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资源配置基础理论 第1节 外部性 第2节 公共物品 第3节 产权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物流战略方案类型 (1)按服务项目划分 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 (2)按发展方向划分 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业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实时响应导向战略等.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Harvard ManageMentor®
Online job scheduling in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s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第3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陈恭和.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Harvard ManageMentor®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十六章 外部性与市场失效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一般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各种社会资源 ,并引导微观经济主体朝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 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完全等都可以导致:“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政府管制存在的理论依据.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初级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环境经济学 第6讲.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第十一章 外部经济 ● 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 ● 干预性方案 ● 产权与科斯定理.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章 资源配置基础理论 第1节 外部性 第2节 公共物品 第3节 产权理论

第1节 外部性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外部性的内部化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外部效应 ,源于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 提出来的“外部经济”的概念。 有关外部性的定义有很多。简单地说,外部性就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 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与了无须补偿的收益的情形。(产生主体) 兰德尔 :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 (接受主体 ) 式中Uj 表示j 的福利函数,j和k指不同的人或厂商,Xi指经济活动 赫勒和斯塔雷特:外部性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个人的效用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而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市场交易关系的影响

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 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

外部性的分类 按外部性的影响效果(或影响方向)划分 按外部性的产生领域划分 外部经济 ( 正的外部性) / 外部不经济 ( 负的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性 / 消费的外部性 表2-1 外部性的常见分类 类型 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 生产 生产的外部经济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消费 消费的外部经济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请各举几个例子?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外部性的测度 外部性一般是用收益或费用来测度的,具体指标很多 费用指标 外部费用:某一种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的不能得到补偿的损失或额外费用 私人费用:通过市场表现并反映在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之中的真正发生支付的费用 社会费用:私人费用和外部费用之和,是某项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真正承担的全部费用

费用指标 收益指标 私人费用、社会费用、外部费用的关系: 私人费用 + 外部费用 = 社会费用 边际外部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 外部收益,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边际外部收益,边际私人收益,边际社会收益

外部不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外部不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当一个企业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对社会来说,该企业的产出水平将是过剩的,而社会其他企业产出水平不足,资源配置状况不是最优(图2-1 ) 私人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Q

图2-1 外部不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量 Q 价格P O Q Q1 P MSC 边际社会成本 MPC 边际私人成本 MEC 边际环境成本

外部不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外部不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当一个部门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对社会来说,该部门的产出水平将是过剩的,而社会其他部门产出水平不足,资源配置状况不是最优。(图2-2) 部门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Q

图2-2 外部不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量 Q 价格P O Q Q1 P SS 社会供给 PS 部门供给 SD 社会需求 P1

外部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外部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单个企业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导致该企业产出太少,资源投入不足。而社会其他企业产出过多,资源配置状况不是最优,出现低效率现象。( 图2-3) 私人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 < Q

图2-3 外部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量 Q 价格P O Q1 Q P MSC 边际社会成本 MPC 边际私人成本 MEB 边际环境收益

外部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外部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导致部门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所需求的产出水平,产品价格高于社会所需求的价格。外部性导致投入不足,而社会其他部门资源投入过多,使整个经济系统偏离了资源最优配置状态。(图2-4) 部门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Q

图2-4 外部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量 Q 价格P O Q1 Q P1 PS 部门供给 SS 社会供给 SD 社会需求 P

小节:外部性的后果——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性的存在,无论是外部经济性还是外部不经济性,造成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都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得具有外部性的产品过量生产或者过少供应。 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那么,怎么来减轻或者消除外部性造成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呢?外部性的内部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3.外部性的内部化 外部性内部化的含义 所谓外部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 生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的生产或消费决策, 由他们自己承担,以此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 本的差额,从而解决外部性问题。 在如何使外部性内部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庇古为代表的“政府干预”思路和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安排”思路

