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 1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A 、概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 政策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 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
Advertisements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茅盾中学 政治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回 忆.
單元 5 亞洲概述與東北亞 一、亞洲概述 二、東北亞 -日本、南韓、北韓. 1.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 2. 地理位置:歐亞大陸東側 東面 — 太平洋、南面 — 印度洋、 北面 — 北極海、西南面 — 地中海、黑海 一、亞洲概述 ◎基本資料 黑海 地中海 北 極 海 太平洋太平洋 印 度 洋.
簡報大綱 五專類科簡介 五專主要招生科別簡介 高職簡介 高職15群科簡介.
G-1764 图片来源于中新网凤凰网等媒体 音乐:茉莉花 glm制作
第九講:變遷中的我國 國家安全威脅.
第2课时 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半岛
東海陸拾壹, 奔跑吧,路思義! 東海大學2016國際月.
周满生教授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
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材料 (2015年第3期)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 二○一五年三月.
“学讲方式”下的中考备考策略 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5年3月30日.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周继专.
中国历史以来的 对外开放(关系).
公共必修课形势与政策.
博揽高考风云 掌握复习方法. 博揽高考风云 掌握复习方法 高2015届高考文综政治第二、三轮复习讲座 2015年高考政治复习四大论题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2015年地理热点问题探讨 江西师大附中 骆平.
國立中山大學 總務處 採購業務簡介 袁世禮.
2016年中考 时事政治考向分析 滕州育才中学:张华.
当前经济与农村改革发展形势 四川大学形势与政策课题组.
第2课时 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半岛
绿水 青山 金山 银山 汇报人:哔哔哔哔.
党政工齐心协力 共筑模范馆员之家 ——图书馆工会工作( ) 图书馆工会 2016年3月25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 重要论述专题辅导
2014年高考必考历史热点解读.
第一部分 历史与传统 第二部分 现状与特色 第三部分 未来与发展. 第一部分 历史与传统 第二部分 现状与特色 第三部分 未来与发展.
簡介「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簡報人: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政風室邱宏達.
第 4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勢 冷戰時代的形成 區域危機與衝突 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 歐洲共產政權的崩潰 區域統合的進展 全球化的時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辽宁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彭红英.
2015年浙江高考政治生活 考点与时政热点解读.
中国现代历史中考复习(三)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注时事政治 了解社会热点 ——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例析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陈保生 2014年3月25日
成商之道 浙商文化探究.
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 句容天王中学 段来娣.
公務倫理規範與行為分際- 談貪污治罪條例之不違背職務行賄罪
北京机动车限行令事件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本市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7月20日起至9月20日,北京市机动车将分单双号行驶。
关于11月份京城汽车市场综合分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 苏晖.
观摩本次优质课的一点收获和思考 巩固创新成果 打造活力课堂 烟台市教科院 韩明山.
目 錄 南韓簡介 南韓人的態度與信念 南韓美學 南韓經貿 法律特質&政治結構 世界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 宗教信仰 社會組織 南韓教育.
朝代顺序 国家的产生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 明、清 社会的变革时期
清淨家園‧社區行動 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環保生態面向95年度執行成果簡報.
党课(2015年4月27日) 主题: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主讲:朱伟清 上南北校党支部 2015年4月27日.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一)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在 路 上 --- 一个社会,真正起作用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中的老师可以不是家,但不能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贵人。 乙未年冬 wang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英才网.
第 五、六 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 五、六 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三 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 对应学生用书P249.
美国主导的TPP 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簡報大綱 1 國際情勢與國際中小企業課題 2 國內經濟問題與國內中小企業課題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願景 4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攻略.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六 党的发展历程—— 2016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一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History 第一節 政治 第二節 經濟 第三節 社會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北京市机动车维修行业 安全监管情况 交通委运输局机动车维修管理处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首页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 民俗文化 ■ 旅游文化.
早报.
三、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特征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春天的故事之开放篇.
政治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2章 歐洲概述與歐洲西半部-南歐 ㄧ、歐洲概述 (一)位置與範圍:歐亞大陸西北側,濱大西 洋、北極海,緯度跨35°~71°
一.關於美國全球戰略的幾點分析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目標逐步定位為:保持美國在世界新格局中的領導地位=霸權地位
欧洲一体化进程 知识回顾 性质: 经济组织 性质:经济政治组织 欧洲共同体(1967) 19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1993)
參與APEC能源工作組之經驗 陳炯曉 博士 經濟部能源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六)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 专题(七) 共和国的征程凯歌 专题(八) 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扩大 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七) 共和国的征程凯歌 专题(八) 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扩大 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十一)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专题(一)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专题(一)┃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一、原始居民生活状况 河姆渡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  陕西西安半坡村 代表类型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骨耜  磨制石器 居住情况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生产活动  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种粟;饲养家畜等、打猎、捕鱼;制彩陶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二、古代政权演进和阶段特征 朝代 特征 夏、商、周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和诸侯争霸 秦、汉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隋唐 繁荣与开放 辽、宋、夏、金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元、明、清 繁盛与危机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三、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权利 义务 周 天 子 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保护诸侯国不受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及相互之间和睦 诸 侯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对卿士大夫进行再分封  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及朝觐述职

