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和波形 5.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第六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第6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6.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6.2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波形 6.3 扰码和解扰 6.4 眼图.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现代通信原理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补课、答疑、考场安排以及复习要点)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第5章 数字信号传输 数字信号传输基本理论 传输码型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SDH传输网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 2.学会对组合逻辑电路的测 试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CPU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学期 第一章第四节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2019/5/11 实验四 FIR滤波器的特性及应用 05:31:12.
2019/5/11 实验三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性 05:31:30.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第4课时 绝对值.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集成与非门在脉冲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 1. 了解集成与非门在脉冲电路中 的某些应用及其原理。 2. 学习用示波器观测波形参数与
通 信 原 理 指导教师:杨建国 指导教师:杨建国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 二零零八年三月.
HSC高速输出例程 HORNER APG.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 模型—差分方程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由微分方程导出差分方程 由系统框图写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的特点.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数据表示 第 2 讲.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第二章 基带数字通信 2.1 随机过程 2.2 数字基带信号 2.3 脉冲编码调制PCM 2.4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及其误码率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与数字调制 6.1 数字基带传输 6.2 数 字 调 制.
现代通信原理 第 七 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教学重点 1.理解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并能通过数字基带再生中继器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份的作用。 2.了解简单传输码的波形并能叙述其特点;   1.理解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并能通过数字基带再生中继器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份的作用。   2.了解简单传输码的波形并能叙述其特点;   3.了解常用基带传输码的特点及编码规则。   4.码间干扰产生的原因及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时分配 掌握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序 号 内 容 学 时 1 4.1 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0.5 2 4.2 数字基带信号 3   教学难点   掌握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学时分配 序 号 内 容 学 时 1 4.1 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0.5 2 4.2 数字基带信号 3 4.3 基带传输的基本原理 4 4.4 再生中继传输 5 习题和小结 6 本章讲授学时 (包括1学时机动)

第四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1 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4.2 数字基带信号 4.3 基带传输的基本原理 4.4 再生中继传输 本章小结

4.1 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一、相关概念    二、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一、相关概念   1.基带传输:模拟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得到的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将这种信号经过码型变换,不经过调制,直接送到信道传输,称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2.频带传输:将数字基带信号经过相应的数字调制器调制,使数字基带成为数字载波信号再进行传输。接收端通过相应的数字解调器进行解调,恢复成数字基带信号。这种经过调制和解调的数字信号传输方式称为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二、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4.1所示。它主要由波形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和取样判决器等5个功能电路组成。   基带传输系统的输入信号是脉冲序列,经过码形变换器,脉冲序列适合于信道的传输。码型变换器把二进制脉冲序列变为双极性码,波形变换则使信号在基带传输系统内减小码间干扰。信道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造成信号变形。在接收端首先使信号进入匹配滤波器,然后再经过均衡器,校正波形失真或码间串扰。最后在取样定时脉冲到来时,进行判决以恢复基带数字码脉冲。

  图 4.1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4.2 数字基带信号 一、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的要求 二、简单传输码 三、常用的基带传输码型

一、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的要求 经过信源编码输出的单极性数字信号,在发送至信道之前都要经过码型变换和波形处理。为了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及接收端再生恢复数字信号的需要,对在线路上传输的基带传输信号传输码型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 有利于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2 . 基带信号应不含直流分量 3 . 考虑到码型频谱中高频分量的影响

4 . 基带信号应具有足够大的定时信号供提取 5 . 基带信号的传输码型应具有误码检测能力 6 . 码型变换设备简单,容易实现

二、简单传输码 基带传输系统传输码型相当多,可分成简单传输码和常用传输码。 1. 单极性不归零(NRZ)码  二、简单传输码 基带传输系统传输码型相当多,可分成简单传输码和常用传输码。 1. 单极性不归零(NRZ)码   单极性不归零码又称为不归零码(NRZ),是一种最简单的数字基带信号形式。这种信号脉冲的零电平和正(或负)电平分别对应于“0”和“1”码,也就是用脉冲的有、无来表示“1”、“0”二进制码,见图4.2(a)。   单极性不归零码的特点是脉冲极性单一,有直流分量,且脉冲之间无空隙间隔(即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 NRZ码一般用于近距离电传机之间的信号传输 。