庇古的思路 1920年,庇古首次提出了对污染收税或费的想法:当社会边际成本(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收益)不相等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与补贴等经济干预手段使边际税率(边际补贴)等于边际外部成本(边际外部收益),使外部性“内部化”。 比如一方面由政府对造成负外部性的生产者征税,限制其生产;另一方面,给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补贴,鼓励其扩大生产。这样,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作用下,生产者从各自利益出发,会将其产量调整到价格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之点。 这就是庇古提出的“修征税”(corrective tax)办法。

征税手段的几何模型 征税前:厂商按PMR=PMC 决策,私人最优产量为q0,市场均衡数量为Q0,导致过渡污染排放 征税:边际损害成本(MDC)事实上由厂商以税收的方式支付 征税后 :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移动到与社会边际成本曲线重合,厂商产量减少到q1,市场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P1; 均衡数量由Q0减少到Q1。通过征税实现了减少污染的目的,达到私人最优与社会最优的统一

图2-5 征税手段的几何模型 (A) 行业 需求量 Q 价格P O Q1 Q0 S1 S0 D P0 P1 E1 E0 (B) 代表性厂商 SMC PMC PMR=SMR e1 e0 MR,MC MDC 图2-5 征税手段的几何模型

补贴手段的几何模型 补贴前:按PMR=PMC,私人最优产量为q0。而社会最优产量由SMR=SMC的原则定在q1处。行业供给量Q0 补贴:政府对每单位产品支付XR的补贴 补贴后:厂商的私人收益曲线就会向上移动 。厂商扩大产量q0到q1。 行业的供给增加 ,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1;均衡数量由Q0扩大到Q1。

图2-6 补贴手段的几何模型 (A) 行业 需求量 Q 价格P O Q0 Q1 S0 S1 D P1 P0 E0 E1 (B) 代表性厂商 SMC=PMC SMR PMR e1 e0 MR,MC XR 图2-6 补贴手段的几何模型

科斯的思路 科斯的思路主要通过科斯定理来表达: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外部效应将自动趋于消失,法定权利的初始设置便无关紧要。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达到配置的最佳效率。 科斯定理可以用图2-7说明,假定经济中只有污染者和受污染者两个人。

图2-7 由谈判达到的最优环境质量 污染排放量 S O S1 S0 C D T W 边际损害 / 边际削减成本

情景1:假定环境的排他性产权归与受污染者 情景2:假定污染者拥有环境的排他性产权。 受污染者的边际损害曲线OD ,污染者的边际削减成本曲线CS0 。讨价还价的结果在W点达到均衡 ,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为OS1,污染者将为单位污染物支付一定的费用T给受污染者 情景2:假定污染者拥有环境的排他性产权。 讨价还价的结果同样在W点达到均衡 ,受污染者支付一定的费用T给污染者,污染排放量限定在 OS1水平上。

例:科斯定理的应用 假设小区周围有一迪厅,影响小区居民休息。 如何解决:迪厅停业还是居民继续忍受? 决策原则:比较迪厅的收益与居民受干扰的成本 方案1:假定迪厅享有经营的权力,居民给迪厅钱,让迪厅停业。 方案2:居民有权要求安宁,迪厅向居民付钱,让居民忍受噪音 结论:无论最初权力分配,都可达最优

科斯思路下外部性内部化的两种形式 一是联合。将几个交易主体合并成一个交易主体,从而消灭了交易的必要,也就消灭了扭曲资源配置的可能。 二是买卖损害权。也就是在既定的谁都有损害或保护自己不受损害的权利,没有权利的一方可以通过市场向有权利的一方购买。其实质是引入市场,使环境外部性在产权明晰界定的基础上,进入市场交,如排污权的交易。

科斯思路的局限 参与人增加产生的问题 用自愿交易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隐含了产权清晰的前提,而产权清晰的过程本身又是会产生社会成本 交易成本急剧增加 当人数增加时,有什么机制能协调各方力量,使人们自愿参加交易,并保证协议得到贯彻 用自愿交易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隐含了产权清晰的前提,而产权清晰的过程本身又是会产生社会成本

