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林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A Read and Write.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课程泛雅 2017/3/15.
学习与考试 ——中学生健康教育系列.
说“木叶” 林 庚 马鞍山二中 贾洁.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油田一中高语组.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活化石.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课文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课文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说“木叶” 林 庚.
说     “木叶”.
说“木叶” —林 庚.
说“木叶” 林庚.
无边落木萧萧下 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木叶”.
说 “木 叶” 林庚.
说“木叶” 林 庚.
说‘‘木叶’’ 林 庚 授课人:张英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余角、补角.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第九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说‘‘木叶’’ 林庚.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创作了有《春望》、《江南逢李龟年》、《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荷叶圆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Unit 6 Shopping B Let's learn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说木叶 林庚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速读课文 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引1: 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www.3edu.net 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因为“树”和 “叶”还是“树叶”会让我们想到这些!

树 叶

树与叶之间的 联系 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

引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 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 “木叶”到 “ 落木”的发展。

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从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 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对比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 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黄叶

落叶

落叶

“木” 与“树”的比较 “木”与“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秋风落叶中取得的鲜明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因为说到“木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想起这些:使人常想起树干,而不是树叶。还有与木头有关的东西,例如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 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 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www.aaaxk.com 三星学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

“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树叶: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 木叶,“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 落叶在文中所引用的诗句来看 ,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叶子,当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先想到的是秋天如蝴蝶随风飘飞黄叶,而落木比木叶还要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意,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木的 艺术特征 含有落叶的因素 木的暗示性(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由现象到本质,)

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 特点, 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 特点, 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www.3edu.net 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