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出血性疾病概述 ( haemorrhage diseases).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Advertisements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Tests for the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coagulation 诊断教研室 诊断教研室.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血栓止血概述 与 血管壁止血功能检查及疾病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第十二章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泰山医学院临床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 周丽.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凝血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苏薇.
病例讨论—— 获得性血友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心慧.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焦點115 神經元.
课题名称:浅谈止血材料 小组成员:董立冰、龚翰林、解鹏鹏、杨月、邹毅玮.
第九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Diffused or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苏薇 出凝血试验病例分析.
止血与血栓系统的平衡 凝血因子 血小板 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血栓与止血检查.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具有抗血栓作用的酶抑制剂 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 1)血管壁改变 2)血液成分改变 3)血流改变.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胡翊群.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艾 清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 D I 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张东华 学时数:0.5学时.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十四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五大段 创世记 至 出埃及 过红海 至 士师时代 列王时代至 两约之间 耶稣降生 至 复活 耶稣升天 至 再来 圣经大纲:第二集 概观.
抗血栓药.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检 验 报 告 PC 15×109/L 一天前, PC 130×109/L CT 20min APTT 95s 正常对照:35s
血栓形成及其治疗 进展 周浦医院心内科 张湘.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Systems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出 血 性 疾 病 概 述 中山二院血液内科 李益清.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血液生理 体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血细胞及其功能 止血和血液凝固.
第一次登入ECPA就上手 登入ECPA能幫您: ◎ 查閱終身學習時數 ◎ 校對個人資料 ◎ 事求人徵才 ◎ 公務福利查詢
藥理學 Pharmacology 影響凝血用藥 Drugs for Coagulation Disorders 輔英科技大學 康雅斐 陳威全.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4年4月至6月 7號床.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内容和要求] 掌握常用的止血及血栓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DIC的实验室诊断,正常止血与凝血机理、血小板的参考值。 了解止血及血栓的常见原因、检查方法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及选用原则。

[方法] 学生上课前应预习《诊断学》,并参看基础课的有关章节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正常止血凝血机理、血小板的参考值。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常用的止血及血栓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DIC的实验室诊断 课堂讲授:着重讲解止血及血栓检查方法的原理和选用及其临床意义。

抗凝血······→ 凝血 纤溶 ←······纤溶抑制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验 (正常机体无出血血栓形成) 动态平衡 抗凝血······→ 凝血 纤溶 ←······纤溶抑制 减弱 亢进 ↓ ↓ 出血不止 亢进 减弱 血栓形成

放大

血管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 — 甲床CAP镜 CFT、BT 血小板量的减少、增多或质的异常—PC、CRT 外源 PT 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增高或分子结构异常 内源 CT F:C APTT 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含量异常或抗凝机制减弱—TT 纤溶蛋白溶解活性异常—D-dimer、FDP

1. 血管在止血方面的作用 1.1止血作用(防止出血) 1.2 抗血栓作用(维持血液流动性) →释放III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     →暴露胶原激活XII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     →活化PLT(止血)     →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和弹力(止血) 血 管 损 伤 1.2 抗血栓作用(维持血液流动性)     →产生PGI2→抑制PLT     →形成TM →II a →抗凝(PC作用↑)     →合成肝素物质→结合AT-III →中和活性凝血因子     →释放tPA→激活纤溶 血管内皮细胞

2.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 (白色血栓) 凝血块 (止血血栓) 血液缓慢 胶原暴露 RBC释放(TF、ADP) 粘附(GPI、VWF、胶原) 聚集    释放反应 I : ADP 释放     致密颗粒→ 5-羟色胺              ?Ca2+       释放反应II :  PF4、PF5        α颗粒 → FBG 胶原           β-TG TF            PLT生长因子 红色血栓 血块退缩 激活凝血系统

3. 凝血因子的作用 14个凝血因子: I、II、III、IV、V VII、VIII、IX、X、XI、XII、XIII 激肽释放酶原 高分子激肽原(HMKW) 其中Vk依赖因子4个: II、VII、IX、X

内源性途经 外源性途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胶原、激肽酶    HMWK XII XI Ca2+ IX VIII PF3 X · V · Ca2+ · 磷脂 VII III II IIa I Ia XIIIa XIII Fibrin Ca2+

4. 纤溶系统 ① Thrombin Fibrinogen Fibrin plasmin plasminogen 凝血过程 纤溶过程 纤溶抑制 ① Thrombin Fibrinogen Fibrin plasmin plasminogen PI ③ PAI PA ② FDP

内源性纤溶激活(XIIa、激肽激活Plasminogen) 纤溶的激活:  内源性纤溶激活(XIIa、激肽激活Plasminogen)  外源性纤溶激活(tPA、uPA等激活Plasminogen) 纤溶的抑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  (包括PAI-1、PAI-2、C1INH,α2M)  纤溶酶抑制因子(PI)   (包括α1-PI, α2M )

5. 抗凝机制 作用:防止机体凝血过度,以保证血流通畅 抗凝系统: 1.内源性凝血抗凝体系 2.外源性凝血抑制因子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  (2)蛋白C抗凝系统 AT-III(抗凝血酶III)       PC (蛋白C) C1INH (C1抑制因子)      PS (蛋白S) α2-M (α2-巨球蛋白)      TM (血栓调节素) α1-AT (α1-抗胰蛋白酶)     PCI (蛋白C抑制物) α2-PI (α2-纤溶酶抑制物) MCII (肝素辅因子II) (3)细胞抗凝系统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凝血物质) 2.外源性凝血抑制因子  外源性途径抑制物(脂蛋白相关凝血抑制物)   统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

6. 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1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小板粘附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浆ß-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测定 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测定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血块退缩试验 血浆血栓烷ß2测定

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检查项目2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出血时间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测定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血浆内皮素-1测定

检验项目3 内源 凝血时间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外源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因子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血浆因子X111定性试验

检验项目3 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测定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肽A测定

检验项目4 血浆抗凝血酶lll活性测定 蛋白C活性 血浆游离蛋白S测定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浆肝素定量测定 血浆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Lupo和Lucor实验

检验项目4 纤溶系统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测定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1活性测定 血浆凝血酶时间 D-dimer FDP

血浆纤维蛋白肽Bß1-42和Bß15-42测定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检测项目5 血栓前体蛋白的测定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检验项目6 DIC的实验室检查 DIC概念:   DIC是在某些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发病的机制是血流中组织因子增加,或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释放的凝血因子增加、抗血栓因子减少,早期表现为血凝亢进,导致弥散性微血管血栓的形成;此后则因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继发性纤溶,晚期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导致出血症状的产生。

DIC实验室检查 检查项目 判断标准 过筛实验 PLT计数 PT Fbg < 100×109 / L > 正常对照3S以上 确证试验 3P test TT 纤溶酶原活性 阳性 >正常对照3S以上 增强