专题(一)┃ 要点整合 四、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朝代 主要措施 秦朝 ①建立皇帝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③“焚书坑儒” 西汉  ①建立皇帝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③“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元朝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明朝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②设内阁;③设立廷杖制度、厂卫制度;④八股取士 清朝  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专题(一)┃ 要点整合 五、古代行政管理制度 朝代 行政制度 西周 分封制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郡国并行制 元朝 行省制度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专题(一)┃ 要点整合 六、古代重要的盛世局面 朝代 名称 表现 西汉 文景之治  经济恢复,社会发展 唐朝 贞观之治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开元盛世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清朝 康乾盛世  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

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编辑《农桑辑要》,刊行全国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七、古代重大经济政策与调整 朝代 重大决策 秦国  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秦朝  统一车轨形制、货币、度量衡 西汉  开通“丝绸之路” 唐朝  减轻农民负担;改革财政、漕运制度 宋朝  引进占城稻;兴修水利,鼓励对外贸易 元朝  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编辑《农桑辑要》,刊行全国 明朝  海禁政策 清朝  闭关政策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八、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三国两晋南北朝 手 工 业 农业 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植双季稻  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植双季稻 手 工 业 织锦业  蜀锦:设立管理丝织业的机构,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 冶铸业  灌钢法 制瓷业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商业  建康城人口达百万;造船业发达;南方商人的船队远航到达波斯一带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2.唐朝时期 农业 水利  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新品种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作物 种植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新工具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  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专题(一) ┃ 要点整合 3.两宋时期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农田水利发展;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农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农田水利发展;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手工业  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商业  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城镇。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机构

专题感悟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宏观概括为:一个集中、两大矛盾、三大趋势和四个特征。 (1)一个集中:国家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2)两对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3)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四大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思想控制不断强化、文化专制不断强化。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2. 实行仁政、重视民生、重用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广大人民生活仍然贫困。注意古代的重农政策与今天的“三农”政策是有本质区别的。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4.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开始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宋朝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市镇。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在整个流通领域的地位提高。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秦统一货币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业关系的变化: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期才逐渐与生产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等。

专题(一) ┃ 专题感悟 5.通过分析历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一、古代民族关系特征 1.秦汉时期: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解决匈奴问题。 2.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3.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 4.两宋时期: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和平是主流。 5.元明清时期: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东南地区 (台湾) 西北边疆 (新疆) 西南边疆 (西藏) 蒙古地区 汉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唐  修驿道,称为“参天可汗道” 元  设立澎湖巡检司  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清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  多伦会盟、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专题(二)┃ 要点整合   三、古代的对外关系 1.两汉时期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2)公元57年,日本列岛的委奴国派使臣来汉,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3)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2.唐朝 (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专题(二)┃ 要点整合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3)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时: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专题(二)┃ 要点整合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后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

专题(二)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认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冲突是暂时的。认识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只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不能用侵略的说法。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结果;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明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和豁达的性格。 3.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民族斗争,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

专题(二) ┃ 专题感悟 4.唐朝是继汉朝以后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高潮。它既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的结果,又促进了唐朝经济的高度繁荣。唐朝的开放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对其他文明的精华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促进了“唐朝文化圈”的形成和繁荣。 5.明清时期两种不同政策的对外关系,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后者使中国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发展中逐渐落伍了。今天我们应具有开放的心态。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专题(三)┃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一、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二、四大发明 发明或改进过程 意义或地位 造纸术 发明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印刷术  发明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印刷术  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针;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专制起了一定作用

