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以同策制举。晚年定居颍水之滨,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其文章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 (栾, luán )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摆一摆,想一想. 棋子个数数的个数 摆出的数 、 10 2 、 11 、 20 3 、 12 、 21 、 30 4 、 13 、 22 、 31 、 40 5 、 14 、 23 、 32 、 41 、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 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打一自然现象) 风 教 师:王润连.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古代四大名楼 : 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 王勃的《滕王阁序》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 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 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 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 呀! ”
脚掌 眼皮 睫毛 驼峰 肉疙瘩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铺天盖地 陷进沙子里 松散的沙子 z.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國二甲S 姚逸寧 指導老師:胡瀚平老師.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乘法 四 乘法(第二课时).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國二甲 黃曼寧 指導老師:胡瀚平.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20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范仲淹.
10.2 立方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儿童乐园 王秀梅.
黃州快哉亭記 以「記」為名的文章 三蘇的關係 本文主旨-不以物傷性 從文章旨趣看夢得處境.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作品背景: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苏辙倾其全力,以官职抵罪营救,苏轼终于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     元丰二年年底,苏轼离京城抵黄州,因路途遥远,情况不明,将远在湖州的家眷托付苏辙照顾,元丰三年二月,苏轼抵黄州,生活安定后,苏辙即送苏轼家眷自南都出发,缭绕百日,经九江至磁湖(今黄石市),五月底,苏轼去离黄州四十里的巴河口迎接,作《晓至巴河口迎子由》诗,苏辙有《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二诗答之》,苏轼又作《次
余角、补角.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欢迎观赏 点击翻页 谢庆漫画选编 2002—2013 资料来自小老头网站 2013年底编辑制作.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音名与音组 许昌市十二中教育集团 执教人:冯胜华.
日月潭 山东省兖州市大安镇中心小学 刘建勇.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月光曲 贝多芬.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古 诗 江 上 渔 者 岳阳小学 肖云珩.
沉浸式小学组 Immersion Group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英语句型之—— 强调句型.
ScienceDirect高级检索功能及使用视频、说明发现路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西藏 Tibet.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用计算器开方.
10/19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兔年的祝福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 2011 年元旦.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8小鹰学飞.
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 下册第七单元 不!是乐谱错了.
荷叶圆圆.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找 因 数.
3.4 角的比较.
路旁的橡树.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以同策制举。晚年定居颍水之滨,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其文章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 (栾, luán ) 。

请阅读课文,翻译全文,并找出文章的主旨 主旨句: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第一段:描写江流之胜,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第三段:赞颂宋玉从《风赋》谈起,谈到了一般人的“忧乐观”——说明“快”与“不快”皆由心生,与外物无关。 第四段:对张君人生态度的肯定——“快”与“不快”,关键在于内心之“得”与“不得”。 主旨句: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湘水、沅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 开头真是 起笔不凡, 不落俗套! 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三变” 请找出本段描写“江流”的句子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浩淼水面,壮阔气势 ? 这两句不仅点出了造亭的目的和题意,而且提示了作者一上来写江水的用意,造此亭是为了观赏长江流水的美景从而引起快感,从江水着笔自然顺理成章。 开头真是 起笔不凡, 不落俗套!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

? 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水色、山光 登临者“快哉” 命名“快哉”的原因 历史遗迹 世俗者“称快”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水色、山光 登临者“快哉” 命名“快哉”的原因 历史遗迹 世俗者“称快” ?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第三段:赞颂宋玉从《风赋》谈起,谈到了一般人的“忧乐观”。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第三段:赞颂宋玉从《风赋》谈起,谈到了一般人的“忧乐观”。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 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

“忧乐观” 第三段:赞颂宋玉从《风赋》谈起,谈到了一般人的“忧乐观”。 一般人:“人有遇、不遇之变”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一般人:“人有遇、不遇之变” “忧乐观” 苏 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第四段:对张君人生态度的肯定。 现在,张君不把贬谪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迎送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

谈一谈,你对“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有何理解? 君子以坦荡豁达的处世态度面对所有的不快,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随遇而安,才能聆听自然之美。 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苏辙生性沉静淡泊,虽没有历经“乌台诗案”之屈辱,却也有贬官之累),故作者写做这篇文章寓勉人并自励之意,全文主旨在说明人心坦然自得,不受制于外物,便能无往而不快。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一想,本课作者随缘自适的人生观,对你有何启发?请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你在学习上或同伴、父母所遇到的挫折,以及你的自处之道。

c 到,往 B 练一练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 B、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胜:胜景,景观 C、将何适而非快 适:安适 D、王披襟当之 当:对着,迎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对“快哉”看法的一组是( ) ①、……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今乃得玩之(胜景于)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③、曹孟德、孙仲谋……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④、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⑤、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⑥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A、① ② ④ ⑥ B、② ③ ④ ⑥ C、③ ④ ⑤ ⑥ D、① ③ ⑤ ⑥ 到,往 B ①是筑亭目的及亭的命名, ⑤是与亭名相关的典故,均不是作者对“快哉”的看法

练一练 B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B、文中的“不以物伤性”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的生活理想是一致的。 C、作文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 D、文章既写出了作者登临览胜的快意之情,又含有不平之气。 解释: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思想境界显然远远高出一般的迁客骚人,苏辙以纵情山水,心胸旷达,随遇而安慰藉他人并自慰,也在一般迁客骚人之列。

练一练 向南面/向北面 命名,取名 排列成行成列 用蓬草作门,用破瓮作窗 4、辨析下列红色的名词在独特语言环境下的特殊含义 (1)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2)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3)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4)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向南面/向北面 命名,取名 排列成行成列 用蓬草作门,用破瓮作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