第2节 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分类 2.公共产品与资源配置 3.公共产品的需求显示

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分类 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 萨缪尔森的定义: 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区别:公共产品 ≠ 公共财产 私人产品 ≠ 私人财产

公共产品的性质 非竞争性 指某人对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为零。 例:海上航标灯;学校的广播 非排他性 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埋单的人排除在消费该产品的收益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而导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如:国防

公共产品的分类 表2-2 物品的分类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具有局部非竞争性和局部的非排他性 类型 表2-2 物品的分类 类型 非竞争性 竞争性 非排他性 ①纯公共产品, 如路灯 ②共有资源,如海洋中的鱼 排他性 ③自然垄断(俱乐部产品),如有线电视 ④私人产品, 如食物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具有局部非竞争性和局部的非排他性

产品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排他技性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产品的性质。 如:灯塔是公共产品, 但如果灯塔收到信号后才能发光,就变成了私人产品。 产权的清晰界定,可以改变产品的性质。 如:海洋中的鱼是共有资源,界定专属经济区后就转化成私人产品。 区分环境功能的性质。废弃物的接受者和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共有资源),通过引入稀缺价格和排他机制转变为私人产品; 环境作为公共消费品的提供者时,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2.公共产品与资源配置 “公地的悲剧” 哈丁, 1968, 公共牧场遭遇过度放牧 单个牧民的收益最大化:增加一头牲畜的正效用+1,负效用-1/n (n为牧民总数)。 每个牧民都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增加自己放牧的数量,而他们所处的世界是有限的 ,最终导致草地退化直至毁灭。公地的悲剧就发生了。 推广开去,有很多类似的逻辑……

“公地的悲剧” “公地的悲剧”的实质 解决“公地的悲剧”的思路 如果一种资源的所有权没有排他功能,那么就会导致该共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最终使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 从另一角度看,公地的悲剧也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导致的外部效应形式,使得理性人在计算个人成本时忽略了其行为的社会成本。 解决“公地的悲剧”的思路 观念上的转变。形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有价”的观念是前提。 建立排他性产权。

“搭便车”问题 休谟,1740年 “搭便车”问题是“囚徒困境”的又一个表现 (以环境治理为例) 消费者都有隐瞒自己对公共产品偏好的倾向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就会出现免费搭车者 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终结果是谁也享受不到公共产品 “搭便车”问题是“囚徒困境”的又一个表现 (以环境治理为例)

假设A、B两个企业 每个企业处理污染的成本是11,不处理的成本是0; 如果两个企业都不处理,每个企业的产品产值是5; 一家处理,一家不处理,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都为13; 两个企业都处理,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为21。 表2-3 环境治理博弈的报酬矩阵 参与者及所选策略 企业B 不处理 处理 企业A 5, 5 13, 2 2, 13 10, 10

走出“搭便车”的思路 1)借助制度 表2-4 受规制的环境治理矩阵 参与者及所选策略 企业B 不处理 处理 企业A -5, -5 3, 2 政府可以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此改变博弈的支付向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合作。 在上例中,假定对不处理污染的企业罚款10个单位 (表2-4) 表2-4 受规制的环境治理矩阵 参与者及所选策略 企业B 不处理 处理 企业A -5, -5 3, 2 2, 3 10, 10 2)俱乐部资源假说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使公共产品的供给达到有效水平,因为: 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政府必须干预公共产品的生产 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增加一个人的消费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应该收费。如果对这种产品的使用不收费,产品的成本难以得到补偿,市场上也不会提供这种产品。 消费的非排他性使市场供给出现不足。 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政府必须干预公共产品的生产

政府该提供什么水平的公共产品?→ 如何确定公共产品的需求 ? → 一种方法:假定存在一个社会福利函数,并借助于成本收益分析 另一种方法:基于个人偏好的需求机制,并由此决定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

3. 公共产品的需求显示 社会福利函数 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私人物品数量为Ci,环境质量水平为U,P为其他政策变量 环境质量的设置问题就是在转换空间和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问题。 社会福利函数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其基本假设,即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性

