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 年下学期 制作 18 试卷讲评 长郡中学 2012 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主讲:秦洁.
Advertisements

春节对联、诗词赏析 —— 寒假作业交流总结. 春节又叫阴历 ( 农历 ) 年,俗称 “ 过年 ” 。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 统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 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 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 又是元宵节,那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 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陈二军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 我很矛盾:生在 《水浒》的世界,却 长了一颗《红楼》的 心,在这个《三国》 纷争的年代,独自去 《 》
第六章 孟子哲学思想.
《史记·魏公子列传》.
语文园地四.
欧阳修散文的卓越成就 一、 总体特点 二、北宋中期——散文繁荣 三 、欧阳修各种散文的特色.
纪昌学射.
屈 原 列 传 临武一中多媒体课件 设计制作:黄素娥 临 武 一 中 上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别人。
第三章作品之四 《左传·郑伯 克段于鄢》 一、作品简介 二、中心思想 三、课文分析 四、艺术特色.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 泰格特(澳大利亚).
22 窗前的气球 李桂琳.
12.听听,秋的声音 小游戏 小诗人 欣赏.
格言警句的积累、 理解和运用 高邮市汉留小学 高永忠.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林晓.
五 柳 先 生 传 陶 渊 明.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 有关知识请参看材料第5、6页 “我已经掌握得很完美了!” 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十八岁和其他.
蜀道难 (李白).
罗布泊 你对它知多少 ?.
孔孟之道 圣人 孔子 亚圣 孟子.
  饮酒赋诗, 自古是文人的一大乐事。.
鸿门宴 学习重点 司马迁 作者作品 掌握字词 背景介绍 情节分析 人物分析 课文小结 课外练习.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霸王举鼎 霸王别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说“一”不“二” 语言文字运用 --避免歧义.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古之遗爱也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长春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 小小的山村.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猫.
夹 竹 桃 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曹洁.
安徽亳州 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安徽亳州 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木 兰 诗 《乐府诗集》 选自       编者       又名          时  民歌与 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民间叙事诗“双璧”。 郭茂倩 《木兰辞》 南北朝 北朝.
木兰从军.
普希金. 普希金 检查预习 瞬息( ) 幽寂( ) 延绵( ) 萋萋( ) 忧郁( ) 伫立( ) 涉足( ) 向往( ) 尴尬( ) shùn 瞬息( ) 幽寂( ) 延绵( ) 萋萋( ) 忧郁( ) 伫立( ) 涉足( ) 向往(
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韩愈.
王 何 必 曰 利.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1城市概况4地理环境 2历史沿革5发展建设 3行政区划6国民教育
对 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李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惠慧.
有这样一个人…… 他一心一意的想着人民。有一次,他冒雨去沈阳,路上,他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里还领着一个小女孩正在艰难地向车站走去。他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他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就脱下自己的贴身衣服给小女孩穿上,又拿出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他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
听听, 秋的声音 制作:黄兴小学 黄金.
看 动画 成语 (    ) 揠苗助长 (    ) 滥竽充数 猜 (    ) 狐假虎威 (    ) 叶公好龙.
宋濂 读准字音 翻译2 词性活用 中心思想 课文朗读 翻译3 通假字 写作特色 作者简介 内容概括 虚词 联系实际 解题 一词多义 练习1
解 菊 妹 三袋麦子.
第二十六课 父亲、树林和鸟 会认字: 拼 音 lí níng wù chòng shùn lüè 黎 凝 兀 畅 瞬 掠.
芦 叶 船.
鸿门宴.
鸿门宴 司马迁.
第一课 围城里的男人和女人.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
第三編 唐宋文学批评 第五章 唐代文学批评.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读一读 害怕 相遇 喜欢. 读一读 害怕 相遇 喜欢 猜 字 谜 “ ” 来 相 尊 重, “心” 至 人 感 , “日” 出 里 无 云, “水” 到 透 明。 言 互 令 动 万 纯 净 读一读 cāi zì mí 猜 字 谜 (二) “ ” 来   相 尊 重, “心” 至.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库庄初级中学 王周瑜.
看图说意思 同学们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
12.失物招领.
二十四节气.
29.数星星的孩子 幸福陈占梅小学二年(3)班.
第四课 诗两首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未选择的路.
四时田园杂兴 麻丘中心小学 尚隆丹.
红树林.
小熊住山洞 深泽县耿庄小学 赵习琴 情景朗读 情景朗读 我会读 我会记 课文 想一想 说话练习 作业.
我叫 。 _________.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6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A)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A)

(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 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D. 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C)

(A)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A)

(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 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麾:挥手使……离去 (B)

查字典 爱、安、案、按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通假字 ⑴可与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通假字就是通用和假借的合称。也就是本应使用甲字,却使用一个同音字、近音字或形近的乙字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通假字。 (1)近音相通 ①同音:蚤—早,畔—叛; ②双声:亡—无,胡—何; ③叠韵:信—伸,还—旋。 (2)形近相通 ①声旁与形声字:禽—擒,直—值; ②同声旁的形声字:距—拒,说—悦

