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運動與體重控制 作者:方進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青少年的運動與營養. 體內能量的平衡  吸收的能量=消耗的能量 體重不變  吸收的能量<消耗的能量 體重減輕  吸收的能量>消耗的能量 體重增加.
Advertisements

廖宜彥 創辦人兼集團董事長 政大企業家班校友會 12 屆會長. 肥胖原因 ☆ 90% :吃多、運動少、營養不均衡 ☆ 10% : - 疾 病: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腦下垂體分泌異常 - 藥 物:類固醇、荷爾蒙等 - 遺 傳、環 境.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運動指導員講座 陽安格 Angus. 體重控制 運動處方 體適能檢測 運動迷失 實例分享 講座內容.
13 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 的運動處方 作者:方進隆.  診斷代謝症候群的臨床標準,五項當中,高血糖 和高血壓就是其中兩項。  現代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率越來越多,這與高 血糖、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皆有密 切關係。  運動是良藥,是改善及預防糖尿病、高血糖與高 血壓的一種重要方式。
運 動 的 好 處運 動 的 好 處 小朋友分組討論ㄧ下,5 分鐘之 後上台報告 !. 好處有哪些呢 ? 強健骨骼、肌肉和關節。 減少抑鬱和焦慮的情緒。 減少體脂肪、控制體重。 減緩老化延長壽命。 減少因為心臟病造成的死亡。 減少高血壓的機會,並可幫助降低血壓。
健康促進活動 主講人 : 吳翠鴻 日期 : 前言 1948 年世界衛生組織所下的定義 : 「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及社會的完全 安寧幸福的狀態,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 弱而已」 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它具有積極 性,一種喜悅人生的態度,並且樂於接 受生活的個人責任。
國立草屯商工 健康營養講座 運動營養減重的觀念 中台醫護技術學院 報告者 : 程一雄 1 前 言前 言 2 肥胖者減肥後還會再肥胖, 是 否和基因有關 ? 何謂高蛋白減肥食譜 ? 何謂低 GI 飲食減重法 ? 飲食體重控制與運動體重控制 的角色 ? 傾聽自己的身體 (Listen to your.
成大斗六分院內科部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歐玲君 體重控制. 肥胖與健康問題 高血脂 高血壓 糖尿病 脂肪肝 心臟血管疾病 膽囊疾病 肌肉骨骼關節疾病 月經失調 不孕 呼吸中止症候群 癌症  子宮內膜癌  乳癌  卵巢癌  大腸癌  肝癌  攝護腺癌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網站.
食物 迦密 愛禮信小學 張嘉雯 五望 (9) P.1 目錄 P.1 主題 P.2 目錄 P.3 類別 P.4 飲食金字塔 P.2.
增進體能的肌力 訓練法 林嘉志 博士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副教授 美國運動醫學會團體運動教練 (ACSM-GEI) 美國運動醫學會個人教練 (ACSM-CPT) 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生理師 (ACSM-EP-C) 美國運動醫學會註冊臨床運動生理師 (ACSM-RCEP) 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即良藥認證第三級.
了解它,讓我更健康 小朋友,你可能在一些報章雜誌及電子媒 體上看到健康促進的相關文字及數字宣導, 例如運動 333 ,活力 等等。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 了解它,讓我更健康!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常見疼痛保健 頭痛 下背痛 口腔疼痛. 常見疼痛 — 頭痛篇 原因: 疾病:血壓,腦部,眼睛 3C 食物:起司 (cheese), 巧克力 (chocolate), 柑桔類食 物 (citrous fruit) 。因含酪胺酸,會造成血管經孿。 醃製品:含有亞硝酸鹽,可能引起偏頭痛。 代糖阿斯巴甜:可能會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增加肌.
能量消耗與體重控制.
體重管理.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參加資格: 101年度 B級健身體適能教練講習會課程表 學科講習日期: 四月上旬˙7-8日,13-14日 (09:00-18:00)
单位: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专业: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张玲
健康體能運動處方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卓俊辰.
運動很健康.
營養標示看仔細.
報 告 人: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彭瀚德 報告日期:
9 女性的運動處方     (含孕婦) 作者:方進隆.
Presented by: Michael Lin 教室: LT 404
課程名稱:健康促進與管理 單元2:身體組成分析
高血脂症之運動 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 營養師許啓松.
樂齡朋友的身體健康 與體重控制 崑山科技大學 李士賢.
健體領域分享 體重管理.
心肺耐力訓練 (II).
過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 之篩選及處理流程 體位評估 BMI ≧ 該年齡、性別過重BMI值者 否 隔年再評估 是 是否符合以下 任一條件:
突破機構-青少年纖體與身心健康研究 新聞發布會
健康體位小常識.
一、體重與健康.
你的肝----發炎了! 肝發炎指數 – GOT 及 GPT 超過 40 U/L。 如果一直不降,就嚴重了。
體態、運動與營養 Figure, Exercise and Nutrition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運動競技的身體組成.
健康、營養及體重控制 (Health, Nutrition and Weight Control)
100年上半年度三高團體健康講座 三高剋星課程 歡迎參加 一律免費 來電預約專線 轉3276 小港醫院關心您 日期 時間 講題
如何健康享“瘦”? 張凱綸 營養師 2012年3月21日.
從「頂新」事件談健康飲食 2014/10/13.
看仔細.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遠離三高健康講座暨篩檢活動 歡迎來參加~~ 遠離三高健康講座暨篩檢活動
第一單元 身體面面觀 第2章 體重現代觀.
【肥胖的定義】 肥胖指的是體內脂肪堆積過多,但由於每個人身高不同,單由體重的測量可能無法反應體內脂肪堆積的情形,因此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來評估肥胖的嚴重度,而且此法也更能顯示出肥胖與其他疾病的相關性。 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方法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最健康的BMI值為22,若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3為過重,超過27為肥胖,若超過35則為極度肥胖。
員林國小 營養宣導 2015/10/30 主講人 小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營養師 王智群
九十年度輔導學校 實施學生體重控制計畫 成效報告 董氏基金會.
常見的傳染病.
第1單元 身體面面觀 第2章 體重現代觀.
腸胃炎,怎麼吃呢 ? 主講人 : 楊翊吟 指導營養師 : 陳盈君營養師. 腸胃炎症狀 止瀉藥 ?
水、濃縮芭樂果汁、鹽、糖、品質改良劑(氯化鈣 、氫氧化鈣)、甜味劑(D-山梨醇)
Diabete.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BMI=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年齡 男生 女生 正常範圍 (BMI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2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健康食物.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Health and Eating Behavior of the People in Hong Kong
健康小食.
國內外運動科學研究 發展與現況 張振崗教授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拒做大腹翁.小腹婆 中華科技大學.
健康生活 林思敏 五禮.
理想的進食時間分配 律敦治醫院營養部.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運動減重迷思問題集 Q1:我發胖原因大概是吃太多,只要少吃一點就好了! 錯 新陳代謝降低.
討論.
細胞.
活動後喝水好 運動飲料熱量過高 更新日期:2011/06/01 00:07 【中央社波特蘭30日專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8 運動與體重控制 作者:方進隆