成本收益分析 净收益最大化的方法决定环境质量的优化水平 环境政策的成本:资源成本 、目标损失 环境政策的收益: 净收益 N(U)=总收益 B(U)-总成本 C(U) 净收益最大化的条件是 环境政策的成本:资源成本 、目标损失 环境政策的收益: 市场价格法、支付意愿法、家庭生产函数法、成本评价法和享乐价格分析法的等

林达尔均衡方法 基本思路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 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来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就会达到有效率的水平 在林达尔的均衡中,全部消费者有一个公共的数量, 总成本在消费者之间分摊

图2-8 简单的林达尔均衡模型 公共产品数量 (环境质量水平) O Gb 甲的份额 负担成本 D 甲 D 乙 乙的份额 (h) (1-h) A B Ga h1 h0 E Ge

林达尔均衡的实现条件 林达尔均衡方法存在的问题 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表达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的大小,不存在隐瞒行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偏好,相互之间知道彼此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从而不存在隐瞒偏好的可能 林达尔均衡方法存在的问题 投票人可能存在隐瞒偏好信息以逃脱相应税收负担的动机 (搭便车) 涉及多人的情况下,达成一致需要很高的协商成本,经常会造成无法作出决策的局面

社会选择机制 维克-克拉克表达了一种严格的个人激励相容的社会选择机制,即维克-克拉克税。 维克-克拉克税是一种汇总个人偏好的制度机制,设计的目的就是使所有人报告他们的真实支付意愿 (也可以叫做说真话机制) 这种税仅对关键投票者征收,即对那些支付意愿与社会其他人选择不同的人征收

克拉克税的简单描述 考虑环境质量从A变为B的社会选择问题 假定每个人都知道环境质量从A到B时他的成本份额Ci,表明自身对此公共产品提供的支付意愿Pi,支付意愿净值Si=Pi-Ci Si之和SB代表所有人对环境质量从A到B的净支付意愿之和,如果SB>0,社会选择B 投票人i以外的所有其他投票者表明的净支付意愿记作SB-i,如果SB>0, 但SB-i<0, 则投票人i就是关键人物,他就得支付克拉克税T,大小等于SB-i的绝对值。

例1: 假设一个大学宿舍中住了三名学生甲、乙、丙,三人要合伙购买一台电视。电视的价格是3000元,每个人要支付的成本为1000元 假设甲、乙的支付意愿都是500,丙的支付意愿是1500 怎么知道三人真实的支付意愿呢?

表2-5 甲 乙 丙 SB SB-i 购买与否 成本份额 1000 真实支付意愿(真实收益) 500 1500 报告支付意愿 都说真话 丙夸大其真实支付意愿 2500 净支付意愿 -500 不购买 -1000 购买 对关键人物丙征收克拉克税 T=1000,各人的真实净收益

第3节 产权理论 1.产权、环境产权 2.产权与环境配置 3.产权方法的局限 4.产权的界定

1.产权、环境产权 产权 产权的概念 财产权利,也称财产权。它反映了产权主体对客体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 产权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 产权可以定义为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稀缺资源和物品的使用方式

理解产权的内涵: 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它总是以复数名词(property rights)的形式出现,包括一切与财产有关的权利 产权是一种行为权利,它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产权需要通过社会强制实施,所谓社会强制既可以表现为国家意志,即法律、法令、法规、决定、政策等正式制度,也可以是社会习俗和社会公德等 产权与外部性存在着紧密联系,它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边界,进而界定了人们如何受益和受损的关系,以及如何向受损者进行补偿和向受益者进行索取 产权交易的实质是一组权利的交易,而不是物品和服务的交易 产权是人与人的关系

产权的特征(基本属性) 排他性:决定谁在一个特定方式下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 完整性:产权是一组权利,完整的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 让权、剩余索取权、继承权等 可分割性:不是对产权所依附的物品进行分割,而是对物品的各 项权利划分 可交易性:产权必须可以交易,如果不能进行交易,则产权是不 完整的

