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免疫学应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免疫分析技术 第七节内分泌激素检测 甲状腺激素检测 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检测 性腺激素检测 垂体激素.
Advertisements

第 4 节 免疫调节 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 “ 自己 ” 、排除 “ 非己 ” ,以维持 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防御功能: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监控功能: 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清除功能: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癌变细胞.
艾滋病专题 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语 “AIDS” 中文名称, AIDS 是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后引起的一种致 死性传染病。 HIV 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 机体 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 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应用 — 免疫学预防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治疗. 免 疫 学 预 防 ( immunoprevention )
第六章 病 毒 (virus) 体积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一类非细 胞型微生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免疫学防治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含有具有抗 原性的物质(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抗原特异 性抗体等,使机体被动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Autoimmune disease )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Autoimmune disease )
艾滋病知识与预防 授课人:黄友连 封开县长岗镇初级中学. 一、艾滋病的定义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语缩写 AIDS 。 1981 年在美国首次注射 和被确认。曾译为 “ 爱滋病 ” 、 “ 爱死病 ” 。 分为两型: HIV-1 型和 HIV-2 型,是人体 注射感染了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是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 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所出现的临床上以反复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罗凤玲 克隆排除学说 ( clonal deletion ) – 胚胎期的免疫细胞存在着无数具有 不同反应特异性的细胞克隆 – 某一克隆在胚胎期与相应抗原接触 后,即被破坏清除或被抑制成为克 隆禁忌 – 该个体出生后再接触同一抗原产生, 即表现为对此抗原的无反应性.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董颖.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Stile, 1915 简称贾第虫,呈全球性分布 虫体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 引起贾第虫病(旅游者腹泻) 近年,贾第虫也常与艾滋病合并感染,而 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的要求 1 、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 2 、熟悉: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 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的免 疫学检验; 3 、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
炎症细胞因子与兔创伤性颅脑损 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所在院系:临床医学院 项目成员:吴祖创 吴龙 陈晓武 指导教师:吴明灿.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免疫细胞 第二章.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 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 一群原始造血细胞.
第四章. 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 粒细胞 肥大细胞 NK 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 教学目的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 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免疫性。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抗原.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黄芪多糖粉 ----控制细菌病毒复合感染的传染性疾病药物

第六章 第六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 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口腔癌与免疫 陈万涛 教授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肿瘤的药物治疗及新进展 主讲人:潘静.
書名:認識毒物的七堂課 作者:田中真知 譯者:陳柏傑 出版社:晨星出版 讀書心得報告 五年一班楊穎丞.
第十七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第二十七章 免疫预防与疫苗 教 学 要 求: 1. 掌握人工自动、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其比较。 2. 掌握死、活疫苗的比较。
第23章 免疫学防治 第一节 免疫预防 第二节 免疫治疗.
第23章 免疫学防治 第一节 免疫预防 第二节 免疫治疗.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 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教授 徐爱娣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内 容 细菌学检查方法 抗生素治疗 人工免疫预防.
免疫功能检测的指标解读.
Chap1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学检测技术.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一讲 免疫学防治(25) 免疫预防 一、分类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主动、被动 Back.
強直性脊椎炎.
第十一、十二章 抗体、疫苗与基因治疗.
免 疫 学 应 用 免 疫 学 预 防 免 疫 学 治 疗 免 疫 学 诊 断.
高考历史答题 技巧与方法.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流式细胞术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免疫学 自身免疫性疾病 Back.
T 细胞之路 作者:谢志宙 王晓飞 焦丁兴 刘盼 蔡束垚 世上本没有路,过的细胞多了也就成了路。 ——团队语录.
介紹登革熱.
课题:认识艾滋病 班级:高一(1)班 组长:张慧丽 组员:杨伟刚 翟俊 陈文茜 周毅淳 陈旭东 指导老师:方芳.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
專一性防衛 (Specific defence)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免疫监视理论: -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 肿瘤细胞在出现后形成肿瘤前被清除
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共刺激分子 ——(B7/CD28家族成员).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复习专题 现代文阅读 (总论) 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陈钦发.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相遇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现的某种反应现象。.
指導老師:吳定峰 組員:499H0011 李有倫 499H0020 洪維駿 499H0033 蘇彥儒 499H0905 鄒文福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十九章 免疫学概论 授课教师:房志家.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談愛滋 AIDS.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1讲 免疫学应用

第一部分 免疫学诊断 1、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2、免疫细胞的检测 3、细胞因子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 血清学反应

应 用 1、利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1)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相应抗体以辅助诊断疾病: 伤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AIDS病等。 应 用 1、利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1)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相应抗体以辅助诊断疾病: 伤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AIDS病等。 (2)检测自身抗体——诊断自身免疫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利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1)鉴定病原菌:诊断疾病 (2)检测肿瘤相关抗原:检测甲胎蛋白以诊断肝癌 (3)检测血型抗原、HLA抗原:鉴定血型,亲子鉴定 (4)检测药物半抗原: 确认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s)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乳胶颗粒等)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1 、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s) 玻片凝集、试管凝集

