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宣教運動的花木蘭 Access Bible Conference 趙純誠 Dorcas Siah Logos Evangelical Seminary Septemer 18, 2010
目 錄 第一章 十九世紀宣教的背景 第二章 婦女宣教運動的過程 第三章 婦女宣教運動的困境 第四章 婦女宣教運動的突破 目 錄 第一章 十九世紀宣教的背景 第二章 婦女宣教運動的過程 第三章 婦女宣教運動的困境 第四章 婦女宣教運動的突破 第五章 婦女宣教的花木蘭 第六章 婦女宣教的評論 參考資料
耶穌基督的旨示 (馬太28:18~20)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第一章 十九世紀宣教的背景 1. 16世紀 宗教改革: 婦女的職業 2. 17世紀 宣教起萌: 社會關懷 3. 18世紀 宣教行動: 作大事 第一章 十九世紀宣教的背景 1. 16世紀 宗教改革: 婦女的職業 2. 17世紀 宣教起萌: 社會關懷 3. 18世紀 宣教行動: 作大事 4. 19世紀 婦女宣教運動: 宣教士之妻
1. 16世紀 宗教改革:婦女的職業 Arthur Glasser 寫道:「…宗教改革家局限了婦女的前途,她們唯一的職業就是婚姻,因為修道會解散了,婦女不再做教會的事奉工作,被限於丈夫、家庭和兒女的狹窄園子內」
2. 17世紀 宣教起萌: 社會關懷 到17世紀羅馬天主教就已開始在錫蘭、爪哇、台灣開始宣教。直到17世紀末更正教的海權國家才出現。講道的轉變,由講究華麗的詞藻,變成用人人能懂的詞句來關懷社會。促成布銳 Thomas Bray博士成立基督教知識促進會和國外傳道會。他們發傳單、幫助教育、出版刊物並為定居美洲的新教教會提供宗教書籍。
3. 18世紀 宣教行動: 作大事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他在印度宣教的史蹟和見證 宣教士們帶著妻子兒女出去。英國更正教的宣教之父威克理夫(William Carey)所說的名言:期望神為我們成就大事;嘗試為神成就大事。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他在印度宣教的史蹟和見證 激勵了許多人,出去宣教。
3. 18世紀 宣教行動:作大事 衛斯理痛恨奴隸制,經過奮鬥終於在1833年英國完全消除奴隸制度。 旅行佈道家約翰衛斯理
4. 19世紀 婦女宣教運動: 宣教士之妻 19 世紀初婦女宣教運動,最初由宣教士的妻子組成 1886年慕迪在一次夏令營中產生立志國外傳道會。基督教女青年會在1894 年成立世界組織。 救世軍創辦人William Booth夫婦在1865年於倫敦一個帳篷裡設立他們自己的差會。其中有許多女軍官。
4. 19世紀 婦女宣教運動: 宣教士之妻 救世軍女軍官
第二章婦女宣教運動的過程 1. 宣教士妻子 2. Jonathan Edward 3. 女神學院成立 4. 盛行的口號,思想轉變,不分宗派組織 5. 靈恩運動影響
1. 宣教士妻子 早期宣教士的定義是按立的男性牧師去傳福音建立教會,他們的妻子犧牲自己為完成大使命。她們表現卓著如莫拉維宣教士的太太,耶德遜夫人、戴德生夫人都是鞠躬盡瘁。許多忠心耿耿的宣教士妻子不為人所知,如賽珍珠的母親是在中國宣教士的妻子
2. Jonathan Edward 美國婦女運動的動源力起於他 的 “New Divinity”新譯加爾文 主義思想:1. 榮耀神 2. 對靈魂的負擔,只有靠基督得救 3. 愛主和順服主大使命。 Jonathan Edward (1703~1758) 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牧師。他所著“The Life of David Brainerd”感動許多人。他對聖經中夏娃的重要性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 (創 3:20 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
