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影像解剖学绪论Introduction to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主讲:段菊如教授 djr330006@163.com
Introduction to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断层影像解剖学绪论 Introduction to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段菊如 教授 (宝钢教育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http://online.ncu.edu.cn/eol/jpk/course/welcome.jsp?courseId=1140)
目的要求 1、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 特点、研究范围和应用意义 2、了解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历史、 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3、熟悉断层解剖学常用术语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 断层影像解剖学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各种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等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学科提供形态学依据。
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影像解剖学有以下特点: 1. 能保持结构于原位; 2. 可由断层重塑整体; 3. 与临床结合密切。
影像断层:超声,CT, MRI, SPECT, PET图像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范围 解剖断层 影像断层:超声,CT, MRI, SPECT, PET图像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阶段 16-18世纪 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 da Vinci (达·芬奇)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这是有关断层解剖学的最早记载。A.Vesalius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 17世纪,数位学者作了脑、眼和生殖器的断面。 18世纪,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面图,Scarpa则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 16~18世纪,阻碍断层解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使尸体变硬的方法。
第二阶段 19世纪-20世纪60年代,是断层解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一、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Riemer(1818)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Gerota(1895)用5%福尔马林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从而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
第二、出版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图谱: 1.1852~1859年,俄国的Pirogoff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巨著,包括一卷八开本的描述资料(共796页)和四卷含有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
2.1872年,德国的Braune出版了含有人体三种基本断面的断层解剖学图谱,再版两次,并被译成英文,流传较广。 3.1885年,美国的Dalton出版了脑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学图谱,共三本。 4.1911年,美国的Eycleshymer 和Schoemaker经九年的努力,从50具尸体中选材, 出版了一部绘制精美的人体全身横断层解剖学图谱。
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大发展时期。 由于超声、CT、MRI等断层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断层解剖学研究的新纪元,并逐步形成了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全新体系。
常用术语
2、横断面 1、断面或断层
3、矢状面 4、冠状面
5、回声 超声 两种声阻不同相邻介质的界面时(当界面的线度大于波长时) 反射或折射(反射或折射回来的超声称为回声)
回声的种类 无回声: 血液、胆汁、尿、羊水、腹水、 (暗影) 肾实质、巨块型癌、脾 低回声:(灰影) 无回声: 血液、胆汁、尿、羊水、腹水、 (暗影) 肾实质、巨块型癌、脾 低回声:(灰影) 较强回声: 癌、血管瘤、肌 (灰白影) 瘤等 强回声: 强回声: 骨质、结石、钙 (白影) 化等 极强回声:肺、胃、肠等 (强光带)
6、CT值 CT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来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 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单位:Hu 规定:水 的CT值为 0
7、窗位和窗宽 不同的组织(病变)有不同的CT值 窗宽:CT值范围(白影 黑影) 窗位:为窗宽的中心值
8、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判断CT装置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指标
9、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
10、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 (1) T1加权像特点: 脂肪为白色高信号 水为黑色的低信号
(2).T2加权像特点: 水,水肿组织为高信号 脂肪呈暗灰色
11、流空效应
九、学习方法 欲学断层 先修整体 整体与断层相结合,培养断层思维 标本与影像相结合 尸体向活体过渡 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