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Advertisements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肝主藏血. (一)肝主疏泄 1. 含义:疏,即疏通之意; 泄即发泄,升发之意。肝主 疏泄是指肝气升发透泄,具 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推动 血和津液正常运行的功能。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第三节 补阴药及方剂. 阴虚证 表现为两类见症: 表现为两类见症: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 颧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肾与膀胱 中医学教研室.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第 三 章 问 诊.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第三章 脏象学说.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脾.
月经不调.
便秘.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病理产物病因.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六章 病 因.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一)心的病机 1.心阳、心气的失调 1)心阳偏盛 主要表现为躁扰心神、血热而脉流薄疾,以及心火的上移或下移等方面。 是指由于心的气血阴阳失调引起的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异常的病理反映。 1.心阳、心气的失调 1)心阳偏盛 主要表现为躁扰心神、血热而脉流薄疾,以及心火的上移或下移等方面。

火热炽盛,阳盛则热,心的阳热偏盛,多属实火 ——心悸心烦,身热面赤,舌尖红绛,苔黄,脉数; 火热之邪,易于伤津耗液 ——咽干口渴,便秘溲黄; 热扰心神,心火内炽,神明被扰,则心神不安,甚则神志异常 ——失眠多梦,甚则神识不清,狂躁谵语; 心火亢盛,可循经上炎于口舌,或向下移热于小肠 ——口舌糜烂,小便短赤涩痛; 血行逆常,热盛动血,血行加速,脉流薄疾,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吐血、衄血等。

2)心阳偏衰 主要表现为心气不足和心阳亏虚。 心气不足多由于久病失养,或年高脏气衰弱,或汗下太过耗气等所致。 心阳亏虚常由心气虚发展而来,或其他内脏阳虚影响所致。心阳气不足,功能减退,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心气虚和心阳虚 共同点:心的功能减退,血行不畅和心神不足。 不同点: 前者伴有气虚表现而无寒象, 后者伴有阳虚表现而有寒象。

心气虚 心阳虚 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则心力、心律、心率有所改变,血脉失充 ——心悸气短, 动辄尤甚; 血行无力,心神失养,则心神不足 心阳不足,阳不制阴, 温煦失职,则虚寒内生 ——形寒肢冷等 血脉失于阳气温煦,血行不畅,心血瘀阻 ——心胸憋闷、刺痛 心神失于阳气鼓动和振奋,则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减弱 —精神萎靡,神疲懒言 心阳虚衰,阳气暴脱,可致亡阳之变。 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则心力、心律、心率有所改变,血脉失充 ——心悸气短, 动辄尤甚; 血行无力,心神失养,则心神不足 ——神疲乏力 并伴有气虚表现。

2. 心阴、心血的失调 (1)心的阴血不足: ——心血虚、心阴虚 (2)心血瘀阻

心阴虚 心血虚 心阴亏损,心失所养,则心动失常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血脉空虚 ——心悸心烦; ——心悸,脉细弱 血不养心,心神不安 ——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官窍失养 ——面白,舌淡 心阴亏损,心失所养,则心动失常 ——心悸心烦; 虚热内生,热扰心神,则神志不宁 ——失眠多梦;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颧红升火,舌红,脉细数等。

心血虚和心阴虚: 共同点: 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不同点: 前者偏于血虚,血脉空虚,失于濡养; 后者偏于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

(2)心血瘀阻 又称心脉痹阻,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痹 阻心脉的病理变化。 多由于心阳、心气不足,血脉寒滞;气 虚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血行不畅;痰 浊凝聚,阻滞心脉,皆可导致心血瘀阻。

(二)肺的病机 肺 的 主 要 病 机 特 点 防御能力失常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失调 气的生成不足 血液循行病变

1.肺气的失调 (1)肺失宣肃降 多由于外邪袭表犯肺,痰浊内阻肺络,或肝升太过、气火上逆侮肺所致,亦可因肺气不足、肺阴亏损引起。

肺气失宣: 气机不利、呼吸不畅、甚则肺气壅阻。 鼻塞、多嚏、喉痒咳嗽、胸闷;恶寒,无汗 肺失清肃: 肺气向下通降和清洁呼吸道功能减退。 咳逆上气,痰多喘满 肺失宣肃: 气机升降失调、呼吸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 胸部痞闷,咳逆上气;呼吸困难,气促喘息 ;痰多,水肿

(2)肺气虚损 多因肺失宣肃,久病不愈, 或久病 咳喘、劳倦过度,耗损肺气, 或脾气 虚弱,肺失充养所致肺功能减弱的病理 变化。

肺气虚损,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卫外功能下降 ——表虚自汗,易患感冒 呼吸功能减退,体内外气体交换出入不足 ——呼吸气短,喘息,语声低微 肺功能减弱,致气的生成不足 ——少气懒言,身体倦怠 影响水液输布代谢,水津不能气化 ——聚痰成饮,或为水肿 助心行血无力,影响血液运行 ——血行异常