體重過重、肥胖或體脂肪過多是頭號健康問題。 我國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1%,其中男性比率為50.8%,女性比率為36.9%,而兒童每4人就有1人為體重過重或肥胖。 能量攝取失當與營養不足,出現體重過輕的情況,也造成健康與心理困擾。 當個人體重過重或過輕時,皆會引起健康、壽命與生活品質的問題。

第一節 體重過重與過輕的定義及重要性 一 體重過重與過輕的定義 (一)身體質量指數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美國運動醫學會:BMI<18.5體重過輕;BMI 18.5~24.9理想體重;BMI 25~29.9體重過重;BMI>30肥胖。 臺灣衛生福利部:BMI<18.5體重過輕;18.5≦BMI<24理想體重;24≦BMI<27體重過重;27≦BMI<30輕度肥胖;30≦BMI<35中度肥胖;BMI≧35重度肥胖。

(二)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組成; 1. 脂肪:以體脂肪百分比表示。 2. 非脂肪:淨體重。 1. 脂肪:以體脂肪百分比表示。 2. 非脂肪:淨體重。 男性體脂肪%約占體重10~20%、女性為15~25%;若男性≧25%、女性≧30%,則可稱為肥胖。 體重過重是指超過正常體重10%以上。

(三)腰圍 腰圍表示腹部脂肪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指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 1. 成年男性腰圍:90公分以下。 2. 成年女性腰圍:80公分以下。