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被称为“神医” 编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三、医学 人物 朝代 成就 华佗 东汉  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被称为“神医” 张仲景  编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李时珍 明代  编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四、数学 朝代 成就 《九章算术》 东汉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祖冲之 南朝  四、数学 朝代 成就 《九章算术》 东汉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祖冲之 南朝  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早约1000年

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五、农学、地理学 人物 朝代 成就 贾思勰 北魏 东魏  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 郦道元  编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六、主要工程 工程 朝代 功能或地位 都江堰 战国 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水利工程 长城 秦朝  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水利工程 长城 秦朝 明朝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工程 大运河 隋朝  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 赵州桥  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故宫 清朝  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七、文学 1.唐诗 诗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生活 时代 盛唐 盛唐转衰 中唐 代表 作品 《蜀道难》 《早发白帝城》 “三吏” “三别”等 《秦中吟》 《新乐府》 主要 特点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沉郁悲怆,精练凝重,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尊称 “诗仙” “诗圣”

专题(三)┃ 要点整合 2.宋词、元曲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宋词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两宋 之交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南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元曲 元朝 关汉卿 《窦娥冤》

专题(三)┃ 要点整合 3.明清小说 作者 作品 地位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水浒传》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 《西游记》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曹雪芹 《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由成熟走向规范,字数由少到多;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到青铜器再到竹简和丝帛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八、先秦书法艺术 文字 甲骨文 金文(铭文) 大篆 出现时间 商朝 商周时期 西周晚期 发展趋势  由成熟走向规范,字数由少到多;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到青铜器再到竹简和丝帛

专题(三)┃ 要点整合 九、史学 作者 朝代 作品 地位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专题(三)┃ 要点整合 十、著名雕刻艺术 东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隋唐 甘肃敦煌莫高窟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理解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在“百家争鸣”中,除儒家外,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认识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2.复习科技成就,可以从朝代、发明者或科学家、科技成就、历史地位或影响角度,自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简表》;也可以用连线法记忆人物与科技成就;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材料,理解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3.复习诗歌,建议比较李白与杜甫创作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感受他们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感,增强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4.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在编写体裁和特点上的不同;了解《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感受前人成功的艰辛,学习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 5.复习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要认识随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在科技领域,涌现出一批科学家和科学巨著,呈现出近代科学研究的一些新特点;在文学领域,小说取代诗、词而成为文学的主流,特别是《红楼梦》等四大文学名著,把我国古典小说推上顶峰。

专题(三) ┃ 专题感悟 6.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各民族间的融合与频繁的交往,有利于古代科技的发展。四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续创造了条件。五是各个时期科学家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等。 7.认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1)重社会人文,轻自然探求和分析。(2)重经验总结(实用技术),轻理论概括和抽象。(3)重服务农业,轻服务工业。

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四)┃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四)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四)┃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一、 近代列强的五次侵略(华)战争 时间 主要条约 或结果 主要影响 鸦片 战争 1840— 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6— 1860年 《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 1894— 1895年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专题(四)┃ 要点整合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全面 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中国人民取 得抗日战争 的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注意] 上述战争中:①由英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由日本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③由法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专题(四)┃ 要点整合   ④攻占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⑤中国失败的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落后。⑥中国胜利的战争有:抗日战争。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支持等。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二、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主 要 内 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专题(四)┃ 要点整合   [注意] 上述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有如下突出特征: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特点。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1)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

专题(四)┃ 要点整合 4.制造大屠杀:(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5.使用毒气战、细菌战等。

专题(四)┃ 要点整合 四、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条约 《瑷珲 条约》 中俄《北 京条约》 《勘分西北 界约记》 中俄改订条约 及以后五个勘 界议定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19世纪80年代 割占 领土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中国西北部 面积  60多万平方千米  约40万平方千米  44万多平方千米  7万多平方千米

专题(四)┃ 要点整合   [注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占我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五、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在太仓地区,活捉敌军副领队;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军采取了“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专题(四)┃ 要点整合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临危不惧,率舰直冲敌舰,与全舰官兵一同壮烈牺牲。 5.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在廊坊、杨村抗击八国联军。 6.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中国守军第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众志成城,全民抗战等。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其中近代前期的抗争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军事技术落后和领导人失误,而是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3.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四个趋势 (1)从战争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 (2)从战争范围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3)从侵略方式来看,经历了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以华制华”的变化。 (4)从侵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利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灾难越来越深重。 4.列强侵华的影响 (1)破坏性: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2)建设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冲击了旧制度和旧观念;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5.列强侵华的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 (2)坚船利炮救不了中国,只有推翻封建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3)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动力。

