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肝脏基本功能 : 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如 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 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 的功能。人体 “ 中心实验室 ” 或 “ 物质代谢中枢 ” ①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②胆红素代谢检查; ③血清酶检查; ④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 ⑤病毒性肝炎常用标志物检测等。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肝脏疾病检查 肝脏疾病检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诊断学科. 一、绪论 1. 重要性 1. 重要性 2. 目的 2. 目的 (1) 了解损害程度 (1) 了解损害程度 (2) 判断预后 (2) 判断预后 (3) 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4) 体检, 耐受能力 (4) 体检, 耐受能力.
肝 功 能 试 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王兴宁 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  代谢  生物转化  排泄与分泌  凝血与纤溶.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感染科.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孙 淑 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为发现肝脏损伤及了解、评估肝脏各种功能 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统称为肝 功能试验( liver function test , LFTs )。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胆红素代谢检测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测.
Cirrhosis of the liver 肝硬化. 教学要求 ☺ 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 ☺ 主要肝功能试验及有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肝硬化的治疗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护理评估 ☺ 常用护理诊断 / 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溶血性贫血 ( Hemolytic Anemia HA )
胆道疾病 晏龙强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物理诊断技术 张振华 精品课系列 NO-4 jpkc.czmc.cn.
黄 疸.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六节 黄疸 《健康评估》配套CAI课件 主编:蔡小红 编者:周肖英 2010年10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黄疸 Juandice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肝脏的基本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蛋白合成,血糖调节,脂类代谢,激素及维生素代谢) 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解毒作用)
第十二章 黄 疸.
第十七章 肝胆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第十七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平湖一院儿科 缪海中.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华医院儿内科 钱继红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检验系生化检验室 董雷鸣.
第六章 肝脏功能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六章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HA) 孙汉英 学时数:2学时.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第13章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的原因、类型和发生机理 黄疸的类型 黄疸的一般治疗原则.
胆道疾病 Biliary Tract Disease.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淮北卫校外科教研组.
黄 疸(jaundice) 诊断学症状.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肺结核.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Biochemistry of the Liver
教学要求 掌握: 夏柯氏(Charcot)三联征的定义,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T管引流的护理。
Welcom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常见症状评估和 护理诊断 * 黄疸6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章 雅 青.
第十四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第 十 一 章 肝的生物化学.
溶血性贫血.
恶心和呕吐 Nausea vomiting.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胆 道 疾 病 肝胆 外科 张炳远 主任医师.
黄疸的鉴别诊断.
第十二章 黄 疸.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胆 石 病 梁力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主讲教师:尹燕华.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黄 疸 一、概念: 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 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粘膜 黄 疸 一、概念: 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 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粘膜 、皮肤及体液黄染的现象。(jaundice) 如只有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超过正常,而临床 上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latent jaundice)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⒈来源: 主要来源—衰老的和被破坏的RBC所释放的 Hb,占 80%~85% 次要来源—骨髓中未成熟RBC的Hb, (旁路胆红素) 占10 % ~15% 肝脏中的游离血红素及含亚铁血红 素的蛋白质如:肌红蛋白、细胞色 素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间接、游离、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 正常:340~510umol/L,平均425umol/L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食破坏分解 珠蛋白 Hb———————————{ 组织蛋白酶作用 血红素 ↓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 胆绿素还原酶 ↓ 胆红素←————————胆绿素 ↓ (间接、游离、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 正常:340~510umol/L,平均425umol/L

游离胆红素在血循环中附着于白蛋白上,形成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脏。 ⒊摄取: 被肝窦内的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白蛋白与 ⒉运输: 游离胆红素在血循环中附着于白蛋白上,形成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脏。 ⒊摄取: 被肝窦内的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白蛋白与 胆红素分离,由胞浆载体蛋白Y、Z携带至光面 内质网的微粒体。 ⒋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直接、结合胆红素,溶于水) 胆红素Ⅰ(单酯) 胆红素Ⅱ(双酯)

⒌排泄: 经高尔基器运输至毛细胆管微突、细胆管、胆 管而排入肠道。结合型胆红素进入肠道后,由 细菌的脱氢作用还原为尿胆原。 正常:血中胆红素浓度相对恒定 总胆红素1.7~17.1 umol/L 结合型 0 ~ 6.8 umol/L 非结合型 1.7 ~ 10.26 umol/L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尿胆原 尿胆素 经门脉回肝 ↓ ↓ ↓ 粪胆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尿胆素 ↓ 又随胆汁排入肠内 氧化(大部分) ↓ ↓ 重吸收(小部分) 尿胆素 经门脉回肝 粪中排出↓ 大部分转变↓ ↓小部分经体循环至肾 ↓ ↓ ↓ 粪胆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尿胆素 ↓ 又随胆汁排入肠内

示意图 胆 红 素 正 常 代 谢

三、分类 ⒈按病因分类:①溶血性黄疸 ②肝细胞性黄疸 ③胆汁淤积性黄疸 ④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⒉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性黄疸 ②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性黄疸 ⒊按解剖部位分类: ①肝前性黄疸 ②肝性黄疸 ③肝后性黄疸

