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原住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 授課老師:莊明哲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 台灣早期的人類活動 (pp.12-13) 台灣的史前文化包含 : 1. 舊石器時代: 年前 例如,長濱文化、左鎮文化 … 2. 新石器時代: 年前 例如,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 … 3. 金屬石器時代:
Advertisements

製作動機 : 台灣原住民諸 族中,賽夏族獨具一格,對 於賽夏族始祖創生神話,感 到有興趣的我,決定研究和 認識他們。 班級 : 五年二班 姓名 : 鄭琬齡 製作.
第一章 早期臺灣 第一節 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 臺灣歷史發展的特色 臺灣的考古發展及史前文化 原住民的族群與分布 早期文獻中的原住民 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學習重點.
傳統節慶大觀園 ◆ 一年之中隨著不同的季節和信仰,而有不同的 節慶,你知道這些節慶的意義和活動的內容嗎?
福 春 福 福 福 福 福 誰 偷 走 了 們 日 我 節 的 誰偷走了歡樂的傳統節日 ? 小朋友談到過節你想到什麼 ? 聖 誕禮物、聖誕老人、巧克 力、玫瑰花、 康乃馨 ………. 然而,中國許多傳統節日卻逐漸被 人們淡忘和遺失.
製作 : 楊又瑄. 黃仲薇. 蔡沛瑜. 朱弘瑜. 張瑜茜. 台灣原住民的圖騰服飾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化 台灣原住民現在目前有 14 族,在台灣活動時間 已將近 8,000 年之久,早起稱為生番;傳統的 9 個 族群在 1945 年是由日本政府所認可。邵族、噶瑪 蘭族和太魯閣族分別在 2001 年、
只要我長大 原住民的成年禮 各國的成年禮. 原住民的成年禮 台灣原住民之成 年禮,與自然環 境有密不可分的 關係,如狩獵代 表勇敢,舉辦祭 典以緬懷祖先, 或作為神明賜與 之勇氣象徵。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百步蛇崇拜.
認識.
原住民祭典 專題研究發表會 排灣族 卑南族 邵族 四年仁班.
科目 歷史 單元 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姓名:顏淑玢 節數:2
上課注意事項 1.上課前須靜坐 2.上課需帶課本筆記 3.上課遵守教室秩序 4.作業要準時繳交 5.上完一單元就小考一或兩次.
生命的禮成.
台灣原住民.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原住民藝術之美 起 源 社會型態 分 布 文化祭典 服 飾 藝術表現 居 住.
原住民族.
台灣高山原住民 祭典 神話傳說 原住民 高山族 阿美族 泰雅族 排灣族 布農族 卑南族 魯凱族
專題報告學生:四仁‧葉 錚 指 導 老 師:蕭 秀 貞 老師
一-3 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文化.
第一章 從史前到大航海時代.
正港台灣人—原住民 賽夏族 邵族 泰雅族 阿美族 鄒族 魯凱族 卑南族 排灣族 雅美族.
看見雅美族 5615 陳曉蘭.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賽夏族的故事 5年6班16號 姓名:張瑀真.
台灣的原住民.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世界各地巫術與下降頭.
第一章 史前與歷史初期的原住民 第二節 「沒有歷史的民族」的歷史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達悟族舊稱雅美族,由於族人意識的自覺與主張,已將日據時代的稱述正名,自民國87年改稱達悟族。族人分佈在蘭嶼島,背山面海,傳統住屋呈半穴居的地下屋,特殊景觀,可抵抗颱風季節的風害。九族的達悟族區位在九族廣場邊,可以欣賞到傳統住屋和老山胞雕刻小船。
鄉土文化成果展 台灣小常識.
台灣之子ˍ 臺灣原住民 世居阿里山的 ~ 鄒 族 台中市南區國光國民小學 李憲雄.
Atayal.
台灣原住民.
原住民的介紹 班級:五年二班 座號:22號 作者:陳巧蓁.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認識阿美族的吉祥物-樹豆 樹豆(Fataán).
祂能改變 讓我們同心敬拜創造天地的主 讓我們齊聲頌揚全能的神 用大信心來讚美主的慈愛長存 祂要醫治 祂要拯救 釋放被擄的人 祂能改變 改變 使水變成酒 祂能改變 改變 化苦為甘甜 當我們心未感覺 眼未看見之前 祂已開始 祂已運行 祂正在成全.
The Voice of the Soul ~ Culture of Amis Tribe 我們來自:大直高中
【小小的夢想】.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第 2章 原住民文化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   ■台灣原住民的文化.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Ch.17 台灣: 大洋洲原住民的原鄉 ?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台灣原住名的介紹 讓我們一同探尋那永遠神秘的異想世界…….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多元文化概論.
陳政一 整理 參考自九族文化村網站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多元文化概論.
泰雅族 西湖國小 五年二班 28號 喬姵瑋.
98學年度優質化社區發展「立志藝文季」校內講座 從原住民音樂來 了解和聲
九 大 族 群 阿美族 布農族 鄒 族 泰雅族 卑南族 雅美族 排灣族 魯凱族 賽夏族 一年15班 22號 設計:楊玲端 指導老師:黃源弘.
台灣原住民有哪些呢? 泰雅族 賽夏族 布農族 邵族 魯凱族 鄒族 卑南族 阿美族 排灣族 平埔族 達悟族 跟我一起探訪飛魚的故鄉…….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動腦時間—紋面知多少 1.下面哪個不是紋面的意義? □ (1)表示成年的象徵 □ (2)表示美觀 □ (3)表示勇敢 □ (4)表示快樂.
阿美族.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宣傳主題曲.
St. Patrick’s Day.
多元文化概論.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地名由來 九戶人家: 物品送達分成九份 九十口灶煉樟腦油: 十口灶為一「份」 採金史 凱達蘭族 清光緒十六年 (1890) 日據時期:藤田組、田中組 顏雲年:「三級租包制」 台陽礦業公司 (1948~1971)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文化.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台灣的原住民

