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旗 新加坡國旗,又稱星月旗,於1965年8月9日正式成為新加坡共和國的國旗。1959年,當時新加坡在大英帝國治下組成自治政府,星月旗隨後成為了自治政府的官方旗幟,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它被選為國旗。 ※新加坡國旗由紅、白兩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左 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以及五顆白色小五角星。 ※紅色代表了平等與友誼,白色象徵著純潔與美德。 ※新月表示新加坡是一個新建立的國家,而五顆五角星 代表了國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進步、公正、 平等。
多元種族 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兼容並蓄、完美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國際化都市。 從新加坡的歷史來看,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白人都是各國移民,它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移民國家。 在2015年,新加坡人口大約有550萬,在當中74.1%是華人,13.4%是馬來人,9.2%是印度人和剩下的3.2%是其他種族。
華族傳統服裝 唐裝 「旗袍」顯示的是女子的溫柔與魅力,因為它緊身束腰,把女性美好的體態呈現出來。不過,這件服裝其實設計得很簡單。 「旗袍」是一件連身裙,一直延伸到小腿,它的上身是短袖,紐扣緊緊扣在脖子上,在裙子的兩邊有開衩;因為造型設計簡單,所以會搭配不同的裝飾。 「唐裝」是因為西方國家稱「中華街」 為「china town」英文發音很像「唐」於是譯為「唐人街」;就把這些華人街的「唐人」所穿著的中式服裝叫做「唐裝」。 Cheongsam/ 旗袍
馬來族傳統服裝 他們每逢去清真寺禱告,或者清晨時在家裡 向聖地麥加(Mecca)的方向禱告時;以及別人 Baju Melayu 他們每逢去清真寺禱告,或者清晨時在家裡 向聖地麥加(Mecca)的方向禱告時;以及別人 婚禮或非常隆重的大典上都會穿上這件服裝。 男子穿的「Baju Melayu」是一件長袖的衣服加 上一件長到足踝的長褲,制作方面很簡單。 馬來人喜歡穿單色服裝,最大的特色就是簡單又大方。 女子的「Baju Kurung」也是一件很簡單的服裝, 不過顏色卻很豐富鮮艷;主要造型是上衣以及 一條能掩蓋住整個身體的長裙。穿著這件服裝 也代表了他們對自己種族的神明的尊敬,並且 符合種族的禮貌與回教的教誨。 Baju Kurung
印族傳統服裝 這兩件非常有趣的服裝是印族穿的。據說「Sari」從公元前2800年 開始一直傳到現在, 更受到現代各族人們的喜愛。 「Pajama Kurta」是印族男子穿的傳統服裝; 「Kurta」指的是上 衣,「Pajama」指的則是褲子,這件服裝不是為了傳統節日而設計 的服裝,而是為了舒適才穿的。因此,款式普通、顏色簡單,在很 久以前,就連皇上也愛穿這件傳統服裝呢! 「Sari 」這件服裝適合各年齡的女士們,上面的顏色、圖案,也都 可以自己加上,女子們要怎麼自己設計都可以,隨時充滿個人魅力 呢! Sari Pajama Kurta
春到河畔迎新春 (River Hongbao) 華族傳統節日 – 春到河畔迎新春 (River Hongbao)
活動名稱之中的「Hong Bao」一詞意為紅包,它通常是 華人農歷新年期間人們贈送的禮物,其內裝有錢幣, 象徵著好運氣。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參與春到河畔迎 新年,必將讓您不虛此行。自 1986 年以來,「春到河畔 迎新年」已經演變成一年一度的華人農歷新年慶祝活動 ,弘揚了華人文化和傳統,廣受大家歡迎。 為了迎接新的一年,新加坡和中國在文化領域緊密合作,奉上由本地及國外藝術家 帶來的精彩演出。您可 沉浸在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活動之中,如中國書法和 猜謎,或是於美食節上品嘗特色小吃。 此外,您還可觀賞到美輪美奐的燈展,並對主流中國 元素的魅力贊嘆不已,如栩栩如生的財神爺和中國十二 生肖。妝藝大游行的花車更是為慶祝活動增添了繽紛活力,同時其他趣味盎然的展覽 也讓夜晚無比閃耀,如 糖燈籠和陶瓷勺。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令人目不暇接。