四、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㈠溶血性黄疸: ⒈病因: ①先天性: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 ②后天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贫血、新生儿溶血、 不合血型输血、蚕豆病、阵睡 ③其他: 中毒、感染。 ⒉机制:大量RBC破坏,生成大量非结合性胆红素 ,超过肝脏代偿能力,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 ;溶血造成贫血及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

示意图 溶 血 性 黄 疸 发 生 机 制

⒊临床表现: ①黄疸: 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 ②急性溶血: 急性溶血时症状常严重,表现为寒 战、高热、头痛、呕吐、腰痛、血 红蛋白尿,严重时可以发生急性肾 功能不全 ③慢性溶血: 多为先天性,贫血、脾肿大。

⒋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 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 结合型胆红素基本正常,也可代偿性↑ 肠内尿胆原↑ 粪胆素↑ 粪色加深 血中尿胆原↑→→ 尿中尿胆原↑ 尿胆红素(—)性 血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性 贫血、网织红细胞↑ 骨髓红系增生旺盛

㈡肝细胞性黄疸: ⒈病因: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钩端螺旋体病等。 ⒉机制:由于受损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 排泄能力减弱,致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 加;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非结合胆 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此时形成的结 合胆红素一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 出,一部分经受损的肝细胞反流入血, 也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 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 入血,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示意图 肝 细 胞 性 黄 疸 发 生 机 制

⒊临床表现: 黄疸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疲乏、食欲减退, 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⒋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 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 尿中结合胆红素定性试验(+)性 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但在疾病高峰 期因肝内胆汁淤积尿胆原与粪胆素反而↓。 肝功能损害

㈢胆汁淤积性黄疸: ⒈病因: 肝内胆汁淤积—结石 癌栓 华支睾吸虫病 肝内〈 肝内阻塞性——毛细胆管型病肝 药物性胆淤(甲睾) ⒈病因: 肝内胆汁淤积—结石 癌栓 华支睾吸虫病 肝内〈 肝内阻塞性——毛细胆管型病肝 药物性胆淤(甲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妊娠期复发性黄疸 胆汁淤积〈     肝外———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

⒉机制: 由于胆道阻塞,致近端胆管压力增高,近端 胆管扩张,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 胆汁中的结合型胆红素反流入血。 此外,肝内胆汁淤积也可因药物致胆汁分泌 功能障碍,毛细胆管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 流量减少,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 见下图 ↓

示意图 胆 汁 淤 积 性 黄 疸 发 生 机 制

⒊临床表现: 黄疸呈暗黄、黄绿或者绿褐色。 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 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原发疾病的其他表现。 ⒋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 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尿胆红素试验(+)性 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者缺如;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胆固醇↑ 影像学检查阳性发现。

㈣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系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有 先天性酶缺陷所致的黄疸。大多数发生于儿童及 青少年,有家族史,除极少数外,多数健康状况 良好。 ⒈ Gilbert Syndrome 肝细胞摄取障碍及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非结合胆红素↑ ⒉Dubin-Johnson Syndrome 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 结合胆红素↑

⒊Rotor Syndrome 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及排泄均障碍 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 ⒋Crigler-Najiar Syndrome 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非结合胆红素明显↑ 分为完全缺乏型和部分缺乏型,完全缺乏型 可并发核黄疸(nuclear jaundice),预后差;部 分缺乏型预后较好。

附: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血清胆红素(umol/L) 尿液检查 结合型 非结合型 结合型 /总胆红素 尿胆原 胆红素 正常人 结合型 非结合型 结合型 /总胆红素 尿胆原 胆红素 正常人 0~6.8 1.7 ~10.2 20% 正常 (-) 溶血性 轻度↑ 明显↑ ﹤20% 明显↑ (-) 肝细胞性 中度↑ 中度↑ ﹥35% 中度↑ (+) 胆汁淤积性 明显↑ 轻度↑ ﹥60% ↓ 强 (+)

五、伴随症状: ⒈发热: 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 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 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⒉上腹剧痛: 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症;右 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为夏科三联征 (Charcot) 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 痛或胀痛者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 原发性肝癌。

⒊肝肿大: 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 且表面光滑者,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 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 面凹凸不平有结节者见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 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 结节感者见于肝硬化。 ⒋胆囊肿大: 提示胆总管有梗阻、常见于胰头癌、壶 腹癌、胆总管癌等。

⒌脾肿大: 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 症、疟疾、门脉性或胆汁性肝硬化、各种原因 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及淋巴瘤等。 ⒍腹水: 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 ⒎消化道出血: 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 胆结石、胆管癌、Vater壶腹癌等。

六、辅助检查: ⒈十二指肠引流 ⒉B超 ⒊X线 ⒋ERCP ⒌PTC ⒍放射性核素检查 ⒎CT ⒏MRI ⒐腹腔镜 ⒑肝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