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本单元的话题是小说的情感,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的力量外,情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山羊兹拉特》所表现出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恒久而温暖的爱,改变了兹拉特的命运,也感动了所有的读者。在小说中情感的魅力是什么?如何处理情感,才能更好地使小说表现主题?这些问题是本单元探讨的重点。
一、情感的魅力 “感动”常常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些小说所讲述的一切都从“感动”做文章。感情的需求与感情的丰富,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同时作者写作也需要凭借情感的力量。一些小说不是仅仅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而是按照材料的“情感价值”来聚会时间的,一秒钟可以被写得很长很长,在心理时间,它可以成为无限。
二、情感的处理 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情感应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情感有时是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有时是笼罩于全篇的氛围,作为作品的基调有时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推动着情感的发展。
浪漫主义小说是直接、强烈地表达作者奔放的感情,现实主义小说对现实做客观的描写,不流露作者的主观思想,做到作者的隐退和消失。20世纪以后,现代主义小说渐渐远离了温情的关照,甚至把情感降低到了“零度”,不再将感情作为小说的题材。 情感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小说能否引人共鸣、打动人心,关键看情感是否饱满。一篇好的小说从情节设计到人物命运的安排,从人物纠葛到环境布置,都得紧紧围绕丰富的情感展开。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感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高考试题中对情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1)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历程。 (2)分析作者在小说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倾向,或者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 (3)作者为表现某种情感,做了怎样的铺垫?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下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抱在膝上。 “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是的,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哦,你有这么多孩子!” “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能不动心呢. 他的孩子将成为老爷. 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 给. 为什么拒绝呢. 可选谁呢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能不动心呢?他的孩子将成为老爷!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给!为什么拒绝呢?可选谁呢?他喃喃自语:“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马车?吃好吃的东西?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不行啊!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 1 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 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我们高兴,这比1 000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
问 题 思维建模 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6分)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认真审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的分析。 第二步:根据题意,明确要点 解答此题要注意“心理变化”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提示考生作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用体现“心理”的词语,二是能体现心理的“变化”。 第三步:结合文本,提炼答案 阅读文本,提炼能反映富人心理的言行的信息,对之进行分析概括出富人在交涉过程中的言行所体现的不同心理活动。 规范答案:①因感到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2分)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2分)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2分)
【误区警示】 心理变化即人物的情感活动,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具体的语言行动概括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可简单笼统地答出某一个心理,要分析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情感,要概括出变化过程。
鉴赏小说情感的方法 要准确鉴赏小说中涌动着的丰富的情感,把握人物身上折射出来的作者的态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情感基调 小说故事看似复杂,但均是围绕思想感情这条主线来展开的。因此,阅读小说,一定要从整体入手,从宏观上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挚感情,进而感悟作者心绪,领会文章主旨。例如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应从整体入手把握母亲对儿子的情感,体悟母亲的坚强以及对儿子的爱。
2.从结构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高考常常就此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因此,阅读小说时,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并通过它们来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例如阅读《山羊兹拉特》就要根据其情感线索理顺此文的脉络,即由阿隆一家对于山羊的不舍到风雪中山羊与阿隆的相依为命,再到阿隆一家对于山羊的感激。
3.从字句上挖掘语言的情感内涵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文中负载 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句子或词语进行 鉴赏。这就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联系文章主旨,细 加品味,认真揣摩。例如[典例剖析]所选的《圣诞夜的歌声》 的最后一段“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 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思忖着” “诧异着”这些字眼十分形象地体现了富人此时的情感变化: 无奈、失望、困惑。
