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第七課 樂府詩選 長干行 李白
授課大綱 ☺樂府詩簡介 ☺ 〈長干行〉介紹 ☺課文相關典故 ☺作者介紹 ☺小遊戲:李白名作填填看 授課大綱 ☺樂府詩簡介 ☺ 〈長干行〉介紹 ☺課文相關典故 ☺作者介紹 ☺小遊戲:李白名作填填看
樂府詩簡介 來源 原為官署名稱,秦代已有之。漢武帝時正式成立樂府官署,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職責 制訂樂譜及採集民間歌謠以入樂 來源 原為官署名稱,秦代已有之。漢武帝時正式成立樂府官署,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職責 制訂樂譜及採集民間歌謠以入樂 定義 後人將「魏晉至唐代間,可以入樂的詩歌,以及仿樂府古題的作品(新樂府運動)」統稱為樂府詩 演變 早期的樂府詩,詩、樂一體,文學與音樂緊密結合。發展到後來,樂府詩變成純粹的詩歌作品,僅在詩題上殘存樂府體類的標誌 其他資料來源:三民課本
樂府詩特色 標題:歌、行、弄、吟、唱、辭、怨、曲、謠、調、引、操...... 多屬民間歌謠,作者多不可考 多入樂,可歌可誦 平仄皆可,偶數句必須押韻,可以換韻 句數、字數不限(多為長短句) 不講平仄、對仗 多敘述、能反應時代,風格貴遒勁 宋以後之詞、曲,亦稱樂府(如:東坡樂府) 資料來源:http://xs3.tcsh.tcc.edu.tw/~fish/chinese/guo%20xve%20wen%20shi/yu%20fu%20shi.htm
樂府詩重要總集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 上起唐虞、下至五代,總括歷代之樂府詩 分為十二類: 入樂─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 不入樂─雜歌謠辭、新樂府辭 圖片來源詳細網址: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26/124974/124987/7398916.html 資料來源:http://xs3.tcsh.tcc.edu.tw/~fish/chinese/guo%20xve%20wen%20shi/yu%20fu%20shi.htm
文體 樂府詩 古詩 作者 民間詩人和士大夫 士大夫 音樂 入樂,可歌,可誦 不入樂,不可歌,只可誦 句法 句式自由、多長短句 句式較嚴整,多五、七言 句數 不限 對仗 平仄 不分 用韻 只求韻諧 換韻 可以換韻 發展 起於西漢漢武帝之後, 盛於魏晉南北朝, 唐代之後式微 創始於兩漢,發展於魏晉, 衰落於南北朝,復興於唐宋 風格 主敘事,貴遒勁 主言情,尚溫雅 價值 同為漢代詩歌雙葩 影響 五言古詩自樂府發展來, 七言絕句源自南北朝樂府小詩 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來 表格來源: http://teach.ymhs.tyc.edu.tw/chinese/literary_data/literary_page.htm
「長干曲」簡介 長干曲本為樂府古辭,「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搖。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詩中主角是搖舟弄潮的船家女。唐代詩人擬作,也都以女子為主角,可見長干之曲主要是寫女子生活 長干里位於長江岸邊,商業經濟極為發達,商人經常往來於長江上、下游,因而形成特色。商人一去經年累月不返,商婦相思遂成一顯明的社會現象,一時文人多有以此為寫作題材 李白此作繼承了樂府古辭,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又予以拓深和提高。以其敏銳的眼光,高超的藝術概括力,塑造了一個鮮明的年輕商婦的形象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tc_md/ha2/ha22/ha224_1/ha224_1m2.htm
李白〈長干行〉架構 童年生活:運用追憶的方式,寫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道出了兩人深厚的感情基礎 婚姻生活:初嫁的嬌羞情懷、婚後熾熱堅真的愛戀、丈夫遠行的擔憂害怕 別後相思:深深的離愁,使青春年華在刻骨銘心的煎熬中逐漸老去 未來期盼:商婦渴望會面的熱切心情和蘊藏心底的奔放熱情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chinese/poem/read/tong/leewhite/long.htm
李白〈長干行〉藝術特色 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 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細緻入微,語言含蓄精煉 風格纏綿婉轉,具有柔和深沉的美 巧妙地運用了誇張的手法 受古樂府詩歌的影響:年齡序數─〈孔雀東南飛〉、四季相思─〈西洲曲〉 資料來源: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9%95%BF%E5%B9%B2%E8%A1%8C%E3%80%8B