专题(四) ┃ 专题感悟 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7.通过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理解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争取独立和平的民族。认识近代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五)┃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一、中国近(现)代化的主要历程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1840年至1949年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探索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颁布《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等 专题(五)┃ 要点整合 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过渡时期 “一五” 计划时期  推进: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改革开放新时期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国防现代化 教育普及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颁布《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等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二、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交通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  ②1881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③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电报  ①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②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电报沟通了中国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照相  ①19世纪40年代以后照相术传入中国;  ②19世纪晚期照相走进清朝宫廷生活 电影  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③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

专题(五)┃ 要点整合 剪发 辫改 称呼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服饰 变化  ①男士:中山装、西装;  ②女士:高领服装 妇女 解放  ①禁止缠足;  ②追求婚姻自主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三、教育近代化 洋务运动 建立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戊戌变法 ①废除八股取士 ②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1904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 废除科举制度

专题(五)┃ 要点整合 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或条件 主要史实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派对近代民族企业的诱导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初步 发展 甲午战争以后  ①列强资本输出;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工厂数量、投资总额增加

专题(五)┃ 要点整合 短暂 春天 1912—1919年(民国时期、一战时期)  ①辛亥革命推动(推翻专制、颁布实业法令);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③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新建厂矿企业、投资额增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较快 发展 1927—1936年(国民政府前期)  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国基本统一;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日益 萎缩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①沦陷区:日本掠夺,毁灭性打击;②国统区:官僚资本垄断压制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陷入 绝境 解放战争(1945—1949年)  ①美国的经济掠夺;②官僚资本的挤压;③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商企业纷纷倒闭

专题(五)┃ 要点整合 近代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1)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发展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为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冲击了封建的正统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五、新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基本 内容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  完善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阶段 特点  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严重挫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完善

专题(五)┃ 要点整合 实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向迈进。

专题(五)┃ 要点整合 六、新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农业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②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②实行集体经营  ①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②农产品向市场化、商品化发展 工业 国营、集体企业  国营、集体、外资、个体并存 特点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专题(五)┃ 要点整合 七、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国防  1949年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等  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科技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 教育  义务教育、恢复高考、高等教育、科教兴国 社会 生活  衣、食、住、行等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和突出的新与旧、中与西、进步与保守、现代性和传统性等因素的混杂并存与对立。 (1)政治领域: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动融入世界。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古老的政治体制不可避免地发生动摇,而这种动摇最早是从民族危机开始的。西方的侵略引发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农民阶层掀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尽管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没有实质影响,但它们是民族危机和反侵略的真实写照。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士大夫阶层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仍反应迟缓,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才真正认识到中西文明的差距,掀起了洋务运动,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后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民主的要求,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因此,近代中国人的两个政治追求就表现为“民族独立”与“民主自由”。 (2)经济领域: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和工厂制度带来了超强的生产能力,英国急于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古老富庶的东方古国就这样被西方工业国家用武力打开了大门,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里。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洋货充斥中国,千年不变的小农经济终于发生了松动。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在痛苦的呻吟声中,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这种变动体现在: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生产,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并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人口流动加快等。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先进仁人志士追求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的历程。这一过程的兴起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相互伴随、相互促进。但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在西方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下进行的,因此近代化起步艰难。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3.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派“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始,经维新派发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孙中山领导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急速深入的历史特征,即从最初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追求政治体制和思想解放。这是一个持续的、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过程。

专题(五) ┃ 专题感悟 4.在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中,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5.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计划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历经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此后,中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6.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等。

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六)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六)┃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中共建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 专题(六)┃ 要点整合 要点整合 一、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分期 阶  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5月4日—1949年9月)  中共建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8月—1949年6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日—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专题(六)┃ 要点整合 二、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时间 领导人 意义 南昌 起义 1927.8 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  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秋收 1927.9  毛泽东 井冈山 会师 1928.4  毛泽东、朱德

