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肝脏功能检验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血清胆红素测定 第三节 血清胆汁酸测定 第四节 肝功能试验的选择原则
第一节 概 述 肝脏的结构特点 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某些肝脏疾病的临床生化 肝功能试验的分类
一、肝脏的结构特点 双重的血流输入系统 双重的输出系统 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 肝细胞的再生
肝 脏 (一)肝脏具有双重的血流输入系统 (二)肝脏具有双重的输出系统 营养物质和腐败物 肝处理后的代谢物 门静脉 (功能性血管) 肾脏(尿) 体循环 肝 脏 营养物质和腐败物 肝处理后的代谢物 门静脉 (功能性血管) 肝动脉 (营养性血管) 肝静脉 下腔静脉 胆道 肠道 氧气和肝外组织代谢废物 胆汁酸盐和代谢产物
(三)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 ①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②细胞膜具有较高的通透性 ③肝细胞中亚细胞结构丰富 ④肝细胞含有丰富的酶系 (四)肝细胞的再生 新生肝细胞的来源 ①由已分化的肝细胞增殖而来 ②由未分化的小叶内胆管上皮细胞分裂而来
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排泄功能 物质代谢功能 肝脏的生物转化
(一)排泄功能 1. 胆汁酸代谢 主要排泄对象:胆汁酸、胆红素、氨等 胆汁 排泄形式: 胆道 肠道 (1)胆汁 胆汁的来源: 浓缩 胆总管 肝胆汁 胆囊胆汁 十二指肠 胆汁功能: 消化液、排泄液 胆汁的成分: 水、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酶、尿素和无机盐等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肝细胞) 初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次级游离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肠道) 次级结合胆汁酸 (2)胆汁酸的类型 初级胆汁酸(肝细胞) 次级胆汁酸(肠道)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次级游离胆汁酸 次级结合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肝细胞)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胆酸 鹅脱氧胆酸 甘氨酸胆酸 牛磺酸胆酸 甘氨酸鹅脱氧胆酸 牛磺酸鹅脱氧胆酸 次级胆汁酸(肠道) 次级游离胆汁酸 次级结合胆汁酸 (甘氨酸/牛磺酸) 脱氧胆酸 石胆酸 甘氨脱氧胆酸 牛磺脱氧胆酸 甘氨酸石胆酸 牛磺酸石胆酸
(3)胆汁酸代谢及肠肝循环 (4)胆汁酸的功能 ①促进脂类消化 ②促进脂类吸收 ③抑制胆固醇从胆汁中析出沉淀 游离型胆汁酸 结合型胆汁酸
2. 胆红素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 尿胆素原 粪胆素原 胆素原 尿胆素 粪胆素 胆绿素 胆红素 胆色素 未结合胆红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骨髓、脾脏) 结合胆红素(肝脏) ①衰老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降解产生胆红素:80% ②无效造血 ③其他含铁卟啉化合物分解
(2)胆红素代谢及肠肝循环
(二)物质代谢功能 1、营养物质代谢 2、激素及维生素代谢 (1) 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 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3) 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4) 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2、激素及维生素代谢 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脏进行 多种维生素能在肝细胞内储存并进行转化
(三)肝脏的生物转化 定义: 转化对象: 内源性非营养物:氨、胺、胆色素、激素 外源性非营养物: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 转化特点: 生物转化: 机体对许多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随胆汁、尿排出,这种体内变化过程称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转化对象: 内源性非营养物:氨、胺、胆色素、激素 外源性非营养物: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 转化特点: ①连续性, ②多样性, ③失活与活化双重性 生理意义:保护机体 通过灭活对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和强度进行调节 利于机体对代谢废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的排泄
三、某些肝脏疾病的临床生化 (一)黄疸的分类与生化诊断 黄疸 肝硬化 1. 黄疸的分类 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2µmol/L(2mg/ml)时,会导致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这称为黄疸(jaundice)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肝源性黄疸)