环境产权 环境产权的含义 环境产权(Environmental Property Rights),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分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 具有产权的基本属性 根据排他性可以将产权分为两类:排他性产权和非排他性产权 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恰好是产权的两种极端表现类型,私有产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而公有产权则表现为明显的非排他性

共有资源管理的产权制度 共有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s) 两大特征:非排他性;竞争性 如:公海中的渔业资源、放牧草地 共有资源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是排他 二是激励合法使用者投资于这些资源或者在生物物理约束下来使用这些资源。

共有资源管理的产权制度 共有资源的管理一般有四种产权制度 (参见Bromley的分类体系,Bromley, D.W. (1991)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property rights and Public Policy. Cambridge: Basil Blackwell ) Open access Government property Common (or group) property Private (or individual) property

Open access Government property 也称Resnullius (雷斯纽利斯)制,或公开进入。无人拥有对资源的使用和控制权,遵循先来先得的原则,因为没有个人或团体有权限制他人进入。 导致广为人知的“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发生 其含义是:共有资源需要私有化或者集权政府管理 Government property 国家所有制,政府拥有和控制资源。 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国家公园、国有森林等。 在这种产权制度下,效率和环境问题可能发生

Common (or group) property 共同所有制,集体拥有。 可以有正式的形式,如法律条款的规定,也可以不具有正式的形式,而由传统习惯来确定。 共同所有制在确保效率和资源的持久使用上的作用视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还取决于做出集体决策的规则。 例:(成功)瑞士 阿尔卑斯牧场 (失败)斯里兰卡的一个小渔村 Private (or individual) property 私有产权 私有产权的效率取决于市场完善的假定

2. 产权与环境配置 科斯定理 假定有关环境的排他性产权能够被清晰地界定,能够自由交易,并且没有任何交易成本,那么无论产权归属于哪一方,都可以通过权利交易,实现最佳的环境配置水平 产权分析需回答的问题: 假定产权能够被界定,那么产权归属将如何影响环境的配置? 产权的自由交易如何影响环境配置? 产权是否能够被界定?

产权的自由交易影响环境配置和福利(见图2-9) 优化配置的结果与产权的初始配置无关 产权的自由交易影响环境配置和福利(见图2-9) 假设:产量与空气污染量之间的比例是1:1; 如果产权可以交易,交易费用为零 MC曲线,表示企业污染空气给居民带来的边际成本曲线 DD曲线,表示企业生产所获得的边际净收益曲线

图 2-9 可交易的产权对福利的影响

表 2-6 不同情况下的社会总收益 产权不可交易 产权可交易 企业拥有空气污染权 36 60 附近居民享有清洁空气权 -36 表 2-6 不同情况下的社会总收益 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制造12立方米的空气污染,此时,社会总收益=(B+C+D)-(C+D+E)=36 企业出售4立方米的污染权,居民得到4立方米的清洁空气,此时,企业的总收益为B+C+16,居民的收益为D+E-16,社会成本为C+D,社会总收益=(B+C+16)+(D+E-16)-(C+D)=60 产权不可交易 产权可交易 企业拥有空气污染权 36 60 附近居民享有清洁空气权 -36 居民拥有12立方米的清洁空气,而企业没有生产,此时,社会总收益= (C+D+E)- (B+C+D)= -36 居民出售8立方米的清洁空气权,企业得到8立方米的污染权,此时,企业的直接收益为B+C-32,居民的收益为D+E+32,社会成本为C+D,社会总收益=(B+C-32)+(D+E+32)-(C+D)=60

产权与环境外部性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明晰产权解决环境的外部性问题 例如:一个可以自由捕鱼的湖,一个渔民的拖网将减少其他人的预期产量,因此存在外部不经济性。个人行为优化的结果是过量捕捞。