李白〈長干行〉評價 明‧鍾惺:「古秀,真漢人樂府。」 明‧黃周星:「雖是兒女子喁喁,卻原帶英雄之氣,自與他人閨怨不同。」 清‧紀昀:「興象之妙不可言傳,此太白獨有千古處。」 《唐宋詩醇》:「兒女情事,直從胸臆間流出,縈迂曲折,一往情深。」 《唐詩三百首鑑賞》:「詩篇淒怨,悲涼中又不失清麗委婉,感情純正而真切。」 其他參考資料:moss2007.shinmin.tc.edu.tw:8080/.../樂府詩(陌上桑.長干行).ppt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chinese/poem/read/tong/leewhite/long.htm
課文相關典故 尾生抱柱/尾生之信 尾生是《莊子‧盜跖》中盜跖在與孔子對話時提到的一個人物。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 《史記》亦贊其堅守信約,有「信如尾生」之說 資料來源詳細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0%BE%E7%94%9F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7%C0%A5%CD&pieceLen=50&fld=1&cat=&ukey=-1361542567&serial=1&recNo=1&op=f&imgFont=1 圖片來源:http://insurance.jrj.com.cn/2009/07/0613575433769.shtml 資料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維基百科
望夫臺/望夫石 古代常有男子久出不歸,其妻登高眺望,等待丈夫歸來的故事,所以很多地方都有望夫臺、望夫石等傳說, 唐‧劉禹錫〈望夫山〉: 終日望夫夫不歸,(傳說古時有位女子苦候丈夫不歸) 化為孤石苦相思。 (於是化為石頭苦苦的在山頭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 (意指千年如一日) 只似當時初望時。 (意指仍如初望時的迫切心情)
望夫臺/望夫石 唐‧王建〈望夫石〉: 望夫處,江悠悠,(江水悠悠,如無盡的情思) 化為石,不回頭。(刻劃思婦登臨的長久,堅貞不渝) 唐‧王建〈望夫石〉: 望夫處,江悠悠,(江水悠悠,如無盡的情思) 化為石,不回頭。(刻劃思婦登臨的長久,堅貞不渝) 山頭日日風復雨,(每個日夜風吹雨打,仍不改初衷) 行人歸來石應語。(丈夫歸來後,石頭應會開口傾訴思念之情吧)
澎湖七美‧望夫石 像是一個橫臥在海崖邊的懷孕女子,從頭、肚子到腳都很容易分辨得出來 圖片來源詳細網址:http://sof.yhes.tp.edu.tw/教材資源庫/Image%20Library/Forms/DispForm.aspx?ID=61&Source=http%3A%2F%2Fsof%2Eyhes%2Etp%2Eedu%2Etw%2F%25E6%2595%2599%25E6%259D%2590%25E8%25B3%2587%25E6%25BA%2590%25E5%25BA%25AB%2FImage%2520Library%2FForms%2FAllItems%2Easpx%3FRootFolder%3D%252F%25E6%2595%2599%25E6%259D%2590%25E8%25B3%2587%25E6%25BA%2590%25E5%25BA%25AB%252FImage%2520Library%252F%25E6%25BE%258E%25E6%25B9%2596%25E7%25BE%25A4%25E5%25B3%25B6&RootFolder=%2F%E6%95%99%E6%9D%90%E8%B3%87%E6%BA%90%E5%BA%AB%2FImage%20Library%2F%E6%BE%8E%E6%B9%96%E7%BE%A4%E5%B3%B6 像是一個橫臥在海崖邊的懷孕女子,從頭、肚子到腳都很容易分辨得出來 圖片來源:台北市國小社會領域輔導團教材資源庫 資料來源 http://easy.sina.com.tw/scenic/article_contentid-3299.html
香港沙田‧望夫石 大石上有兩塊石,一大一細並排而立,造形狀似婦人背著孩子,迄立在山峰 圖片來源詳細網址:http://www.chinanews.com.cn/ga/gamy/news/2007/12-03/1093614.shtml 大石上有兩塊石,一大一細並排而立,造形狀似婦人背著孩子,迄立在山峰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9B%E5%A4%AB%E7%9F%B3
廣東上川島‧望夫石 一塊母石斜負著一塊子石,猶如漁婦背子望著遠方的大海,飽含深情地等著丈夫平安歸來 圖片來源詳細網址:http://gd.bookinge.com/13678.html 一塊母石斜負著一塊子石,猶如漁婦背子望著遠方的大海,飽含深情地等著丈夫平安歸來 圖片來源:e旅行網
山東長島‧望夫礁 形狀似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面朝大海迎風而立 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89c630100e8yo.html