臺灣原住民 是指漢人移居臺灣前最早抵達臺灣定居的族群、原住民。 臺灣各原住民族擁有各自的起源傳說,但近年來依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的研究推斷,在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之前,臺灣原住民在臺灣的活動已有大約8,000年之久(Blust 1999)。 臺灣原住民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於南島語族(Austronesian),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島民族族群有密切關聯 。 臺灣原住民原先廣泛分佈在臺灣山區(尤其是臺灣中部),並且沿著沖積平原聚集成一個個的部落。截至2008年12月,臺灣原住民人口數為494,107人(佔臺灣人口數的2.1%),而大部分的當代原住民則是居住在山區和城市當中。

台灣原住民14族 (2008/8) 賽夏族 阿美族 雅美族 排灣族 邵族 (2001) 泰雅族 噶瑪蘭族(2002) 布農族 太魯閣族(2004/1/14) 撒奇萊雅族(2007/1/17) 賽德克族(2008/4/23) 阿美族 排灣族 泰雅族 布農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鄒族

阿美族 第一大族群,漢化最早,主要分布於花蓮市以南至臺東市。 母系社會,但公共事務仍由頭目統籌領導。 年齡階級制度:通常2至5歲為一階,分為青年組、壯年組、老年組。 成年禮:通常數年舉行一次,三年、六年、七年,每個部落不同,時間通常在豐年祭的時候。 阿美族音樂十分即興,因時因地因物創作,有娛神、娛人、自娛等三類。 阿美族極早進入農耕時期,其所製作的陶器多用於日常生活、祭祀與農業器具上。

阿美族 每年七、八月間的「豐年祭」 阿美族人依據地域群的不同而各有自己的名稱,意思都是「小米收成」。分布於東海岸平原的阿美族,接觸外界環境的時間極早,稻米種植、梨田耕作早早取代了傳統的小米耕作,無論小米、稻米,作物收割之後,感謝眾神與祖靈庇祐的祭儀便孕育而起,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豐年祭。 從衣飾觀察年齡階級:未成年的少女僅能穿短裙;成年之後才可以穿著上衣、短裙、後敝褲、腰帶、鞋子、羽冠(帽子)、頭巾等。

