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复习建议 (课改实验区)
2005年云南省中考试卷分析 (课改实验区)
一、考试说明的要求 考核内容有:(1)科学探究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 注意: 考查的内容不应受教材内容的制约. (2)科学内容 科学内容: 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 注意: 考查的内容不应受教材内容的制约.
二、考点分析 (1)物质(考点: 34个) (2)运动和相互作用(考点: 51个) (3)能量(考点: 47个) 合计: 132个
(4). 科学探究 1).力学: 6个 2).光学: 4个 3).声学: 1个 4).电学: 4个 5).热学: 1个 合计: 16个
三、试题分析 1. 题型: 填空、选择、实验与探究、综合 2. 题量: 填空(8小题;共20分) 选择(8小题;共24分) 实验与探究(5小题;共28分) 综合(4小题;共28分) 3. 难度系数: 7:2:1
4. 比例分配: 声 学(2分) 光 学(7分) 热 学(11分) 力 学(32分) 电 学(38分) 其 它(10分) 说明考试的重点仍然是: 力学和电学
5.试题类型: 客观题 和 主观题 客观题主要包括: 填空题和选择题和连线题.此类试题是以 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应用为主. 5.试题类型: 客观题 和 主观题 客观题主要包括: 填空题和选择题和连线题.此类试题是以 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应用为主. 主观题主要包括: 实验探究题和综合题.此类试题是以考查 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
填空题和选择题的考点分布情况: (1)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为主 (2)考点覆盖率高,知识难度不大 实验探究题的考点分布情况: (1)第1~2小题以考查基本技能为主 (2)第3~4小题以考查课标要求的实验探究为主 (3)第5小题以考查课本外的实验探究为主. 综合题的考点分布情况: (1) 2个力学题 (2) 2个电学题
直 击 中 考 ------中考复习建议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备 课 教 学 中考复习建议: 课堂教学 课后辅导
1、集体备课 (1)备《考试说明》: 集体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在研究过程中明确以下几点: ①考试要求: ②试卷结构: ①考试要求: ②试卷结构: ③难度值: ④必考知识点: ⑤必考知识点的考试题型: ⑥知识点考查的覆盖率:
(2)备《中考试卷》 备课组成员:分工研究近三年全省中考试卷 和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研究全省中考试卷的目的: 1)梳理知识点;对非必考知识点,尽 可能不重复。 2)稳中求变;对变化的部分和题型要 认真进行研究。 3)发现命题中具有的地方特色。
(3)备考生: (4)备教学计划 研究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的目的是: 1)借鉴新题型 ; 2)把握考试动向; 3)分类整理各块复习资料。 1)借鉴新题型 ; 2)把握考试动向; 3)分类整理各块复习资料。 (3)备考生: 1)了解学情 2)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3)统一教学进度 4)分工制定练习和考试卷 (4)备教学计划
2、个人备课 (1)备考点 例如:光学部分 1)考点要求:6个 2)常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 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及应用。 3)难易程度:主要以“易、中”为主 4)出题形式:填空、选择、实验 5)实验: 基本操作实验 探究性实验
6)出现的新题型 例1: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A`C`.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表格).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3)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例题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____移动 凸透镜(选填“左”或“右”)。
例题3、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l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 序号 u(米) v(米) uv 米2 v/u 1/u 米-1 1/v 1 0.200 0.0400 1.00 5.00 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 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 实验 序号 u 米 v u v 米2 v/u 1/u 米-1 1/v 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 5 0.67 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 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 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不同的凸透镜,当们成实像时,物距相 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 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5、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例题6、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
例题7、如图(a)所示,直线AB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沿着与直线AB成一角度的方向PO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如图(b)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 时,其速度的大小将 (变小/ 不 变/变大),此时乙轮速度的大小将 变小/不变 /变大) (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 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3)在你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运用过本题 的研究方法?请列举一例说明:
(2)备学生 1)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 2)随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 3)与学生一起制订学习目标 4)建立学情档案
(3)备教学 备教学目标 备教学 备教学过程 备作业布置 中考前的总复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和技能化,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提高。 备教学 备教学目标 备教学过程 备作业布置
1)体现“新意”,重在效果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真正上好一堂复习课并非易事,教学中必须遵循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原则,切忌简单机械重复,避免炒“现饭”。复习课要体现“新意”,注重方法,注重效果。
例如:下列各图中,电源电压为4.5V,R1=R2=10Ω,电流表、电压表分别使用0.6A和3V的量程。下图正确的是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不仅要会选择正确答案,还应会指出图中错误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归纳得出: A、正确使用电流表 B、正确使用电压表 1)使用前调零 1)使用前调零 2)串联 2)并联 3)正与正相连、 3)正与正相连、 负与负相接 负与负相接 4)选择量程 4)选择量程 5)绝不充许不经过用 电器直接接在电源 两极上
2)体现拓宽,重在提高 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是:控制难度,拓宽知识面。复习课教学尤其要注意体现知识的拓宽、思路的拓宽、方法的拓宽,要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要防止在某些知识点上挖掘过深。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个显著提高。
例题:老师整理了一份器材清单,根据清单准备的器材见下图。用以下器材:(1)提出研究课题;(2)设计实验方案;(3)简述实验过程。 0cm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塑料刻度尺 ②细线 ③金属块 ④酒精 ⑤水 ⑥盐水 ⑦弹簧秤 ⑧量筒 ⑨液体压 强计 金属盒 ⑩牛奶瓶 ⑾砝码
1、测金属块的长度 测金属块的体积 2、测金属块的密度 测金属块的质量 测金属块的体积: 1)用刻度尺测量、 2)用量筒测量 3)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 4)用等量替代法测量 测金属块的质量: 用弹簧秤测量
3、测金属块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4、研究金属块在液体中:浮力大小与 深度的关系 5、研究金属块在液体中:浮力大小与液 体密度的关系 6、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7、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8、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 正压力的关系 9、测牛奶瓶的玻璃密度 10、利用牛奶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1、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体现专题,重在理解 争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后一阶段的总复习可以进行一系列专题复习,如:“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训练”、“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实验仪器仪表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力、声、热、光、电知识结构复习专题”、“动态电路专题讲座”等,切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体现创新,重在能力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到教学目的的高度,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牢牢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力发挥的氛围,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勤于实践。
例如: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 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
(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______方案。 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2)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_____方案。
小明所在的班级共有30位同学,常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班级重大事宜,小明想设计一个表决统计器,来快速地获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人数。为此,小明准备了下列器材:电源(电压为2V且恒定)、开关(足够多)、电流表(表盘如图)、阻值100Ω的定值电阻(足够多)、导线若干 (1)画出表决器的电路原理图(可用“……”省去 部分重复的电路); (2)通过计算改画下图中电流表的表盘刻度, 使它能直接显示人数; (3)写出表决器的使用方法。
电路图: 使用方法:
第一轮复习(1个月)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第二轮复习(1个月) 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 插缺补漏(模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