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該不該參與?---以台灣50成份股為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九章 股利政策. 第五節 股票購回 第一節 股利概論 第二節 除權息後的價格 第三節 股利理論 第四節 美國企業股利政策.
Advertisements

ISBN 投資學 基本原理與實務 ( 四版 ) 謝劍平 著 第 5 章 認識權益證券.
ISBN 投資學 基本原理與實務(五版) 謝劍平 著 第 5 章 認識權益證券.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 了解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103學年度教育學程招生準備方向 高師大師培中心 凃金堂
單元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狙公 劉基.
天主教善導小學 錦繡中華 --- 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實地考察 福建客家土樓的變與同.
參與除權(息)是否能獲利— 以台灣125家上市公司為例
第二組 組長:16葛詠馨 組員:8張庭瑋、14葉映歡 17鄭琇文、37黃世宣
台灣網路銀行網站之現況與比較 指導老師:吳有龍 A 曾馨慧.
漫 步 現 金 流 現金流,這輩子非得瞭解….
高考地理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读图技能 掌握答题规律.
台灣高股息股票投資策略探討 指導老師: 吳幸姬 老師
第五章 報酬率與風險.
股市自動下載和分析系統之程式設計 作者:林千鈺、杞昭霖、蔣清芳 指導老師:林莉玲、張炳雄.
第13章 效率市場.
50个经典面试问答 主讲:卢秀峰.
台中市信義國小 六年10班 指導老師:自然科陳慧如老師 製作日期:100年10月1日~10月30日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第四篇 資本結構篇 第十ㄧ章 股利政策.
作業一 請找一家上市公司 5年股價與財務比率資料
台灣加油!! 決不放棄!! 加油!! 加油!! 馬英九.
論文心得報告 冷凍二忠 39號 顏酩修.
第五章 證券評價.
第十八章 沟通的真理.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日期 收盤價 報酬率.
區分 股票交易 股票指數期貨交易 交易標的 個別公司股票 股價指數 目的 籌資、投資、投機 避險、套利、投機 財務槓桿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第11章 概論:風險、報酬與資金的機會成本.
三因子模式-FF3 八大因子 市場多因子-八因子的假設
員工分紅配股法令與企業經營 之關係---以IC設計業為例
K線圖/蠟燭線 Candlestick Charts
視覺式體操動作辨識系統 Vision-based Gymnastics Motion Recognition System 學生:顏羽君
第5章 認識權益證券.
指導老師:黃貞芬 老師 專題組員:B 黃育宇 B 魏志軒 B 平震宇
指導老師: 蘇明俊 老師 組長:潘翠娥 組員:張惠雅 葉麗華
如何取得財務報表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 情報贏家 公開資訊觀察站:
愛惜生命.
第十章 股利政策.
味精的妙用 班別:4A 姓名:盧芷桐(23),吳宝怡 (25),余心 穎,(26).
珊瑚白化和全球化之關係 作者:仲士豪、姜少強.
組員:4960P013 陳佳琪 4960P018 柯琬婷 4960P054 林家瑜 指導老師: 陳碩珮 老師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股利政策 Chapter 08.
牛熊證之介紹.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出生於:1866年11月12日 是中國的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利用理財盲點,賺取超額利潤 分享人:蔡鎮村
(Mobile User music–Sharing Innovation Center)
價差策略 相同到期日、不同履約價格的價差策略→垂直價差策略(Vertical Spread) 多頭價差 空頭價差 蝴蝶價差 兀鷹價差.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機械系106學年度實務專題海報
如何成立公司 組員:洪鼎鈞 謝宜龍 林永貴 曾賴志行.
POWER POINT 簡報小工具 課程教授:楊淳皓 老師 學生姓名:連逸峻.
牧德科技 (3563 TT) 簡報人:嚴維群 董事 2019 / 1 / 17.
薏仁=益人 20510李佶秝.
第三單元 評價模式(4) CAPM及其延伸.
會計學Ⅲ 第一章 公司會計基本概念 第五節 股利發放之會計處理.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行政救濟實務 -行政訴訟 楊東連 行政救濟實務.
學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系別/班級:國貿系四年甲班 姓名:彭咨錞 2010/08/26
傳說對決 報告者:張赫 2017/6/
投資未來 證券投資 思考 1.何種證券具有未來---「物超所值」 2.未來是指長期或短期.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黃金期貨避險效果分析- 以台灣及美國黃金期貨為例
11621 : Small Facto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醫療影像圖檔處理與投影顯示 Project L 指導教授: 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副教授 鄭為民老師 組員 Java 3D組 - 郭慈芬、李亭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除權息,該不該參與?---以台灣50成份股為例 指導老師:鍾懿芳 老師 組長:陳冠廷49208034 組員:蔡宗翰49208015 林閔堅49208019 吳寶慶49208036 范宗延49208044