泰雅族 第二大族群,為十族中活動領域最廣、最驍勇善戰者,分布於花蓮縣北部 泰雅的黥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須獵首,女子需會織布,才可紋面 父系社會 每年6、7月是泰雅、太魯閣等族祖靈祭的時節,這段期間部落全體族人必須遵守絕不觸摸或使用刀針、麻線等器物的禁忌。 彩虹:神靈之橋:泰雅族的祖先相信,彩虹是族人死後靈魂通往靈界的橋樑。

泰雅族 紋面對於男子而言,是成年的標誌也是勇武的象徵。 對於女子,則是善於織布泰雅族正以其精緻的織布聞名於世的標記。事實上,除了美觀、避邪,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以外,紋面也是泰雅族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泰雅族 泰雅族的衣服在形制上以方衣系統(無領無袖)為主。而披肩對泰雅族人來說則是一種多功能又 實用的服飾,男女皆可穿戴,夏季小型,冬季則更換大型。 泰雅、太魯閣族的口簧琴樂器獨具特色。 小小的竹片上有細孔與黃銅片,利用右手拉繩彈撥發出聲音。口簧琴教學影片

排灣族 第三大族群,分布於臺東縣南部 發源於北大武山 社會階段分為「頭目、貴族、士、平民」階級 石板屋、雕刻及每五年舉行一次「人神盟約祭」 世襲的階級制度 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 排灣族在物質、文化方面與魯凱族相似 日人侵臺引發牡丹社事件

百步蛇的子民 排灣族人自稱為「百步蛇的子民」,族人非常尊敬百步蛇,因此與百步蛇相關的神話傳說很多。

排灣族-傳統婚禮 首先「獻工」,交往過程中,男子為了得到女方家長的好感,會主動分擔女方的家事、農耕等工作,等到女方家長贊同後,就會在家中放一套乾淨衣物給男子,表示認可該女婿。 言及婚嫁時,男方還要經過「探婚」、「求婚」、「訂婚下聘」等程序,確認女方的意願,決定聘禮及訂婚日期。 結婚日期敲定後,女方便要開始架設鞦韆,部落女子們輪流「盪鞦韆」,歡慶新人婚禮,但頭目家族的婚禮才有資格在自宅門前搭設鞦韆架,因此婚禮盪鞦韆景象不常見。 新娘出嫁當天有「藏新娘」儀式,男方及新郎必須想辦法找到新娘才能成婚。

排灣族-傳統婚禮 接著「搶婚」,藉由搶奪新娘的舉動,展現女方親人的不捨之情。 傳統的「迎娶」方式,新娘必須讓人全程背負至男方家中,但新郎並非背負之人,而是由昔日曾經追求過新娘的男子擔任,讓無緣的男子得以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排灣族 服飾象徵個人的身分地位:排灣族、魯凱族的階級制度,使得平民、士、貴族各階級都有其專屬的服飾。 貴族衣飾華麗,有太陽形紋、獸形紋(蛇、豹、鹿等)、人形紋(人頭、人像等)、植物形紋、幾何形紋;平民的衣飾則素色簡樸多了。

排灣族 「祖靈柱」,是排灣、魯凱族每戶人家的守護神,尤其是貴族、頭目家的祖靈柱更是豐美,每個圖樣都有一則故事,述說始祖起源、家族沿革…等。

布農族 分布於本區西部山區 傳統樂器及優美的「八部和音」 每年四月底的「射耳祭」(打耳祭) 沒有頭目,以家族長老為首的社會組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5DiEhp8QS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zxmmRTNEvE 每年四月底的「射耳祭」(打耳祭) 沒有頭目,以家族長老為首的社會組織 石板屋家居生活 布農族服飾圖樣仿自百步蛇

布農族-射耳祭 每年4月底5月初,布農族射耳祭的祭品一定要是獵物的耳朵,其中又以「鹿耳」為佳,因為水鹿體型壯碩,布農族男子若能將水鹿手到擒來,可謂是真正的布農英雄。

魯凱族 分佈於台東縣、屏東縣、高雄縣等縣境內 社會階段分為「貴族、士、平民」階級 東魯凱族成年禮:男子鞭苔訓練、女子青年會所教育 魯凱族、排灣族-傳統婚禮 大鬼湖畔的人蛇戀是魯凱族世世代代流傳的愛情故事。 服飾象徵個人的身分地位 石板屋家居生活 祖靈柱,是排灣、魯凱族每戶人家的守護神 琉璃珠製作最具盛名

