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腦技能訓練探討自我滿意之研究-社會認知理論的應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2章第2章 第 1 节 生物与非生物. [ 猜谜语 ] 名字叫做牛, 不会拉犁头; 说我力气小, 背着房子走。 ( 打一动 物)
Advertisements

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業務- 漁業署南遷員工權益措施之規劃與執行 報告單位:農委會人事室 報 告 人:陳主任焜元 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23 日.
魏健宏 Chien-Hung Wei 陳乃郡 Nai-Chun Chen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第四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六章 消費者動機.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南台科技大學 萬金生教授 九十八年六月十二日
管理研究方法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 孙国强.
現在最幸福 (Lee 上) 曹宇.
觀光人力資源管理 授課教師______指導.
可爱的蜗牛 一、蜗牛冬眠 二、蜗牛进食 三、蜗牛排泄 四、蜗牛呼吸.
国学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 刘大洋 博士.
如何写论文.
伴你同行----- 同理心與焦點正向的運用
「建構小學專業學習社群」第三期 校本教師培訓 聖公會何澤芸小學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手術室護理長 莊詩蘋
專題製作經驗分享:多媒體組 嘉義高商 資料處理科 郭文賢.
渤海商品交易所 丹东玉米交易中心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社會 認知 人格理論 Social-Cognitive Theory 指導教授 蔡順良 報 告 者 張育菱、柯艾
15 簡單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 學習目的.
比爾蓋茲導讀.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清华资源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增值服务:资源对接平台 1.
第五课 小设计师.
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Bandura的 社會認知論.
文學與生活-期末報告 赤壁之戰 組員名單 : 4A2L0031 王柔之 4A2L0033 劉兆偉 4A0L0063 謝商裕
第16章 管理创新理论前沿 16.1 企业文化理论 16.2 流程再造理论 16.3 学习型组织理论 16.4 知识管理理论
信任,帶來新幸福- 信義房屋的故事 第4期 第12組 心得分享 作者:李蓓潔.
Visual Basic 期中報告 組長:沈亞臻 組員:蔣佳育 張庭茹
第五章 康复心理干预方法 陈美玉. 第五章 康复心理干预方法 陈美玉 1. 掌握康复心理学在临床中运用的几种方法、对象;掌握创伤后物质依赖的概念、诊断标准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学习要点 1. 掌握康复心理学在临床中运用的几种方法、对象;掌握创伤后物质依赖的概念、诊断标准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市司法局党委党组织书记 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培训班 市委组织部组织处 张 海
健康心理學 第4章 健康行為個論 張朝凱 2006/11/05.
彌陀漁港地理實察報告 彌陀國中 蘇豊翔.
課程名稱:        授課老師:.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授課老師:任維廉 老師 學生:滕春霖 報告日期:2012/12/27
論文的基本格式 一、論文前列資料 二、論文主體 三、參考資料.
綠色消費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愛河愛之船為例
災害性天氣之探究─ 颱風 文賢國小 李同立老師.
Social Identity Self Identity
學術定向與專業成長 期末報告 主題:教育心理學
在電腦技能訓練中學習者自律之研究-社會認知理論的應用
從電腦技能訓練探討自我滿意之研究-社會認知理論的應用
第10章 激勵與獎酬員工 學習目標 何謂激勵? 早期的激勵理論。 當代理論如何闡釋激勵? 管理者面臨哪些當代的激勵議題?
Chapter 2 健康促進的 理論模式 王瑞霞 編著.
學習.
第1章 Visual Basic 简介 郭清溥.
班級經營策略 報告人:郭淑君 輔導師.
京都楓采 by 王南焜 林淑玹 按鍵換頁 請開音響!.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
Edwin Locke and Gary Latham
第5章 分析消費者行為 任課教師:曾士祈.
算法与程序设计.
指導教授:蔡順良 參考資料來源:陳慧玉、羅雅茹 報告者:盧怡蒨、楊梵妤、陳思羽、鄭育文、林怡秀
電腦軟體設計丙級 Visual Basic簡介 建國科技大學 資管系 饒瑞佶 2010年.
备兑开仓策略的风险 洪波 CFA 金程教育资深培训师.
16 複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 學習目的.
2012温州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培训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 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 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
現代健康教育教學新趨勢 ---生活技能與教學策略 劉 潔 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教授
教 師 效 能 課程名稱:教育概論 授課老師:田芳華老師 中文碩二 R 孫雅芳 中 文 五 E 楊粲俞
英國的研究 (Blatchford et al., 2003)
社會學習論 林靜琦.
2003年中華職棒大聯盟現場球迷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A Study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League Baseball’ Scene Fan in 2003 真理大學 運動管理學系.
田野調查法 在地心在地情卓中產業人才培育計畫 國立卓蘭實驗高級中學 國際貿易科.
資源班補救教學及學習技巧 ~社交技巧~.
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中正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副教授 丁誌魰 博士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小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從電腦技能訓練探討自我滿意之研究-社會認知理論的應用 指導教授:郭峰淵 博士 研究生:吳文雄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報告大綱 壹、緒論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模式 肆、研究方法與設計 伍、資料分析 陸、結論