李白簡介 字號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自稱海上釣鰲客(見下頁補充) 世稱詩仙 與杜甫齊名,號稱李杜 籍地 祖籍隴西成紀,幼年遷居四川 家居綿州昌隆青蓮鄉 圖片來源:http://219.238.219.80:81/gate/big5/www.showchina.org/zgwhxl/zgwx/sylm/200706/t116965.htm
補充─海上釣鰲(鼇)客 李白開元謁宰相,封一板上,題云:「海上釣鰲客李白」。 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 白曰:「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 相曰:「何物為餌?」 曰:「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 時相悚然。
生平簡介 ◎蜀中求道,離蜀漫遊 20歲後飽覽蜀中名山大川,曾往峨眉山隱居、修道→「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24歲「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漫遊使他大開眼界,其輕財好施之美名,也因此傳之江南 26歲與高宗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此段時期結識了詩名滿天下,比他大十二歲的孟浩然 資料來源:http://www.wahas.com/archiver/?tid-1349367.html
生平簡介 ◎召為翰林 天寶年間,被召入京。詩人賀知章讀其〈蜀道難〉樂府詩,讚不絕口,稱之「天上謫仙人」 玄宗親自接見,以「七寶床賜食」,命為翰林供奉,負責起草詔書,極盡優寵禮遇 軼事:龍巾拭吐,御手調羹 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軼事:新創〈清平調〉 圖片來源:http://kids.yam.com/edu9/language/chinese/essay/20041129152114_1.php 資料來源:http://www.wahas.com/archiver/?tid-1349367.html
補充─〈清平調〉故事 天寶二年暮春,玄宗偕貴妃至沈香亭賞花。名歌手李龜年率梨園弟子,至御前助興獻唱 玄宗以「賞名花、對愛妃,怎能用舊詞」為由,宣李白入宮即席作詞。當時李白在宿酒未醒中援筆進呈〈清平調〉三首,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語語濃豔,字字珠璣,遐想聯翩,妙不可言 玄宗貴妃對〈清平調〉讚不絕口,然高力士因脫靴之恥懷恨在心,藉機向貴妃進讒言:以為李白詩中的趙飛燕即指貴妃,故意侮辱她,李白遂為貴妃所恨 資料來源:http://www.wahas.com/archiver/?tid-1349367.html
補充─〈清平調〉三首 雲想(如、似)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應該)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可愛)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美人)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解除)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生平簡介 ◎賜金放還,二次漫遊 玄宗數次欲任命李白當有實權的官員,但貴妃和高力士懷恨在心,因而阻止。李白無法實現報國的理想,自請辭職,玄宗賜金放還 李白因之展開人生的第二次漫遊生活。其間與時年33歲杜甫結為忘年交,詩仙、詩聖的相逢為文學史上的佳話 資料來源:http://www.wahas.com/archiver/?tid-1349367.html
生平簡介 ◎流放、病卒 安史亂興,避居廬山,任永王李璘幕僚。璘敗,白連坐當誅 傳因曾救免郭子儀,蒙其請解官以贖,定罪長流夜郎。至白帝城忽接赦令,驚喜交加→〈早發白帝城〉 投靠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病卒於當塗 軼事: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塗,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 資料來源:http://www.wahas.com/archiver/?tid-1349367.html
文學地位 所作詩歌想像奇特,感情奔放,風格雄奇飄逸,有「詩仙」之稱 在盛唐詩人中,是浪漫派的代表。作品以樂府及絕句最為出色 與杜甫齊名,並稱「李杜」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杜甫讚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其他資料來源:三民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