2.双极性不归零(NRZ)码   在双极性波形中,脉冲的正、负极性分别对应二进制代码的“1”、“0”,如图4.2( b)所示,当“1”、“0”码出现的概率相等时,该波形的电平平均值为零,即无直流分量。   双极性不归零码的特点是无直流分量,可以消除由信道对直流衰减而带来的判决电平变化的影响。且抗干扰能力较强。 双极性不归零码适用于基带传输(如在有线和电缆信道中传输) 。

3.单极性归零码(RZ)   单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如图4.2(c)所示,脉冲出现的持续时间小于码元宽度,在小于码元的时间内总要回到零电平,所以称为归零脉冲。   单极性归零码的特点是脉冲窄,占空比通常为50%,有利于减小码元间波形的干扰。由于码元间隔明显,有利于同步时钟提取。但由于脉冲窄、码元能量小,输出信噪比不归零(NRZ)码低。

(a)单极性NRZ码 (b)双极性NRZ码 (c)单极性RZ (d)双极性RZ (e)差分码 (f)多电平码 图4.2简单传输码型 (a)单极性NRZ码 (b)双极性NRZ码 (c)单极性RZ (d)双极性RZ (e)差分码 (f)多电平码

  4.双极性归零码(RZ)   双极性归零码脉冲与单极性归零波形相似,不过这里代表“1”、“0”代码的是正负极性脉冲。而正负极性脉冲都在码元宽度的时间内回到零值,波形如图4.2(d)所示。   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传输有利于接收端同步信号的提取。

  5.差分码(相对码)   差分码又称相对码,把编码输入信号称为绝对码an,而把编码输出信号称为相对码bn。这种波形不是用脉冲本身的电平表示代码“1”、“0”,而是用脉冲波形的变化(或极性变化 )来表示码元的取值。对于差分编码波形的变化,编码输出bn与输入an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bn =bn-1 + an   解码方程为:an = bn-1 + bn   波形变化如图4.2(e)所示。

  在绝对码转换为相对码时,在绝对码开始之前bn-1的取值可以是任意的,即不论其取值为“0”或为“1”,最终在接收端解调并还原出来的绝对码都不会改变原始的内容。   例如图4.3中,设an=101101,当b-1=0时,得bn=110110;当b-1=1时,得bn=001001。无论bn为何结果,经式an =bn-1 +bn变换出来的绝对码序列an必定与原始的an序列相同,均为an=101101。   用差分码传送代码可以消除设备初态的影响,特别是相位调制系统可以消除解调相位的模糊问题,所以这种码型变换在数字调相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4.3 绝对码和相对码之间的变换

  6.多电平码(多进制码)   多电平码的电平取值不是两值或三值的,而是多值的。它的每种值都代表几位二元代码。例如4种电平脉冲,每种电平代表2位二元码,如图4.2(f)所示,-3E代表00,-E代表01,+E代表10,+3E代表11。   多电平码的脉冲波形一般在高速数据中用来压缩数码率,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三、常用的基带传输码型   在基带传输中,常用的码型主要有:传号极性交替码(AMI)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传号翻转码(CMI)等。   1.传号交替码(AMI码)   (1)码构成规则 AMI码又称平衡对称码,这种码的编码规则是:把单极性脉冲序列中相邻的“1”码(即正脉冲)变为极性交替的正、负脉冲。在AMI编码中,将“0”码保持不变,把“1”码变为+1、-1交替的脉冲。

  如:消息序列: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AMI码: +1 0 0 0 0 0-1+1 0 0 0 0-1 [如图4.4(a)所示] 图4.4 AMI码及HDB3码波形

(2) 特点   (a)由于+1和-1各占一半,因此,AMI码不含直流分量,低频分量也比较小。 (b)具有内在检查能力,这是因为若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将会破坏交换编码规律(+1与-1交换),从而在接收端可以发现这种错误。 (c)当AMI中出现长连“0”时,AMI码中长时间无电平跳变,致使定时信号难以提取。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提出了HDB3码。