2、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s) 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应抗 体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抗O试验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s) 可溶性抗原(免疫球蛋白、细胞裂解物、组织浸液等)与相应抗体结合, 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 多在半固体琼脂凝胶上进行,形成白色的沉淀。 1、单向免疫扩散(single immunodiffusion):常用于测定IgG、IgM、IgA、C3、C4、AFP等。 沉淀环 抗体混于琼脂凝胶中制板 环的直径与抗原含量成正相关

2、双向免疫扩散(doule immunodiffusion):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组成和两种抗原相关性分析。

对流免疫电泳

3、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 常用于血清蛋白种类分析,以观察Ig的异常增多或缺失。如骨髓瘤及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4、免疫比浊法(immunonephelomtry):快速简便。用于血清IgG、IgA、IgM、 补体C3、C4含量测定

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ing techniques) 用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借以提高免疫学诊断的敏感性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硷性磷酸酶 放射性同位素: 125I、131I 荧光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黄绿色荧光)、藻红蛋白、 罗丹明(红色荧光) 酶免疫检测法(EIA) 免疫荧光检测法(IFA) 放射免疫检测法(RIA) 液相(ELISA)、固相(免疫组化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

肠道病毒71型(EV71)IFA鉴定

胶体金标记技术

Western blotting

二、免疫细胞的检测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类型鉴定 1、淋巴细胞的分离: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单核细胞 吸附分离 白膜层 B 淋巴细胞 T

(1)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的群、亚群。 2、淋巴细胞的类型鉴定: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检测、 记数 (1)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的群、亚群。 用CD3、CD4、CD8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相应抗原 CD3+ ——T细胞,计算T细胞总数。 CD4+ —— CD4+T细胞,计算CD4+T细胞数 CD8+——CD8+ T细胞,计算 CD8+T细胞数 计算CD4+ / CD8+比例 正常人PBMC中T细胞占65~75% CD4+ / CD8+约为1.5~2 用mIgM、mIgD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受体可检测B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PBMC中SmIg+ 细胞占8~12% (2)磁珠分离法:用抗CD4交联的微珠可将T细胞 中的CD4+T细胞与CD8+T细胞分开。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流式细胞仪

(二)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1、T细胞功能测定 (1)T细胞增殖试验(淋转):丝裂原、抗CD3单克隆抗体 巴母细胞转化率(正常值65~80%) 。 (2)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LMC) ——检测CTL、NK、 LAK、TIL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2、B细胞功能测定 (1)B细胞增殖试验:LPS、SPA刺激,检查浆细胞数目 (2)抗体形成细胞测定:溶血空斑试验 (hemolytic plaque assay)

3、体内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皮肤试验 (1)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 (OT/PPD) 皮试(+)—— 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能力 皮试(+)—— 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能力 皮试(-)—— 细胞免疫功能缺损 (2)速发型超敏反应:青霉素皮试、 异种血清皮试

三、细胞因子检测 鉴定分离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IL-2、IL-12、IFN-γ 等检测 ① ELISA法 ② 生物活性测定法 ③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

第二部分 免疫学防治 一、人工免疫的概念与种类 二、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介绍 三、免疫治疗

一、人工免疫 概念: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制成各种制剂,接种于人体,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法。 分类: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一)人工自动免疫 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概念:用疫苗、类毒素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常用生物制剂 1. 死疫苗: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2. 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 3. 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新 型 疫 苗 (1)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合成肽疫苗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 优点:免疫效果高, 不良反应少 (2)合成肽疫苗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将具有保护性免疫力的人工合成肽与适当载体结合后,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 乙肝病毒多肽疫苗

(3)基因工程疫苗 重组抗原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DNA 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重组抗原疫苗 (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 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 优点: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成本低廉 目前获准使用的有乙型肝炎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recombinant vector vaccine) 是将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插入载体(减毒的病毒或细菌疫苗株)基因组中,接种后,随疫苗株在体内的增殖,大量所需的抗原得以表达。 如果将多种病原体的有关基基因插入载体,则成为可表达多种保护性抗原的多价疫苗。 载体:痘苗病毒

DNA 疫苗(DNA Vaccine) 是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的重组体直接免疫机体,转染宿主细胞,使其表达保护性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疫苗。 优点:体内可持续表达,免疫效果好,维持时间长。 缺点:其机制和安全性尚不完全清楚,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转基因植物疫苗 用转基因方法,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入可食用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免疫原即可在植物的可食用部分稳定的表达和积累,人类和动物通过摄食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 常用的植物有蕃茄、马铃薯、香蕉等。

