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 神经内科 白燕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Advertisements

头颈部影像诊断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 陆明. 头颈部 眼 耳 鼻窦 鼻窦 咽 喉 腮腺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第二十九章 医学原虫 一、教学目的 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致病 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应用:疟疾的发作、复发、再燃及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机制和临床表现;疟原虫的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了解 : 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的 红內期形态。 二、教学方法.
颈椎病.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的骨关节、 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 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 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好发 年龄为 40—60 岁。好发人群为长期伏案工作的 白领、电脑操作者和机关工作人员。
运动神经元病 年, Jean Mactin Charcot 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运动系统 或某一部分的进行性变性病。病变范围 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皮 质锥体束、皮质延髓束。临床表现为下 运动神经元损害及相应肌群的萎缩、无 力、延髓麻痹和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损害的特征。感觉系统一般不受侵犯。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蕊蕊 2010 年 11 月. 一、何谓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又称群发性癔症,是一 种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的一种在临床上只 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没有任何可 以检出的器质性病变。意识不丧失,易受心 理暗示影响,使病情加重或减轻。
颈椎病.  概述  西医认识  病因病机  临床表现  针灸治疗  预防调护 主要内容.
第六十八章 腰腿痛和颈肩痛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骼、骸骼、臀部等处的 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 症状。  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脚等处疼痛,有时伴 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1 不孕症 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陶莉莉 2 目的要求 掌握不孕症定义和辨证论治 熟悉不孕症的病因病机 熟悉不孕症的西医病因及诊断检查步骤 熟悉不孕症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的思路 和研究现状。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第 39 、 40 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与肿 瘤病人的护理 一、肾结核. 肾结核的流行病学 1. 多见于 20 ~ 40 岁青壮年 2. 男女之比 2 ∶ 岁以下的儿童少见 4. 单侧肾结核占 90% 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病变。
第四节 关 格 第四节 关 格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科教研室 高昌杰 病 名 关格首载于《内经》,或指脉象或言 病机。《伤寒论》将小便不通和吐逆 为主症者称为关格。巢元方等则以大 小便俱不通为关格。至南宋时期,张 锐综合仲景与巢氏之说,提出关格病 上有吐逆,下有大小便不通。近代对 本病的认识逐渐统一于仲景,故本书.
神 经 系 统 总 论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吐尔逊.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 Motor system) ( Motor system)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一、腰痛定义 二、腰痛历史沿革 三、腰痛病因病机 四、腰痛范围 五、腰痛诊断 六、辨证要点 七、治疗原则 八、分型论治 九、其他疗法 十、复习思考题 十一、临床病案.
肺癌. 概述 w 定义  肺癌或称支气管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 邪毒外侵,痰浊内聚,气滞血瘀, 阻结于 肺,肺失肃降所致,以咳嗽、咯血、胸 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部恶 性肿瘤。
中医(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指中国传统医学, 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 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 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 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 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概 述 张华.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杏林人家.
泌尿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泸医附院外科 杨昌美.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第八章 协调功能评定.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全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
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神经病学教研室 陈吉相.
急性会厌炎 主讲人:卢冬莉.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脊柱结核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郑之和.
线粒体脑肌病 (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共 济 失 调 概 述.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中学生普法教育.
子 宫 肌 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栾南南.
乳 腺 癌.
绪论课: 物理学和人类文明.
癫痫的康复治疗 康复系:张晓霞.
便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癔症(hysteria) 要求: 1 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 熟悉癔症的病因和治疗策略 3 了解癔症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发病机理.
腰痛的针灸治疗 渤海镇卫生院 金永坤.
第十章 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与期限.
颈肩腰腿痛疾病的预防 汕头市中医院 林创坚.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 disease (WD).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第六章 第四节 躯干骨折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吴彦生 副主任医师.
骨与关节结核 外科学教研室.
圖為宜蘭縣五結鄉的冬山河親水公園,以「水」為主題,提供居民一個休閒的良好去處,是臺灣良好的親水遊憩典範。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腰椎間盤突出症.
脊柱结核.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多系统萎缩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二章 第五节 眩晕.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第二章 眼科检查法 Examination of the eye 2019/5/8.
已填完.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遗传性共济失调 神经内科 白燕青

定义: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高度遗传异质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逐渐加重的肢体及躯干共济失调。首发症状多为行走不稳,走路容易跌倒,步基宽大,逐渐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还可合并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下肢可有病理征等 。 11.03.2017

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目前被统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随着分子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SCA分型越来越细,已达30余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对少见,主要是Freidreich共济失调,西方人相对多见,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起病的共济失调,多伴有智能障碍、骨骼畸形、心脏病变等。 x一连锁隐性遗传 11.03.2017

SCA分型: 已定位的27种SCA基因——SCA1~8.10~23.25~28和30,其中12种已经克隆:SCA1,SCA2,SCA3,SCA4。SCA5,SCA6,SCA7,SCA12,SCA 13,SCA14,SCA17和SCA27。 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是由于各自基因的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致病.这些扩展序列编码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链,被称为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11.03.2017

常见损害部位 神经系统 主要部位:小脑、脑干和脊髓 次要损害部位:周围神经、交感神经、丘脑、基 底节等 神经系统之外的损伤 次要损害部位:周围神经、交感神经、丘脑、基 底节等 神经系统之外的损伤 骨骼、心脏、眼、内分泌和皮肤改变等 11.03.2017