壹、緒論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研究動機 在電腦化/資訊化過程中,「系統使用者」是最重要的關鍵(DeLone and McLean, 1992)。因此,有必要瞭解使用者的滿意度(user satisfaction, US) 。而使用者滿意一向是資管領域研究行為面的重要構念(Ives et al., 1983; Baroudi and Orlikowski, 1988; Melone, 1990; Kettinger and Lee, 1995)。 過去研究的重點:以態度理論、服務品質的觀念為基礎,對他人、事、物的評估,例如資訊部門人員、輸出資料的正確性、系統的穩定性。 過去研究需要再探討的部份: 態度理論的重點在個人行為(如績效)的預測,然而行為是需要長期的觀察。 對他人、事、物的正面評估(態度),不一定會產生正面的行為或較高的績效,因為這其中涉及個人的態度(如使用者滿意)會透過自律機制(self-regulatory mechanism)來調節(modulate)其行為。例如,投票、IS的學習與使用。 瞭解使用者自我滿意(self-satisfaction)的課題就變得非常重要,且資管領域在這方面的研究也較少。 需要進行研究方向的轉移 (請參考圖1的說明)

研究目的 提出一個使用者自我滿意的模式與假說,並實證該模式。 其他相關課題的探討: 改變工作困難度,探討電腦自我效能、電腦績效與自我滿意的變化。 提供口語與實質的誘因,探討對電腦自我效能、電腦績效與自我滿意的變化。 釐清回顧性(backward)與前瞻性(forward)自我滿意構念 探討自我滿意對下一次的電腦自我效能及電腦績效的預測效果

貳、文獻回顧 過去研究的歸納整理 相關文獻的啟示

過去研究的歸納整理 使用者滿意的衡量指標(如Bailey and Pearson, 1983; Ives et al., 1983; Doll and Torkzadeh, 1988) EDP環境的US衡量(圖2-1) EUC環境的US衡量(圖2-2) 特定系統及特定組織類型的US衡量(如視訊會議系統、小型企業) 以態度理論衡量使用者滿意(如Melone, 1990; Galletta and Lederer, 1989; Igbaria, 1992; Lee et al., 1995) 理論基礎的重要性 以態度理論為基礎的相關研究(圖2-3~4) 以服務品質觀點衡量使用者滿意(Shirani et al., 1994; Kettinger and Lee, 1994; Pitt et al., 1995) US + 服務品質(圖2-5)

相關文獻的啟示 強調理論基礎的重要性,特別是態度理論的應用。 對使用者滿意的衡量,主要是以他人、事、物來評估,例如資訊部門人員的服務、資訊系統的輸出(如資訊正確性)及資訊系統可靠性等。 從服務品質的觀點來看,研究者已考量資訊系統使用前後(意為不同的時間點)的使用者滿意,反映出該構念的本質是動態的,因此需要透過長期的觀察來瞭解其變化。 組織環境與個人因素也會影響使用者滿意 對他人、事、物的評估固然重要,但自我的評估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Brief and Aldag, 1981)。

參、 研究模式 理論基礎 自我滿意模式與研究假說 其他相關課題的探討

理論基礎 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Bandura, 1977, 1986) 交互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 環境、行為及人的認知三個構面,其主要的概念在強調三者間的互動關係(圖3-1)。 自律機制(self- regulatory mechanism)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及自我滿意(self-satisfaction)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Locke and Latham, 1990) 以動機(motivation) 觀點為基礎,目標設定可分為:「挑戰目標」(challenge goal)與「量力而為」(do best)兩組。 可使用目標認同(goal commitment)來衡量個人對目標的看法

自我滿意模式與研究假說 自我滿意模式的形成(圖3-1~4) 自我滿意的研究模式包括過去的績效、電腦自我效能、目標認同、電腦績效及自我滿意 構念的定義 七個研究假說