专题(六)┃ 要点整合   三、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的农村三大变革 1.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2.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后,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题(六)┃ 要点整合 四、党的主要会议 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影响) 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确立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当前任务;选举中央局书记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遵义  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专题(六)┃ 要点整合 七大 1945年 延安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八大 1956年 北京  分析了主要矛盾;提出了主要任务  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专题(六)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90年的历史,90年的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充分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党员。

专题(七)┃共和国的征程凯歌 专题(七) 共和国的征程凯歌

专题(七)┃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七)┃ 要点整合 一、七年“过渡” 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巩固了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专题(七)┃ 要点整合 二、20年“曲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规律、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2.1966—1976年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三、30年的凯歌 1.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专题(七)┃ 要点整合 2.改革开放的探索 (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进“新时代” (1)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决策。 (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专题(七)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从历程上看: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历经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与失误→调整→改革开放。 2.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来看:历经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政治民主化→阶级斗争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3.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来看:历经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步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道路。

专题(七) ┃ 专题感悟 4.关注“三农”始终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调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践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和姓“社”的标准。

专题(八)┃ 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扩大 专题(八) 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扩大

专题(八)┃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八)┃ 要点整合 一、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 美国 法国 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 领导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开始 标志 新议会的召开 来克星顿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主要 文献 《权利法案》 (议会) 《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 《人权宣言》 (制宪会议)

专题(八)┃ 要点整合 结束 标志 1688年 光荣革命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94年 “热月政变” 历史 影响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赢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推动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共同作用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发展

专题(八)┃ 要点整合   相同点:(1)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英、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2)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3)领导阶级:都有资产阶级。(4)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5)结果: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6)影响: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专题(八)┃ 要点整合   不同点:(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的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3)特点不同:英国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大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4)确立的资产阶级政体不同: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联邦制,法国确立民主共和制。

二、《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 专题(八)┃ 要点整合 二、《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内 容  ①限定国王的权力;②国会拥有最高的权力;③公民拥有一定的权利  ①人人生而平等;②为保障人权,人们建立或废除政府;③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①人们生来自由平等;②主权来源于国民;③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④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影 响  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成为指导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专题(八)┃ 要点整合 [注意] ①《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共同思想是:自由、平等、民主。②侧重点不同:《权利法案》侧重于限制国王的权力;《独立宣言》侧重于美国独立;《人权宣言》侧重于对“自由”“平等”“法治”这些基本民主原则的阐述。③三个法律文献的影响: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旗帜和纲领性文献;都描绘了未来社会的基本蓝图;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是对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黑人奴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焦点:奴隶制) 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 专题(八)┃ 要点整合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1861年改革 美国内战 明治维新 原因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黑人奴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焦点:奴隶制)  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 方式 自上而下改革 南北战争 领导人 亚历山大二世 林肯 明治天皇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八)┃ 要点整合 结果  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①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使日本逐渐富强起来,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③使日本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新威胁

专题(八)┃ 要点整合  [注意]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方式有三种:①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英法美);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日);③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德意)。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从根本上说是由该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专题(八)┃ 要点整合 (2)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都制定和颁布了纲领性文件:①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文件有《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对革命运动起推动作用。②革命完成后颁布的文件有《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美国1787年宪法,对革命成果或资产阶级统治起到巩固作用。对这些法律文献的学习,要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①进步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革命思想,推动革命的发展和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②局限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阶级本质和时代的局限性。

专题(八)┃ 要点整合 四、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时间:20世纪初。 2.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3.主要国家:美、德、英、法、日、俄。 4.影响:(1)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列强争霸的局面。(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专题(八)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最终确立历经了400多年,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充满了掠夺、奴役、屠杀的过程,是用血和火载入编年史的。 2.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发展核心是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个“过渡”是通过思想解放、拓展市场、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的,是全面质变的过程。

专题(八) ┃ 专题感悟 在这段历史时期,西欧为近代社会的诞生奠定了两大支柱,一是思想文化;二是政治制度;并准备了一个必要的经济条件:即广阔的世界市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欧在这段历史时期,已率先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但这时的近代社会还是一种不稳固(经常出现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不健全(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区域性(仅限于欧美)的社会形态,还处于“产生”阶段。

专题(八) ┃ 专题感悟 3.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欧美主要国家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又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巩固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统治。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是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两种动力;思想运动和科技创新是改造社会的两种动因。

