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AMI) 江苏省中医院 心内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循环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  获得性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疾病.
护理康复系 10 康复 1 嵇馨茹. 概述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 与冠脉功能性疾病一起统称缺血性心脏 病。  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发病率 高,危害极大。
心脏移植 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 陈 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定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阻塞 心肌缺血、缺氧 心脏病 2)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冠心病ICD治疗1例.
CORONARY HEART DISEASE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主要内容 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 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心律失常.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七节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CHD).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冠动状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冠心病及高危者诊断评价重点.
稳定型心绞痛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 丁振江.
第二部分:心电图.
知识回顾 提问: 1.心绞痛最基本的病因是什么? 2.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哪里? 3.确诊心绞痛最有价值辅助检查是什么?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心血管系统急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急诊科 张 波.
兵团农一师医院 石河子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心脏中心 罗仁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本演示文稿可能包含观众讨论和即席反应。使用 PowerPoint 可以跟踪演示时的即席反应,
心包疾病 中山二院 韦育林.
第二节 急性胸痛 第十四章 急性疼痛 科教部 谭珊 讲 师.
心肌死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 教 学 内 容 概述 掌握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 识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及健康教育.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甲状腺激素.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分型]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二、心绞痛 三、心肌梗死 四、缺血性心肌病 五、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二节 冠状动脉AS及冠心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1. 病变分布特点: 左侧>右侧,大支>小支,近端>远端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急性心肌梗塞(AMI) 江苏省中医院 心内科

【急性心肌梗塞(AMI)】 梗死:血管闭塞引起的组织坏死。 急性心肌梗塞: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临床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轻者无明显明显异常。 欧美多见,我国较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较华南,华东稍多。

【发病机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下列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塞。 一、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二、心排血量骤降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 

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1、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 2、血小板聚集管腔内血栓形成, 3、动脉持久性痉挛。

二、心排血量骤降  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  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

诱因: 1、 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 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 1、 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 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 2、睡眠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3、用力大便 增加心脏负荷。 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病理】

〖1、坏死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室间隔前部。 右冠状动脉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膈面(右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室间隔后部、和右心室,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高侧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可累及房室结。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可引起左心室广泛梗塞。

〖2、病理〗 20-30分钟,心肌即可有少数坏死, 1-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 1-2周后开始溶解吸收,逐渐纤维化, 6-8周形成疤痕而愈合→陈旧性心梗。

〖3、病理类型〗 透壁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累及心室壁厚度的全层或大部分。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梗塞呈灶性分布累及心室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 心室腔内附壁血栓:波及心内膜导致形成。

【病理生理】 〖1、血流动力学障碍:〗 〖2、电生理学改变:〗

前间壁透壁性心梗 后壁透壁性心梗

〖1、血流动力学障碍:〗 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收缩力不协调,心室顺应性减低,心搏量心排出量下降,心率增快或有血压下降,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心室壁薄弱不足以承受心室内压,能发生心脏破裂,产生心室膨胀瘤。

〖2、电生理学改变:〗 梗塞区心电图的特异性变化及各种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一、梗塞先兆〗  〖二、症状〗 〖二、体征〗 

〖一、梗塞先兆〗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 〖一、梗塞先兆〗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 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 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律失常。 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

〖二、症状〗 A〖胸骨后疼痛〗 B〖休克〗 C〖心律失常〗 D〖心力衰竭〗 E〖全身症状〗

A〖胸骨后疼痛〗 最突出的症状 (一)诱因 (二)部位 (三)性质 (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 (一)诱因  (二)部位  (三)性质  (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  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恶心、呕吐、易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相混淆。

(一)诱因  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和寒冷诱发)

(二)部位  典型的疼痛部位为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大小如手掌,常放射至左肩沿左肩前内侧直至小指无名指,至颈部、下颌及咽部,至左肩胛区或上腹部并伴有消化道症状。

(三)性质  多为压迫、紧缩,有濒死感。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表情焦虑,面色苍白,出汗,停止动作,直至症状缓解。

(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  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

B〖休克〗 20%病人,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主要原因有: 1、 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 2、 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 3、 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

C〖心律失常〗  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D〖心力衰竭〗  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后期可有右心衰竭。

E〖全身症状〗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

〖二、体征〗 心脏 心率多增快,第一心音减弱,第四心音。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多为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反应性纤维心包炎者,有心包摩擦音。 〖二、体征〗  心脏 心率多增快,第一心音减弱,第四心音。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多为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反应性纤维心包炎者,有心包摩擦音。 血压 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起病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 心力衰竭、休克体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 心电图〗 〖二、 超声心动图〗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血液检查〗

