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文本,注意字词。 曾皙( ) 毋( )吾以也 千乘( )之国 夫子哂( )之 端章甫( ) 铿( )尔 莫( )春者 浴乎沂( ) 曾皙( ) 毋( )吾以也 xī wú 千乘( )之国 shèng 夫子哂( )之 shěn 端章甫( ) fǔ 铿( )尔 kēng 莫( )春者 浴乎沂( ) yí mù 风乎舞雩( ) 喟( )然叹曰 yú kuì
1、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 2、特殊语句 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再读文本,关注曾点。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弟子 对象 愿景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有勇 知方 千乘之国 (内忧外患)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 民足 礼乐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为小相
弟子 对象 愿景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点 有勇 知方 千乘之国 (内忧外患) 足兵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 民足 礼乐俟君子 足民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为小相 知礼 冠者、童子,浴乎沂……咏而归 玩乐?
结合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文本,说说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①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在无法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情况下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隐居生活,他之所以赞赏曾点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点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点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②曾点描绘了一幅民生和乐的盛世气象。孔子的理想就是行仁复礼,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和谐大同社会,曾点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消极归隐说: 1、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5.7)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 5、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9.9) 6、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史记·孔子世家》)
消极归隐说(名家点评): 1、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页〕 2、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授于寂寞之滨,乃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黄震《黄氏日钞》)
大同社会说: 1、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8.19)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1.12) 3、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礼记》) 4、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5、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13.10)
大同社会说(名家点评): 1、“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 2、“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乎三代之世,能不喟然兴叹!”(张履祥) 2、“曾点之学,入皆自得,到处受用。其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而乐行忧违,老安少怀,自有与圣人相印合者。”(康有为《论语注》卷十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欲得国而治,实实在在做具体之事,行动上都有笃实细密的工夫,但未免见识短浅、不谙根本。 朱熹认为:盖三子所志者虽皆是实,然未免局于一国一君之小,向上更进不得。若曾点所见,乃是大根大本。……譬之于水,曾点之所用力者,水之源也;三子之所用力者,水之流也。”
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是个狂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描绘的蓝图既是孔子憧憬的理想社会,也是他潜意识归隐栖身的理想之地。一幅蓝图,既有憧憬理想并实现理想的愿望和志向,又有屡屡遭败、连连受挫的无奈。其景观直入孔子的心灵深处,拨动了他曲肱饮水的快乐,多种情感集于一身,于是他感叹、赞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于丹《论语心得》
吾与点也! 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 曾点之志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