  2.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   HDB3码是一种AMI码的改进型,又称四连“0”取代码,在AMI码中,如果连续较长的一段序列为“0”码,则在接收端会因为长时间无变化波形的控制而丢失同步信号。   为了克服传输波形中出现长连“0”的情况,而设计了AMI码的改进码型HDB3码。HDB3码就是码型中最长连“0”数不超过3个的高密度双极性码。 (1) 构成规则   在消息的二进制代码序列中,   ①当连“0”码个数不大于3时,HDB3编码规律与AMI码相同,即“1”码变为“+1”、“-1”交替脉冲;

  ②当代码序列中出现4个连“0”码或超过4个连“0”码时,把连“0”段按4个“0”分节,即“0000”,并使第4个“0”码变为“1”码,用V脉冲表示。这样可以消除长连“0”现象。   ③为了使脉冲序列仍不含直流分量,则必须使相邻的破坏点脉冲极性交替; ④为了保证②、③两条件成立,必须使相邻的破坏点之间有奇数个“1”码。如果原序列中两破坏点之间的“1”码为偶数个,则必须补为奇数,即将破坏节中第一“0”码变为“1”,用B脉冲表示。这时破坏节变为“BOOV”形式。B脉冲极性与前一“1”脉冲极性相反,而B脉冲极性和V脉冲极性相同。

  例如:波形如图4.4(b)所示的HDB3编码的例子。  二元代码: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AMI: +1 0 0 0 0 0 –1 +10 0 0 0 -1 HDB3 ① +1 0 0 0 V+ 0 -1 +1B- 0 0 V+1 ② +1B- 0 0 V- 0 +1 -1B+0 0 V+-1

  (2) 特点 (a)与AMI码一样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也很少。 (b)由于引入取代节,因而解决了AMI码在连0过长时提取位定时信号的困难。 (c)具有内在检错能力,当传输过程中出现单个误码时,破坏点脉冲极性交替规律将受到破坏,在接收端检查相邻破坏点脉冲极性交替规律便可将误码检查出来。   HDB3码是一种优良的基本传输码,目前广泛应用于基带传输与接口码。

4.信号反转码(CMI码)   (1) 构成规则   CMI码是将原来二进制代码序列中的一位码变为两位码,以增加信号的富裕度。其具体的编码规则是:二进制代码中的“1”码交替地用“11”和“00”表示:“0”码则固定地用“01”表示。其波形如图4.5所示。 图4.5 编码信号反转码(CMI码)波形

  (2) 特点 (a)不存在直流分量。 (b)具有频繁出现的电平跳变,有利于接收端提取位定时信号。 (c)具有内检错能力,这是因为“1”码相当于“00”或“11”两位码组,而“0”码相当于“01”码组,在正常情况下,序列中无“10”码组出现,且无“00”或“11”码组连续出现,这种相关性可用来检测因干扰而产生的部分错码。   三种常见传输码型的应用场合是:对于程控数字交换系统中数字用户线上所传送的基本速率(2B+D)数字信号码型,选用AMI码、HDB3码。在数字中继线或光纤传输系统的接口上,一般采用HDB3或CMI接口码型,

  [例4.1]    设某二进制代码序列为:0100110000010111000010,试画出其对应的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以及AMI码、HDB3码、CMI码的波形。   解:设脉冲波的幅值为E伏,则与二进制代码序列0100110000010111000010对应的各种传输码波形如图4.6所示。

图4.6 与0100110000010111000010对应的各种传输码波形

4.3 基带传输的基本原理 一、数字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二、信道限带传输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三、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 四、眼图

数字信号直接在信道上进行传输,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数字信号的频谱特性;二是信道的传输特性;三是经过信道后数字信号的波形。 一、数字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任一数字信号,即可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也可以用频率域的频谱来表示,它们是相互对应的。 数字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可以通过付氏变换和付氏反变换的关系互相进行变换。

以最基本单个矩形脉冲波形为例,其波形与频谱之间的关系如图4.7所示。   以最基本单个矩形脉冲波形为例,其波形与频谱之间的关系如图4.7所示。 图4.7 单元矩形脉冲的波形和所对应的频谱