〖一、 心电图〗 (一)特征性改变 (二)动态性改变 (三)判断部位和范围

(一)特征性改变 1.病理性Q波 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

(二)动态性改变 1.超急性期 发病数小时内,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2.急性期 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QS波常持久不退。 3.亚急性期 ST段抬高持续数日于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 4.恢复期 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对称性倒置,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

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的演变过程 in proces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jury and infarction 请结合下列心电图观察演变过程 单击左图 急性 急性 近期 陈旧 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返回

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in proces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早期 (数分至数小时) 急性期 (数开至数周) 近期 (数月) 阵旧期 (数年) R波 S-T段 变化曲线 T波 Q波 ECG波形 返回

(三)判断部位和范围  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来判断心肌梗塞的部位。如V1、V2、V3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侧壁,Ⅱ、Ⅲ、aVF反映下壁。Ⅰ、avF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病变。

肢体导联

常规胸导联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2 V4 V6 V1-V6均可见病理性Q波,以及ST段和T波的改变,提示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返回 Ⅰ Ⅱ Ⅲ aVF V1 V2 V3 V5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Ⅰ Ⅱ Ⅲ aVF V1 V2 V3 V5 B.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返回 Ⅰ Ⅱ Ⅲ aVF V1 V2 V3 V5 C. 心肌梗死发生后3w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返回 Ⅰ Ⅱ Ⅲ aVF V1 V2 V3 V5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2 V3 V5 Ⅰ Ⅱ Ⅲ aVF B.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Ⅰ Ⅱ Ⅲ aVF V1 V2 V3 V5 C. 心肌梗死发生后3w 返回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2 V3 V5 Ⅰ Ⅱ Ⅲ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返回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2 V3 V5 Ⅰ Ⅱ Ⅲ B.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2 V3 V5 Ⅰ Ⅱ Ⅲ C. 心肌梗死发生后10d 返回

appearance of deep symmetrical negative T waves 非Q波型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过程 正常 心肌梗死 心电图改变 V4 ST段压低 ST segment depression 出现深而对称的负向的T波 appearance of deep symmetrical negative T waves R波降低(和T波倒置) reduction of R wave voltage ( and T wave inversion )

〖二、超声心动图〗  可检出梗塞部位室壁变薄和运动异常,室壁瘤。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一)静脉注射99m锝-焦磷酸盐 可与坏死心肌细胞中钙离子结合,坏死区心肌显象,正常心肌不显象。 (二)静脉注射201铊,因坏死心肌血供断绝不能进入细胞,坏死区不显象,正常心肌显象。

〖四、血液检查〗 (一)血象 (二)血清酶 (三)心肌特异蛋白的测定

(一)血象  1-2天后白细胞可增至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持续1-3周。

(二)血清酶 肌酸磷酸激酶(CPK) 6-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高峰。2-3日下降至正常。在其他组织细胞中含量不多,所以特异性较强。 (二)血清酶  肌酸磷酸激酶(CPK) 6-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高峰。2-3日下降至正常。在其他组织细胞中含量不多,所以特异性较强。 异构酶CPK-MB 更具有特异性敏感性。 谷草转氨酶(AST,GOT) 6-12小时开始升高,20-48小时高峰,3-5日恢复正常。因该酶也存在于肝细胞中,所以特异性较差, 乳酸脱氢酶 8-10小时开始上升,约持续8-14日方恢复正常。

(三)心肌特异蛋白的测定 血肌红蛋白 2-4小时开始上升,4小时高峰,较血清酶出现早,持续3-5日恢复正常。 (三)心肌特异蛋白的测定  血肌红蛋白 2-4小时开始上升,4小时高峰,较血清酶出现早,持续3-5日恢复正常。 心脏肌凝蛋白及其轻链 4小时开始上升,持续6-7日,是心肌特有的收缩蛋白,特异性、敏感性均很强,是反映急性心肌梗塞有意义的指标。

【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血清酶的升高 年老病人:突发原因不明的休克、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较重持续性胸闷或上腹痛。应进行心电图、血清酶、血清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Ⅰ的测定,放射性核素心肌扫描。

【鉴别诊断】 一、心绞痛  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四、急腹症

一、心绞痛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鉴别表 (如下)

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全身症状较轻, 无休克或心力衰竭征象。 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全身症状较轻, 无休克或心力衰竭征象。 心电图多数导联有轻度的ST段抬高弓背向下,无异常Q波出现。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常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休克。 有右心室急性负荷过度的表现,如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肿大等。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常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休克。 有右心室急性负荷过度的表现,如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肿大等。 X线胸片可显示肺梗塞区阴影。