2. 黄疸的生化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2)尿三胆的测定: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素 (3)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诱导试验 黄疸类型的鉴别 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
(二)肝硬化的生化 由于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以及肝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导致肝广泛的纤维化和结节的形成称为肝硬化 1. 肝硬化病因的分类 ①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②乙醇中毒。 ③代谢性疾病 ④肝内、外长期胆汁淤积 ⑤门静脉回流受阻 ⑥免疫功能紊乱 ⑦毒素及治疗性药物 (1)确定的病因 (2)可能的原因 ①营养不良②感染③隐原性肝硬化④肉芽肿性肝硬化。
2. 肝硬化的生物化学检查 (1)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测定 (2)β-脯氨酸羟化酶(β-proline hydroxylase, β-PH)测定 (3)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测定 (4)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测定
四、肝功能试验的分类 (一)根据代谢功能分类 (二)根据病理过程结合肝功能的分类 胆红素代谢试验 蛋白质代谢试验 胆汁酸代谢试验 血清酶学试验 染料排泄试验 (二)根据病理过程结合肝功能的分类 了解肝实质细胞膜通透性病变的试验 指示肝细胞坏死的酶类 反映肝细胞蛋白质合成障碍的试验 指示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的试验 反映肝结缔组织增生的试验 某些病因诊断的特殊试验
操作与计算 1. ALT校准曲线的绘制
2. 样本的测定 3 .计算 测定管吸光度减去对照管吸光度的差值为样本的吸光度,用该值在校准曲线上查得的卡门单位 4 .参考范围: 5~25卡门单位
注意事项: 1. 赖氏法单位定义: 卡门单位定义:血清1ml,反应液总体积3ml, 25℃,波长340nm,比色杯光径1.0cm,每分钟吸光度下降0.001A为一个单位(相当于每升反应体系中0.1608µmol NADH被氧化)。 2.底物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肼浓度不足,以及产物丙 酮酸的抑制作用: 赖氏法的校准曲线不能延长到200卡门单位。当酶活性超过150卡门单位时,应用生理盐水作5~10倍稀释样本,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3. 样本存放时间 在室温(25℃)可维持2d,在4℃冰箱可维持1周。在-25℃可维持1个月 4. 血清对照 试剂空白 自身血清的对照管 样本对照管 5. 丙酮酸钠的纯度对曲线的影响 6. 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后,应充分混匀,使反应完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速度要一致,减少吸光度管间的差异。 7.称量必须准确
方法评价 重复性差 底物α-酮戊二酸用量不足 2,4-二硝基苯肼在碱性条件下也能显色 产物旁路效应 2. 准确性差 3. 试剂稳定性差 4. 操作简便
第二节 血清胆红素测定 一、测定方法简介 测定方法: 重氮法 改良J-G法 胆红素氧化酶(bilirubin oxidase,BOD)法 第二节 血清胆红素测定 一、测定方法简介 总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δ胆红素 测定方法: 重氮法 改良J-G法 胆红素氧化酶(bilirubin oxidase,BOD)法
(一)重氮法 原理: + 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能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λ=560nm) 未结合胆红素需加入甲醇、乙醇、苯甲酸钠、尿素等“加速剂”,破坏分子内氢键 ,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 结合胆红素
(二)改良J-G法(加速剂为苯甲酸钠-咖啡因) 原理: 血清与醋酸钠-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咖啡因试剂)混合后,加入氯化重氮苯磺酸(重氮试剂),生成紫红色偶氮胆红素,最后加入强碱性酒石酸钠溶液,使颜色不稳定的紫红色偶氮胆红素在咖啡因存在下转化为稳定的蓝色偶氮胆红素。反应结束后,在600nm波长比色,从校准曲线查找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含量 醋酸钠缓冲液保持偶氮反应的pH; 咖啡因试剂中苯甲酸钠-咖啡因促进未结合胆红素分子内的氢键破坏,加速与重氮试剂的偶联反应; 叠氮钠(或抗坏血酸)可终止结合胆红素的偶氮反应。
方法评价: 灵敏度高 抗干扰能力强 线性范围可达342µmol/L 正常参考浓度时精密度较差胆红素浓度达342µmol/L时, 精密度好
(三)胆红素氧化酶法 原理: 方法评价: 胆红素在450nm波长处,吸光度的下降与浓度成正比。 pH8.0时,胆红素氧化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氧化; pH4.5时,胆红素氧化酶仅催化结合胆红素氧化。 方法评价: 灵敏度高,干扰少,准确度好,线性范围宽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胆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其氧化
二、血清胆红素测定的意义 诊断黄疸及判断黄疸程度: 总胆红素17.1~34.0µmol/L为隐性黄疸 鉴别黄疸类型: ①溶血性黄疸 ②肝细胞性黄疸 ③阻塞性黄疸 疾病的诊断 肝炎 肝癌 胆道部分阻塞 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