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肢体、语言共济失调,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 11.03.2017

临床表现 其他神经系统的表现:构音障碍、书写障碍、眼球震颤及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与肌萎缩、感觉障碍及肌张力障碍等 神经系统外的临床表现:骨骼畸形、皮肤改变、心脏疾病及内分泌异常等 11.03.2017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MRI表现 MRI是目前诊断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的辅助检查 主要表现为小脑、脑干、颈髓或大脑皮质的萎缩,无增强 11.03.2017

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吞咽困难、痴呆、周围神经病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正常 CAG 异常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1 6% 6p23 6-36 39-83 <10 >60 15 (10-28 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吞咽困难、痴呆、周围神经病 SAC2 15% 12q14 15-31 34-220 10 (1-30) 共济失调、慢眼球活动、视神经萎缩、周围神经病、痴呆 SAC3 21% 14q24.3-32.1 12-40 60-86 10-70 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肌萎缩、面肌和舌肌震颤、突眼、吞咽困难 SAC4 罕见 16q22 19-59 数十年 共济失调、感觉性轴性神经病、锥体束征、眼动正常感觉性神经病 11.03.2017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5 罕见 11p11-q11 10-68 >25 共济失调、小脑萎缩、脑干正常、进展缓慢 SAC6 15% 19p3 4-16 20-33 19-71 SAC7 5% 3p21-12 4-19 37-300 ½-60 1-45 共济失调、视力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 SAC8 2% 13q21 CTG 16-34 100-250 39 (18-65) 正常寿命 共济失调、腱反射亢进、音叉震动觉消失 11.03.2017

共济失调、痴呆、帕金森综合症、腱反射增高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10 罕见 22q13 36 9 共济失调,偶有震颤 SAC11 15q14-21 33 (15-70) 正常寿命 共济失调、症状轻、保留随意活动能力 SAC12 5q31 6-26 66-78 (8-55) 共济失调、早期有震颤、晚期有痴呆 SAC17 25-42 47-55 19-48 共济失调、痴呆、帕金森综合症、腱反射增高 11.03.2017

肌肉萎缩,夜间行走困难,感觉性轴索神经病,Romberg征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18 罕见 15(13-27) 慢 肌肉萎缩,夜间行走困难,感觉性轴索神经病,Romberg征 SAC19/22 34(11-45) 认知损坏,肌阵挛,震动和位置觉降低。 SAC20 46(19-64) 软腭震颤,发音障碍,CT见齿状核钙化 SAC21 17(6-30) 进展缓慢 少动、强直或震颤等椎外表现,大多腱反射降低,部分认知损坏 11.03.2017

呕吐或胃肠症状起病,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严重小脑萎缩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23 罕见 50(43-56) 数十年 感觉障碍,大多反射亢进,进展缓慢。 SAC24 SAC25 1.5-39 呕吐或胃肠症状起病,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严重小脑萎缩 SAC26 26-60 进展缓慢 11.03.2017

震颤(情绪紧张或活动时加重),口面异动,轻微周索性感觉性周围i神经病,发作性精神异常。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27 罕见 儿童 终身 震颤(情绪紧张或活动时加重),口面异动,轻微周索性感觉性周围i神经病,发作性精神异常。 SAC28 19(12-36) 眼肌麻痹,病程晚期眼睑下垂,大多有反射亢进,病理征。 DRPLA 18-20 早发病者有阵挛或抽搐,迟发病者有舞蹈和痴呆。 11.03.2017

疾病特征性表现 SCA1表现为腱反射亢进、快速扫视震幅增高、运动诱发电位阈值升高、运动传导时间延长 11.03.2017

疾病特征性表现 SCA4以小脑综合征和感觉性神经病 SCA5多为单纯的小脑综合征 11.03.2017

疾病特征性表现 SCA10为伴或不伴癫痫的单纯的小脑综合征 SCA11除单纯小脑综合征外,多为病程良性,伴有腱反射亢进 SCAI7是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迟缓和痴呆 11.03.2017

SCA3 SCA3 发病年龄为17-72岁 ,临床表现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肌强直和突眼等 基因检测62-84 (12-41) MRI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 11.03.2017

SCA2 5例SCA2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慢眼动、腱反射减低 基因诊断结果三核苷酸重复频率为41、 39、 44、 45和 36(正常为17-29 ) MRI显示1、2和3为小脑和桥脑萎缩,4与5则无明显萎缩 11.03.2017

SCA6 SCA6:42岁时出现双手活动笨拙,走路困难,46岁在帮助下尚能行走,50岁时只能依靠轮椅,其父亲50岁时才出现临床症状 基因诊断重复23-25(正常4-13) MRI可见小脑萎缩,脑干正常 11.03.2017

SCA7 SCA7MRI表现:44岁男性患者(A)与其4岁儿子(B)的MRI,(A)30岁时出现步态不稳和视力障碍,44岁时仍能行走,基因检测为44重复;(B)2岁时出现肢体共济失调和视力减退,4岁时出现构音障碍和不能站立,死于支气管肺炎 11.03.2017

SCA17 SCA17:发病年龄19~48岁,表现为步态不稳、痴呆和帕金森综合症 基因诊断重复频率为47-55(正常为29-42) MRI表现为弥漫性皮层和小脑萎缩 11.03.2017

谢 谢 11.0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