四、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能伴有休克。

【并发症】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二、心脏破裂  三、 栓塞  四、 心室膨胀瘤 五、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多见,主要由于乳头肌缺血、坏死而无力收缩,引起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产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二、心脏破裂 心室游离壁破裂,形成心包积血等导致急性心包填塞而猝死; 室间隔梗塞穿孔时,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吹风性收缩期杂音; 二、心脏破裂  心室游离壁破裂,形成心包积血等导致急性心包填塞而猝死; 室间隔梗塞穿孔时,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吹风性收缩期杂音; 可发生严重的右心衰竭和休克,在数日内死亡。

三、栓塞  为梗塞区心内膜附壁血栓的脱落,出现胸部或其他部位的相应栓塞症状。

四、心室膨胀瘤  5-20%,梗塞部位在心脏内压的作用下,显著膨出呈心室膨胀瘤。心电图显示持久的ST段抬高,X线检查见心影有异常膨出和异常搏动。

五、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10%,梗塞后2-4周。表现为发热、胸痛、咯血性痰、可有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或伴有心包及胸腔积液。此征可反复发生。每次发作持续一周左右。原因是机体对坏死心肌产生的自身免疫性反应。

【治疗】 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及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二、对症处理 三、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 四、并发症的处理  五、恢复期处理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一)监护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24-48小时内尤其要密切观察血压、心律、呼吸、神志、疼痛及全身情况,进行心电图监测。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中心静脉压。 (二)休息  (三)吸氧 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面罩给氧。 (四)加强生活护理 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易消化、低钠、低脂不胀气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便秘者可给缓泻剂。

二、对症处理 (一) 解除疼痛 (二) 控制休克  (三) 消除心律失常 (四)治疗心力衰竭

(一)解除疼痛 度冷丁或吗啡,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托品 心动过速者不加阿托品。呼吸抑制者禁用吗啡。也可用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舌下含化。

(二)控制休克 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给予针对性治疗。 (二)控制休克  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给予针对性治疗。 1.补充血容量 血容量不足,或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楔嵌压降低者,用5-10%葡萄糖静脉滴注。右心室梗塞时,应大量输液以维持左心室充盈。 2.应用升压药 多巴胺、间羟胺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中静滴。 3.纠正酸中毒 可静滴5%碳酸氢钠100-200ml。 4.肾上腺皮质激素 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缺氧心肌,有利于抗休克。

(三)消除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引起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四)治疗心力衰竭 严格休息、镇痛或吸氧外,可用利尿剂。 出现急性肺水肿可选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减轻心脏后负荷。 (四)治疗心力衰竭  严格休息、镇痛或吸氧外,可用利尿剂。 出现急性肺水肿可选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减轻心脏后负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开搏通)与消心痛,洋地黄类药物,因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常有血氧过低、酸中毒、局部心肌缺血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右心室梗塞病人应慎用利尿剂。

三、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 减少心肌需氧,增加心肌供氧, (一) 溶血栓治疗 (二)抗凝疗法 (三)β受体阻滞剂 (四)钙拮抗剂 三、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  减少心肌需氧,增加心肌供氧, (一) 溶血栓治疗 (二)抗凝疗法 (三)β受体阻滞剂  (四)钙拮抗剂  (五)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 (六)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七)激素  (八)其他治疗

(一)溶血栓治疗  应用溶酶激活剂溶解血栓。目前常有的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二)抗凝疗法  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新近手术创口未愈,活动性溃疡病,应禁用。

(三)β受体阻滞剂  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可减少再灌注损伤。

(四)钙拮抗剂  异搏定、硝苯吡啶对预防或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有一定作用。

(五)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  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可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葡萄糖和氯化钾分别提供能量和恢复心肌细胞膜的极化状态有利于心肌细胞存活。

(六)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用特制的球囊导管扩张刚堵塞的血管使之再通,使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

(七)激素 早期使用激素有保护心肌作用。因皮质激素有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酶的释出,减少心肌梗塞范围。 (七)激素  早期使用激素有保护心肌作用。因皮质激素有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酶的释出,减少心肌梗塞范围。 但皮质激素有抑制炎症细胞吞噬,干扰疤痕组织形成,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愈合期不宜给予激素。

(八)其他治疗  如维生素C3-4g,辅酶A50-100单位,细胞色素C30mg,维生素B650-100mg可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四、并发症的处理 乳头肌功能失调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并发症的处理  乳头肌功能失调可考虑手术治疗。 心室膨胀瘤如影响心功能或引起心律失常,应行手术切除心室膨胀瘤并作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心脏破裂应紧急进行外科手术,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可用皮质激素、阿斯匹林或消炎痛等。

五、恢复期处理  长期口服阿斯匹林,潘生丁、抵克力得(Ticlid),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塞。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情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