征收渔业捕捞税DE:渔民数量减少到有效水平OA 图2-10 渔业捕捞税 渔民人数 O E D A 捕鱼收入 B W C AP 平均产量 MP 边际产量 其他替代行业的工资 竞争均衡状态下,渔民人数OB 征收渔业捕捞税DE:渔民数量减少到有效水平OA 产权方法:假定通过某种产权拍卖形式,将湖的产权从共有转到私有,再假定湖的所有权者寻求渔业生产的利润最大化,他雇工捕鱼,支付工资W。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是雇佣渔民数量OA,使渔民的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W

3. 产权方法的局限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应用产权方法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重要障碍 考虑交易成本较高且不可忽略的情况,假定交易成本由非环境产权所有者承担,并且假定交易成本为常数。 讨论两种不同的情景 情景1 如果受污染者拥有环境产权,污染者愿意按照削减污染的边际成本曲线CS0补偿给受污染者。 情景2 如果污染者拥有环境产权,受污染者补偿给污染者的最大极限是边际损害曲线OD。

图2-11 存在交易成本的科斯解决方案 S 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 边际损害-边际削减成本 O V R C 边际削减成本 D 边际损害 S0 W 图2-11 存在交易成本的科斯解决方案 S 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 边际损害-边际削减成本 O V R C 边际削减成本 D 边际损害 S0 W T1 T2 S*

情景1 受污染者拥有环境产权 污染者承担交易成本 情景1 受污染者拥有环境产权 污染者承担交易成本 受污染者得到的净交易额,取决于污染者边际减排成本与边际交易成本之差 ,受污染者获得的补偿少了 污染者讨价还价的位置曲线从CS0下移到T2 新的均衡点为V,从而更多的污染物被削减,获得更高的环境质量水平 交易成本提高了单位污染物的价格,故污染者有削减更多的污染物的激励

情景2 污染者拥有环境产权 受污染者承担交易成本 受污染者所能补偿给污染者的费用是边际损害减去交易成本,给污染者的补偿少了。 情景2 污染者拥有环境产权 受污染者承担交易成本 受污染者所能补偿给污染者的费用是边际损害减去交易成本,给污染者的补偿少了。 受污染者讨价还价的位置曲线从OD下移到T1, 二者的垂直距离为边际交易成本。 新的均衡点为R,削减的污染物减少,环境质量等级较低。 污染者得到较少的转移支付,削减污染的激励减小

因此:当交易成本存在时,达到均衡点时的环境质量水平随着产权的制度安排不同而变化,此时科斯定理不再起作用。 交易成本不是常数 谈判地位差别、交易成本的揭示、讨价还价过程的不充分性、效率和公平方面的考虑等

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不当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不当 在参与交易的人数较少时,科斯交易确实可以消除资源使用的低效率,显然对庇古税或补贴等政策没有需求。而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不当 考察A活动对B的影响(图 2-12)

图2-12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造成资源配置不当 A 的活动水平 边际价值 O G P C 对B的边际损害 D K E M N F

向外部性的制造者征税,有可能引起受害者的策略行为 这种行为谋求改变税负,以社会支出的形式使受害者收益。 例如:一个洗衣店有两个洗衣厂, 甲厂位于发电厂附近,乙厂远离发电厂。让甲厂多干活更有利可图。 在对外部性的制造者征收庇古税的同时,为了实现经济效率,也应该同时对受害者征税

4. 产权的界定 排他性在技术上可行吗? 如果可行,是否可以接受? 4. 产权的界定 排他性在技术上可行吗? 环境用作废弃物的接受者时,环境产权( )被界定。 (碳氟化合物,国际条约) 自然资源产权,( )被界定 一些环境资源可以通过设置排他性,改变公共产品的特性 (国家公园) 产权的界定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如果可行,是否可以接受?

思考题 1、什么是外部性? 外部性有什么特征? 2、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对资源最佳配置有什么影响? 3、如何使外部性内部化? 4、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这两个特征会导致什么结果? 5、如何确定公共产品的需求? 6、什么是产权? 它有哪些基本属性? 7、如何理解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产权方法有哪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