4.从情节上,明了人物的感情变迁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一般选择的都是故事感人、情节清晰的材料,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也会随同故事情节起伏,要注意小说中情节的变化引起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的变化。例如《圣诞夜的歌声》中随着情节的变化富人的情感心理也在变化,由愤怒到恻隐同情再到表达善意的居高临下再到被拒绝的无奈、失望、困惑。
5.从艺术手法上,捕捉作者流露的态度 在小说中,作者的情感一般不直接表露,比较隐晦,但往往会通过叙述视角、景物描写、人物刻画、艺术手法等等,曲折地表现出来。要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捕捉到作者的情感态度。例如《山羊兹拉特》中对山羊的描写大多用拟人的手法,使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鲜明、生动。
(2014·天水模拟)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品 尝 家 [美]莫里斯 在某一家出售葡萄干布丁的商店里,一到圣诞节期间,就会陈列出许多这类美味的食品,琳琅满目,摆成一排供顾客选购。你可以挑选最合你口味的品种;甚至还允许顾客把各色布丁都尝完以后,才决定买什么或是否购买。 我常常纳闷,这种对顾客的优待会不会被一些根本无意购买的人所利用。有一天,我出于好奇,就去问店里的那位女售货员,从她那儿我得知,事情正是如此。
“举个例子吧,有这么一位老绅士,”她告诉我,“几乎每个星期他都要来光顾一回,各色各样的布丁他都要尝一点,尽管他从来什么也不买,而且我怀疑他永远也不会买。我记得他从去年、甚至前年就开始是这样啦。噢,他要真的那么想尝,让他来好啦,欢迎品尝。我还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商店,都可以让他分享一份。看来他确实需要,我想这些商店也不会在乎这点东西。” 她还没说完,这时就有一位上了年纪的绅士缓步走近柜台,开始兴味浓厚地仔细察看眼前的这一排布丁。
“你瞧,正说到他,那位老先生就到了。”女售货员轻声对我讲,“现在你只需在一旁观看就行啦。”她转身对那人说道,“先生,您尝尝这些布丁吗 “你瞧,正说到他,那位老先生就到了。”女售货员轻声对我讲,“现在你只需在一旁观看就行啦。”她转身对那人说道,“先生,您尝尝这些布丁吗?您可以用这个匙子。” 这位老先生真如小说家笔下的人物,衣冠虽然破旧,却十分整洁,他接过匙子,便开始急切地一个接一个地品尝起各色各样的布丁来,偶尔也会停下来,从他那件破旧外套的前胸口袋里,掏出一条破烂的大手巾,擦擦他红红的双眼。
“这一种味道很好,”他宣称,当他尝另一种时又说,“这种也不错,只是稍欠松软。”自始至终都很明显,他真心诚意地相信自己最终会从中挑选一种的。我确信,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在欺骗商店。可怜的老头儿!大概他已经家道破落。从前他也能够来选购他最喜爱的布丁,然后夹在腋下拿回家去。打他家境衰败以来,他就只能到商店里来品尝品尝味道了。
圣诞节的各类商店里,生意兴隆,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这个老头儿矮小黑色的身影,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显得非常不相称,甚是悲哀可怜。我突然动了恻隐之心,大发慈悲——这种情形很多时候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我走上前去,对他说道:“请原谅,先生,我愿意为您买一个品种的布丁。如蒙赏脸笑纳,我深感欣慰。” 他蓦地往后一退,仿佛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似的,他那满是皱纹的脸孔一下涨得通红。
“对不起,”他说,其神态之高傲,远非我根据其外表所能想像得出,“我想我与你并不相识。无疑你是认错人了。”他于是当机立断,转向售货员,大声说道:“劳驾把这一个替我包装一下,我要带走的。”他指了指最大的、也是最贵的一块布丁。
女售货员惊讶地从架上取下那块布丁,开始把它包成一包。而他呢,掏了半天掏出一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点了点数,将几个先令和六便士的硬币放在柜台上。为了顾全体面,他竟然不得不买了一块最贵的布丁。这纯然是打肿了脸充胖子,因为买下这块布丁,就意味着他得在别的很多事情上省吃俭用地克扣自己。我这时多么希望我能收回刚才那句不得体的话啊!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也像被针扎了一下,我只得自己默默走开,远离这可怜的人。
“请到那边台上付款,”女售货员告诉他。他却好像没有听懂似的,老是要把钱塞到她手里。这就是我最后见到和听到有关这位老人的情形。现在他再也不来那个商店品尝葡萄干布丁了。 (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品尝家”这一题目一语双关,既指小说主人公在商店里品 尝布丁的举动,又包含着老者品尝人们的白眼,表现揭露世态炎 凉的社会主题。 B.女售货员觉得老者永远也不会买店里的布丁,所以当她看到 老者要买布丁的表现时感到惊讶,但自始至终女售货员的服务 还是很得体的。 C.小说将老者矮小黑色的身影放在圣诞节商店热闹的气氛中,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容易唤起人们对老者境遇的同情,也使 下文情节的推进更加自然。
D.老者在品尝布丁时不仅看重布丁的味道,而且很在意布丁的口感,恰好说明他从前就很爱吃布丁,并且总到这家商店选购他最喜爱的布丁。 E.这篇小说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把“我”设置成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我”为自己对老者的误解而感到深深的愧疚,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
【解析】选BC。此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制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A项,“老者品尝人们的白眼,表现揭露世态炎凉的社会主题”与原文不符,言过其实;D项,“从前就很爱吃布丁,并且总到这家商店选购他最喜爱的布丁”只是“我”的主观猜测;E项,“自己对老者的误解”不准确,应是“自己伤了老者的自尊”。
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中老者的形象。 答: 答案:小说中的老者是一个年迈、生活窘迫但又敏感、坚决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从破旧的衣冠、破烂的大手巾、从破旧的黑色小皮夹掏零钱等内容可以看出他寒酸的生活境遇。从他衣冠虽破旧却十分整洁,“我”的善意让他受到刺激,很果决地购买最贵的布丁等,可以看出他自尊、敏感的绅士性格和做派。(言之成理即可)
3.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答案:①表现人物性格。“掏了半天掏出一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点了点数,将几个先令和六便士的硬币放在柜台上。”一句话,使老头为硬着头皮买布丁时的困窘和要强跃然纸上。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他蓦地往后一退,仿佛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似的,他那满是皱纹的脸孔一下涨得通红。”由于“我”心生恻隐,老者觉得自己受到伤害,因此顺理成章地有了下文令人吃惊的保全面子之举。③揭示文章主题。“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也像被针扎了一下”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言行失当的反思及对生活、对世情的深刻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4. “我突然动了恻隐之心,大发慈悲——这种情形很多时候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看法 ★4.“我突然动了恻隐之心,大发慈悲——这种情形很多时候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人应当有同情心,帮助弱者。帮助弱者一定要顾及受助人的感受,给人以温暖和尊严。如果伤及对方的自尊,就会造成对方的难堪,引起对方的反感,这样也会使自己感到愧疚、痛苦。我由于心生恻隐去帮助老人,却违背初衷,对老人造成伤害。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类现象,因此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