研究動機及目的

研究動機 股票為國內投資人最大的投資工具 去年台灣50指數之成份股大多表現亮麗的除權(息)行情 許多實證研究結果中均指出確實有填權(息)的現象

研究目的 參與台灣50成分股的除權(息)是否能 獲利?又獲利機會有多大? 參與台灣50成分股的除權(息)平均的投資報酬率為何? 參與台灣50成分股的除權(息)是否能 獲利?又獲利機會有多大? 參與台灣50成分股的除權(息)平均的投資報酬率為何? 參與台灣50成分股的除權(息)後必須持有多久才會獲得最大利潤?

文獻探討

在除權日前後有連續顯著為正的平均異常報酬及填權現象。 王雪花(1993) 張維傑(2000) 賴俊男(2001) 劉慕賢(2002) 作者 實證結果 王志鑫(1992) 在除權日前後有連續顯著為正的平均異常報酬及填權現象。 王雪花(1993) 張維傑(2000) 賴俊男(2001) 劉慕賢(2002) 周祥雲(1989) 股票股利除權期間,雖然可進行系統性交易策略獲得超額報酬,但需考慮異常風險與實務限制。 柯孟聰(1990) 邱振祥(1997) 除權期間存有異常報酬現象且「除權行情」只有在國內股市出現。 林素雯(2003)

陳建樺(1979) 我國股票市場存在因某些上市公司成交量(值)鉅額變化,左右整個市場除息(權)日前後異常成交量(值)行為。 楊世芳(1988) 除息日、除權日各股價之填息、填權比例具有相關性。除息日以最高價與收盤價最為顯著,除權日則以最低價與開盤價最為顯著。 李建然(1991) 市場並無因為公司宣告股票股利而使股價產生差異。 陳昭銘(1993) 除權日前後存有短線交易之行為。 黃士青(1996) 除息日之短線套利行為,由於交易成本的存在,使的套利的可能性減少,實證結果顯示無法套利。 張珮瑤(2000) 研究結果台灣近五年來之除權當日的除權行情皆存在,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且皆存在棄權效應。

研究樣本與方法

研究樣本 本研究以台灣50成份股為研究樣本。 採用民國94年9月28日之台灣50指數成份股為研究標的。研究時間自民國88年至92年共計五年的股利發放事件,合計共174個研究樣本。 資料來源有:「公開資訊觀測站」、「台灣證券交易所」、「中華民國櫃檯買賣中心」、「YAHOO奇摩股市」。

(現金股利*1000股)+賣價*(股票股利*100股+1000股) 研究方法 t-30 t T1=t+30 T2 T2+1 此期間每日計算報酬率 投資報酬率的公式 Ln{ (現金股利*1000股)+賣價*(股票股利*100股+1000股) } (買價*1000股)

我們把整個投資期間分成8個區間並分別計 算每一個區間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分別是T1~55、56~60、61~80、81~100、101~140、141~180、181~220以及221~T2。如果下一個年度沒有除權(息)事件者,則以第260個交易日為樣本的最後交易日。  

實證結果與分析

計算投資報酬率時並沒有考慮無風險利率、手續費及證交稅。 因此以3%為基準,當投資報酬率大於等於3%則為獲利。

174個樣本中有153個能夠獲利,所以其獲利機會為87.79%。 153個樣本中平均持有63天能夠獲得7.32%的報酬率。 投資人平均持有7~11個月有七成機會獲得17%~36%之報酬率。 投資人平均持有162天,將可獲得37.20% 之最大報酬率。

個別期間平均報酬率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持有交易日天數

個別期間最大報酬率

結論與建議

參加台灣50成分股除權(息)有將近九成機率獲得11%之投資報酬率。 投資人平均持有7~11個月有七成機會獲得17%~36%之報酬率。 投資人平均持有162天可獲得平均37.20%之最大報酬率。

建議投資人參加台灣50成分股除權(息),持有7~11個月有較大機會獲得大於3%的報酬率。 建議投資人若欲進行短線投資,也要儘量持有至3個月之後再賣出,以避免損失。

來源資料不盡相同,必須交叉比對或藉由主觀的判斷來決定最後採用的除權(息)資料。 88年的樣本過少比較不具代表性,上市與上櫃公司分別進行實證研究,則可避免此一問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