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 智 慧 河海大学 尉天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Advertisements

学而优则仕 —— 话说孔子的为官之道 龚兴芳 2014 年 4 月 23 日 客家讲坛第 33 讲.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学 弈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镇联表小学朱瑞仪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规范伦理学的 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 、道德的含义 2 、规范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3 、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特征.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管理 072 硕士生党支部 酒小涛. 01_ 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02_ 孟子:强势由人-王立群 03_ 四书章句集注:独特的启蒙-钱文忠 04_ 老子:无形中的指引-孙丹林 05_ 孙子兵法:有用与无用-马骏 06_ 解析《韩非子》-孙立群 07_ 庄子的人生境界-康震 08_ 大学:明经读史,感悟人生-阎崇年.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中科院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 第一章 基本情况介绍.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兼: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讲座教授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老子智慧启迪 读“道”悟人生 杨成红 “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五章.
从宇宙到人生 谈 老子.
《论语》精选.
有无相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官,思想主张是“无为”,即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对后世影响巨大。
中华传统美德中 “和”的文化内涵 初景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项羽之死.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执教老师:陈思敏.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老子(节选)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老子生平与《道德经》基本思想内容 2.把握《老子》(选读章节)的内容和思想精髓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先秦诸子散文.
儒道哲学与修身智慧 暴庆刚.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纪玲妹 导读.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江苏省仪征中学 邹来慧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Diagnosis Breast ( tumor at 9 o'clock ),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Nuclear grade 3/3 第一題 第六碼 分化程度 key word 部 位 形 態 carcinoma Ans : C50.8 Ans.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买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歡 迎.
Shǔ huā shēnɡ 数 花 生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第一章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学大纲(甲型,54学时 ) 教学大纲(乙型, 36学时 )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传统文化中的 智 慧 河海大学 尉天骄

一、文化的含义及其层次 罗素说,文化就是人类在 克服自己的对立面的过程中 创造出的东西。

为了克服与自然界的矛盾,人类创造了物质文化; 为了克服与他人的矛盾,人类创造了制度(行为)文化; 为了克服与自我的矛盾,人类创造了精神文化。

文化的不同层面 物质文化 制度(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1.物质层面(外层),变化最快; 2.制度层面(中间层),涉及人的行为和利益,变化稍慢; 3.精神层面(核心层),价值观问题,变化最慢。 思想、观念、智慧、方法,都属于精神层面。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并不是仅指儒家文化,而是多种思想的融合。 最主要的是儒、道、释。 智慧与糟粕并存 。

2.西方和日本、韩国、新加坡很注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 3.“三个代表”就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很大程度上靠人才,靠杰出的人才。 《曾子》:“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 徒者亡。” 怎样识别人才? 1.事业靠什么成功? 很大程度上靠人才,靠杰出的人才。 《曾子》:“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 徒者亡。” 怎样识别人才? “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论语.卫灵公》 )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皆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皆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2.人才靠什么发挥积极性? 精神、物质的激励都要有。 “富与贵,是人之大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刘邦与大臣的对话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通将诸侯,莫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的观点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为我所擒也。”(《汉书 .高帝纪》)

3.如何处理与下级(群众)的关系? 民对官(下级对上级)有三不欺:“子产治郑,人不能欺;子贱治单父,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人不敢欺。” “君任德 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君任刑 则臣畏罪而不敢欺。” 三者要结合使用。

德、察、刑的限度 德不能近滥(滥好人)。(《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 察不可过细。(“人至察则无徒”) 刑不能太厉。(法家重刑,人人自危)

4.如何对待非议和抱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曾国藩之“人生八德” 勤、俭、刚、明、 忠、恕、谦、浑

4.如何看待团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下比周则上危,下纷争则上安。” 适度的矛盾有利于管理 。

5.如何评价清官(廉吏)? “清”而无作为(不贪但不干),不好。 “清”而扰民,也不好。 自恃“清”而一意孤行,不择手段,方向错了也无人敢谏,危害性更大。 “清”之外,再加“将才三字”:公、明、勤。

6.积极性如何控制在合适的 限度? 不越位,不侵权。“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是为侵官。” 西方现代政治学观点:无责任即无权利。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是最好的社会责任。

7.从政的“五美”、“四恶”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何谓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何谓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诫)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

8.得失好坏的辩证法(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第二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子,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智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第八十一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二十三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第三十六章)

法家:《韩非子.说林》(上)引作“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兵家:《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三章) “为之其未有,治之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9.以柔胜刚,戒匹夫之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柔弱胜坚强。”(《老子》第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把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论语.述而篇》:“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朱熹《四书章句》:“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

10.孔子论人类精神成长的阶段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问题: (1)为什么15岁才“志于学”呢?岂非太晚? (2)三十“立”的是什么? (3)四十不惑的是什么(抵御外界的诱惑)? (4)“知天命”是否为消极态度? (5)何为“耳顺”? (6)“从心所欲”,从,也作“纵”。70岁,没那么多顾忌了,心灵自由,但不超出规矩范围。

11.孔子论处世、处人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谨言慎行。”

12.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 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宪问》)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尽心》下)

君对臣,上对下,也要善待。 “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章句》下)

四、现代生活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积极思想 1、技术高速发展产生弊端。 2、法治并非十全十美。 3、“科学主义”有见数据不见人的弊端。

法治之外,还要德治,善治。 重竞争,也要重视协调发展。 重才干,还要重品德。 重典型,也要重整体。 讲效率,还要讲公正。 讲制度,也要讲人文关怀。

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新的一年 工作顺利,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欢 迎 批 评 , 谢 谢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