百步蛇神 百步蛇神在魯凱族原住民的心目中,是地位崇高的神祇,被當作精神上的符號,加以崇拜、祭祀,因為在魯凱漫長的遷移和開疆闢土的過程中,百步蛇是神秘、具威力、有致人於死的力量。 早期,魯凱族原住民從事狩獵活動。可是,狩獵活動在叢林中,處處充滿著危機,而百步蛇獨特的攻擊方式,最令他們感到恐懼與敬畏。 他們認為其偉大的祖先就是由百步蛇所生的,人蛇的因緣由此造成。於是,傳說中的百步蛇神,就在此一情形下,成為魯凱族人另一守護神。 百步蛇的圖像常見於門前的祖靈柱上,叫族人們瞻仰與敬拜

魯凱族花 - 百合花 魯凱族人視百合花為族花(花中之神),不是每個魯凱人都能配戴或擁有它。 魯凱族人視百合花為族花(花中之神),不是每個魯凱人都能配戴或擁有它。    老一輩口述:男人具有貴族身份或部落族人認定的英雄(勇士),才可以配戴。女人則必須是純潔無瑕的,才可插於頭上,而黃心百合是要家世清白、受族人愛戴、朋友歡迎的女孩才配得戴上。 百合花除了在配飾上不同解釋外,百合花在魯凱族文化中具有非常聖神的地位,它代表著地位、身份、智慧和榮耀,而被魯凱族尊稱為族花。

魯凱族 小米收穫祭,小米是過去魯凱族人的主食,為了慶祝豐收,也為了感謝祖靈的庇祐,魯凱族人都會在小米收成之後舉行祭儀,全族歌舞歡慶。 盪鞦韆,過去盪鞦韆是大頭目女性的特權,通常於婚禮時舉行。但是每年舉行豐年祭時,大頭目會將盪鞦韆這項特權與族人分享,不但慰勞族人的辛勞 ,也提供青年男女接觸的機會。

魯凱族 琉璃珠是排灣族與魯凱族最貴重的飾物。 它代表著族人的階級;只要分辨身上的琉璃珠式樣,就能分辨不同的階級身分。在傳統社會中,只有頭目階級才能擁有有價值的琉璃珠,平民只能有一般的琉璃珠。

魯凱族 魯凱族有一則故事說他們的始祖是從「陶壺」而來,排灣族則傳說「陶壺所生之人」帶來小米的種子,教導他們辛勤耕種的道理。

卑南族 分布於臺東縣卑南溪以南 母系社會 青少年會所制度 成年禮儀式--「殺猴祭」 從衣飾觀察年齡階級

卑南族 少年猴祭,舉行時間在12月25日,猴祭主要是藉著刺猴培養少年的膽識及殺敵的氣概。 大獵祭,每年12月27日~30日舉行,原始意義為年度的狩獵、復仇與獵首,目前改為定點式的三天,在野地紮營抓田鼠。

鄒族 宗教信仰屬於超自然的神祇信仰,主要的神祇有天神、軍神、粟女神。 分佈於南投縣、嘉義縣和高雄縣境內 又稱曹族 「高山青」正是阿里山鄒族人的寫照 生命豆季 宗教信仰屬於超自然的神祇信仰,主要的神祇有天神、軍神、粟女神。 鄒族男子成年禮:青少年聆聽長老的訓示,接受藤條的鞭打,戴上皮帽、飲酒,完成成年的儀式。 「塔山」是鄒族人死後靈魂的安息之所。

鄒族 Kuba(庫巴)是鄒族進行祭祀儀式的重地、長老會議的開會場所、部落公共事務的公告處、男子教育訓練中心、男子出征狩獵的集散之所。

鄒族 戰祭約二月中旬,不是慶豐收、共歡樂的祭儀活動,戰祭其實十分莊嚴肅穆,透過祭儀的舉辦,緊密凝聚了部落與族人的向心力。 戰祭祭儀可分四大段落:預備活動、正典、歌舞祭、結束祭等。