  图中g(t)为脉冲波形,脉冲宽度为τ,幅度为A。G(w)为对应g(t)波形的频谱。从频谱图可以看到: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分布于各个频率轴,而其主要能量集中在直流和低频段。   在理想情况下,→0就成为单位冲激函数。 ∞,t =0 0,t≠0 单位冲激函数及其频谱如图4.8所示。

图4.8 单位冲激函数及其频谱 二、信道限带传输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任一信道的频带宽度都是有限的。当无限带宽的信号通过有限带宽的信道时,必然会使信号的频谱受到一定损失,结果使到达接收端的信号波形发生变化。

如果将传输信道近似看成是一理想的低通滤波器,其频率特性如图4   如果将传输信道近似看成是一理想的低通滤波器,其频率特性如图4.9(a)所示,如果一个单位冲激函数脉冲通过这种理想的信道时,其输出响应,也就是冲激响应,图4.9(b)画出了时延td = 0 的输出响应y(t)的波形。 从输出冲激响应波形中可看出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1)当t=0时,输出响应有最大值,但波形出现拖尾,拖尾的幅度随时间而逐渐衰减。 (2)输出响应在时间轴上具有很多幅度为零点,每个零点的间隔均为 (fc为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也就是说当冲激函数通过理想低通时,输出响应仅与理想低通通带截止频率有关。

图4.9 (a)理想低通特性图4.9 (b) 理想低通信道的冲激响应

  设有一输入序列输入图4.9(a)所示的理想低通信道,序列中只有两个脉冲,即a1=1,a2=1,其它都为零时,当 和 时的输出响应如图4.10(a)(b)所示。T为a1、a2的码元间隔时间。

  由图(a)看出a1最大值时,a2的值等于零,a2有最大值时,a1此时的值等于零,即a1、a2信号间没有干扰。而由图(b)看出,a1有最大值时,但a2的值不等于零,而a2有最大值时,但a1也不等于零。即 两个输出脉冲响应总是相互影响的,这一影响叫信号间干扰又叫码间干扰。 码间干扰是由于传输频带受限而使输出信号产生拖尾所致,信号间干扰将使接收端抽样判决后出现误码,从而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人们总希望码间干扰越小越好。

图4.10(a) 无符号干扰的脉冲序列 (b) 有符号干扰的脉冲序列

三、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 1.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奈奎斯特提出了不出现码间干扰的条件:   奈奎斯特提出了不出现码间干扰的条件:   当码元间隔T的数字信号在某一理想低通信道中传输时,若信号的传输速率为Rb=2fc(fc为理想低通截止频率),各码元的间隔T=1/2fc,则此时在码元响应的最大值处将不产生码间干扰,且信道的频带利用率达到极限为2bit/s·Hz。   上述条件是传输数字信号的一个重要准则,通常称为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即传输数字信号所要求的信道带宽应是该信号传输速率的一半: B = fc =Rb/2 = 1/2T   当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时,其它码元的拖尾振幅在对应于某一码元响应的最大值处刚好为零。   设某一脉冲序列为……1101001……,当它们以2fc速率发送时,其输出响应将如图4.11(a)所示。

图4.11(a) 脉冲序列的输出响应 (b) 取样判决示意图

  当传输过程不存在码间干扰时,只要取样判决与传输速率同步,并在对应于码元响应的最大值处进行,就可以检测传输进来的数字信号是“0”码还是“1”码,其示意图如图4.11(b)所示。同时在给定发送信号能量和信道噪声条件下,在奈奎斯特判决上能得到最大的信噪比。

  设某一理想信道的带宽为1.024MHz,要求脉冲序列通过该信道时不出现码间干扰,试求该脉冲序列的传输速率。 [例4.2]   解:由于传输中无码间干扰,且信道具有理想的低通传输特性,根据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可求得此时的传输速率为 Rb = 2fc =2 × 1.024 = 2.048 Mbit/s