馬來族傳統節日 -- 開齋節(Hari Raya Puasa)
每逢開齋節(Hari Raya Puasa;阿拉伯語:Eid al-Fitr)期間,新加坡的 穆斯林人(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族)就會展開一連串活動。 「開齋節」意味著齋戒月的結束──所謂的齋戒月 是根據伊斯蘭曆法上的日期而變化, 大致在每年的七月 左右。穆斯林在這長達三十天的時間中,白天禁止進食 與飲水,以淨化心靈,太陽下山後,親友們才會聚在一 起晚禱與用餐。而開齋節進行完早禱後就能開始吃東西 ,可說是全球穆斯林歡慶的日子。 在開齋節時走進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和芽籠士乃市場 (Geylang Serai Bazaar)這兩個開齋節慶典的心臟地帶,就可看到 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服裝、美味華麗的蛋糕和各式佳餚 ,如馬來粽(年糕)、蜜棗,還有來自中東地區各色各 樣的曲奇和糕點,絕對讓你陶醉不已。齋戒月期間,可 到蘇丹回教堂體驗一下這個意義深且非常重要的節日。
印族傳統節日 - 大寶森節(Thaipusam)
「大寶森節」是印度信徒感恩的節日,通常在一月份或 二月份舉行。驚險、刺激、動人心弦是人們通常用來形容 這個節日的幾個詞,在新加坡小印度區的實籠崗路沿線都 可以觀看節日盛況。 過節日時,信徒會用銀針刺穿雙頰、舌頭和麵部等,背 負「卡瓦第(Kayadi)」,在市區裡步行4 公里,進行禱告及獻 祭,藉此表示對神明忠貞不移的信仰;同行的年幼兒童手 裡則拿著祭祀用的牛奶壺。「卡瓦第」是一個籠框結構, 上面裝飾著孔雀羽毛,以及描繪著印度神祗圖像的鋁製平 板,下面是交錯的鋒利尖頭,重達15 公斤,信徒們卻不覺 得重,還能帶著跳舞,以便向神祗尋求懺悔和實踐諾言。
虔誠的信徒通常要禁食三天或長達一個月來準備這個節 日,以表示對神祗的敬仰,祈禱他們賜予力量,安全 度過節日中的種種考驗。 這個節日起源於一個神話故事, Shiva要門徒Agastya 搬移 印度南部的兩座山。而Agastya 委派他的門徒Idumban 去做這 件事。然而,Idumban 無法搬起這兩座山,所以向一個衣衫 襤褸的小孩求助。男孩不但拒絕幫助他,而且還聲稱,這 兩座山是屬於他的。Idumban 大發雷霆,決心教訓一下這個 小男孩。然而這個小男孩不是別人,他就是神祗Murugan , 泰米爾地的保護神。 Idumban 趕快祈求饒恕,發誓任何來到 這座山的人都要背負像山一樣的東西向Murugan 懺悔、祈 禱。最後, Murugan 不僅饒恕了 Idumban ,而且把山送給了 他的父親。從此人們認為負重的祈禱者可以實現自己的 望,因此就有了大寶森節。
歐美傳統節日 --- 聖誕節(Christmas)
新加坡節日季從十一月中旬的開幕式起,最引人注目 的則是那些令人讚嘆的彩燈,裝點了整個烏節路(Orchard Road)。貫穿整個烏節路以及市政廳地區,新加坡最繁華的購物帶,每條街道都裝點了精美的彩燈,儼然成了耶穌的後花園。然而這里數烏節路的彩燈最壯觀,千萬不要錯過。 新加坡的教堂和各種組織也會參加烏節路的“歡慶聖誕新加坡”娛樂活動。街頭上有各種各樣的表演,合唱、舞蹈、演奏和國際表演,還有豐富多彩的聖誕花車、活動展覽等,以及讓人感受到聖誕真正意義的耶穌誕生場景。 宏偉的南灣公園也加入了聖誕狂歡的行列,這裡將上演聖誕華麗(Christmas Splendour)彩燈表演。標誌性的南灣公園金沙綜合度假勝地是活動的中心,絢麗的裝飾和商場的優惠大酬賓,正在成為新加坡聖誕期間的主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