疫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抗肿瘤 HPV疫苗→宫颈癌; EB病毒疫苗→鼻咽癌; 肿瘤疫苗 计划生育 避孕疫苗-HCGβ亚单位疫苗等 防止免疫病理损伤 变应原疫苗→过敏性疾病

计 划 免 疫 定义 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我国计划免疫的主要内容 提出“四苗防六病”,即≤7周岁儿童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减毒疫苗。 1992年将血源性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二)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概念: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常用生物制剂 1. 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 2. 丙种球蛋白 3. 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如HBIg

二种人工免疫的比较 项目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质 抗原 抗体 接种次数 1-3次 1次 生效时间 2-3周 立即 项目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质 抗原 抗体 接种次数 1-3次 1次 生效时间 2-3周 立即 维持时间 数月-数年 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治疗 治疗,紧急预防

二、免疫治疗 immunotherapy 一、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三、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免疫血清 (多克隆抗体) 1、抗毒素血清: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外毒素所致的疾病,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 2、胎盘(丙种)球蛋白:用于被动预防传染病、治疗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3、抗菌免疫血清:效果不显著 4、抗病毒免疫血清:预防病毒感染 5、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抑制淋巴细胞。用于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二、单克隆抗体(mAb) 1、抗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抗CD3单抗可用于治疗急性移植排斥反应,防止GVHD的发生 2、抗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抗IL-1、抗TNF单抗可减轻炎症反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 3、抗体导向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用特异性单抗作为载体装载化学药物(阿霉素、氨甲蝶呤等)、毒素(蓖麻毒素等植物毒素、白喉毒素等细菌毒素)、同位素(131I、125I、111In)等细胞毒性物质,将其靶向性地携至肿瘤病灶局部,可较特异性地杀伤肿瘤,减少副作用。

三、基因工程抗体: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 1、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 2、CDR移植抗体 3、人源化抗体 4、单链抗体、双价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疫苗 1、抗原以表位的形式进行免疫治疗:将表位多肽与载体结合作为疫苗 2、抗原以分子或片段的形式进行免疫治疗:表面抗原疫苗、核酸疫苗或DNA疫苗、瘤苗(活瘤苗、减毒或灭活的瘤苗、异构的瘤苗、基因修饰的瘤苗、抗独特型抗体瘤苗、分子瘤苗等。

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补充和添加疗法:重组的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应答调变剂(BRM)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如干扰素、IL-2、TNF、CSF、EPO等 细胞因子阻断和拮抗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感染性休克等。如TNF单抗、IL-1R拮抗剂等。 细胞因子基因疗法:细胞因子基因转染技术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1、骨髓移植 (1)自体骨髓移植 (2)异体骨髓移植 (3)脐血干细胞移植 2、免疫效应细胞 (1)同种淋巴细胞被动转移:注意配型 (2)自体免疫效应细胞过继免疫疗法:LAK, TIL

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是将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过IL-2培养后诱导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杀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特性。其杀伤肿瘤细胞不需抗原致敏且无MHC限制性。主要为NK细胞 TIL(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从实体瘤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经体外IL-2培养后获得比LAK细胞更强的杀伤活性。

(一)免疫增强剂(生物应答调节剂,BRM) 免疫增强剂与免疫抑制剂 (一)免疫增强剂(生物应答调节剂,BRM) 免疫因子: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 化学制剂:左旋咪唑、西咪替丁 微生物制剂: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多糖类物质(如脂磷壁酸、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 中药制剂: 黄芪、人参、枸杞子等

免疫增强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适应症: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1)恶性肿瘤 (2)免疫缺陷病 (3)传染病 副作用:较轻

(二) 免疫抑制剂 化学制剂 真菌代谢产物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烷化剂:环磷酰胺 抗代谢药:激素,如糖皮质激素 环孢素A:对T,尤其是Th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FK-506: 其作用强于环孢素A约10-100倍, 且与环孢素A有明 显的协同作用。 雷帕霉素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雷公藤多甙

免疫抑制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适应症:免疫功能过高引起机体损害的患者 1、抗移植排斥 副作用:明显,主要是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2、超敏反应性疾病:激素 3、自身免疫病:激素、雷公藤多甙 4、感染性炎症:激素 副作用:明显,主要是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其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长期应用可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 严重感染 肿瘤

关于实验 实验内容: 时间:实验2/3/4上课时间另定 分组:A-临床101班1-24;B-临床102班1-24;C-其余同学 1、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学时 2、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3学时 3、免疫标记技术 3学时 4、免疫细胞检测 4学时 时间:实验2/3/4上课时间另定 分组:A-临床101班1-24;B-临床102班1-24;C-其余同学 要求:预习、穿白大衣、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等

关于考试 时间和地点:4月25日,与期中考试同步进行; 考试方式:闭卷; 题型: 总评=考试(80%)+平时(10%)+实验(10%) 单选(20%)、多选(10%)、名解(15%)、填空(15%)、问答(40%) 总评=考试(80%)+平时(10%)+实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