二. 理想體重的重要性 (一)體重過重的影響 與許多疾病有關 產生心理壓力

(二)體重過輕的影響 與營養吸收不良疾病有關 與飲食困擾有關 1. 神經性厭食症 2. 心因性暴食症

(三)腰圍過大的危險 1. 蘋果型肥胖:脂肪大多堆積於腹部,男性較多,又稱中央型或雄性肥胖。 1. 蘋果型肥胖:脂肪大多堆積於腹部,男性較多,又稱中央型或雄性肥胖。 2. 梨子型肥胖:大部分脂肪堆積於臀部和大腿,女性較多,又稱周邊型或雌性肥胖。

第二節 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原因 攝取能量>消耗能量時,稱為能量正平衡。 能量正平衡達3,500大卡時,就會有1磅的脂肪堆積於體內。 攝取能量<消耗能量時,稱為能量負平衡。 能量負平衡達7,700大卡時,就會減重1公斤(2.2磅)脂肪。

一 遺傳與代謝問題 當父母皆肥胖,則子女肥胖的比率達80%。 一 遺傳與代謝問題 當父母皆肥胖,則子女肥胖的比率達80%。 遺傳:①較低的基礎代謝率;②食物或營養素較無法抑制進食中樞;③食物的產熱效應(消化食物)較低;④傾向攝取甜食或高脂肪食物;⑤較易形成脂肪細胞或影響荷爾蒙功能等。

二 運動不足 運動不足衍生與健康有關的症狀,稱為運動不足症。 三 能量攝取過多 當攝取能量超過身體的活動量,就會於體內形成脂肪,而增加體重。

四 不適當的節食 五 環境問題 節食或少量飲食的方式減重:無法長期維持,也會影響健康。 四 不適當的節食 節食或少量飲食的方式減重:無法長期維持,也會影響健康。 體重不斷地增減,會改變身體組成,如增加體脂肪和腹部脂肪堆積,以及減少肌肉量。 五 環境問題 靜態的生活方式。

六 心理問題 七 脂肪細胞的多寡 明顯增加脂肪細胞的三個階段為1歲左右、青少年成長期和懷孕後期。 六 心理問題 七 脂肪細胞的多寡 明顯增加脂肪細胞的三個階段為1歲左右、青少年成長期和懷孕後期。 21歲以後就不易增加脂肪細胞,除非非常的肥胖。 小孩肥胖比成年肥胖更不容易減重,因為脂肪細胞較多。

第三節 身體組成的評量 皮脂厚度測量:以皮脂厚度測量器量測皮下脂肪的厚度,常見測量部位為肱三頭肌(圖8-1)、腹部。

圖8-1 測量肱三頭肌的皮脂厚度

一 身體質量指數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一般民眾的判定標準見表8-1 。

表8-1 BMI標準表

二 體圍與腰臀圍比 體圍測量法可參考相關的公式,藉由測量身體各部位的外圍,以評估身體組成。

腰臀圍比(表8-2 、表8-3) 成年男性腰圍應<90公分、女性<80公分。 腰臀圍比(WHR)=腰圍 ÷ 臀圍。 腰臀圍比評量標準:男性<0.92、女性<0.88為理想數值。

表8-3腰臀圍比標準表──年齡與性別

三 生物電阻分析法 身體組成分析儀器(圖8-2):

生物電阻分析法測量過程應注意: 1. 測驗前4小時不要飲食。 2. 測驗前12小時不要運動。 3. 測驗前30分鐘要完全排尿。 4. 測驗前48小時不攝取酒精。 5. 7天內不可使用利尿劑(除非醫師的處方)。 6. 測驗前限制攝取利尿的物質(如咖啡因或巧克力等)。

一 減輕體重或體脂肪的方法 第四節 體重控制的方法 結合「運動、飲食、行為改變法」來減重,就會產生理想的減重效果。 第四節 體重控制的方法 一 減輕體重或體脂肪的方法 結合「運動、飲食、行為改變法」來減重,就會產生理想的減重效果。 消耗100大卡,約要走路1,600公尺(1英里)。

(一)運動或身體活動與體重控制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的減重運動處方 1. 運動方式:有氧運動為主,加入阻力(重量)訓練和伸展操。 1. 運動方式:有氧運動為主,加入阻力(重量)訓練和伸展操。 2. 運動頻率:每週5天以上,以增加能量消耗。

3. 運動強度:中度~激烈強度,開始以中等強度40~60%HRR,最後到激烈強度60%HRR以上。 4. 持續時間:每次30~60分鐘。 開始運動時每次至少30分鐘,逐漸達到每週150分鐘之中度運動;然後漸增到每次60分鐘,每週300分鐘中等強度之有氧運動。