3. 女神學院成立 19世紀時的口號 「婦女事工,婦女做」(Woman’s Work for Woman)響起。婦女事工包括教育、醫護、傳福音,漸漸女宣教士人數19 世紀末增加竟佔宣教士的大多數。 Mary Lyon
3. 女神學院成立 在1837年在麻州創立Female Seminary. 婦女教育的目的是創造一個有用的女人。 她募款三年創辦女子神學院。 女性宣教理論的兩大支柱為:1. 仔細管理時間和金錢 2. 自我犧牲。 1860年 American Board差派30 位女宣教士且每位都有自己的專長。 19%的畢業生選擇 終生不結婚。
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 目前有2,200學生70國家48 州 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 Massachusetts
不分宗派組織: 1861年紐約的歸正教會成立婦聯盟宣教會。 1854年American Methodist開放女宣教士去印度 4. 盛行的口號,思想轉變, 不分宗派組織: 1861年紐約的歸正教會成立婦聯盟宣教會。 1854年American Methodist開放女宣教士去印度 1858年成立婦女的中國宣教,支持三位單身女性到中國福州教書。 1890年有60%的美國宣教士是女性。美國浸信會婦女組織婦女會, 1900年各地約有40婦女會,含300萬婦女,她們建立醫院、學院、學校付薪給女佈道家。派單身婦女宣教士做醫生、教師。宣教士的妻子與單身婦女聯合宣教,以至造成另一種革命
5. 靈恩運動影響 1906~1913年最早靈恩運動是黑人牧師William Seymour在洛杉磯要求宣教士的見證:1. 得救 2. 成聖3. 方言。靈恩運動早期女宣教士佔重要角色。到20世紀初許多靈恩宣教創立的孤兒院(埃及),尼泊爾流浪兒之家,痲瘋病院都是女宣教士設立並領導
第三章婦女宣教運動的困境 1. 被迫合併 2. 女性主義 Feminism 3. 單身女宣教- 二等公民 4. 婦女事奉的聖經基礎
1. 被迫合併 在1920年起許多婦女宣教團體被迫回併到宗派組織內。名為Woman Work Consolidate to General Board. 19世紀初婦女事工附屬在男性為主的事工上,而且通長被看為二等事工。 19世紀末雖有單獨婦女事工,還是在大會議上缺乏權柄。
2. 女性主義 Feminism 激進派認為婦女可以透過復興古代的女神宗教達到宗教解放,主張把傳統基督教全然撇棄。 較保守派認為聖經中有許多女性皆處於領導地位。
3. 單身女宣教- 二等公民 在1910年H.B. Montgomery 著“東方國家之西方婦女”統計資料如下: 3. 單身女宣教- 二等公民 在1910年H.B. Montgomery 著“東方國家之西方婦女”統計資料如下: 類別 1861年 1909 年 未婚女宣教士 1 4,710 女差會 1 44 奉獻 2,000 4,000,000 教師 1 800
4. 婦女事奉的聖經基礎 舊約女先知有米利暗、底波拉、戶勒大。 4. 婦女事奉的聖經基礎 舊約女先知有米利暗、底波拉、戶勒大。 新約的教導是妻子要順服丈夫,就是妻子自動把自己放在丈夫之下;其動機為何? 敬畏基督。丈夫要愛妻子,要捨己。夫婦要互相尊重。 作領導的人是服侍人的人。女人只要不羞辱她丈夫的名就可以講道。還沒有學道的女人,必須要安靜學道,沒有學就不要教。
第四章婦女宣教運動的突破 1. 探險 2. 實例 3. 成果
1. 探險 為什麼女性單身要去做宣教士? 原因之一是在本國服事機會太少,其二是給女性一個探險的機會,其三是可提高女性地位,其四是女性心中有一個追求平等的想法。同時受到女差會的鼓勵與支持。單身女宣教士的共同點: 工作愈困難,愈是危險,女子的比例也愈高。[1] [1] Life and Work on the Mission Fiedl, J. Herbert Kane. Grand Rapids Baker, 1980
2. 實例 1960年美國天主教婦女宣教團體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是MaryKnoll Sisters in Peru 1951~1971。成立慈善、教育、醫院、社會工作者。成為許多婦女宣教機構的模範。 婦女宣教運動可分為福音派和醫療派。近代宣教運動最大成就,是將基督教變成普世 宗教,促進普世合一運動。還有大幅提高婦女地位。