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九)┃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九)┃ 要点整合 一、国际关系演变概况 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拿破仑帝国覆亡后,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专题(九)┃ 要点整合 3.一战后:日美矛盾。《九国公约》确立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4.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在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5.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6.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专题(九)┃ 要点整合   二、两次世界大战 1.相同点 (1)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2)战争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战争影响:战后都对战败国进行了处置,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专题(九)┃ 要点整合   2.不同点 (1)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时法西斯国家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背景不同:一战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巴尔干成为战争的火药库,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线。二战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产生新的战争的温床,而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则推动了法西斯的上台并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专题(九)┃ 要点整合 (3)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影响不同:一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战后建立的新秩序仍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二战不仅打击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人民,战后建立的新秩序较多地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5)对战败国的处理方式不同:一战后战胜国把战争责任推到战败国身上,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但是并没有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二战后对战败国处理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防止再次挑起战争,在战败国实行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对战犯进行审判,追究个人责任。

专题(九)┃ 要点整合 三、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及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该体系。 (2)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局限:该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

专题(九)┃ 要点整合 (4)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②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③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④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或冷战格局) (1)建立:二战后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专题(九)┃ 要点整合 (2)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专题(九)┃ 要点整合 四、主要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确立了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秩序。 2.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目的:争夺亚太地区。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确立了战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

专题(九)┃ 要点整合 3.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影响: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作用:对协调盟国战胜法西斯和建立联合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专题(九)┃ 要点整合 五、重要的国际组织:三国同盟(德、意、奥)和三国协约(英、法、俄);轴心国集团(德、意、日)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英苏中等26国);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专题(九)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正当的合作,有益于社会进步;否则,威胁世界和平。 2.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其中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物。

专题(九) ┃ 专题感悟 3.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在当今多极化的条件下,“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专题(十)┃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十)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十)┃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 专题(十)┃ 要点整合 要点整合 一、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 第三次 科技革命 开始 时间 18世纪 上半期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四 五十年代 率先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 重大 发明  火车、汽船  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  原子弹、克隆技术等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火车时代)  电气时代(汽车、钢铁时代)  原子能、信息、太空时代

专题(十)┃ 要点整合 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3)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①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②城市化、工业化开始;③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1)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2)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3)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专题(十)┃ 要点整合 3.第三次科技革命:(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4)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5)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专题(十)┃ 要点整合 三、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1)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专题(十)┃ 要点整合 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专题(十)┃ 要点整合 四、经济全球化的开始与历程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和殖民扩张;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 1.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为一体,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联系,主要表现是物种交流和贸易的开展。 2.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为世界贸易奠定物质基础;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为世界贸易奠定了交通运输基础等。主要表现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 3.二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特别是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

专题(十)┃ 要点整合 五、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共同体 (1)原因(目的):加强国际合作,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组成。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盟”。 (3)影响:加强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欧洲国家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专题(十)┃ 要点整合 2.亚太经合组织 (1)成立:1989年成立“亚太经合组织”(APEC)。 (2)宗旨: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3)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一直持积极态度。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4)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良好形象。

专题(十)┃ 要点整合 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含义: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 要点整合 2.原因和条件:第一,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也通过“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专题(十)┃ 要点整合 3.主要表现:国际分工不断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 4.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宗旨和原则: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专题(十)┃ 要点整合 5.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来说,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同时,减少了发达国家人员的就业机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看,由于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落后等,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使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压力和挑战。

专题(十)┃ 要点整合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对策 (1)问题:①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2)存在问题的原因:①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②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存在。 (3)对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职能和作用。

专题(十)┃ 要点整合 7.我国的政策 (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2)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专题感悟 专题(十) ┃ 专题感悟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 科技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技也涉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克隆人类等道德问题。 3.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

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一)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十一)┃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 一、古代重要的改革 1. 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和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革: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 二、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它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   3.20世纪60年代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初期取得成效,但不能坚持下去,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4.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5.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题(十一)┃ 要点整合 [注意] 上述改革中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特征的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匈牙利卡达尔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其中,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三次改革。它们的相同点是: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专题(十一) ┃ 专题感悟 专题感悟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都进行了改革、创新,从而书写了本国的历史。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历史,改革与革命交相辉映,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车轮。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进程来看,有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从结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专题(十一) ┃ 专题感悟 2.改革是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