理想低通传输系统是无法实现的,在实际传输中,不得不降低频带利用率,采用具有奇对称滚降特性的低通滤波器作为传输网络。 2.滚降低通幅频特性   理想低通传输系统是无法实现的,在实际传输中,不得不降低频带利用率,采用具有奇对称滚降特性的低通滤波器作为传输网络。   图4.12 画出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图4.12 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问题: 具有滚降特性的低通滤波器,由于幅度特性在fc处呈平滑变化,所以容易实现。   滚降低通滤波器作为传输网络,是否满足无码间干扰的条件,或者说,当滚降低通特性符合哪些要求时,可做到其输出波形在抽样判决点无码间干扰? 结论:   只要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以点C(fc,1/2)呈奇对称滚降,则可满足无码间干扰的条件(此时仍需满足符号速率 =2fc)。

  参见图4.12,我们定 义滚降系数:   式中fc+fa表示滚降低通的截止频率,即滚降低通网络的带宽,α不同,可有不同的滚降特性。

  满足奇对称滚降条件时的fa的最大值等于fc,此时α=100%,称为滚降系数为100%的滚降特性;如果取fa = fc,则构成滚降系数为50%的滚降特性;而当α= 0时,滚降低通转化为理想低通滤波器。   用滚降低通作为传输网络时,实际占用的频带展宽了,则传输效率有所下降,当α=100%时,传输效率即频带利用率只有1bit/s·Hz,比理想低通小了一半。

四、眼图   实际基带传输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干扰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信号传递过程与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有关,如果部件调试不理想或信道特性发生变化,都可能使传递特性改变,产生码间干扰。通常使用示波器,用观察眼图的方法,宏观监测系统性能,看是否出现了码间干扰,使系统达到最佳化。

  具体的做法是:   将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严格同步,并适当调整相位,使波形的中心对准取样时刻,这样在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一个或几个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当第1个波形过去之后,由于荧光屏的残像作用,使多个波形重叠在一起,看到的图形像“眼睛”,故称为“眼图”。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系统优劣程度。

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用图形来观察,如图4.13所示。   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用图形来观察,如图4.13所示。 图4.13 基带信号波形及眼图

图4. 13给出了无噪声情况下,无码间干扰和有码间干扰的眼图。图4   图4.13给出了无噪声情况下,无码间干扰和有码间干扰的眼图。图4.13(a)是无码间干扰的基带脉冲序列,在示波器上显现出的是迹线又细又清晰的“眼睛”,如图4.13(c)所示,“眼睛”张得很大。图4.13(b)是有码间串扰的基带脉冲序列,此波形已经失真 ,用示波器观察到的扫描迹线就不完全重合,眼图的迹线就会不清晰,“眼睛”张开得较小,如图4.13(d)所示。

  对比图4.13(c)和图4.13(d)可知,眼图的“眼睛”张开大小反映着码间串扰的强弱。

(1) 最佳抽样时刻应选择在眼图中眼睛张开的最大处。   眼图能直观地表明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出现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能评价一个基带系统的性能优劣。因此可把眼睛理想化,简化为一个模型,如图4.14所示,该图表示如下意义 :   (1) 最佳抽样时刻应选择在眼图中眼睛张开的最大处。 (2)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由斜边斜率决定,斜率越大,对定时误差越灵敏。 图4.14 眼图的模型

(3) 在取样时刻上,眼图上下两分支的垂直宽度,都表示了最大信号畸变。

(4)在取样时刻上,上、下两分支离门限最近的一根线迹至门限的距离表示各自相应的噪声容限电平,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判决差错。 (5)眼图倾斜分支与横轴相交的区域的大小,表示零点位置的变动范围,这个变动范围的大小对提取定时信息有重要影响。

4.4 再生中继传输 一、再生中继传输的作用 二、再生中继系统 三、再生中继器

一、再生中继传输的作用 如图4.15所示为一个脉冲为0.4us、幅度为1伏的矩形脉冲通过不同长度的电缆传输后的波形示意图。  一、再生中继传输的作用 如图4.15所示为一个脉冲为0.4us、幅度为1伏的矩形脉冲通过不同长度的电缆传输后的波形示意图。 图4.15 经电缆传输后的脉冲波形示意图

