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教發展 (一)傳統漢文化的擴張 1.從中國大陸移植教化體制 (1)府、州、縣、廳之儒學:與科舉密切結合 (2) 書院、義學:地方官、士紳興辦 A.書院:崇文書院、海東書院 B.義學:芝山文昌祠義塾 (3)書房:讀書人開班授徒
2.儒家傳統文化的代表與傳承者 (1)主要代表:來臺的官員 A.明遺臣沈光文 a.臺灣傳統漢文學先驅 b.與季麒光共創「東吟社」,開詩社之風 B.清領初郁永河《裨海紀遊》: 描寫臺灣風土
(2)傳承者:新晉身士紳階層的家族 A.進士蔡廷蘭:詩作多描寫現實生活的辛苦 B.新竹鄭用錫、林占梅;臺北陳維英 C.道、咸、同年間,文學風氣冠於北臺灣的 新竹,詩社佔全臺半數以上 3.臺灣士紳家族的宅邸 (1)新竹鄭家北郭園:曾是文壇重心 (2)板橋林家花園(圖1、2) (3)霧峰林家(圖1、2)
(二)原鄉信仰的發展:在地化 1.原鄉信仰 (1)漳州移民:開漳聖王 (2)泉州移民:保生大帝 (3)潮州移民:三山國王 2.林爽文事件後,義民爺也成為客家人信仰 (圖1、2、3) 3.原鄉信仰轉化為聚落神 媽祖從海上守護神→陸地守護神(茶、礦神)
4.神格轉變使信徒人數增加,不同區域、祖籍 移民,也有了共同信仰 (三)歲時節慶與民間宗教活動 1.農工商等移民,作息與節慶主要依循傳統漢 人農業社會,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2.民間信仰重視對孤魂野鬼的祭拜 (1)中元普渡 (2)建醮的宗教祭典 (3)百姓公廟、姑娘廟、王公廟等
3.神明生日慶典為宗教節慶重點所在 (1)「三月瘋媽祖」顯示對媽祖信仰的重視 (2)在廟會慶典中爭奇鬥豔,大開筵席 A.移墾社會對文教較為輕忽 B.習於誇示財富 4.祭拜「地基主」:受平埔族信仰影響 5.亂彈(北管戲)甚受歡迎: 「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The End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霞海城隍廟 1853年因艋舺經濟利益發生「頂下郊拼」。泉州同安人失敗後便轉往大稻埕發展,興建霞海城隍廟,成為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霞海城隍廟 1853年因艋舺經濟利益發生「頂下郊拼」。泉州同安人失敗後便轉往大稻埕發展,興建霞海城隍廟,成為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平定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被乾隆皇帝認為是他的十全武功之一,特製版畫紀念。 平定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被乾隆皇帝認為是他的十全武功之一,特製版畫紀念。
乾隆皇帝在林爽文事件後曾製十座紀功碑石與龜座,以褒揚福康安之戰功,其中四座全刻滿文,四座全刻漢文,二座漢滿文合刻,而滿漢文合刻的,一座立於嘉義。
王得祿 為嘉義太保人,因平定林爽文事件及海盜蔡牽,累任至浙江提督,詔加太子少保銜。圖為位於嘉義的王得祿將軍墓。 王得祿 為嘉義太保人,因平定林爽文事件及海盜蔡牽,累任至浙江提督,詔加太子少保銜。圖為位於嘉義的王得祿將軍墓。
士林芝山岩的同歸所 林爽文事件造成許多當地先民喪命;再加上清咸豐九年間,臺北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士林一帶的漳州人死亡甚多,地方人士收其遺骸,集葬於此。
守隘 漢人不斷越界移墾,並設隘寮以防備「生番」出山「騷擾」。 守隘 漢人不斷越界移墾,並設隘寮以防備「生番」出山「騷擾」。
社師 平埔族漢化極深,設有學校教導平埔族兒童習字讀書。
捕鹿 鹿是平埔族最主要的獵物,鹿皮具有經濟價值,肉亦可食用。 捕鹿 鹿是平埔族最主要的獵物,鹿皮具有經濟價值,肉亦可食用。
