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第十一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调节 1. 能量代谢 2. 体温及调节. 食物 ( 糖、脂肪、蛋白质 ) 生物氧化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代谢的概念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时随着的能 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H 2 O + CO 2 + 含 N 废物 + 能量 机械能 + 热能  化学能、 热能.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一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曹 颖.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The 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are body 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 11 章. 概述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上移引起 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C )。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 实现的。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对体温信息有整合作用 调定点学说 (Set Point, Sp )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量体温二、冷敷降体温 主讲:陶玉兰.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又叫深 部体温。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 围。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人体表层温 度。 什么是体温 ?
第 七 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产生的 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 为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蕴藏在食物 中的化学能。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而 蛋白质主要用于细胞自我更新、合成酶和.
常见症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心血管内科 雷 红. 症状 (symptome) 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异常感 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症状学 (symptomatology) 是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 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的一门科学。
单元三 老年人健康观察方法与护理 本单元重点: 1. 体温观察 2.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3. 呕吐观察 4. 呕吐护理注意事项.
第 九 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糖类及其生理功能 二、脂肪及其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及其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二)氮平衡 (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互补作用.
掌握: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了解:发热的原因、分类和发生机制 发热时机体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重点: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难点: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发 热.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发 热 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 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 源作用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发 热 fever 广东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第 六 章 发 热 (Fever).
发 热 第六章 (fever) 济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附3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附2:教案格式样稿 课程名称:护理基本技术 班级:09专科护理1 学时:2
第六章 发热(fever) 第一节 概述 1、高级中枢 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一、体温调节中枢:
第2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激活物→ 机体 → 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 内生致热源(EP) →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 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 → 调定点上移 → 体温↑ 外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Ep诱导物) 体内产物.
温升高,并伴有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发 热 fever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四章 发热 (Fever).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发 热 (Fever) 成都医学院 临床技能中心 代吕霞.
幼儿急疹 付伟.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发热 Fever.
第10章 发 热 第一节 概 述 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体温调 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 节性体温升高。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
炎症.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研究發展處 業務簡報 報 告 人: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張明旭 研發長 中華民國105年4月14日.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常见症状.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n hua
发 热 (Fever).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三部分 动作与技能实验 实验一 反应时实验 实验二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实验三 敲击速度实验 实验四 动作稳定性实验 实验五 手指灵活性实验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Fever 发热 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王建丽.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 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 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生理性体温升高 特殊时期、 剧烈活动、应激 体 温 升 高 (>0.5℃) 体 温 升 高 (>0.5℃) 生理性体温升高 特殊时期、 剧烈活动、应激 体 温 升 高 (>0.5℃) 体 温 升 高 (>0.5℃) 产 热↑ 过热 体温调节系统障碍 中枢病变 散 热↓ 被动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 体温升高 体温超过调定点 发热 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高 体温调节系统正常

二、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一)原因: 发热激活物 内生致热原EP 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 病原生物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发热激活物 非病原生物

(二)分类 据发热激活物的不同分类 1、感染性发热 病原生物 最常见 占50~60% 1)细菌及毒素 占43%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ET) (二)分类 据发热激活物的不同分类 1、感染性发热 病原生物 最常见 占50~60% 1)细菌及毒素 占43%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ET) 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2)病毒: 脂蛋白、血凝素 3)真菌和螺旋体等

2、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炎症 组织损伤和坏死 2)恶性肿瘤 继发坏死或其蛋白分解产物 3)变态反应、血清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无菌性炎症 组织损伤和坏死 2)恶性肿瘤 继发坏死或其蛋白分解产物 3)变态反应、血清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其他 肝硬化(原胆烷醇酮)

内生致热原EP: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由体内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 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 2、肿瘤细胞 3、其他细胞

三、发热的机制与分期 (一)发热的机制 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是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区内体温调定点控制的。 如果当体温低于体温调定点水平时,冷敏神经元兴奋而热敏神经元受抑制,因而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回升至体温调定点所控制的水平,反之也然。

三个基本环节(见下图): 1、信息传递 2、中枢调节 3、调温反应

PGE Na+/Ca+ + ↑ cAMP 病原生物及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 非病原生物(组织蛋白分解产物、免疫复合物等) EP 发 热 激 活 物 体温调定点上移 产致热原细胞 皮肤血管收缩 骨胳肌寒战 散热↓ 产热↑ 体温上升

(二)发热的分期与热代谢特点 典型发热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体温上升期 高峰期 体温下降期 原 因 主观感受 产 热 散 热 致热原作用 畏寒 (二)发热的分期与热代谢特点  典型发热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体温上升期 高峰期 体温下降期 原 因 主观感受 产 热 散 热 致热原作用 畏寒 ↑寒战 ↓皮肤苍白 鸡皮疙瘩 调节升高 自觉酷热 ↑代谢增高 ↑皮肤发红、 干燥 致热原消除 ↓ ↑皮肤发红、 大量出汗 可能脱水 热度、热型

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5、周期热 热度: 1、低热 <38℃ 2、中度热 38.1-39℃ 3、高热 39.1-41℃ 4、过高热 >41.1℃

第二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 和代谢改变

一、代谢变化 分解代谢增强,是体温升高的基础,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 (一)糖代谢 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二)脂肪代谢 消瘦、酮体增多 (三)蛋白质代谢 分解增多、氮质血症 (四)水电解质代谢 脱水、高钾、代酸 (五)维生素缺乏

二、功能变化 由体温升高或致热因子直接引起 (一)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性升高 发热时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失眠、烦躁、谵语和幻觉, 在婴幼儿(6个月-6岁),可发生高热惊厥(>42℃时,脑细胞易发生变性坏死)。

(二)循环系统 1、因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和血温升高,刺激窦房结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功能不全者,可诱发心衰。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次每分钟 2、退热期,副交感兴奋,心率变慢,因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血压可下降,严重时发生失液性休克

(三)呼吸系统 呼吸深快,有利于散热和供氧,但通气过度可致呼吸性碱中毒。若体温持续升高 ,则抑制呼吸,变浅变慢。 (四)消化系统 交感兴奋,副交感抑制,消化功能全面减退,出现口干、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物滞留产气,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 (五)泌尿系统 尿量减少,后期增多,尿中出现蛋白和管型。

第三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意义 第三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意义 1、一定程度内的发热可以唤起机体的各种防御反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吞噬能力增强,抗体产生增多,肝解毒功能增强。 2、体温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消耗热量,实质脏器功能障碍,尤其对老人、小儿、心功能不全者而言,发热对机体有害。

二、处理原则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要急于退热 (二)发热的一般处理 补充营养、维生素和水,纠正代谢紊乱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过高热(超过40℃),长期发热,心脏病患者 措施:药物解热、物理降温

患儿,男,6岁。因高热、咽喉痛2天。患儿于2天前开始出现鼻塞、流涕,体温37 患儿,男,6岁。因高热、咽喉痛2天。患儿于2天前开始出现鼻塞、流涕,体温37.6℃,次日起咽喉痛,声音嘶哑,今晨起热度升高39℃,头痛、气急,全身肌肉酸痛,门诊以“化脓性扁桃体炎”收治入院。 查体:T39℃,脉搏102次/分,呼吸28次/分,神清,皮肤、黏膜苍白,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肿大Ⅱ度,有脓点,两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2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0.82,淋巴0.18,胸透无异常发现,大小便检查无特殊。 入院后给予氨苄青霉素输液治疗,5天后治愈。 讨论:1、入院时的发热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发热时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应给予什么样的食物?

思考题 1、解释:发热、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内生性致热原 2、简述发热的发生机制、分期 3、了解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