開始運動時,可以連續性或間歇性從事有氧運動,間歇性運動每次10分鐘以上,而累積到建議的時間。 肥胖與過重者初期要每週從事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至少150分鐘(如快走),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達到每週運動200~300分鐘的目標,則每週所從事的有氧運動能消耗3,850~7,700大卡,減重0.5~1公斤。

食物金字塔 美國食物金字塔(MyPyramid.gov)(圖8-3)左側為爬樓梯,強調身體活動的重要。

建議: 1. 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 2. 每天運動60分鐘可使減重後的體重不會再增重。 3. 每天運動60~90分鐘,可減重和維持減輕的體重。 4. 兒童與青少年應每天運動60分鐘。 5. 每天從事的身體活動可以分多次實施。

阻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質量與基礎代謝率,有助於減重,因此建議每週能夠從事至少2次的肌力訓練。 能量攝取男性每天最少不低於1,800大卡、女性不低於1,200大卡。

(二)飲食與體重控制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 1. 每天減少能量攝取500~1,000大卡,每週減重最多不超過1公斤。 1. 每天減少能量攝取500~1,000大卡,每週減重最多不超過1公斤。 2. 脂肪攝取低於總能量的30%,尤其要減少飽和性脂肪攝取。 3. 均衡飲食。 4. 每天的總能量攝取不能低於1,200大卡。

5. 如限制能量攝取,每天不能超過1,000大卡。 6. 食物要能夠被減重者接受,是一般容易取得的食物。 7. 不要攝取垃圾食物或空熱量食物。 8. 多攝取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食物。 9. 終生實施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計畫。

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飲食建議: 1. 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占總能量的45~65%。 2. 多攝取食物纖維。 3. 多攝取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 4. 準備食物要減糖。

5. 原則每公斤體重約攝取1克蛋白質。 6. 成年人的脂肪攝取量為20~35%總能量,飽和脂肪酸攝取要低於總能量10%。 7. 食物膽固醇攝取要低於300 mg/天。 8. 減少攝取反式脂肪,如油炸食物。

美國食物指引金字塔於2005年修正為我的金字塔(MyPyramid),改變有: 1. 一個人爬樓梯的圖案,表示要增加身體活動量。 2. 利用杯和重量(oz)替代份數。 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1每日飲食指南」,圖中央加入騎乘腳踏車的圖案,以及「水」字(圖8-4),代表「要吃也要動」。

圖8-4 每日飲食指南之食物種類與份量建議

(三)行為改變法與體重控制 1. 不要暴露在飲食環境。 2. 辨別想要改變的飲食行為。 3. 分析平時的飲食行為與習慣。 4. 獎賞。 1. 不要暴露在飲食環境。 2. 辨別想要改變的飲食行為。 3. 分析平時的飲食行為與習慣。 4. 獎賞。 5. 替代飲食行為。

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LEARN原則控制體重: 1. Lifestyle: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Exercise: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加身體活動量。 3. Attitude:培養良好的減重態度。 4. Relationship:利用人際關係與社會支持來減重。 5. Nutrition:注意營養與飲食,攝取低能量與均衡食物。

二 增加體重的方法 1. 能量攝取大於能量消耗──能量正平衡。 2. 檢查體重過輕的原因。 二 增加體重的方法 1. 能量攝取大於能量消耗──能量正平衡。 2. 檢查體重過輕的原因。 3. 如有飲食困擾的問題,要尋找專業醫師或人員協助。 4. 每天飲食比目前多攝取400~500大卡。

5. 增加攝取能量較高的食物。 6. 增加每天飲食和吃點心的頻率。 7. 吃的份量多一點。 8. 要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時間,避免過於忙碌或失眠。 9. 抒解壓力。 10. 從事阻力訓練。

三 不適當的減重方法 1. 定點減肥:只訓練某部位肌肉無法減重或減少體脂肪。 三 不適當的減重方法 1. 定點減肥:只訓練某部位肌肉無法減重或減少體脂肪。 2. 蒸氣浴、流汗衣或身體包紮:導致快速減重,但流失的皆是水分。

3. 震動帶:是被動的運動方式,不會分解脂肪,也不會消耗能量。 4. 其他:像電刺激和時尚食物(如高蛋白質低糖食物)等,皆沒有科學根據證明是有助於減重的方法。

一 運動對體重控制的基本觀念 (一)運動初期的體重 第五節 運動對體重控制的觀念與要點 第五節 運動對體重控制的觀念與要點 一 運動對體重控制的基本觀念 (一)運動初期的體重 開始運動初期體重可能不會減輕,這是運動的適應現象,要有耐心持續運動,不要懷疑運動的效果。 運動初期減少能量攝取,減重的效果較佳。