金廣福公館 是由閩客合股經營的墾號,也是臺灣最大的隘墾,開墾了今天新竹寶山、北埔、峨眉一帶的土地。 金廣福公館 是由閩客合股經營的墾號,也是臺灣最大的隘墾,開墾了今天新竹寶山、北埔、峨眉一帶的土地。
道東書院 是昔日彰化和美一帶的文教中心,也是臺灣現存清代書院較具原貌者。「道東」意指「王道東來」,也稱為「文廟」。 道東書院 是昔日彰化和美一帶的文教中心,也是臺灣現存清代書院較具原貌者。「道東」意指「王道東來」,也稱為「文廟」。
道光二十四年林平侯過世,林家第二代國華、國芳兄弟繼承父業,共居不分家。為了收租之便,在板橋建造第一棟建築──弼益館作為落腳處。
板橋林家花園 林家花園的方鑑齋前有小戲臺和荷花池,十分風雅。 板橋林家花園 林家花園的方鑑齋前有小戲臺和荷花池,十分風雅。
霧峰林家 佔地三甲餘,建於清同治年間,其宅第分為頂厝、下厝及萊園。頂厝包括景薰樓組群、蓉鏡齋、新厝、頤圃等;下厝包括草厝(公媽廳)、宮保第、大花廳及二房厝等。
霧峰林家下厝大花廳,林家子弟與官員合影。前排林紀堂、林朝選、林沛堂、林燕卿(左1、2;右1、2),後排林少波、林階堂、林獻堂、林澄堂、林幼春(左1、3、4、5、6)。(攝於日治)
北郭園 鄭用錫晚年時,買下北門城外一片水田,耗費巨資興建,完成這座「有堂廡十數間,前後凡三四層,水池假山,亭樓花木燦然畢備」的庭園。現今只剩下些許遺跡。
新埔褒忠亭 又稱義民廟,主祭林爽文事件中保衛鄉土而犧牲的客籍人士。
義民崇拜是臺灣客家移民獨特的信仰,在每年農曆七月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供奉林爽文、戴潮春事件時,死於戰爭的客家人。
北港義民廟 北港地區抵抗林爽文與戴潮春的罹難者贏得義民公之美名,成為臺灣少數奉祀福建籍助官平亂義民之所在。 北港義民廟 北港地區抵抗林爽文與戴潮春的罹難者贏得義民公之美名,成為臺灣少數奉祀福建籍助官平亂義民之所在。
大龍峒保安宮 泉州同安人來臺開墾,許多人水土不服,因此奉祀原鄉的守護神醫神保生大帝,香火鼎盛,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 大龍峒保安宮 泉州同安人來臺開墾,許多人水土不服,因此奉祀原鄉的守護神醫神保生大帝,香火鼎盛,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
新莊慈祐宮和板橋慈惠宮都是奉祀媽祖的廟宇,慈惠宮並且是由新莊請去的二媽。原來咸豐三年的漳泉械鬥後,板橋、新莊的和解是由神明決定的,為了化解歧見,並邀請新莊的二媽到板橋,媽祖廟還門對著門,遙遙相望。
「三月瘋媽祖」 每年農曆三月媽祖生辰,大甲鎮瀾宮都會舉行遶境活動,起駕日鎮瀾宮附近擠滿香客。 「三月瘋媽祖」 每年農曆三月媽祖生辰,大甲鎮瀾宮都會舉行遶境活動,起駕日鎮瀾宮附近擠滿香客。
92指考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A)明鄭時期的新竹 (B)康熙中期的嘉義 (C)雍正時期的臺南 (D)乾隆晚期的鹿港 一項記載指出某地:「居民七十九家,計二百五十七人,無土著。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者無一人。皆丁壯力農,無妻室,無老耆幼童。」根據你對漢人移民入臺開發過程的知識,這類居民結構最可能出現在以下何時何地(注:地名為今地名)? (A)明鄭時期的新竹 (B)康熙中期的嘉義 (C)雍正時期的臺南 (D)乾隆晚期的鹿港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解析 由題幹可知,此為一種男女比例極為懸殊之人口結構,以壯年男子為主要人口。清康熙二十三年起長期禁止移民攜眷來臺,直至雍正晚期才放寬限制,造成清朝早期的漢人移民男女比例失調、娶妻不易的情形,就時間而言,(B)、(C)皆於此一時期,但臺南為府城所在,多舊住之本地人,因此多有妻室眷口,而嘉義為新住之民,多半無妻,故答案為(B)。