2.肺阴的失调 指肺的阴液不足,虚热内生的病理变化。 多因燥热伤肺,痨虫蚀肺,或五志过极化火 灼肺,或久咳不愈,耗伤肺阴所致。

主要病机特点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 阴虚火旺,甚则灼伤肺络 —— 痰中带血 阴虚阳无所制,虚热虚火内生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肺阴亏虚,肺燥失润,以致肺热叶焦,失于清肃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 阴虚火旺,甚则灼伤肺络 —— 痰中带血 阴虚阳无所制,虚热虚火内生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肺阴亏损,久延不复,常可损及于肾 ——肺肾阴虚

(三)脾的病机 1. 脾阳、脾气的失调 —— 脾气虚损、脾阳虚衰、水湿中阻 2. 脾阴失调

1.脾阳、脾气的虚损 (1)脾气虚损 调养不慎,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等 所致的以脾的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病理变化。 (2)脾阳虚损 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太过,大病初愈 调养不慎,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等 所致的以脾的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病理变化。 (2)脾阳虚损 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或因肾阳不足,命门火 衰,脾失温煦,或饮食失宜,过食生冷,服用寒凉 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所致脾阳不足,虚寒内生的病 理变化。

脾气虚损 脾气虚损,失于健运,则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食少纳呆,口淡无味 脾之升清功能减弱,影响胃的降浊,则升清降浊失司 ——头目眩晕,腹胀便溏 水谷精微化生减少,五脏六腑、四肢肌肉失养 ——倦怠无力,唇舌色淡 脾虚化源不足,气血生成不足 ——气血亏虚 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中气下陷 ——内脏下垂,久泄脱肛 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逸脉外 ——各种出血

脾阳虚损 脾阳虚衰,温化水液无权,水液代谢失调 脾阳不足,水湿内生,易感外湿,内外合邪 ——虚实夹杂 脾阳虚衰,久必及肾 ——脾肾阳虚 ——痰饮、水肿,白带清稀量多 脾阳不足,水湿内生,易感外湿,内外合邪 ——虚实夹杂 脾阳虚衰,久必及肾 ——脾肾阳虚

脾气虚损与脾阳虚衰: 共同点:脾虚失运,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不同点: 脾气虚损以气虚为主,可见气血生成不足、中 气下陷、脾不统血之变; 脾阳虚衰以虚寒为主,可见水液代谢失调之征。

2.脾阴失调: 指脾阴液亏虚,散精不足的病理变化。 多由于恣食辛辣香燥、酗酒无度,伤及脾阴, 或治疗失当,耗伤脾阴,亦可由胃阴虚发展所致。 症状表现: 饥不欲食,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等。临床常兼有胃阴虚,从而形成脾胃阴 虚之证。

(四)肝的病机 肝的病理变化内在基础: 肝的阴阳气血失调 基本特点: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

1.肝阳、肝气失调 (1)肝气郁结 又称肝郁气滞、肝郁,多由于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所致,或病久不愈,他脏之病影响,因病致郁。

主要病机特点: ——胁肋、乳房、少腹胀痛,太息、嗳气则舒 精神情志异常 肝气郁滞,气滞血瘀 气滞水停,水液代谢障碍, 水聚成痰,痰气互结 肝失疏泄,气机失调,郁滞于肝及其经脉 ——胁肋、乳房、少腹胀痛,太息、嗳气则舒 精神情志异常 ——情志抑郁,稍有刺激,抑郁难解。 肝气郁滞,气滞血瘀 ——癥积肿块 气滞水停,水液代谢障碍, 水聚成痰,痰气互结 ——梅核气、瘿瘤 肝气横逆脾胃, 肝脾不和、肝胃不和 ——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2)肝火上炎 肝的阳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的病理变化。 多因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暴怒伤肝, 肝气暴张,或因火热之邪内侵,他脏火盛 累及于肝。

气火上逆头目——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耳暴鸣或暴聋 精神情志异常——急躁易怒,甚则发狂等 肝火灼伤肺胃脉络——咳血、衄血、吐血 气火上逆之极,血菀于上——薄厥 发展:肝火内灼,易于耗伤阴血,导致阴虚阳亢。

2. 肝阴、肝血失调 肝阴、肝血失调 肝阴不足 肝血亏虚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肝阴不足 指肝的阴液亏损,虚热内生的病理变化。 多由于情志不遂,化火伤阴,或肾阴不 足,水不涵木; 或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所致。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口燥咽干 肝阴虚影响肾阴形成肝肾阴虚 阴液亏虚,肝经、头目、筋脉失养 ——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胁肋隐痛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口燥咽干 肝阴虚影响肾阴形成肝肾阴虚 发展:肝阴不足,阴不制阳, 易致肝阳上亢或虚风内动。

肝血亏虚 指肝脏血液亏虚的病理变化。多因脾胃虚 弱,生血不足,或失血、久病,营血亏虚, 或他脏血虚影响于肝所致。

肝血亏虚 筋脉、头目、爪甲失养 伴有血虚表现。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致血虚生风。 肝血亏虚,母病及子,致心血不足、心肝血虚 ——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 木,爪甲不荣,筋脉屈伸不利 伴有血虚表现。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致血虚生风。 肝血亏虚,母病及子,致心血不足、心肝血虚

