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在历经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的主要原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和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学校发展力 两个中心 -------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源.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内容 注重过程 强调知道“那是” 强调知道“ 为什么”和如何 学生作为个体而学习, 学生在团队和小组中学习,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内容 注重过程 强调知道“那是” 强调知道“ 为什么”和如何 学生作为个体而学习, 学生在团队和小组中学习, 并经常相互竞争 注重集体性与合作性 学生高度独立 学生相互依赖 强制性的学习目的 协商性的学习目的 书面考试进行的评估 不同形式的评估 知识仅通过科目传递给 学生从不同来源综合知识 学生 讲授统治了课程内容 教学形式是灵活的,且并不总是 提供的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教师的作用是专家型的 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并且是学生 学习伙伴关系中的一种来源
一个表示上述各种师生关系的更简便图形: 控 教师 制 学生 Do To Do For Do With Enable
以上所述的师生关系表明:越是往右,学生的自主性就越大,而教师的控制就越弱,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更容易得到培养,而这正是我国教育和欧美国家教育中的差异之所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往右,学生才能形成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这四种师生关系,应同时存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只不过在不同的时候或不同的授课内容时,应不断变换着这种关系,而不应仅仅总是停留在左边Do To 和Do For的师生关系中。
. 学校发展力 一个基本点 ------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一个基本点 ———教师心理健康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热爱并勤于教育工作,尊重学生,成就感、 一个基本点 ———教师心理健康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即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课程观、师生观、教育价值观和儿童观) 热爱并勤于教育工作,尊重学生,成就感、 满足感,适度的焦虑。 厌烦并疏于教育工作,放任、包办代替学生,过度焦虑、不满。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2.认知正常(自己、教材、学生) 过高、过低估计自己;严重的思维偏差,钻牛角尖;对学生有成见,耻笑、挖苦学生。 有自知之明;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积极的态度关心学生的需要和困扰。 过高、过低估计自己;严重的思维偏差,钻牛角尖;对学生有成见,耻笑、挖苦学生。
3.健康的情绪、情感 该哭就哭,该笑就笑;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有效调控情绪。 情绪不协调,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总是迁怒于人;急躁多变,过于冷漠;不能自控。
4.健全的意志品质 目的明确;决策果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有足够的耐心;有效的自我调控。如教育机智。 随心所欲,为“情”所使,急躁;遭遇意外时惊慌失措,犹豫不决,甚至恼羞成怒,一发而不可收。
5.良好的自我意识 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正确的自我体验(胜不骄,败不馁);积极的自我调节。 夸大自己的优点或缺点,好高骛远或退缩不前;自负或过度自卑,得意忘形或心灰意冷;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常立志。
6.和谐的人际关系 像医生看病人一样专挑别人毛病,为满足私欲妄取强求,以强凌弱或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对学生厚此薄彼、独断专制、责骂、体罚等。 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友善、同情、信任)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猜疑、嫉妒、敌视);对学生进行“疏离式关爱”。
7.完整统一的人格 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表里不一,言行脱节;说一套做一套,让人捉摸不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或许他(她)没有英俊的外表或姣美的容颜,但是他(她)自然朴实,乐观自信,不卑不亢,能够平等地与所有人交往; 或许他(她)并不高大,却有人格的挺拔与伟岸,有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品格;或许他(她)没有机会去干大事,他(她)却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潜心的投入去做小事; 或许他(她) 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超人的才智,或许他(她)并不耀眼,并不引人注目,但他(她)悦纳自我、友爱他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
心理健康的人是这样一个人: 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他(她)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弱点,有这样那样的软肋和局限,但是他(她)能正视自我,不文过饰非;他(她)能够从善如流,并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
. 学校发展力 几点追求 -----高层次才能高质量
教师要具备“二三三”结构,即“二本”、“三力”、“三点”。 夯实“二本”: 教师的师德是职业的根本,李吉林.ppt 教师的理念是改革的根本;钱梦龙.ppt
教师要具备“二三三”结构,即“二本”、“三力”、“三点”。 储备“三力”: 教师的知识构成教师的磁力, 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艺术性与方法构成教师的魅力,魏书生.ppt 教师教书育人的科研能力构成教师的伟力;张思中、张思明.ppt
教师要具备“二三三”结构,即“二本”、“三力”、“三点”。 张扬“三点”: 教师的基本功构成教师的基点,电话 教师的能力构成教师的支点, 教师的个性构成教师的亮点。
. 学校发展力 几个小方法 ------提高质量方法多样
不同诱因的学生成绩曲线 . 表扬组 平均成绩 训斥组 静听组 控制组 天数
评语的效应 . 顺应评语 特殊评语 无评语
曲径通幽式评语 文笔令人拍案叫绝,如果再能打开思路,在形式上作一番加工,定会锦上添花。(文笔较好,但形式落入窠臼) 修辞将使你的文章在朴实无华之外,再收获“生动优美”的桂冠。(语言是白开水) 一首动听的歌谣让成长的历程充满诗情画意,但不能忽略标点——它们可是成长道路上的脚印啊。(标点不能忽略)
哲理式评语 与其在黎明前诅咒黑暗,不如在黑暗里迎接黎明。(劝勉学生直面逆境) 过去,只是一枚橄榄,可以回味,却填不饱肚子。(告诫学生向前看) 真心的快乐是需要热情的薪火和真诚的汤料慢慢熬制的。(告诉学生要追求真正的快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修正线 . 10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4 25 一天 六天
学校发展力 . 教学案
三种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接受学习 互动式学习 探究学习 问题解决 建构主义 刺激----反应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评估学习 强化原则 评价方案 认知主义 接受学习 互动式学习 探究学习 问题解决 建构主义 学习观: 学习背景 原有经验的改变 个体构建 教师:主导者 发现者 中介者
.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交流,主张教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知识的建构需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表达或展现,而“问题性、模糊性、不一致性”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和老师是否拥有问题意识是产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
. 作为传承文明,创造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运动的不断发展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应该是充满灵动、激情和创造的殿堂。而在旧的课堂上,僵化的理念、僵硬的模式、僵死的知识点,形成的令人窒息的气氛,扼杀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创新的思维和活泼的天性;而一味追求分数的巨大压力,又逼迫老师为了追求高分数,弥补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大量占用学生的自学和休息时间,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成为未老先衰的一代。
. 我们追求的不是学生考试的纯粹高分数,而是使学生成为具有发问精神、创新能力、会交流、会学习、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社会人”;是遵循教育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学理念的外化形式;是使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通过“互动”解决问题,进而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的惊喜,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进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过程的快乐。
. 教师应成为学习型的教师,学校应成为学习型的学校。因为教育要满足生活向前向上发展的需要;因为教育不仅是传承文明,更要创新文明;因为教育不仅是教育,教育更是生活;因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塑造人格,更是改造个体、改造社会。
.结束语 成功和失败之间并没有一道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也许是再上一个台阶的努力,也许是在一闪念之间。没有坚定的信念,克服不了困难;而克服困难的过程,可能就是创造奇迹的过程。在凝聚力量,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推进工作,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甚至是超越自己。既充实了自己,又 发展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