3. 成果 穆樂蒂Charlotte Moon (1840 ~1911) 生於維州。在中國平都事奉,二十年內由中國牧師為一千人受洗。 3. 成果 穆樂蒂Charlotte Moon (1840 ~1911) 生於維州。在中國平都事奉,二十年內由中國牧師為一千人受洗。 賈艾梅 Amy Carmichael (1867 ~ 1951) 生於北愛爾蘭,著述35部之多,詳細述說她在印度五十五年的情況。
第五章 婦女宣教的花木蘭 嘉麗穆德 Maude Cary 1878~1976) 生於堪薩斯,參與摩洛哥教育事工五十年 第五章 婦女宣教的花木蘭 嘉麗穆德 Maude Cary 1878~1976) 生於堪薩斯,參與摩洛哥教育事工五十年 偉史特拉Johanna Veenstra (1894~1933) 生於新紐澤西。在非洲行醫並成立醫護訓練學校。 羅撒菲亞 Helen Roseveare (1915~1972) 生於英國。在非洲行醫,雖是名門望族,進入劍橋大學獲醫科學位。設立醫學院,不幸在剛果被森巴軍強暴
第五章 中國宣教的花木蘭 胡遵理 (Jennie V. Hugh, 1874-1951) 第五章 中國宣教的花木蘭 胡遵理 (Jennie V. Hugh, 1874-1951) 何義思 (Ruth Howe Hitchcock, 1892-1984) 汪長仁 (Gladys Ward, 1901-1999) 楊宓貴靈 (Isobel Kuhn, 1901-1957) 艾偉德 (Gladys Aylward, 1902-1970)
1.胡遵理 (Jennie V. Hugh,1874-1951) 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父親胡佐治牧師乃早期來華宣教士。她步父親後塵,於1905年接受紐約美以美會的差遣,前來中國。 先在江西省南昌市從事宣教。翌年,南昌發生暴亂,一夜之間有九位西教士被殺。胡遵理立即駕駛一艘中國帆船將劫後餘生的宣教士送離南昌,脫離虎口。 胡遵理不得不前往九江,在神奇妙的安排下,於1906年4月1日,認識了石美玉醫師。自此,她們倆就成為親如姊妹的同工。 胡遵理擔任九江諾立女書院校長, 除主理校 務外 教部份中學課程和教授聖經
胡遵理 胡遵理在華其間,引入很多新思想,如反對納妾、溺殺女嬰與強迫婦女纏足等。此外,又倡辦各項婦女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她們在社會的地位,並獎助少數具潛質的女性前赴美國留學。更收養不少被拋棄及無家可歸的孤兒,將他們培養成社會有用的人材。1920年,與石美玉醫師聯袂由九江前往上海,憑信心創辦伯特利教會。
2.何義思 (Ruth Howe Hitchcock, 1892-1984) 空木頭車的異象 尋見工場 , 愛主的母親 1922年,官山的事工已漸次多元化,包括興建新的禮拜堂、佈道所、小學、孤兒院和「花邊館」等事工。
3. 汪長仁 (Gladys Ward, 1901-1999) 她先後在廣東省南方和香港服侍中國人,達60年之久. 汪長仁1901年在廣州出生, 她的父母都是美籍宣教士
3.汪長仁 (Gladys Ward, 1901-1999) 患難中的安慰 1937年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小欖位於日軍轟炸廣州的直接通道上。由於小欖亦是著名游擊隊之家,所以也成為轟炸對象。在日軍侵略期間,汪長仁嘗透被轟炸和逃難的滋味,時刻要將生命交託神。詩篇50篇的應許:「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成為她的安慰。
4.楊宓貴靈 (Isobel Kuhn, 1901-1957) 1923年夏天,她參加了一個小型退修會,當時的講員正是中國內地會剛從雲南山地傈僳族回來的宣教士富能仁牧師。他曾到過偏遠的華西中緬邊界傳道,在那發現了一群既不是漢人,也不是緬人或西藏人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人,便長期在那裏工作,向他們傳福音。宓貴靈深受感動,從那時起,便決志投身在這民族中,一生獻與主用,後來又被稱為「傈僳人的使女 」。