  从图4.15分析可知,数字信号通过信道传输,信道对信号存在衰减作用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数字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造成失真。而且传输距离越长,幅度越小,波形失真越严重。 再生中继的作用:   在传输通路的适当距离设置再生中继装置,可以对经过一定距离传输后失真的波形进行整形,再生出与发送端一样的标准脉冲,使之能传输到更远的距离。

二、再生中继系统 1.再生中继系统的构成 再生中继的目的:  二、再生中继系统   1.再生中继系统的构成   再生中继的目的: 当信噪比不太大的时候,对失真的波形及时识别判决(识别出是“1”码还是“0”码),只要不误判,经过再生中继后的输出脉冲会完全恢复为原数字信号序列。   当一个通信系统包含有多个再生中继器时,称它们为再生中继系统。再生中继系统的框图如图4.16所示。

图4.16 基带传输的再生中继系统

  2.再生中继系统的特点   (1)无噪声积累   数字通信中的再生中继系统,由于噪声干扰可以通过对信号的均衡放大、再生判决后去掉,所以理想的再生中继系统是不存在噪声积累的。   (2)有误码率的积累 中继站越多,误码积累也越多。

  三、再生中继器   1.再生中继器的组成框图 再生中继器的组成框图如图4.17(a)所示,它主要由均衡放大器、时钟提取电路和判决再生电路三大部分组成,有关各点的波形如图4.17(b)所示。 图4.17(a) 再生中继器原理框图

图4.17(b) 再生中继器相关点的波形图

  (1)均衡放大器   均衡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输入信号予以放大和均衡。   (2)时钟提取电路 时钟提取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从输入信号中提取时钟信号,为判决再生电路提供与发送端同频同相的时钟脉冲。   (3)判决再生电路 判决再生电路有时又称为识别再生电路,其主要功能是从经过均衡放大后的均衡波中判决出“1”码或是“0”码,然后再生出与发送端相同的脉冲波形。

2.大规模集成电路再生中继器(CD22301) 以CD22301为中心的再生中继器电路如图4.18所示。

  工作过程:   来自信道的输入PCM码流经输入耦合变压器,得到两路单极性输出,分别进入CD22301的IN+和IN-。经预放后的输出OUT+、OUT-,经反馈电阻分别接IN+和IN-,起到增益控制的功能。根据实际信道特性进行适当的均衡,均衡后的信号经定时检测和定时提取电路,适当调节LC1、LC2外接的LC谐振回路,即可在CP0端得到所需主时钟CP0。经电容移相后,将得到的CP1送给判决电路,判决输出的两路单极性信号DO1、DO2经输出耦合变压器转换成双极性PCM再生码,送往信道,从而完成再生中继的全部功能。

本章小结 一、基带传输系统 二、传输码 三、再生中继系统 四、眼图

一、基带传输系统 1.基带传输系统主要包括:码形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取样判决器。   1.基带传输系统主要包括:码形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取样判决器。   2.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传输速率为2fc,码元间隔T=1/2fc),在码元响应的最大处进行抽样判决,可无码元间的互相干扰。

二、压缩编码   1.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主要有:传输码型的功率谱中不含直流分量,低频分量、高频分量要尽量少,便于定时时钟信号的提取。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检测误码能力,另外码型变换设备简单易于实现。   2.常见的传输码型有NRZ码、RZ码、AMI码、HDB3码及CMI码,其中最适合基带传输的码型是HDB3码。另外,AMI码也是CCITT建议采用的基带传输码型,但其缺点是当长连“0”过多时对定时信号提取不利。CMI码一般作为四次群的接口码型。

 三、再生中继系统   1.基带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本身的特性及噪声干扰使得数字信号波形产生失真。再生中继器可以消除这种波形失真,所以每隔一定的距离加一中继器,由此构成再生中继系统。再生中继系统的特点是无噪声积累,但有误码率的累积。 2.再生中继器由三大部分组成:均衡放大、定时钟提取和判决再生。  四、眼图   眼图是判别基带传输系统质量的一个工具,通过它可以看出码间干扰的程度。

本章结束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