(二)運動量與食物攝取量 運動越多,能量攝取會較多,但運動的時間較長和運動後所增加的能量消耗,還是會比多攝取的能量還多,而產生減重效果。 運動量越少不是吃得越少。

(三)基礎代謝率的高低 安靜基礎代謝率(BMR)是身體基本功能所需的能量,像呼吸、循環和神經傳導等。 基礎代謝率占每天總能量消耗的2/3,如一個人每天總能量消耗為2,100大卡,則基礎代謝率約為1,400大卡。

基礎代謝率(BMR)的估計: 基礎代謝率(BMR)=1MET= 1大卡/公斤/小時 範例:如一位60公斤體重者,基礎代謝率每天約為多少大卡? 解答:60公斤體重者,1天24小時的基礎代謝率=1×60×24=1,440大卡。

肌肉質量增加1公斤,每天約可增加77大卡的能量消耗,如每天增加基礎代謝率77大卡,則一年減輕體重=77×365 ÷ 7,700=3 肌肉質量增加1公斤,每天約可增加77大卡的能量消耗,如每天增加基礎代謝率77大卡,則一年減輕體重=77×365 ÷ 7,700=3.65公斤。 能量負平衡達7,700大卡時,就會減重1公斤脂肪。 從事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可以提升攝氧能力與肌肉質量,皆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有助體重控制。

(四)憂憂效應 在短時間內,以限制能量攝取或暫時脫水的方法減重,不能達到長期減重的目的,一旦恢復平時生活方式後,體重就會恢復。 不斷地減重與增重會產生憂憂效應,即前次減重失敗會造成下次減重的困難度,因為會減少肌肉質量與基礎代謝率,而相對增加食物吸收率。

(五)運動與節食減重 運動減重的優點比節食減重多出許多,兩者的比較如表8-4:

(六)低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七)把握運動機會 (八)運動時能量消耗的估計 每天的總能量消耗包括三部分: 1. 安靜基礎代謝率或安靜能量消耗:約占每日總能量消耗的2/3。 2. 食物生熱效應:約占每日總能量消耗的1/10。 3. 運動生熱效應:身體活動或運動所產生的能量。

體重控制建議從事長時間的有氧運動,以消耗更多能量。 結合飲食與運動減重,使每天的能量攝取低於能量消耗,達到500大卡的能量負平衡,運動一段時間後,也會增加安靜基礎代謝率。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要維持健康與體適能應每天運動消耗至少150~400大卡。

有氧運動的能量消耗 範例①:一位體重70公斤的人,1小時可以跑12.5公里,以此速度跑了30分鐘,消耗了多少大卡的能量? 解答①:1 MET=1大卡/公斤/小時,則12.5 METs=12.5大卡/公斤/小時=12.5×70×0.5=437.5大卡。

範例②:一位體重80公斤的人,在30分鐘內走3,000公尺,則60分鐘消耗多少能量? 解答②:1小時可走6,000公尺,為6公里,其強度為6 METs。則6×80×1=480大卡。

二 減重時運動的安全性 1. 對熱的忍受性差:運動時應穿著容易通氣排汗的衣服,考慮選擇較涼爽的運動時段,注意場地的空氣流通和隨時補充水分等。 二 減重時運動的安全性 1. 對熱的忍受性差:運動時應穿著容易通氣排汗的衣服,考慮選擇較涼爽的運動時段,注意場地的空氣流通和隨時補充水分等。 2. 運動時有時會有呼吸急促與困難現象:必要時多休息,用口與鼻同時呼吸。

3. 較易有骨骼關節問題:選擇適合的運動場地與運動鞋,從事低撞擊運動,以減少下肢接觸地面時的壓力,走路、游泳和騎腳踏車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4. 局部肌肉較脆弱:開始運動時應以漸進的運動訓練方式先改善肌肉適能。

5. 平衡感的焦慮:熟悉運動方式與環境,從事較有挑戰性的活動時,也要作適度的保護,適度運動後,平衡能力會逐漸改善。 6. 以疼痛引導活動。

體脂肪過多或體重過重是未來健康的威脅。 維持與控制理想體重與體脂肪是終生要注意的事。 適度規律的運動、均衡營養低能量的飲食,以及良好的飲食行為,是控制體重很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