异读和破读 文言文中的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有特殊的读音。 (1)破音异读:改变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的词性和意义。王(wàng,为王)天下;衣(yì,穿)褐 (2)通假异读:属(zhǔ,通“嘱”)予作文以记之;君子生(xìng,通“性”)非异也 (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还保留着古音。周景王之无射(yì)也;可汗(kè hán)大点兵;郦食其(yì jī)

⑷如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亲戚 妻子 中国 非常 所以 绝境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若能以吴越之从与中国抗衡 父母兄弟,统指亲人 旁系亲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国 中原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若能以吴越之从与中国抗衡 非常 意外事故(名词) 很、大 (副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余叩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绝境 与外界隔绝 没有出路

造成古今异义的原因 ( 一) 词 义 扩 大 ( 二) 词 义 缩 小 ( 三) 词 义 转 移

A.事安禄山,未有闻 闻:识见。 B.可勒勋鼎彝,若何 勒:铭刻。 C.讽泚出金币礼士 讽:劝告。 D.能省过否?不尔,且死 省:检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安禄山,未有闻 闻:识见。 B.可勒勋鼎彝,若何 勒:铭刻。 C.讽泚出金币礼士 讽:劝告。 D.能省过否?不尔,且死 省:检查。 A 【考点】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析】据“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和后文他的言行,可知,蔡廷玉并非没有“识见”。应为“名声,闻名”。要注意古今异义的词,如C项的“讽”为讽喻、劝告的意思。教材实例如《邹忌讽齐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 .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 .公坚不回 回:返回 D .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解析】公坚不回 回:反悔.注意D项的“持”古今异义。 C

一、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释例

( 一)词义扩大

(1)把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2) 股 [古义]名词。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

(3)竟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 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

(4)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 庖 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 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

(5)再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 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1)购 [古义〕①动词。悬赏。 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 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

(2)狱 [古义]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讼案件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②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 刿论战》 (今义)监牢。

(三)词义转移

(1)熙 [古义]同 “嬉”, 开玩笑。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宴 子使楚》) [今义]光明。熙熙,和乐的样子。

(2)爷 [古义]名词。父亲。 阿爷无大儿,本兰无长兄。(《木兰诗》) [今义]祖父, 常重 叠使用。

(3)窃 [今义] 偷 窃。 [古义]私下,私意,“我”的 谦 词。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二、古今异义的 双音词释例

赤子 今义:小孩子。 古义: ①百姓。 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方腊起义》) ②初生婴儿。 例如:赤子之心。(《孟子·离篓》)

作文 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 古义:写文章。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感激 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所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 事君者, 徒慕君之 高义也。(《廉颇 蔺相如列传》)。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 也。(《师说》)

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 掌权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曹 刿论战》)

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出身低微;鄙,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春 秋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一年。 例如: 蝼 蛄不知春秋。(《庄子· 逍 遥 游游》)。 ②书名。例如:孔于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 滕文公》)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结扎束缚、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约束 今义:限制。 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 蔺相如列传》)

鞠躬 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 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便宜 今义,物品价格低。 古义: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例如:释之既朝毕,因 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活人 今义:活着的人。 古义:养活人。 例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同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走进高考 例1: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B 【解析】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据上下文推断是文言实词解答的有效方法。据“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几句话,能大致猜出第一段写晏子向景公建议后,景公的做法,“不服政”可猜读为“不服役纳税”。

例4:2014年高考全国卷Ⅱ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实词 例句 译文 实词释义 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了也不过是死。 逃跑 今复十年,存亡不可知。《苏武传》 现在又过了十年,是活着还是死了都不了解。 死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这真是决定危急存亡的时刻。 灭亡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者疑邻》 晚上,果然大量地丧失了财物。 丧失、丢失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通“无”,没有

实词 例句 译文 释义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台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除去了。 去掉清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了。 逝去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以葬之。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埋葬五位壮士。 清理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我被封官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多查字典、多积累。另外,要掌握一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巩固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多种义项 1.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 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6.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屈原列传》 7.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8.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10.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1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1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回头 看 访问 顾念关心 考虑顾及 回还 谢绝 辞别 谢罪 感谢 告诉 凋谢 对一词多义,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相当数量实词的多义项,更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字形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课文迁移法 成语印证法 对句判断法 语法分析法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

1、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出入偏指出 2、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刑法志》)——“利害”偏用“害”义 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例如:存亡、公姥、作息、异同、国家等。 1、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出入偏指出 2、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刑法志》)——“利害”偏用“害”义

从句意考虑,偏义复词形式上是两个词,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像下面的例子,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却不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无羽毛以御寒暑   同是“寒暑”两个字,一个两个单音词,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离开语境。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动词“忘记”、“死活”、“离合”,形容词“好歹”、“缓急”等其义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忘记”偏向“忘”,“记”义消失;“死活”偏向“死”,“活”义消失;(反动派不管人民的死活。实际上是让老百姓死,,不管老百姓活。)“离合”偏指“离”,“合”义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义消失;“缓急”多指“急”义,“缓”义消失。