其他相關課題的探討 請參考前面的說明(研究目的) 主要的目的是探討組織環境(E)、個人的行為(B)與認知(P)的交互作用,例如提供口語與實質誘因(E)對電腦自我效能(P)、電腦績效(B)與自我滿意(P)的變化。

肆、研究方法與設計 微觀的研究策略(micro-analytic research strategy) 研究設計 問卷設計 前測與試測 (1)概觀 (2)樣本特徵 (3)程序進行 (4)變數衡量 問卷設計 前測與試測

微觀的研究策略(micro-analytic research strategy) 參考Bandura(1982)提出對自我效能的微觀研究策略 電腦自我效能與自我滿意是心理的構念,構念的衡量要有順序性,例如電腦自我效能要在電腦績效之前,而自我滿意要在電腦績效之後衡量。 以模擬組織(simulated organization)的方式進行(Wood and Bandura, 1989a, 1989b)

研究設計 (1)概觀 (2)樣本特徵 (3)進行程序 (4)變數的衡量 受測者為170位學生 學習與使用Visual Basic 語言 目標為設計「客戶查詢資訊系統」-僅供查詢之用 (2)樣本特徵 請參考表4-1 (3)進行程序 請參考圖4-1(修改自Compeau and Higgins, 1995a有關電腦技能訓練之研究) (4)變數的衡量 過去的績效與電腦績效(Compeau and Higgins, 1995a; 1995b) 電腦自我效能(Compeau and Higgins, 1995b) 目標認同(Hollenbeck et al., 1989; Locke et al., 1984) 自我滿意(Bandura and Cervone, 1983; 1986; Bandura and Jurden, 1991; Barki and Hartwick, 1994)

問卷設計 針對電腦自我效能、目標認同及自我滿意三個構念 委請英文老師翻譯及資管領域教授審視與修改

前測與試測 在前測方面,研究者以另一班VB課程的學生為對象(52人),受測者可針對問卷是否有語意方面的問題。

伍、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方法 研究結果與討論

資料分析方法 次數分配 平均數及標準差 信度分析 因素分析(EFA與CFA) 相關分析 迴歸分析 多變量分析(ANOVA)

研究模式各構念的分析 平均數與標準差(請參考表5-1~3) 信度與效度(請參考表5-4~5) 相關矩陣(請參考表5-6)

研究模式與假說的驗證 發現與討論 (請參考圖5-1與表5-7~8) 7 個假說都獲得支持 社會認知理論適用於電腦技能訓練之應用

工作困難度改變時的影響 發現與討論 (請參考圖5-2~4與表5-9~10) 自我滿意應視為動態的構念 從目標設定理論來分析,一般生的表現屬於於「挑戰目標型」,而在職生屬於「量力而為型」。 對一般生而言,若自我不滿意程度增加,會成為個人的激勵因子(motivator) ,在職生則未發現這個現象。 高階主管應依據員工不同的特性而給予不同的工作設計

口語與實質誘因的影響 發現與討論 (請參考圖5-5~10) 不論那一組,外在誘因會使得受測者更努力去挑戰目標,特別是「量力而為型」的人。 高階主管應瞭解員工個人的差異,提供良好的管理制度之設計,以激勵員工更努力去提高績效及達到目標。

釐清回顧性與前瞻性的 自我滿意 發現與討論 (請參考表5-11~15) 一個人的特性(如量力而為型)雖不容易改變,然而組織若能提供適度的誘因,還是可以改變其行為。

自我滿意對下一次電腦自我效能與電腦績效的預測效果 發現與討論 (請參考表5-16~17) 從兩組的結果顯示,不論是回顧或前瞻的自我滿意對下一次電腦自我效能與電腦績效都有預測效果。

陸、 結論 研究貢獻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

研究貢獻 在學術研究方面 在實務應用方面 研究使用者滿意需內外兼顧 社會認知理論適用於電腦技能訓練的應用 實證自我滿意是一個動態的構念 從態度理論到社會認知理論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在實務應用方面 在學習與使用資訊系統時應加強對員工自我的瞭解 在學習與使用資訊系統時應依據員工的特性而給予不同的工作設計 在學習與使用資訊系統時應有良好的管理制度之設計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研究限制 未來研究方向 樣本的限制 組織環境因素應再增加 缺乏實地研究(field study)的環境與更長期的資料分析 未來研究方向 國內外的比較研究 群體層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