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启迪 读“道”悟人生 杨成红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D D A (1) (2) (1) (2)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学 弈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镇联表小学朱瑞仪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管理 072 硕士生党支部 酒小涛. 01_ 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02_ 孟子:强势由人-王立群 03_ 四书章句集注:独特的启蒙-钱文忠 04_ 老子:无形中的指引-孙丹林 05_ 孙子兵法:有用与无用-马骏 06_ 解析《韩非子》-孙立群 07_ 庄子的人生境界-康震 08_ 大学:明经读史,感悟人生-阎崇年.
D A C D.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授课教师:赵卓. 五柳先生传 东晋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道棋简介 曹国梁、许文杰、黄小荧
兼: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中年以后的人生享受.
老子的自然無為之道.
老子《道德经》导读 第三讲 老子的宇宙哲学观(二).
《老子》五章.
从宇宙到人生 谈 老子.
《老子》五章.
第十一讲 道家的智慧.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老子:道法自然 莊子:渾沌之死 王晴慧老師授課
太上道祖道德經 (21~37章) 公 益‧分 享 圖 : 文 : PPS : giftop 音樂 :
有无相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官,思想主张是“无为”,即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对后世影响巨大。
老庄的智慧 主讲:文新学院 张勋宗.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巩建华.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二章、道家政治思想 鲁迅先生说:道家是中国文化的根。阐述中国文化的本体概念。 世界观:道。万物的本源、本体,价值标准。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老庄与道家思想.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2017/3/22 美学与人生境界 “气”与人生.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老子(节选)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老子生平与《道德经》基本思想内容 2.把握《老子》(选读章节)的内容和思想精髓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儒道哲学与修身智慧 暴庆刚.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9) 林榮澤 博士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纪玲妹 导读.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孔子的学说 ■老聃与《道德经》.
学而优则“师” ——“专业成长”、“专业引领”感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Dao De Jing & Number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你的信实广大 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
同 路 人 敬拜赞美詩歌 45首.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伟大奇妙神.
Above all 超乎一切.
福 Blessings.
Why accurate quark masses Original expression New expression Summary
DESIGN IN SU LAURN.
我们来赞美耶和华 Let us Praise the Lord 新心音乐.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祢的信实广大 生命圣诗18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老子智慧启迪 读“道”悟人生 杨成红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家思想 消极? 老装(庄)孙子? 苟且偷生? 唱反调? 人生如梦?

到底是消极还是积极? 什么人可以读“道”? 用消极的态度去读就是消极的,用积极的态度去读就是积极的。 用知慧是读就是积极的,用眼睛去读就是消极的。 用心灵去读是快乐长寿的。 什么人可以读“道”?

天底下最快乐的人是谁? 人可以长生不老吗? “道”是什么?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麓邑县)人。 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麓邑县)人。 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道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的四层含义 构成世界的本体 创造宇宙的原动力 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 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体上讲,“道”是无处不在的,是永恒的。它不能用感官去认识,只能用心灵去领悟。 ...

悟“道”:以天道论人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悟人生 致虚极,守静笃,宠辱不惊 淡名利,通生死,知足常乐 法自然,全身心,道德长存

一、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达到虚无的极至,笃守内心的宁静)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 。故去彼取此。”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道的智慧和境界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尼采 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尔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二、淡名利,通生死,知足常乐 淡名、轻利、守阴柔 知止、顺情、通生死

“少私寡欲” “不见可欲”

“名”—淡 “名与身孰亲?” “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无为名尸。”(庄子) (心为形役 身为名尸) (心为形役 身为名尸)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利”—轻 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亩,日食三餐 货多身累 “平为福,余为害,钱财之余甚,是为大害。今富人有乱、苦、疾、辱、忧、畏六害,天下之至害也 。”《庄子会意》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利”—轻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者,常足也。” “知足者富。”

“利”—轻 有钱人是否值得尊重?(苏格拉底) ●钱是怎么来的 ●对待钱的态度如何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己俞多。” 不戚戚于贫贱,有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情”—顺 “甚爱必大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爱不仁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爱恨相依) “是不是,然不然。”(庄子) “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顺

“势”—知止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功成而弗居。”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守阴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弱胜刚强。” “强梁者不得其死。”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守阴柔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为天下贵。”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通生死 贵生乐死,生死自然,死生如一,死而不亡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生之不悦,死之不祸。”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死而不亡者寿也。”

三、法自然,全身心,道德长存 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合一 “心斋”之法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合一

人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融入自然——天人合一 模仿自然——随物移心 饮食自然——享受天恩 慈爱自然——敬畏生命

老子的教育思想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身教重于言教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自主发展,导而弗牵 ——循序渐进 — 以人为镜, 择善而从, —尊师重教 —教学反思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 “无为而无不为”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无为”即是一种“为”

怎样理解“无为”思想 一、“无为”的目的意义 二、“无为”的产生背景 三、“无为”的两种境界(不妄为 不必为) 四、“无为”的作用与局限 三、“无为”的两种境界(不妄为 不必为) 四、“无为”的作用与局限 五、完美人格的追求 儒以治世,道以修身,可为至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成大事先修身,儒道相济 仰风流于先贤,万古清高

老子智慧格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智慧格言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不出户,知天下。”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大知若愚、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祝各位人人皆为有“道”之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