾經三次嘗試自殺,10歲那一次,因為無法認受讓家人為他的死終身悔恨,而決定中止這樣的行為,第一次意識到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他是澳洲第一批進入主流學校的身障兒童,也是高中第一位競選學生會主席的身障者,並獲壓倒性勝利,被當地報紙封為「勇氣主席」。 <#>
奇 蹟 這只狗出生於2002年的平安夜,它出生的時候只有兩條腿。當然,它不能走路甚至他的狗媽媽也不想要它。 他的第一個主人認為這只狗不能存活下來,因此想要弄死它。不過,它現在的主人,Jude Stringfellow遇見了它並想要照顧它。她下定決心培育和訓練這只小狗自己走路。 她給它取名為“信仰”。
奇 蹟 剛開始她把「信仰」放在滑板上讓它自己感覺到移動 ...後來她把花生牛油醬放在調羹上作為它站立和跳躍的誘惑和獎賞。 甚至家裏的另外一條狗也鼓勵它行走。令人驚訝的是,短短6個月之後,如奇跡般的, 「信仰」學會了用兩條後腿平衡並跳躍前進。通過在雪地中的進一步培訓之後,它可以像人類一樣用兩腿走路了。 Faith現在很喜歡四處溜達。不管去哪里,它總能成為眾人的焦點。在國際舞臺上它迅速成名並在不同的報紙和電視節目中出現。 甚至有本書專為它出版,以“With a little Faith”的專題介紹它。
老師的十二項見面禮 第一樣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參考資料:簡媜(2007)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印刻文化。
老師的十二項見面禮 第四件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橡皮擦。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件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老師的十二項見面禮 第八件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紙。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十一,銅板。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十二,救生員(糖果代替,救生圈形),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討論與分享
謝謝!再見! 郭秀緞老師 tc034@mail.rsps.kh.edu.tw 資料參考:臺師大 陳慧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