賽夏族 是台灣山區各族中人口最少,分佈範圍最狹窄的一族 矮靈祭,賽夏族人稱為「巴斯達隘」祭典,分南北(南庄、五峰)兩地同時舉行 也有紋面的習俗 賽夏族的衣服在形制上也以方衣系統(無領無袖)為主

賽夏族-社會組織 氏族圖騰意象,賽夏族有許多不同的氏族,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意徵圖騰。巴斯達隘矮靈祭時,每個氏族都會手持屬於自己的姓氏旗參加祭典。

賽夏族-巴斯達隘矮靈祭 賽夏族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的巴斯達隘矮靈祭了,巴斯達隘是祭典的名稱,為了追思感謝小矮人而舉行的儀式。 苗栗縣南庄鄉賽夏族矮靈祭的祭屋

矮靈祭的由來 傳說中賽夏族和矮人族(身高不到90公分)隔著一條大東河比鄰而居。矮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臂力驚人而且巫術強大,又擅長農耕技術,賽夏族每年收成時,都會請矮人前來驗收穀物並一起祭祀來慶祝豐收,兩族人和平相處。 但是矮人有個壞習慣,他們用巫術迷惑並調戲賽夏婦女,賽夏族對這個侮辱感到痛苦不堪,但害怕矮人的巫術沒有能力也不敢報復。 直到一位朱姓頭目想到一個計策,在一次的豐收祭時,賽夏族偷偷將位在兩族交界,矮人用來休息的懸崖,大樹底部鋸除大半在覆蓋泥巴偽裝。矮人於祭祀後照常攀上大樹休息,而藏在草叢中的賽夏族勇士一擁而出推倒大樹,終於掉入萬丈深淵而亡。 倖免於難的矮人只有三人,逃亡至東方。至此,賽夏族的威脅矮人滅亡,但是雖然賽夏人終於解除了痛苦,可是稻穀不再年年豐收,賽夏族怕是矮人的靈魂作祟,為慰藉矮靈便將以往的豐收祭改為矮靈祭。 因是朱姓頭目策劃害死矮人,所以每次祭典由朱姓族人主祭。時間在約為現在的農曆十月中旬。

雅美族(達悟族) 分布在蘭嶼 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有獨特的半穴式居屋、獨木舟造型與「飛魚祭」 點火把誘捕飛魚,飛魚喜歡光亮,族人晚上出航時,只要在船尾點火,飛魚便會慕光而來,漁獲滿載。 長髮舞 達悟人製陶通常不加上其它的原料,而是以手捏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半穴屋 將房子向下挖深於地平面之下的建築物,排水溝系統設計精良,不怕淹水、地震,冬暖夏涼,符合蘭嶼海島夏季多颱風,冬天東北季風肆虐的氣候。 涼台 靠背石

半穴屋 雅美族上下兩層的住屋,冬暖夏涼 地基先鋪以鵝卵石以便利雨水滲透流入土內

雅美族(達悟族) 蘭嶼四面環海,魚撈為主要生活方式,為祈求飛魚豐收,族人便舉行「飛魚祭」,新船造好下水前,則依例舉行「船祭」。 「新船下水儀式」,為了祈求出海平安,每年舉行的大船下水祭,可以說是全族人的盛典。

拼板舟 一般人稱為獨木舟,但它不是挖空樹幹一體成型的小舟,而是由木板拼合而成,故應稱拼板舟,為達悟族的精神象徵。

拼板舟傳統圖騰 船眼:如太陽紋般的同心圓,是每艘拼板舟的眼睛,帶領船主人找尋飛魚的蹤跡,滿載而歸。 人形紋:手長腳長的圖案象徵族人游得快,可以捕到許多魚。 波浪紋:波浪翻滾的海浪,展現雅美族海洋民族的特色。

雅美族(達悟族) 達悟族服飾十分簡樸,顏色以白色、黑色、藏青色為主,型式屬於方衣系統,樣式多由條紋組成。 其中丁字褲是達悟男人最適海洋生活與熱帶氣候的體現。下海捕魚、炎炎夏日,狀似「丁」字的丁字褲完全發揮效用。