4.楊宓貴靈 (Isobel Kuhn, 1901-1957) 在聖經學院的兩年內,貴靈在生活上的各種需要,都要依靠神的供應。在聖經學院,她認識了未來的丈夫楊志英(John Kuhn),是一位荷蘭裔的神學生,也是一生奉獻傳福音給中國西南部少數民族的傳教士,與妻子貴靈成為宣教事業的好「拍擋」。楊志英的英文姓氏是Kuhn,按翻譯的標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譯成「楊」。原來雲南的少數民族最常有的姓氏是「楊」,正所謂「向姓楊的人,就作姓楊的人」,因此便出現「楊志英」和「楊宓貴靈」兩位一生委身服侍僳族人的宣教士。
5.艾偉德 (Gladys Aylward, 1902-1970) 電影「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是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一位英國女宣教士艾偉德帶領約100名孤兒,在中日抗戰期間,翻山越嶺逃難至西安,飽受飢餓、疾病和各種危難的動人事蹟。 這段路程歷320公里,在嚴寒荒蕪的山嶺上行走。
5.艾偉德 (Gladys Aylward, 1902-1970) 自資啟程赴中國 開設客棧傳福音 領孤兒逃難至西安 在台灣辦孤兒之家
第六章婦女宣教的評論 1. 1920年發展婦女宣教事工,從被動社會觀念文化、經濟上掙脫出女性宣教的自由。 1. 1920年發展婦女宣教事工,從被動社會觀念文化、經濟上掙脫出女性宣教的自由。 2. 美國宣教史女宣教重視婦女和孩童事工,成為主要部分。 3. 美國婦女宣教清楚分明強調靈命宣教理論的機構。 Christian Home, Woman’s Work for Woman, World Friendship, Accompanying the poor。這些四個主要機構全強調宣教理念是使世界更美好。美國婦女宣傾向靈性生活,造成與人心靈的接觸。
第六章婦女宣教的評論 4.1909 年有10% 作醫療教育。變成來求醫治就拯救人。她們為病人禱告幫助她們心靈的需要以至身體上的醫治。 5.教育上建立女子寄宿校,及小學、中學、大學等。 6.婦女在跨宗派工作較容易。 7.最大的動機去宣教乃是上帝的呼召。甚願犧牲自己以回應神的呼召。
感 想 太 5:14 ~16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感 想 太 5:14 ~16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參考資料 基督教發展史,比爾 奧斯丁著。許建人,馬傑偉譯。 國際種籽出版社. 香港 1991 基督教會史,華爾克著。謝受靈 趙毅之譯。東南亞神學院主編。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0 American Women in Mision – A social History of Their Thought and Practice, by Dana L. Robert 1997 基督教兩千年史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陶理博士主編,李伯明林牧野合譯。海天書樓2004. 11。 基督教會史略 – 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 梁家麟著¸明風出板社 1998.11 基督教神學發展史 林榮洪著 宣道出版社1990 歷史神學Historical Theology-An Intor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by Alister E. McGrath. 基格夫著趙崇明譯. 婦女事奉的聖經基礎 劉秀嫻著 1997 宣教披荊斬棘史料 普世宣教面面觀Margrierite Krabt 著 Biloa University 基督教會史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by Williston Walker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