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于上的病理变化。 多因素体阳盛阴虚,或肾阴亏虚,水不 涵木,肝阳偏亢, 或情志所伤,化火伤阴, 阴虚阳亢所致。

肝阳上亢 发展:肝阳化风 阴虚阳亢——上盛(标实) 肝肾阴虚——下虚(本虚) ——头胀头痛,眩晕耳鸣 面部潮红,急躁易怒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发展:肝阳化风

肝风内动 以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阳升动太过亢逆化风者多见。 临床可见手足震颤、抽搐筋挛,或为筋惕肉瞤,,或为手足蠕动,甚则可见痉厥,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五)肾的病机 肾的病理变化内在基础 ——肾的精气阴阳失调 基本特点——肾病虚多实少 即使有实邪,多本虚标实。

肾病多虚 肾精亏虚 肾的精气不足 肾气不固 肾阴亏虚 肾的阴阳失调 肾阳不足

(1) 肾的精气不足 指肾精亏损,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见于老年精亏,也可因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所致。 肾精亏虚——肾精不足 指肾精亏损,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见于老年精亏,也可因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所致。

脑髓、骨骼、耳窍失养 ——智力减退,骨质疏松,两足痿弱,耳鸣耳聋;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小儿立、行、发、齿、语等发育迟缓, 囟门迟闭,骨骼肌肉软弱; 成人生殖功能减退以及未老先衰 ——男子滑泄、阳萎、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 发脱齿摇,健忘迟钝,腰膝酸软等 发展:肾精不足,精不化血——血液亏虚。 肾精不足,抗病能力下降——其他疾病发生。

肾气不固 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 或年老 体弱,肾气不足,或久病劳损,耗伤肾气所致。

肾气不固,膀胱失于约束 ——小便频数清、夜尿频繁、遗尿、尿失禁。 大肠失于固摄 —— 大便滑脱,或失禁。 肾失封藏,精关不固 ——遗精、滑泄。 女子带脉失于固摄 ——带下清稀量多。 冲任失约 ——月经淋漓不尽。 胎元不固 ——胎动易滑。 肾气亏虚,失于封藏,肾不纳气 ——呼多吸少,动辄气喘等症状。

(2)肾的阴阳失调 肾阴亏虚——肾阴虚、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失于滋养,虚热内生的病理变化。 多由热病后期,消灼肾阴,或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房室过度,伤及肾阴,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久病伤阴所致。

肾之精血亏少,腰膝形体失养 —— 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虚热虚火内生 ——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骨蒸, 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阴亏虚,阴不制阳,性机能虚性亢奋 ——性欲亢进,遗精等。 虚火上扰心神 ——虚烦少寐。

肾阳不足 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司的病理变化。 多因素体阳虚,或心、脾阳虚,累及于肾, 或房劳过度,久病伤阳,肾阳损耗所致。

温煦功能失常,有明显的虚寒之象 ——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 ——水肿,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等 生殖机能的减退 ——阳萎早泄,精冷不育,或宫寒不孕,性欲减退

肾虚水泛,本虚标实:肾阳虚衰,气化失常为本,水湿内停,泛溢肌肤为标 水气凌心,抑遏心阳 ——心悸气短。 水寒射肺,肺失宣降 ——咳喘痰鸣。 发展: 阳虚火衰,无以温煦脾阳,脾肾阳虚 —— 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肾虚水泛,本虚标实:肾阳虚衰,气化失常为本,水湿内停,泛溢肌肤为标 水气凌心,抑遏心阳 ——心悸气短。 水寒射肺,肺失宣降 ——咳喘痰鸣。

二、六腑病机 (一)胆的病机 1.病机 (1)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 2) 胆虚不宁 2. 常见症状: 寒热往来、口苦、胁痛、黄疸

(二)胃的病机 受纳腐熟功能异常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胃寒 胃热 胃气虚 胃阴虚 胃中实寒 功能异常 胃中实热 功能亢进 胃气不足 功能减退 饮食不节伤胃 体虚,久病 胃火灼伤胃阴 辛辣温燥伤阴 过食生冷寒凉 素体中寒 过食辛辣温燥 情志过极化火 胃中实寒 功能异常 胃中实热 功能亢进 胃气不足 功能减退 阴亏失润 虚而有热 胃脘冷痛 呕吐腹泻 消谷善饥 齿龈肿痛 口臭呕血 脘腹隐痛 饮食乏味 饥不欲食 舌光红少苔

(三)小肠的病机 1.病机 (1)清浊不分 (2)小肠实热 2. 常见症状: 泄泻、尿赤灼痛

(四)大肠的病机 传导功能失调 大肠湿热 大肠实热 大肠虚寒 大肠液涸 排便异常及粪便外观的改变 便秘、泄泻

(五)膀胱的病机 气化作用失常 湿热蕴结 虚寒内生 尿频、尿急或尿痛;遗尿或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