邵族 台灣原住民族之第十族 於日月潭一帶,絕大部份聚居在稱作德化社的日月村 台灣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 父系社會 邵族有三大祭儀,農曆三月播種祭、七月拜鰻祭、八月新年祭。 「浮嶼誘魚法」是邵族漁撈文化的極致表現。

邵族 播種祭的原為祭栗之意,之後陸稻取代栗,改為祭播陸稻之意,因此祭祀的日期,以配合陸稻的生長期而改在農曆的三月初舉行,為期四天。 拜鰻祭於農曆七月初三舉行,聽說是邵族從狩獵文化轉為漁撈文化的見證。每一戶要將祖靈籃集中到祭場,同時每一戶要將糯米作成白鰻魚造型的麻糬來祭拜祖靈,由先生媽來主持祈求平安團圓。 農曆八月是邵族的新年祭,粟稻皆已收割完成,全族正可以喘口氣慶豐收慶歡樂,婦女準備舂米,男子上山狩獵。

杵音 「杵音」,邵、布農等族皆有,數人圍著地面的石塊,每人手持一根或長或短、或輕或重的木杵,規律地敲擊石塊,如此組合成節奏分明、美妙悅耳的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ibdQ7ohI

邵族 拜公媽籃(即祖靈籃)是邵族主要的宗教及巫術呈現的方式,凡是族中之重要祭儀,例如播種祭、狩獵祭、拜鰻祭、豐年祭等,都以公媽籃為供奉的對象。

噶瑪蘭族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在2002年正式認定該族為原住民的第十一族 為台灣平埔族的一個支系 是母系制度的社會,巫師皆為女性 「香蕉樹衣」,是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噶瑪蘭人的絕活。 追魂舞-為人治病祈福的祭舞。

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於2004年1月14日被政府認定第12個原住民族 在日據時期的民族分類中被列為泰雅族 紋面是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與拔齒表成年之意,現在此一習俗已消失 父系社會 每年6、7月是泰雅、太魯閣等族祖靈祭的時節,這段期間部落全體族人必須遵守絕不觸摸或使用刀針、麻線等器物的禁忌。

撒奇萊雅族 世居於花蓮奇萊平原 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將其列為阿美族的一支 終於在2007年1月17日成為第13個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 撒奇萊雅族與阿美族有相似的年齡階級,每五年進階一次。

撒奇萊雅族 巴拉瑪火神祭與傳統豐年祭不同,為撒奇來雅族後人對祖先的追思祭典,體驗及追緬先民落難情境。在祈福儀式後,舉行火葬儀式燃燒火神太花棺,祈求火神的靈魂能與族人一起浴火重生。

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族穿著土金色為主色的服裝,並以刺竹及眼淚珠為墜飾,於服飾中呈現族群辛酸及不忘故土的決心。

賽德克族 現今仁愛鄉春陽溫泉一帶,主要以台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其活動範圍 約介於北方的泰雅族及南方的布農族之間 終於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第14個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 Gaga(Gaya)組織:共同遵守誡律和規範的團體 主要的傳統祭儀有播種祭、收穫祭、祈雨祭、狩獵祭、捕魚祭及獵首祭等,任何祭儀的意象無不祈望族命得以綿延、族運得以順遂發展 賽德克族的織布工藝相當地精巧 泰雅、太魯閣、賽德克族的口簧琴樂器獨具特色

原住民祭典月份 時間 祭典名稱 族別 1月 聯合豐年祭 卑南族 2月 瑪雅士比(亦譯為戰祭) 鄒族 3月 飛魚祭 雅美族 4月 除草祭 打耳祭 布農族 傳統民俗活動 5月 海祭 阿美族 6月 捕魚節 7月 豐年祭 泰雅族 小米收穫祭 收穫節、迎賓節 7月 豐年祭 阿美族 8月 排灣族 海祭 卑南族 魯凱族 瑪雅士比(亦譯為戰祭) 鄒族 邵族 10月 五年祭 生命豆季 11月 巴斯達隘(矮靈祭) 賽夏族 聯合豐年祭 泰雅族 12月 猴祭

有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