选出下面没有偏义复词的项: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赤壁之战》) 2.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3.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 人臣执事,何长短自言乎(《汉书》) 6.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 7.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孟子》) 8.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9. 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没有偏义复词的项是:9 其余各句的偏义复词是: 1.存亡(只取"亡"之意) 2.饥穰(只取"饥"之意) 3.缓急(只取"急"之意)    4.出入(只取"入"之意) 5.长短(只取"长"之意) 6.云霓(只取"云"之意) 7.园圃(只取"园"之意) 8.得失(只取"失"之意) 10.耳目(只取"目"之意)

1、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 “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u)” 者与兵器有关, 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 --丝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zhui )--鸟雀、冖--笼罩、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 目---眼、 尸 --身体……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如《过故人庄》。

 有许多同学对近期练习试题中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中的“牒”字不理解,而实际上"牒"字是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2、语境推断法 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 如某年高考试题要求选择文末"子访得之"的"访"字的意思: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自己生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

例如: 1、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 2、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叙述) ②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 (用文字记载)

3、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如:14年高考“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12年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同课文的“便言多令才”。2011年高考“城之不拔者二耳”基本与 “拔石城”同; “齐人追亡逐北”完全同《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同

4、 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 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 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成语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 又如:“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是“谨慎而恭敬”意,同成语“恪守不渝”中的“恪”同; “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同(符合)。 "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轻举妄动"中的"妄"义同。(胡乱),文句翻译题解题时可用代入成语的方法检验一下。

5、 对句判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B、 追亡逐北(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C、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 D、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E、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F、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忧思劳苦; 逸豫:安逸享乐)

又如:"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 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自可赏爱"构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6、 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2012年试题13题"取樵炊灶"中的"樵"前跟动词,因此应是名词,译为"柴薪"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词义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信义著于四海 分析: “信”在“之”前,作状语 “确实” “犹”是副词 ,“信”处在谓语位置,是动词“相信” “信义”处在主语位置上,“著”是谓语,“信”为“信誉”

掌握方法 学会推断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 1、分析字形推断法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 (11年全国卷) 籴:买米。 粜:卖米。

“赃” “赈” “赎” “贽” “赉” (金钱) (头) (地名) (死) (文书、文件) “颠”、“颜”、“顾”、“顿” 、“颔” “赃” “赈” “赎” “贽” “赉” (金钱) “颠”、“颜”、“顾”、“顿” 、“颔” (头) “邳”、“邗”、“邯” 、“邺”、 “郸” (地名) “殉”、“殇”、“殍”、“殓”、“殄” (死) (文书、文件) “版”、“牒”、“牌”、“牍”

2013年高考题 金人欲降之,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 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探视,看望。

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 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 兵器有关, 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辶(走)、忄(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与丝麻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 “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 “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 “歹”与死关…… “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2、整齐句式推断法(利用上下句的结构对应关系理解词义)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5、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 6、反古者不足非,循礼者不足多 7、知不足知君之不善,勇不足犯君之颜色 8、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小,一半) (被任用) (戴) (不得志) (好处) (赞扬) (智慧) (偏袒)

15年高考题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 D

作动词,名词位于“所”之后,构成“所”字结构 3、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词语在句中的语法 位置辨别词义,这对词类活用辨别很实用) 用眼睛示意,名词位于动词中心语的位置 1、范增数目项王。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3、烟涛微茫信难求。 4、寡人可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5、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6、置人所罾鱼腹中。 出产的粮食,名词位于宾语的位置 实在,确实,名词位于状语的位置 。 受风寒,名词位于能愿动词之后 使……变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作动词,名词位于“所”之后,构成“所”字结构

7、上(刘邦)罢(黥)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10、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求利,名词位于谓语的位置 旧交,形容词位于宾语的位置 作状语,动词位于状语的位置 意动用法,形容词位于谓语的位置

C 2014年高考题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C

(A) (15天津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使……较量 (A)

出类拔萃:超出。 屡试不爽:差错。 日薄西山 :接近,迫近。 披沙拣金,所向披靡:分开 不刊之论:修改更改 4、成语联想推断法 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类拔萃:超出。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屡试不爽:差错。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日薄西山 :接近,迫近。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木实繁者披其枝 披沙拣金,所向披靡:分开 刊定谬误 不刊之论:修改更改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 13年高考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制裁,惩罚。

5、语境脉络推断法 汉兴,天子之政行郡,不行于国 出国门而轸怀(悲痛,怀念)兮 诸侯封地 国都 妾身为分明,何以辞姑嫜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婆婆 丈夫妹妹 臣下不匡(纠正君主得失),其刑墨 州刺史铜印墨绶 墨刑 黑色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群臣坐陷王不道,皆诛死二百余人 交谈 定罪

“汝归勿遽言”中“遽”的意思是 A 匆忙 B 惊慌 12年高考卷 “汝归勿遽言”中“遽”的意思是 A 匆忙 B 惊慌 金人欲降之,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 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叱之曰:“ 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A) 15全国卷黑、吉、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A)

掌握方法 学会推断 1、分析字形推断法 2、整齐句式推断法 3、语法分析推断法 4、成语联想推断法 5、语境脉络推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