98指考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A)利益競爭 (B)習慣不同 (C)官員放縱 (D)語言隔閡 兩位清朝官員談到臺灣的械鬥。熊一本說:「兩類肇端,每在連塍(土溝)爭水、強割占耕、毫釐口角,致成大衅。」福康安說:「因閩庄、粵庄彼此交錯,田業毗連,遂有構衅相爭之事。」就兩人的說法來看, 分類械鬥的起因是: (A)利益競爭 (B)習慣不同 (C)官員放縱 (D)語言隔閡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解析 熊一本提到「每在連塍(音ㄔㄥˊ,稻田間的路界)爭水、強割占耕、毫釐口角,致成大衅(音ㄒㄧㄣˋ,「釁」的古字,指爭端)」,意指雙方為了爭田地、水源,因而引發爭端;福康安亦指出閩、粵雙方為了田地相互爭奪,由上可知,兩人皆認為分類械鬥的原因來自於械鬥雙方對田地、水源等利益的競爭,故選(A)。
96指考 一位地方官員約束粵莊人民,不准參與漳、泉械鬥,並要求他們自備武器糧食,操演軍備,以防守粵莊。這最可能是臺灣何時的情況? (A)鄭氏時期 (B)清領前期 (C)清領後期 (D)日治初期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解析 從題幹的漳、泉械鬥,已可知其為清廷治理臺灣的時期,選項(A)、選項(D)皆為非;清領時期臺灣經常爆發械鬥,其中以原鄉之別的械鬥最為重要,當時在臺最多的就是泉州人和漳州人,雙方為了經濟、社會等因素及偶發衝突,常發生械鬥。械鬥後來隨著臺灣移墾社會漸趨穩定,政府的行政力也越能有效控制,逐漸減少消失。從題幹所述,官員無法以政府的力量排解械鬥,僅消極的期望粵人中立自保,可見仍是行政力量薄弱的時期,故答案為選項(B)。
93指考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A)乞丐的出現 (B)保甲的設置 (C)頭目的選舉 (D)各社間的衝突 清代臺灣某地方志記錄南部平埔族社會,將「某個現象」的出現視為平埔族公有制社會解體的迹象。此處「某個現象」最可能是以下何者: (A)乞丐的出現 (B)保甲的設置 (C)頭目的選舉 (D)各社間的衝突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解析 平埔族的公有制社會是由部落首領或長老分配族人所得,包括農作物、漁獲或狩獵所得等;自從漢人大量移民後,生存空間大幅縮減,使其資源不夠使族人皆能有所養,導致公有制便難以維持,造成族人必須以其他的方式謀生。選項(A)乞丐的出現便是「公有制」解體的跡象;選項(B)的保甲制是漢人移民鄉村聚落中的組織系統,負責管理鄉里戶籍登記等事宜,與平埔族公有制無關;選項(C)和選項(D)的現象為平埔族社會原有的,故答案以選項(A)較為合適。
95學測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A)彰化地區發生了兩派人馬的集體衝突 (B)魚塭養殖的鰻魚豐收,外銷成果良好 某人翻閱古書,看到一位任職臺灣的官員在1820年提出一份有關當地的報告。這份報告的主旨最可能包括下列何者? (A)彰化地區發生了兩派人馬的集體衝突 (B)魚塭養殖的鰻魚豐收,外銷成果良好 (C)當地父老聯名,請求官府改建火車站 (D)糖廠安裝新式的蒸汽鍋爐以提高產能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解析 選項(A)清領時期臺灣分類械鬥頗多,時常有不同的社會群體衝突而引發暴力事件,如彰化的漳泉拼、艋舺的頂下郊拼;選項(B)臺灣鰻魚養殖始於1960年代,外銷成果豐厚,1980年代曾占全世界第一位,為臺灣賺進高額外匯,曾有「鰻魚王國」美譽;選項(C)臺灣修建鐵路始於劉銘傳時代,1891年臺北至基隆段通車;選項(D)日本領臺後,臺灣糖業方使用新式工業機器,提高產量及品質;依據時間可知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